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就与经验研究

2024-01-03郎维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中华

黄 钰,郎维伟

(1.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2.西南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命题,学界有较为深入广泛的探究。有的学者基于共产国际和党的早期文献梳理,形成了以六届六中全会为中心的历史脉络及其相关理论概念的新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要开端[1];有的学者聚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出一方面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义理和命题自觉[2],另一方面聚焦中国实际,守正创新中国化民族理论的时代化[3];有的学者专注于某一具体理论政策的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如“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4]“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联合思想”[5]。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但整体而言仍局限于认识论层面,特别是侧重于“是什么”这一维度,对于其形成发展的内在机理鲜有涉及,缺乏方法论的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论,为我们从方法论视角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正是本文所关注问题的逻辑起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百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6]。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深入阐明,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以及“六个坚持”的基本方法,这正是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集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机统一的重大论断,体现于党和国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我们党百年民族理论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百年来,我们党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不断开辟新境界,取得了民族工作领域的重要历史成就和经验。

2023 年4 月21 日,王沪宁同志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百年来民族工作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7]这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集中体现。一个主义行不行,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最具有说服力。回首党的民族工作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就是一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过程。我们党高度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就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贯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行。

那么,何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呢?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当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吸收和深入研究新内容,科学回答解决民族问题的时代课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按照这个基本定义,在当下提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命题,至少包括两点理论意涵: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具备的政治品质,中国化时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党根据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在不同阶段提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种顶层设计的民族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不断总结和修正中日益完善;二是新时代认识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党中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遵循,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在当下的显著特征,关于其理论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指向,那就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这类具有顶层设计特征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全局的角度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国民族工作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实现目标,做到在最高层次上寻求民族问题的解决之道,应该说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化”。这鲜明地体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特别是突出了“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具有明晰的逻辑进路。新时代的民族工作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指导的历史时代,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就是要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8]。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三个逻辑进路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工作实践,一个重要成就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民族问题的人民之问、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世情、国情、党情紧密结合,立足于解决中国民族具体实际问题,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

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是党的民族理论发展创新的重要动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中华民族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赋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使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上扎根成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为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制度基础,为今天我们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可提供认识上的指引。诸如“华夷一体”“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等历史上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一方面赋予近代以来以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中华民族观以新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推陈出新,而且文化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能够更加持久地把中华各民族有效凝聚在一起。

中华各民族能够不断实现文化整合、民族交融、政治认同,在历史自觉的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依附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这种影响在民族关系的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表现得尤为突出[10]。家国同构是中华传统民族观的重要载体,对于增进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性因素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我们党精准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引领,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孕育了“团结各民族于一体”“形成一个中华民族美好大家庭”“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及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不同时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民族工作纲领,以此牢牢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向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层面,不仅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理论,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精髓的历史自觉,更重要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是党的民族理论发展创新的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内涵体系十分丰富,集中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隶属于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范畴,与国家学说联系紧密,从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出发观察和论述民族问题,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渊源[11]。在理论上,系统阐述了民族与国家的内涵关系,坚持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基本准则;在实践上,倡导被压迫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坚持民族繁荣发展进步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被实践证明是处理民族问题行之有效的理论,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生命力,源于其秉持的鲜明品质。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根本的立场,经典作家对于人的关怀是一切关于民族问题认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就是指导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开辟新境界,得以丰富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遵循,在坚持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世界发展的背景趋势,推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换言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纵向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认识的渐次深入,即认识论的阶段性;横向维度体现了我们党各项具体民族理论政策的完善,即方法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持续累积和累进的过程,经过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和探索,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基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则方向和政策要义[1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历经起步探索(1921—1949年)、曲折发展(1949—2012年)及不断丰富走向成熟(2012年至今)几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不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逻辑

理论来源于实践,以民族工作的实践为基础是党的民族理论发展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历了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总任务,特别是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纲领性理论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逻辑,主要体现在宏观历史进程和具体政策实践两个层面。宏观历史进程主要体现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且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所围绕的中心大局,就是凝聚中华各民族群众的人心和共识,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来源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具体政策实践主要体现于我们党百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制度设计,诸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民族繁荣发展等理论实践,集中反映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聚中华各民族群众人心和共识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话语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价值内涵。

看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实践,不仅要把握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而且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刻把握中华各民族群众作为依靠力量产生的价值和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实践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因此,我们必须“把党的实践和理论创造活动同人民群众的实践及其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描述和反映党在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上创造科学理论的历史真实,真正深入地揭示以人民实践作为起点、作为载体、作为参照的党的思想理论运动的过程”[13]。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纳入人民实践的考察范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需要依靠中华各民族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为了中华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于百年来中国阶段性特征的矛盾转变之上,一方面牢牢把握人民性,一脉相承,另一方面赋予时代内涵特色,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三个逻辑进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历史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有效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表现。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更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一是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即“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二是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是集中反映了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下,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价值主线。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就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变革,其根本在于捍卫了“两个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按照三个逻辑进路,不断紧密结合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在理论上,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上,推动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刻总结百年来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并立足于新时代我国国情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在理论上的最大成就。这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累进发展的过程,从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八个坚持”到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九个坚持”,再到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十二个必须”,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使命任务和战略举措。首先,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服务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大局,这是由历史价值主体与客体所决定的,为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其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14],凝心聚力铸牢中华各民族“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具有历史必然性;最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含“政治领导”“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工作主线”等主题任务[15],符合新时代中国的世情、国情、党情,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深刻的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之所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关键在于其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人民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一是坚守人民立场,回答人民之问。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中华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利益,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是因为中华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二是把握使命任务,回答中国之问。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就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时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三是着眼世界发展,回答时代之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发展,深刻把握办好中国的事与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民族工作领域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有诸多原创性重大论断和深邃思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新时代的人民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不断丰富发展,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为推动新时代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举旗定向。这一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根本遵循,第一次系统回答了党在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且具有唯一性。更重要的是,这一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着力解决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任务,同时围绕中心任务,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形成了一系列“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且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成就

新时代以来,党的民族工作牢牢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刻性变革,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行,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行。在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丰富,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华各民族群众“四个与共”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使民族工作拥有了新思想、新主线、新面貌、新力量、新格局,迈向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历史阶段,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各民族共同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民族工作最大成就就是民族地区完成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民族群众共创共享新时代改革发展成果。新时代以来,民族地区围绕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紧扣民生抓发展,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中华各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带来的社会建设新变化,各族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夯实中华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以发展来凝聚中华各民族群众的共同体意识。

二是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纽带,表现为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所兼具的民族性的集中表达。在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创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得以形成,中华民族化育融合人心归附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突出“融”字以增强各民族新时代共有的历史记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加强各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是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原则,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不仅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更要彰显公平正义,在涉及民族的事务上,维护各族群众平等的合法权益。一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彰显;二是形成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民族事务治理局面不断扩大,奠定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坚实的政治保障;三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注重防范和化解民族工作领域重大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书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记忆,使各族群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在实践中的光辉典范。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华各民族群众依然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以实现各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当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坚守的人民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问题研究方法论

坚持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机统一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传播到中国以后,历经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站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上的实践,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断开辟新境界、实现理论创新。这得益于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坚持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即“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以及“六个坚持”的基本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6]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传播到中国以后,不仅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而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共鸣,准确回答了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时代与实践重大问题,坚持“两个结合”是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和深层逻辑。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是因为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一方面准确把握和回答了民族问题的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活力,更好地指导了中国民族工作实践。“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

原因在于准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整体性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虽然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一些论述起源于对具体国家的民族问题的深入思考,但其观点往往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17]。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传播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认识的基础上,立足于世界民族问题,注重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向。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只有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适用于具体环境,才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仅立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而且紧密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兼具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民族性与关怀世界民族问题的包容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一方面要体现民族性,不能脱离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产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又服务于这一伟大实践;另一方面要体现政治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离开党的领导就不能称之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原因在于坚定历史文化自信,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五个认同”中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四个自信”里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最为关怀的一个概念,亦是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表述极具温度和亲和力,来源于中华民族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是中华各民族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国家的建构学说,而且鲜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再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世界民族问题的关怀,而且体现了“天下一家”的善治中华文化传统,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理念为代表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切国内民族问题和世界民族问题有机统一的深刻表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滋养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肥沃土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正因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拥有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在中国大地上牢牢扎根。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方法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把握历史主动,秉持“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坚持、发展和检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六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的深刻认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的基本方法。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领导和依靠各族群众创造的,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必然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各族群众的首创精神是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哲学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带领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这不仅是党的实践,更是人民的实践。当然,科学的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所理解、所认同,才能够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武器,才能使中华各民族群众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为了中华各民族群众、依靠中华各民族群众,是党创新民族理论、发展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品质。

二是坚持自信自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领导各族群众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科学地回答了民族问题的人民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我们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信心。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并不符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中国民族问题只能中国人自己来探索解答,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立场、观点、方法上提供了认识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支撑,只有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在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行,我们有理由自信自立。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源头活水。“守”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创”的是紧密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特征,深化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没有止境,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不仅是民族研究领域的主旋律,更是民族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用以指导解决现实中国民族问题的,同时又在实践中增进了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在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足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这一主要矛盾,提出团结各民族于一体共同抗战的理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凝心聚力。再比如,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符合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好制度。民族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要求民族理论实事求是给予回应。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是孤立发展的,涵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复杂工程。首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导,有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量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依靠力量。其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谋划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党的各项民族理论与政策要整体服务于这一使命任务,需要各族群众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征程。最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要求党的民族工作在各方面、全过程统筹规划,协同配合,强弱项、补短板,形成服务中心大局的最大合力。

六是坚持胸怀天下。看待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必须打开格局拥有国际视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和合理念,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视野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8]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通的,中国的进步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兼具解决世界民族问题的视角,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理念。具有世界视野、关注全人类命运,这是马克思主义所秉持的鲜明特质。当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开放的理论,我们在坚持自信自立的同时,不能故步自封、盲目自大,不仅要为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且要包容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五、结 语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演进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情况具有差异性,但是团结奋斗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充分把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要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起来,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系列论断,为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指明了方向,必须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新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此同时,把握好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有利于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中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