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
——以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为例

2024-01-03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线下毕业生

李 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上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空前严峻挑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2〕13 号)[1]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 号)[2]都明确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但接连不断的聚集性疫情的爆发仍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持续挑战,师范类毕业生较其他学科毕业生可选择的工作种类较少,竞争也更激烈,特别是“双减”方针落地之后针对校外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对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有很大影响。为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探讨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一)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076 万人,同比增加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3]。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之外,还存在很多往届生和社会待就业者。另外,在疫情冲击下出国留学者锐减,留学生归国就业人数激增,使得国内就业市场竞争加剧[4]。本来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较窄,在毕业生群体整体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非师范类毕业生纷纷涌入教育行业,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严峻。

(二)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就业机会减少

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同样受到重大考验。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就业市场岗位大幅下降[5]。根据智联招聘《2022 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2 年一季度CIER指数为1.56,低于上季度的1.99与去年同期的1.66。与上季度相比求职申请人数季节性增加34.64%,招聘需求人数增加5.68%,求职申请人数增幅更大,CIER 指数降幅明显[6]。此外,根据《2022 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2 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 指数为0.71,降至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最低点,明显低于全国1.56 的水平[7]。2021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指出要持续规范校外培训。随着2021 年7 月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教培行业招聘需求缩减明显,受疫情影响一些区域学校用人亦有所下降,这对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是极其不利的。

(三)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新挑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多方面新挑战。一是招聘形势发生变化,求职难度增加。受疫情影响,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方式由线下改为线上,使得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大幅减少[9],为了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还是采取线下招聘或线上招聘加线下招聘的模式,报名审核或初面在线上进行,终面在线下进行,这无疑增加了毕业生的求职难度。特别是2022 年春节后,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中高风险地区的毕业生参加线下面试需要隔离,甚至连出行都困难,错过了很多面试机会。二是求职进展缓慢,求职动力不足。受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或封闭管理,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入编考试等推迟,加上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过程受阻,影响毕业生求职进展,求职动力不足。三是求稳倾向明显,热衷于“体制内”岗位。教培行业也曾被不少师范类毕业生所看好,成为他们的求职目标。受疫情和“双减”政策影响,许多学科教培机构裁员或倒闭,这使许多师范生对就业选择进行了反思,“求稳”成了其选择职业的首选,绝大部分师范生选择职业时都会首选公办学校[10]。四是实践环节弱化,教学技能不足。受疫情影响,很多地区的高校采用线上授课替代传统的线下授课方式,学生无法正常开展线下见实习活动,师范生实践训练的不足,使其在面试试讲时感到底气不足。五是就业区域失衡,集中一线沿海城市。以华东师范大学2022 届毕业生为例,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工资待遇好,就业机会多,对人才比较重视,大部分单位有专门针对应届生的校园招聘计划,这相比面向社会人员的招聘竞争要小得多,毕业生被录取的几率更大。而一些家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并打算回原籍就业的毕业生因就业机会少,竞争激烈等原因而更难就业。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为了尽量减少疫情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华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了各教学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将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职工全员参与,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以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为例,2020 年,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76 人,其中本科生41 人,硕士研究生34 人,博士研究生1 人,截止当年8 月31 日,总体去向落实率为97.37%;2021 年,毕业生70 人,其中本科生36 人,硕士研究生30 人,博士研究生4 人,截止当年8 月31日,总体去向落实率为97.14%;2022 年,毕业生81 人,其中本科生43 人,硕士研究生34 人,博士研究生4 人,截止当年8 月31 日,总体去向落实率为97.53%。自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该系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和疫情前基本持平且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结合该系个案,从以下6 个方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开展进行浅析。

(一)落实“一把手”工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

该系专门成立了以系行政负责人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视为系党政联席会、行政例会的必报议题,并定期召开“疫情和就业工作”为主题的就业推进工作会议。落实“一把手”工作,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分工,与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就业委员一起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帮扶、指导和跟进工作。

(二)实施“组团式”指导,发挥全员育人优势

2022 年春节之后,国内疫情波及多个省市,上海成为国内最为严重的地方,3 月中旬上海高校校园实施(准)封闭管理,学生学习、毕业、就业受到较大影响。为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共抗疫情,把育人职责落到实处,该系根据学校和学部要求实施“组团式”学生指导工作模式,以系行政负责人为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以导师组、毕业论文指导组等多种形式,安排教师按照一组教师对口指导一组学生的方式,组团开展学生指导工作。做到了教师与学生两个“全覆盖”。重点开展学生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协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并积极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每位同学安心、平稳地投入到课程学习、论文撰写和就业择业中。

(三)加强毕业生教育,注重就业指导有效性

该系注重毕业生教育,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在9 月开学之际,开展毕业班就业动员会,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现状,增强就业竞争力。每周开展职业咨询,指导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完善对自我的认知,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举办简历制作分享会、“一对一”简历指导活动,帮助毕业生求职赢在起点。邀请用人单位、专业教师和校友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求职经验分享活动,提高毕业生求职技能。针对考研学生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及时将复试安排、调剂信息通知到每一位考研学生,邀请专业教师给获得复试资格的学生做好复试指导和心理调适,提高复试成功率。加强选调生宣传和就业引导,邀请选调生就业典型分享就业经验,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国家。引导考研考公等专项就业学生做好“两手准备”,主动谋划求职,抓住每一次面试机会。对就业地意向只限定某个地区的学生做好思想引导,主动调整就业方向,进行科学的求职选择。

(四)开展“云端”就业新模式,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

受疫情影响,该系积极适应新形势,在线上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定期在线上开展个性化职业咨询服务,每周与毕业生沟通就业进展,及时回应每一位毕业生的需求。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企业微信、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为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2022 年春季上海线下招聘宣讲、考试、面试全部取消或推迟,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进展,学校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100多场空中宣讲会,该系根据学校要求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同时邀请部分特殊教育学校针对毕业生开展线上招聘宣讲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在各方的努力下部分用人单位改变考核模式,由传统的线下面试、线下考核改为线上,同时实现了毕业生网上签约就业协议书服务,大大提高了求职效率。

(五)拓宽就业渠道,充分挖掘就业资源

该系高度重视开拓就业市场,积极动员全系教师,深挖就业资源,把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给毕业生。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宣讲会,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就业成功率。为全系毕业班学生拟一封就业“推荐信”,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群、校友群及微信朋友圈等转发,为该系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依托各地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六)落实就业摸排工作,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

该系历来关心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后,每周对毕业班学生开展就业进展摸底排查,建立动态的专门就业数据库。对已签约、已有意向工作单位、考研、考博已录取和已拿到海外高校offer 的毕业生及时督促填报去向。加强对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和农村生源毕业生以及其他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思想教育与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实现精准帮扶、“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尽力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保障。

三、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经济下行及“双减”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空前严峻挑战。文章结合时代背景以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为例,从6 个方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兄弟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猜你喜欢

师范类线下毕业生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