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分析
2024-01-03石玉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国家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要兼顾“德、智、体、美、劳”,将课堂教学活动从单纯的知识教育延伸到包括人格塑造、体质锻炼、审美提升和行为引导在内的其他层面,助力学生未来成长为一个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也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之一,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在国际上与人沟通的能力外,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本文笔者围绕“五育”融合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展开分析,结合教材、学生学情和教学要求来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与五育的结合点,以更好地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五育”融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分析
作者简介:石玉军,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一中学。
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英语通常情况下只被当作是一门语言工具进行教学和学习,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更加注重单词、短语、语法等知识层面的内容,没有从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工具的这一角度展开深层的探索与思考,自然也就导致英语课堂枯燥无趣。从本质上来看,传统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到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忽视了英语背后的多重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五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便需要准确掌握英语教学的内涵与特征,使教育能够更加贴合“五育”的核心和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成长,助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五育”的基本内涵及教育价值
从概念和价值来说,新时代的五育通常指的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劳育,强调的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认知和劳动观念这五项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五育并举”的理念最初由我国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强调在以德育为核心的基础上跟进其他四育,将学生塑造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现在,教育领域所说的“五育”主要是指在立德树人的核心下加强学校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之能与德育相匹配,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从总体视角来看,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大部分教师、家长过度看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为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效果。而日常教学与“五育”的融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行的改革策略,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具体来看,“德育”指的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理念与核心任务,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人;“智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的教育,也是传统教育理念中一直以来的核心,强调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体育”指的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教育,强调要让学生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以强健的体魄作为支撑助力学生智力的发展;“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劳育”则是更加侧重于帮助学生树立对劳动的正确认知,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
二、“五育”融合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很多英语教师对“五育”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即简单地将五育中的德育和劳育工作划归到班主任身上,然后再将体育和美育工作划归到体育教师和艺术课程教师身上,认为“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中的五育是以整个教育体系为载体,每一门课程或者说每个学科的教师只需要负责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进而将英语教育单纯地划归到了智育的范畴,只注重为学生教授英语知识。实际上,现阶段实行的“五育”融合指的是以德育为先、以智育为本、以体育为径、以美育为核、以劳育为重,强调的是要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要将“五育”渗透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中,让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能成为“五育”融合的载体,不断强调和深化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价值体系和健全人格的完整塑造。
三、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促进学生思政素养提升
在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下,立德树人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和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已经成为如今各阶段、各学科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落实“五育”融合的首要目标。对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从课文中总结与提取德育元素,并结合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来强化德育成效,以此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
首先,从阅读视角来看,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许多阅读文本中都传达出了鲜明的外国思想与文化,而这种思想与文化在本质上与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是存在差异和隔阂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依托阅读教学来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比如,在“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围绕“noodle”来进行拓展教学,适时引入“noodle”的起源和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史,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从写作视角来看,写作本身就是自我思想与认识的表达,学生需要从给定的主题出发来进行思维发散,完成文章框架的搭建和细节的填充。
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初中英语教材中知识点的安排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为学生设定一些可以进行深度思考的写作主题,比如,在完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这个单元的教学后以“怎么让周末过得更有意义”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说是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抽出一些时间来观察不同的人是怎么过周末的,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中学到的单词、语法、句型等知识点来写一篇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英语文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社会生态,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来从他人身上学习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像是勤奋刻苦、不惧艰难、自由洒脱等。
四、巧设情境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提升
从概念上来讲,任何一种通过有意识创设的情境来进行展开的教学都可以被称作情境教学,而贴近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引入深度学习状态,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展开知识的探索与研究,进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s Gina”教学为例,无论是从单元主题还是教学安排上来看,这一单元的教学都主要是以自我介绍和熟悉课程为主,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课文也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那么,教师在讲授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可以跳出传统的自我介绍框架,通过更加趣味化的情境设定来让学生留下一个更为深刻的第一印象。比如,可以创设如下情境:这是一场未来的森林舞会,每个参加舞会的人都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角色,请在思考以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身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翻译学生所说的一些关键信息,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将自己所说的英语复述出来,并记录在课本或笔记本上。如果学生说自己是刚从太空站下来的宇航员,那么教师就可以教给他“astronaut”这个表示宇航员的单词。这种以编故事和对话形式展开的自我介绍跳脱了常规的身份框架,在完成常规单词积累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智育的效果。
五、融入以体育为题的素材,端正学生体育锻炼观念
在常规的思维逻辑和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体育被框定在运动锻炼活动里,实践性覆盖了理论性,致使非体育学科教师普遍产生了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关联性不大甚至割裂的认知,即使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五育”融合的素质教育,也很少将体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际上,素质教育理念中所说的体育还包含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而这种培养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更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可以从阅读以体育为主题的文章和学习以体育为核心的英语单词、短语的形式來展开,以意识层面的引导为核心来端正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英语教材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内容主题为“你多久锻炼一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以“exercise”为切入点来渗透一些体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和学生一同讨论有哪些锻炼方式,以及这些锻炼方式能够锻炼到人体的哪一个部位和对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哪些帮助。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与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相关的视频,邀请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锻炼习惯和运动安排,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来对体育锻炼这件事进行延伸,在巩固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英语课和体育课之间形成一种联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六、引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促进学生文化审美提升
语言工具本身就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起到载体的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工具,更是与以汉字为核心的中华传统语言工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背后的文化属性非常适合开展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对此,初中英语教师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引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审美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同一件具有艺术价值的事物进行中英文的双语介绍,来同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紧扣“博物馆”这个核心主题来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在完成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后,可以抽出一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利用多媒体来让学生欣赏博物馆内各种不同展品的照片。实际上,由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上的差异,东西方博物馆中展出的展品在类型与内容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将东西方博物馆中两类有联系又有对比的展品放到一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不同产品的特点,然后尝试用英语简单介绍不同的展品和阐述这些展品之间的差异。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从来都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通过这种形式将美育融合进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能够深化学生对于与艺术相关的英语单词和短语的记忆,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审美认知的能力的发展。
七、以英语主题实践为载体,促进学生劳动技能提升
劳育其实就是劳动教育的简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劳动教育,主要是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与意识,养成自觉参与劳动的习惯,也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教育。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在促进劳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时就可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单元知识点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双向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提升。比如,在“I'll help to clean up”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导入图片中所提到的“Volunteer Today”来鼓励学生在空余时间参与志愿活动,或是以视频类家庭作业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国的传统小吃来开展校园爱心义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亲身的动手实践中感受和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不易。同时,学生通过从劳动中获取的满足感来激发参与劳动的热情,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思想。
八、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五育”应当被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对学生从内到外的全方位培养,既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感受,又要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际需求。初中生正处于12-15岁的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萌芽让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中更愿意进行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单一、枯燥的知识灌输教学只会让学习变得乏味,从而削减对这一学科,或者说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兴趣,而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育模式与学生行为逻辑和思维逻辑之间存在隔阂。基于“五育”融合的视角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社会研究和讨论会等多种活动,从英语知识体系和英语课堂教学主题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行为逻辑,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丹.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23(15):91-93.
[2]王文芹.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J].校园英语,2023(10):124-126.
[3]顾竹盈.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22(20):53-55.
[4]陈俊含.“五育”融入初三英语复习课堂的实践探究[J].校园英语,2022(3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