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基础课程群高质量思政建设:理念、体系和实践

2024-01-02冉宝春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建设

李 征 孙 强 李 芳 冉宝春

2020 年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外发布,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可以预见,科技产业革命和工业技术革命势必会带来技术的飞速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煤炭、石油、矿石等原材料创造工业产品,而当前正在进行数智化转型,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拥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在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际新形势下,随着全球贸易战的展开,国家大力扶持电子信息类相关产业,力主实现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因此,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发展的未来。从一流专业到一流课程的建设,无不凸显国家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力度和高度。其中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抓手,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基础性作用。本文从课程群视角出发,探讨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课程群建设的内涵

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石。目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很多课程,但是缺乏系统性,导致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明显,课程体系片面化,逻辑性较差。“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工程基础课,是学生认识电、喜欢电、应用电的桥梁,具有内容广、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内容广,指有完整的知识脉络和体系;理论性强,指所研究的对象是从实践中高度抽象出来的理论模型,涉及众多物理概念及数学知识;实践性强,指这些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现通过梳理这类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形成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基础课程群。

课程群是由三门或三门以上,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所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课程群体。显然,课程群倡导的是“整体学习”观念,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和学生,优化“碎片化”思维,建立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课程群的目的是为了协同建设。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需要打破传统的、由专业和课程构成的人才培养二级体系,根据课程内容及人才培养需求,将课程按照课程群解构—重组—建构,形成由专业、课程群、课程组成的三层架构。课程群具有两大属性:关联性和整合性。在一个课程群内,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切实解决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去掉课程间的重复内容,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为此,课程群建设必须立足整个课程群体的知识体系,对课程群涵盖的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并在整合的基础上适当建立新课程。

课程群建设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1.课程群建设的内容

按照课程群的构建思想,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既要重视专业特色、实践特色,又要重视培养方式。课程群可分为四个子群。

(1)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分解

专业基础课是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群包括电路、电子技术、通信原理、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EDA 技术等内容。其次,还有计算机类课程群、专业课课程群以及实践课课程群,大家各司其职。经融合后,所得到的新课程群从内容到结构都会产生新功能,要删掉重复的内容,增加与科技发展相关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加完善。

(2)基于人才梯队的教师团队建设

课程需要教师来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课程群的建设也包含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要在职称、学历、年龄、教育经历等方面自动行成梯队,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精神,通过集体研究教学法,让教师之间相互信任、共享知识。

(3)教材建设

课程群建设与教材建设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的主要内容直接体现在教材中,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该如何优化已有知识、如何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可通过组织教材内容来实现;另一方面,课程群的建设成果也必须全面反映到教材建设上,既要保证教材内容的稳定,又要保持内容的前瞻性。但是这个度不好把控,因此建设富有特色的系列教材至关重要。

(4)实验室建设

实践教学一直都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室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课程群的实验室建设,应由课程群团队管理实验室。目前高校开设的实验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需要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高校应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加强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教学基地,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图1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群建设内容

2.课程群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在影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各因素中,信息化已成为一个核心手段。互联网信息时代,受时间、空间以及知识容量的限制,完全的线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应抓住契机,重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当前,网络已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可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化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如充分利用雨课堂、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的在线资源。2022 年5月,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上线,338 所知名高校的课程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全面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2)参与虚拟实验室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也逐步以仿真技术为主要手段。虚拟实验室具有开放、互动、高效、自主等特点,可以扩大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降低资金投入,让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在教学、实验、培训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工程教育领域高效协作新模式,虚拟教研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将知识课堂转向智慧课堂。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可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强大的师资队伍,通过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围绕基础理论、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质量课程群思政建设思路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教育过程的长期目标。教育目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标准要求。价值观不能游戏,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价值才能决定方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端正正确的人生态度、坚持科学的观点,减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对学生的影响,厚植爱国情怀,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三观”塑造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高质量思政课的特点

2022 年3 月17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将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全面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思政课具有三个特点:

(1)突出课程的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推进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课程思政不应该被列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而要将其融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课程群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前,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具有覆盖领域广、知识面宽、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为了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体系正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向工程能力培养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培养责任。

(2)体现课程的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不在于言传,而在身教。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紧跟时代脉搏,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和政策方针;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以德立身,用个人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程是有温度的,教材中的科学家是有温度的,电路元器件也是有温度的。

(3)树立大思政观

“大思政课”是指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结合。教师要牢牢把握育人阵地,在思政小课堂中结合现实讲好中国故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用哲学方法论讲授课程思政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代科学使得科学研究和辩证思维相互依赖,联系更加紧密。在科学创新过程中,为达到科学研究目的,需经常变换不同的思维。讲授“电路”这门课时,教师可通过方法论引出机电工程师斯泰因梅茨创立的交流电理论。从此,人类掌握了能源动力的全新密码,交流电成为远距离传输电的主要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迎来了巨大改变。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可借此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电路暂态过程产生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电路中一定要有储能元件;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所以电路需要发生换路;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暂态过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能量不能跃变,为后续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分析提供了依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教师要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知识点启示、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

(2)用创新思维重塑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部要求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推动高校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在工科教育教学中,高校可以“做中学”为主要理念,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和立体性。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只要顺利完成与理论课相关的实验即可得到相应学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能训练是重中之重。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群中,可从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四个层次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树立“大思政课”观,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尤其要注重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事,通过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3)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主要是指育人元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防止“两张皮”和“贴标签”的现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加入“传统三中心”向“新三中心”的转换,使两者自然融合。

在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中,都应有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课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课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及科学分析与创新的能力,通过典型事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后,给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爱岗敬业、自律守时等职业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教材中所涉及的名人轶事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之外,还要结合时政新闻,如通过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一定要生产自己的集成电路芯片,让学生了解“数字化”浪潮的含义,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图2 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结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总是留给有思路、有志向、有韧劲的人。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人才。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课程群建设对教育发展重新定位、重新整合,才能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需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规范,完善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若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打折扣。只有关注社会,才能运用生产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和案例,使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头脑中有育人、心中有学生。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