APP下载

习近平人民观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2024-01-03孟亚伟

关键词:变革理论时代

孟亚伟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科学论断。为了更好地理解其科学性,需要回答中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制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理论,以及理论和实践、政党、制度、人民的关系等问题,而正确回答这些问题的重要视角、基本思路、必然逻辑是人民观。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底色,积极倡导、努力践行习近平人民观与完善布局、持续推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相伴而行,其内在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互动性和共生性。深入探讨习近平人民观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内在关系,对准确把握、努力践行习近平人民观,进而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人民观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关联性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源自时代问题。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只有认清十年前党所面临的形势,才能理解十年来党要完成的任务,这是理解伟大变革的关键,也是产生伟大理论的前提。习近平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底色,对其正确认识可以更好地把握党的人民性和人民立场,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底色是人民观

人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指向,泛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2]1146往往与“群众”一词互用或合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3]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列宁主义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这是真正属于人民的胜利。俄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何以行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3]新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其理论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其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都“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1]19理论底色均是人民观。中国共产党人民观是党关于人民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党的创新理论中。人民性是讲属性和特征的,决定着人民观;人民观是讲认识和看法的,体现了人民性;人民立场是人民性和人民观的一种政治表达。所谓理论底色,是指最能体现理论本质特色的东西,具有一目了然的直观性、触及灵魂的彻底性和易学活用的鲜活性。之所以突显人民观,是因为它更直观、更彻底、更鲜活,便于正确把握、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理论底色是习近平人民观,已被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所证明。

(二)认清十年前的形势任务是理解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关键

面对什么样的形势,就会有什么样的任务,这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逻辑。毛泽东就有这种逻辑的思维习惯,以“形势和任务”为题起草的文件、所作的报告有《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1939.10.10)、《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12.25)、《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1949.1.8)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有这种逻辑的结构设计,专门有一段文字对十年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1]4-5涉及党的领导、政治信仰、奢靡之风、特权思想、贪腐问题、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制度自信、错误思潮、舆论乱象、民生保障、环境污染、国家安全等,并明确指出:“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1]5如果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1]5对此,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伊始就着重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4]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16-17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清醒,正是有了这样的清醒,我们通过斗争、实干、团结奋斗,推进了16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同时产生了造福人民的伟大理论,才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

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1]19其理论底色是习近平人民观。“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15彰显了党的人民性和人民的主体性。习近平人民观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其实质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相互影响的,正所谓理论源自实践,而实践产生理论。

二、习近平人民观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互动性

在解决时代问题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进而持续推动实践发展。十年来,在回应时代需求和人民期盼中,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党对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美好生活的认识更加自觉、更加深入,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谋划更加主动、更加全面。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良性互动:习近平人民观的科学体系得以逐步形成,是在推进伟大变革中产生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得以逐步实现,是在践行人民观中实现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人民观,坚决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习近平人民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经历了毛泽东倡导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的人民利益标准、(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质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得失的人民利益标准。江泽民指出的执政为民、胡锦涛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从多方面展开,有科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影响和塑造着全体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人民观,表现在习近平对待人民的立场、态度、利益、方法、情感等方面,源于其红色家庭的熏陶、知青岁月的磨炼、特色专业(2)习近平于1998-2002年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的学习和多方从政的经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如不负人民、人民江山、人民万岁、人民立场、人民中心、人民利益、人民军队、人民美好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华儿女大团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群众路线、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等,有些是重申,有些是新提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集人民观之大成。

习近平人民观,核心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5]213突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基本内容包括人民主体、人民至上、人民中心、人民民主、人民幸福、群众路线、自我革命、人类进步8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1.人民主体指立场,立场决定方向、路线和命运,回答了站在哪边的问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讲政治必然讲立场,其代表性观点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6]632.人民至上指态度,态度决定情感、担当和追求,回答了为谁说话的问题,有没有真感情,态度至关重要,其代表性观点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7]1443.人民中心指利益,利益决定格局、基础和力量,回答了为谁做事的问题,利益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为谁谋利涉及政治立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5]2134.人民民主指权力,权力决定属性、地位和制度,回答了如何执政的问题,做好事情需要制定好的制度,也需要大家共同商量,其代表性观点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6]95.人民幸福指目标,目标决定初心、动力和价值,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目标是动态的、分阶段的,实现目标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其代表性观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46.群众路线指方法,方法决定得失、成败和荣辱,回答了遵循什么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工作方法,其代表性观点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4]3817.自我革命指修正,修正决定魄力、能力和活力,回答了怎样坚守本色的问题,犯错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及时有效地修正,其代表性观点是“打铁还需自身硬”。[4]48.人类进步指抱负,抱负决定视野、胸怀和影响,回答了怎样影响天下的问题,古人讲修齐治平,平天下不是武力征服天下,而是行大道以影响天下,其代表性观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539简而言之,习近平人民观就是站在人民立场上,为人民说话,为人民谋利,执政为民,造福于民,问政于民,为人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还要有胸怀天下的抱负,谋求全人类的进步。

(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缘于践行习近平人民观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理论创新、党的领导、战略部署、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政治民主、文化自信、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国家安全、人民军队、港澳台、外交、党建16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全面的开拓性和鲜明的人民性,真正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1.在理论创新方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伟大理论。2.在党的领导方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更加团结统一使人民有了主心骨。3.在战略部署方面,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在小康社会方面,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在经济发展方面,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突出人民共享,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使人民美好生活有了更为雄厚的基础。6.在深化改革方面,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始终未变。7.在扩大开放方面,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这是为中国人民赢得更好发展的开放。8.在政治民主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权得到更好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9.在文化自信方面,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10.在民生保障方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1.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12.在国家安全方面,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三股势力”得到有效遏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13.在人民军队方面,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军事战略方针,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14.在港澳台方面,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稳定、发展、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之福。15.在外交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16.在党建方面,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15“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5

由此可见,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人民观,守正而出新,集人民观之大成,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人民观。由于努力践行习近平人民观,才有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而伟大变革的实现是持续推进的结果。倡导和践行习近平人民观的过程,也是推进和实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过程,这种互动性决定了两者是共同推进的。

三、习近平人民观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共生性

理论因彻底而深刻,时代因变革而更新,其中贯穿始终的是人民。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事业发展是如此,理论探索亦如此。党性和人民性高度一致,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理论就是人民的理论。习近平人民观科学体系的形成,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实现,都发生在过去的十年里,都处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互为因果,有共生性,同处新时代,共创新辉煌。其中“两个确立”有决定性意义,“三件大事”是历史性胜利。

(一)“两个确立”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8]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全体党员的指导思想,又将其载入宪法,进而成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9]“两个确立”的提出是党的重大政治成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伟大变革的战略部署、推进过程、历史成就和人民感知度所决定,说明人民是拥护的、赞成的、高兴的、答应的。在新的“赶考”路上,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答卷。人民向往什么,党就追求什么,人民痛恨什么,党就反对什么,党和人民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取得更大胜利,最终胜利真正属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实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3)“六个精准”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后期因疫情、灾情影响,又全心做好“加试题”,经过八年脱贫攻坚人民战,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125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党兑现了承诺。人民最痛恨腐败,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魄力“打虎”“拍蝇”“猎狐”,(4)“打虎”指惩治高级干部的腐败行为,“拍蝇”指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猎狐”指追捕在逃境外腐败分子,这是惩治腐败的形象说法。同时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纠治“四风”(5)“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人民无不拍手称快。新冠疫情发生后,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仅76天就打赢了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人民领袖的习近平,集人民观之大成,做人民的勤务员,一心为民,平“语”近人,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4]1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4]388“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5]370“民心是最大的政治”[6]60“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6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6]65等,人民均耳熟能详。所以,党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及其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人民的共同心愿,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

(二)“三件大事”是人民的伟大胜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4这是对新时代伟大成就的高度凝练和简明概括,指出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大事,而“三件大事”有更加明确的表述,分别用词“迎来”“进入”“完成”表示,又共同指向一个目标的实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重要论断,是因为“百年”是一个重要节点,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而党的二十大肩负着神圣使命。十年前的严峻形势提醒我们,“三件大事”不是必然要经历的,十年来我们努力践行习近平人民观,才使我们经历了“三件大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那么,“三件大事”对人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首先,“三件大事”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结果。一百年来,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对应于“四个历史时期”,而“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10]的选词定性,准确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鲜明特征和艰辛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党和人民一起走过的,这样的成就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这样的胜利是党的人民观的真正践行。其次,“三件大事”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历史性胜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能够长期执政对人民是有好处的,迎来党成立一百周年就是人民的大喜事。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党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人民得到实惠,胜利属于人民。最后,“三件大事”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党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坚信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继续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建成,必将对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十年里,我们形成了人民衷心拥护的核心,我们也经历了令人民满意的大事,因伟大变革而验证理论的伟大。习近平集人民观之大成,伟大时代造就人民领袖,“两个确立”是人民的共同心愿,“三件大事”是人民的伟大胜利,而这种共生性决定了习近平人民观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是彼此成就的。

综上所述,习近平人民观属于理论范畴,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属于实践层面,两者内在关系的产生,有共同的时间范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有共同的空间维度——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有共同的问题意识——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有共同的价值目标——追求人民美好生活、人类发展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人民观,它既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原因,又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遵循,更加突出追求人民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和自我革命等。因此,正确认识习近平人民观,对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变革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变革开始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