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模式探讨

2024-01-02张雪松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多样化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以社会需求、知识应用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导师队伍建设、培养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改革的思路,并从招生多样化、培养目标多样化、理论教学多样化、培养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以及不同行业、领域对研究生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应用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模式;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2-0054-0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是针对特定行业、职业培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逐渐加大,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达到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是以知识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主,具有很强的行业职业特点,这就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是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学位类别及不同行业职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但目前很多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符合相关行业职业特点的地方。本文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多样化培养模式进行探讨。[1]

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我国研究生教育从1978年正式恢复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在恢复招生后的前十年,研究生的培养类型只有学术型一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化,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旺盛,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迫在眉睫。198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就设立专业学位问题进行了研究,1990年开始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1年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九所高校开展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拉开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大幕。到2022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经历了31年时间,培养类别从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47个,培养层次也从硕士扩展到博士,招生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如今的70余万人,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并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部分高校已宣布不再招收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相适应的,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2]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培养体系日趋完善,培养机制不断深化,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需求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积累还不足,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定位、培养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一) 培养定位不清晰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培养目标,这决定了其培养定位,也决定了要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不仅关系到培养质量,更重要的是对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可胜任什么样的社会岗位、如何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

一些高校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时,目标定位不清晰,未能体现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高度相似,有的高校在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时缺乏特色,职业定位太过子笼统,这样必然会造成培养同质化,严重偏离了人才分类培养的初衷,也忽视了经济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特殊要求。从而使得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 培养模式不完善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对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做了具体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培养单位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一般也会遵照执行。而现实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虽然在课程体系上体现了与学术型研究生的不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区别度往往并不明显。有时专硕和学硕会开设相同名称的专业课程,有的学校会安排专硕和学硕合班上课,这样在教学内容上就无法体现出两种学位类型在理论与应用上的不同侧重,不能很好地体现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实践应用的新领域、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除了教学内容外,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上也常常未能体现出实践性、职业性等特点。比如,在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多以传统的知识点讲授为主,缺乏职业导向,相关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不多,缺少案例教学。在实践训练中,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差距较大,学生的实践还停留在参观或做一些不重要的辅助工作层面,缺少专业技术岗位的实践锻炼机会,难以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其次,不同的專业学位类别有其不同的行业、职业背景,也有其不同的技术与应用特点。但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都是统一的培养模式,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学位类别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也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

(三) 培养机制不健全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是否健全对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一些高校对导师、研究生的责权利等要求不明确,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条件建设与支持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政策过于僵化,对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学位缺少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制约了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缺乏项目依托,缺少相关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仅做了一些理论和仿真分析,没有达到工程实践的目的,对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严重不足,未能有效发挥培养机制的激励作用,导师、研究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创新活力释放不足。[4]

(四)导师队伍建设不匹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是双导师制,即高校的导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导师。通过发挥两类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相关的研究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往往执行不到位,行业企业导师经常是只挂名,不指导,或很少指导,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其次,在导师遴选过程中,条件过于宽松,一部分不具备指导能力和科研条件严重不足的老师被认定为指导教师。

(五)培养评价不科学

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的选择是与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紧密相关的。在国家出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指出,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以论文形式呈现。但当前并没有建立与这种多样化学位论文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还是基本沿用学术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强调了学术创新,而对专业学位论文创新标准与创新模式的认定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也是近年来在省级优硕论文评选中专业学位论文数量偏少以及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专业学位论文不合格率比学术学位论文偏高的一个原因。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改革

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知识应用为重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强调实践创新。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培养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培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以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把握不同学位类别的职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5~6]

(一)招生与生源多样化

要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首先要对现有的单一化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时,不仅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考查其实践应用能力与职业发展潜能。在初试环节,要根据招生专业的特点增加专业应用类的题型,在复试环节,可采用实验操作、现场制作、实际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在专业应用与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以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招收一定比例的、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的研究生,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二)培养目标多样化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面向特定的行业、领域,要根据不同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有的专业学位类别可能会对应多个行业、多个岗位(群),如果目标定位太过于笼统,则在培养过程中就很难有清晰的定位。因此,在培养目标中除了要达到的某些共有的基本目标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群)提出对应的培养目标,以体现培养特色。

(三)理论教学多样化

以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为指导,结合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聚焦技术前沿,体现行业及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同时也要拓宽专业视野,开设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科交叉,促进技术创新。除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外,要加大案例库教学课程、校企联合课程的比例,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研究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采用翻转课堂、专题讨论、问题导向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专业应用能力。

(四)培养方式多样化

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不同于本科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解决社会实践中的某个问题为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检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问题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培养过程离不开行业、企业,也不能是单一的封闭培养模式。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

1.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

课题研究,特别是工程类课题的研究、技术开发等,很难通过一己之力单打独斗地进行,需要一个团队的分工协作,共同来完成。高校在开展有组织科研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若干个科研团队。教师和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一般都只是负责项目中的一部分工作。如果导师仅仅指导自己名下的研究生,不仅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而且研究生也很难得到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导师团队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的模式将凸显出培养的优势。导师团队中即有校内的导师,也有企业、行业导师,校内导师也可能是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能在工程项目的理论基础上给予研究生指导,各个环节所用到的理论知识相互关联,研究生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工程项目研究开发实践,从而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体系。企业、行业导师则能在工程项目的实践应用中发挥其实践创新优势和技术开发特长,能使研究生得到更多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工程开发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7~8]

2.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条件与培养机制,单纯依靠学校的实践条件是无法完全达到培养目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跟工程实践相结合。企业是生产实践与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应用场合才能获得实践经验,也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因此,学校与企業、行业要深度合作,共同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联合开设实践课程,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并以企业为依托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入驻基地的研究生通过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或校企横向合作项目等,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以产学研协同培养的模式,达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9~10]

3.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融合的培养模式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业人员必须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才能从事相关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的特定需要,具有一定行业、职业背景的教育。二者在目标要求上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在某专业领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强调实践与应用。因此,可以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职业资格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既要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训练,也要以特定的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对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衔接,让学生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与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1~12]

(五)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多样化

评价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会对培养模式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都缺乏独立的评价标准,往往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价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强调了学术性,忽略了实践性,注重学位论文的格式与内容,忽略了不同专业在成果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要进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科学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就要改革学位论文的评价模式。首先,要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的基本标准,要重点对研究生在知识应用、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其次,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差异,构建差异化的评价规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在进行学位论文评价时,除了要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其以一定形式呈现的成果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1]

五、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正逐年扩大,目前已超过60%的比例,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相适应的。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成效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专业学位类别对应经济社会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不能采用同一个模式,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和岗位职业要求,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2]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30年[J].中国研究生,2021(10):16-31.

[3]陆中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6):4-6.

[4]周泳,丁云斐,高志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向和培养质量瓶颈问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47):177-180.

[5]邓春凤,张研,孙昌盛.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144-146.

[6]安强身,冯素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价值、困境与突破[J].现代教育科学,2022(5):46-52,57.

[7]李莎,管仪庆,海英,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22(13):29-32.

[8]孙梦然. 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9]王立文,刘凯辉,朱爱荣,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3):68-70.

[10]石东升,张鹏,韩平.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讨论[J].高教学刊,2022,8(5):177-180.

[11]刘文光,贺红林,邢普.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145-148.

[12]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2020-09-25)[2022-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责任编辑:刘洁)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博士學位授予立项建设牵引下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2021SJGLX040Y);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模式探讨”(JG202211)。

作者简介:张雪松(1971—),男,博士,研究生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Discussion on the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Based on Application-oriented

Zhang Xues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s oriented by social dem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rientation, training mode, training mechanism,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diversified train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t also discusses the diversity of enrollment, training objectives, theoretical teaching, train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gree categorie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graduate ability and quality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fields, different training modes should be adopted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talent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Diversification; Cultivation mod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多样化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