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生防真菌林间防治木毒蛾试验

2024-01-02杨小漩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僵菌毒蛾木麻黄

杨小漩

(福建省东山县自然资源局,福建 东山 363400)

木麻黄(Casuarinaspp.)为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木麻黄属(Casuarina)常绿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作为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在我国东南沿海广泛种植,在防风固沙、抵御海啸、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木麻黄纯林大面积种植及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影响,木麻黄发生病虫害日益严重[1]。据统计,木麻黄有近170种病虫害,其中病害14种,虫害155种,主要有青枯病、衰退病、木毒蛾、星天牛、多纹豹蠹蛾等[2-3]。木毒蛾(Lymantriaxylina(Swinhoe))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ae)裳蛾科(Erebidae)毒蛾亚科(Lymantirdae)害虫,又称木麻黄毒蛾、相思叶毒蛾、黑角舞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木麻黄防护林主要害虫[4]。食性杂,危害大,可以危害木麻黄、龙眼、杨梅等103科424种植物,该虫严重发生时可将林木植株叶片取食殆尽,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林木死亡[4-5]。以往木毒蛾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防治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害虫耐药性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当前环保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需求[6]。一些学者也尝试使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菌剂防治木毒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何学友等[7]研究发现林间湿度是影响白僵菌、绿僵菌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木毒蛾生物防治的方法和措施,探讨施放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的最经济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东山县西埔镇梧龙村木麻黄防护林(10年生木麻黄人工纯林),位于23°68′ N、117°47′ E。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8 ℃,年均降水量1103.8 mm,年均大风日数121 d,平均海拔13 m,土壤为沙质土。

2022年5月对木麻黄防护林木毒蛾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试验地内木毒蛾有虫株率70%~79%,虫龄2~3龄,以3龄为主。共设4块试验样地,详见表1。

表1 木麻黄试验林样地及木毒蛾发生基本情况

1.2 供试生防真菌

试验使用的生防真菌为:白僵菌粉炮,含孢量100亿孢子·g-1,每个粉炮125 g,福建南安白僵菌厂生产;绿僵菌粉炮,含孢量25亿孢子·g-1,每个粉炮125 g,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保所实验室提供。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样地A:施放白僵菌粉炮,设30个·hm-2(A1)、60个·hm-2(A2)、90个·hm-2(A3)3种处理;样地B:施放绿僵菌粉炮,设30个·hm-2(B1)、60个·hm-2(B2)、90个·hm-2(B3)3种处理;样地C:混合施放白僵菌粉炮和绿僵菌粉炮,设各15个·hm-2(C1)、各30个·hm-2(C2)、各45个·hm-2(C3)3种处理;样地D:不施菌处理,作为对照(CK);3次重复。

2022年5月9—10日清晨,选择无风或微风时段,采用人工放粉炮法,点燃粉炮后,将粉炮抛出至木麻黄林分树冠上方约2~5 m处,粉炮爆炸后通过爆炸力使孢子弥漫到林冠层。

1.4 防治效果调查和数据处理

施放生防真菌粉炮后第1、3、5、7、9、15天,按五点取样法,在每块样地分别随机采集50枝长约50 cm的木麻黄枝梢,统计每条枝梢上的活虫及死虫数量,并计算虫口减退率:虫口减退率(%)=(施菌前活虫数-施菌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校正防效: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分析调查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僵菌粉炮对木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在木麻黄林间施用白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2~3龄幼虫,结果见图1、表2。由图1可知,在防治后1~2 d,各处理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木毒蛾虫口减退率为25%~35%;5 d后防治效果增加,在第7天木毒蛾虫口减退率已达66%~75%;随后木毒蛾虫口减退率增长缓慢,15 d后各处理达最高值,木毒蛾虫口减退率71%~83%。结果表明白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幼虫在5 d后才能见效。从表2可知,防治后15 d,A1、A2、A3处理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8.60%、78.67%、81.84%,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004<0.01)。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表明,A2与A3之间差异不显著(P=0.5047>0.5),但A3、A2与A1差异显著(分别为P=0.0003<0.01、P=0.0004<0.01)。说明在生产上施放白僵菌粉炮60个·hm-2就足够,校正防效可达78%以上。

图1 施放白僵菌粉炮对木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表2 施放白僵菌粉炮15 d后校正防效及Duncan多重比较

2.2 绿僵菌粉炮对木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在木麻黄林间施用绿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2~3龄幼虫,结果见图2、表3。由图2可知,在防治后1~2 d,各处理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木毒蛾虫口减退较少;5 d后防治效果增加,减退率已达41%~52%;随后木毒蛾虫口减退率增长缓慢,15 d后各处理达最高值,木毒蛾虫口减退率76%~82%。说明绿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幼虫在5 d后见效。由表3可知,防治后15 d,B1、B2、B3处理校正防效分别为76.26%、80.76%、82.03%,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5037>0.5),说明在生产上施放绿僵菌粉炮30个·hm-2就足够,校正防效可达80%以上。

图2 施放绿僵菌粉炮对木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表3 施放绿僵菌粉炮15 d后校正防效及Duncan多重比较

2.3 白、绿僵菌粉炮混合施放对木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在木麻黄林间混合施放白、绿僵菌粉炮防治木毒蛾2~3龄幼虫,结果见图3、表4。由图3可知,在防治后的第1天,各处理的防治效果不明显;2 d后防治效果增加,在第5天木毒蛾虫口减退率已达53%~62%;7 d后木毒蛾虫口减退率达64%~70%。说明白、绿僵菌粉炮混合施放防治木毒蛾幼虫在7 d后防治效果明显。由表4可知,防治后15 d,C1、C2、C3处理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4.36%、84.93%、85.53%,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828>0.05)。说明在生产上混合施放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各15个·hm-2就足够,校正防效可达84%以上。

图3 混合施放白、绿僵菌粉炮对木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表4 混合施放白、绿僵菌粉炮15 d后校正防效及Duncan多重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木毒蛾是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常在木麻黄防护林中爆发成灾[8],针对当前木毒蛾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局面,探寻木毒蛾幼虫生物防治技术是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开展白僵菌、绿僵菌等生防真菌粉炮林间防治木毒蛾2~3龄幼虫试验,发现施放白僵菌粉炮60个·hm-2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78%以上;施放绿僵菌粉炮30个·hm-2

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80%以上;混合施放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各15个·hm-2防治木毒蛾,校正防效可达84%以上。说明白僵菌和绿僵菌粉炮混合施放防治效果较好,试验结果可为生产上利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相关菌剂防治木毒蛾提供参考。

真菌杀虫剂发挥效用对环境温湿度、虫龄均有较高要求。一般虫龄越低,防治效果越好,因此,在生产上要密切监测虫情,尽量在木毒蛾幼虫低龄期开展防治,避免虫害大爆发。生产上施放菌剂时要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一般在阴天、下雨前后,在林间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放菌,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僵菌毒蛾木麻黄
绿僵菌对植物的促生防虫作用研究进展
广德市笄罩山毛竹根际绿僵菌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木麻黄记
沿海山地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造林试验
4种绿僵菌乙酸乙酯初提物抗菌活性比较
木麻黄凋落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一株蛴螬绿僵菌的分子鉴定
春天的木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