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024-01-02李京
李京
摘 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落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项目为例,从草坪播种施工、苗木种植施工等方面论述了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生态文明;绿化工程;苗木种植;北京四季青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0.011
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创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传统的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方式存在生态系统破碎、绿化效果不稳定等问题[1]。因此,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将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生态平衡相结合,成为当前绿化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友好[2]。本文以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为例,对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工程实践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项目,该公园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北起板井路,南至紫竹院路(四季青桥),西临西四环,是西四環边东侧的一个带状公园,宽度70~140 m,长度约800 m。该工程项目包括多样性的植物、生态湖泊、鸟类栖息地、自然通风和景观水循环等生态元素。同时,还涵盖了生态湖泊、景观照明、户外座椅、儿童游乐区和户外健身设施等各种功能性设施。旨在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理念,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市政园林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社交和自然欣赏的场所[3]。在绿化方面,为实现生态平衡和城市美化,将采用各类树木、灌木和花卉的组合,以提升北京四季青公园生态多样性。此次工程将分阶段进行,以减少对周边社区的干扰,并根据季节和气候因素灵活调整工程进度,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绿化植物的种植和生态湖泊的建设;在夏季特别关注水体的保护和植物生长;冬季则利用较低的降水量来进行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生态系统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充分保护,以实现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 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2.1 草坪播种施工
生态文明理念下,在进行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时,选择种植百慕大、早熟禾、果岭草等本土草种植物,以更好地融入北京市的生态系统,降低生态风险。将选定的3种草种与黏胶素粘合剂、氯虫苯、蜀葵酮杀虫剂等成分按照100∶5∶3的比例混合均匀,形成液体草种悬浮液[4]。将混合好的草种悬浮液装入草种喷播设备,使用高压泵将液体喷射到坪床上,确保草种分布均匀。播种后,使用覆土耙对种植地进行2次覆土,第1次覆土的厚度为0.15~0.25 cm,
第2次覆土的厚度为0.25~0.30 cm,之后,采用45~65 kg的草坪压实机进行2次压实操作,以确保草种与土壤紧密接触。
2.1.1 喷灌
在播种后的24 h内,使用喷水器进行细致均匀地喷水,具体施工图如图1所示。
初次喷水的水量以湿润土壤表层5~10 cm为宜,喷水后对草种进行检查,若存在草种被水冲出的情况,要立刻覆土0.25~0.30 cm进行填埋[5]。从第2次喷水开始须加大喷水量,以喷湿土壤层15 cm为宜,且喷水过程不可间断,当草种幼苗长至3~5 cm高时即可停止喷水。
2.1.2 剪草
当幼苗长至5 cm左右时,利用剪草机进行首次剪草。为确保剪草效果最佳,应在坪床干松、幼苗相对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剪草,避免损伤幼嫩的草坪。剪草高度保持在2.5~4.0 cm,以维持光合作用并避免过度剪短引发根系受损。
2.2 苗木种植施工
2.2.1 苗木选择
在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中,苗木选择极为关键,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以确保绿化工程的成功实施。1)选择适应北京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苗木品种,以提高它们在引种后的适应性,减少风险和养护成本。2)苗木高度、根系和干径的选择应与工程设计的要求相符,确保苗木的稳定性和整体外观。避免引入外来苗木物种,以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侵害。3)为保持绿化区域的一致外观并确保苗木的供应充足,选择来自同一批次和同一供应点的不同品种的苗木[6]。基于以上因素,根据北京市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风力大,多沙尘天气的气候条件和土体湿润、松软有弹性、含氮、钾较高的土壤条件,考虑种植夏栎、枫树、松树、栾、银杏、水杉、元宝槭及黄栌等本地树种,并遵循“首先大灌木、其后大乔木、最后小灌木”的种植原则,灵活调整种植顺序以适应此次工程的实际情况。
2.2.2 苗木挖掘
在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中,苗木的采挖环节至关重要,需要妥善安排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在苗木挖掘前4~6 d,进行2次修剪,保持苗木内部的水分平衡。针对不同苗木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
修剪过程中,须注意保持苗木的树型,以确保其后续的生长和发展保持美观性。通过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实现苗木的挖掘,确保其在移植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和发展。
2.2.3 开挖树穴
在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中,开挖树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遵循一系列关键要点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苗木的成活率。1)根据工程施工图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布置。对于大乔木和大灌木等较为高大的苗木类型,使用白粉或插杆来标记位置;而对于小灌木等较为弱小的苗木类型,使用白粉线进行标记[7]。2)在挖掘树穴时,应当以生态友好和可持续性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树木的生长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用标杆划出苗木种植的圆形区域,设置长径为0.75 m,外侧土埂宽度为0.15 m、高度为0.20 m。然后采用铁锹等工具沿着圆形边缘向下挖掘,深度为0.5 m,同时确保树坑的侧面与底部保持垂直,避免出现上宽下窄的锅底状,防止在填土压实时损害苗木根系。具体施工效果如图2所示。
在树穴挖掘过程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可持续性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将浅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分开堆放。同时,在树穴底部放置一层厚度为10 cm的优质腐殖土,为苗木根部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树穴的底土回填好后,立即浇水进行沉降。
2.2.4 苗木种植
成功种植苗木需要经过一系列有序的步骤,以确保苗木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安全生根、健康成长。在挖好的树穴中,将苗木根的土球竖向放置稳定,并逐步解开草绳,确保土球的最上方始终与地面平齐。接着,将苗木小心地放入树穴中,扶正苗木,确保苗木根系自然展开,同时使用铁锹将土壤填入树穴,在填土过程中,逐层轻轻压实底土,以确保土壤填充紧密,同时注意在树干与树穴壁之间预留0.2 cm的距离,避免二者直接接触。为保持水分和稳定苗木,使用分拣好的浅层土壤填充苗木根部,底層土壤覆盖树穴周围,以形成堤坎。最后,使用支撑杆和绑扎材料轻轻固定苗木底部1/3的位置,防止其被风吹倒或移位[8]。种植完成后的2~3 d,使用喷水机充分灌溉树穴周围,确保苗木周围土壤湿润,以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3 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的施工阶段,需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实施相辅相成。1)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将管理责任细化到个体施工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培养全体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实施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和最终检查的检验流程,以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标准。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建立采购制度和进场检验制度,以保证材料的来源可靠,避免使用劣质材料。3)确保施工过程符合安全规定和标准,同时采取环保措施,保护周围环境。施工记录和沟通起着监督和反馈的作用,详细记录施工数据和事件,与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保持紧密沟通,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将有助于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在施工阶段取得成功,并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探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实现,以及促进城市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北京四季青公园景观绿化工程为例,从草坪播种施工、苗木种植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了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并提出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城市居民创造宜人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绿化工程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俊.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与预算,2021(1):86-88.
[2] 余家明.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63.
[3] 蒋伟,刘巍,张辉.市政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2(9):1-3.
[4] 谢家盛.滨海地区市政园林景观精品工程施工技术及绿化种植养护要点[J].园艺与种苗,2023,43(6):29-30.
[5] 陈钦.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22(10):64-66.
[6] 金鑫.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2(11):203-204.
[7] 赵勇.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管理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6):144-145.
[8] 邱鹏飞.基于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J].智慧中国,2023(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