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胆囊转移1例报道

2024-01-02冯铭彬刘秦陈可盈唐启彬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5期
关键词:转移性鳞状胆囊

冯铭彬,刘秦,陈可盈,唐启彬

胆囊恶性肿瘤以原发性腺癌最为常见,转移性恶性肿瘤罕见。本文报道1 例罕见的宫颈鳞状细胞癌转移至胆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此病例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49岁女性,2021年5月因“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颈低分化鳞癌伴盆腔多发淋巴结转移(ⅢC2p 期)。术后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化疗8 程及辅辅助放疗,期间多次复查未见明确肿瘤复发征象。2022 年9 月,患者因“右上腹部疼痛20 余天”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B 超示胆囊壁增厚,不除外胆囊炎可能,遂至我科就诊。体格检查:右上腹部轻压痛,下腹部可见手术瘢痕,其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肿瘤标记物显示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A211)稍升高(4.44 ng/mL),AFP、CEA、CA125、CA199 未见升高。CT 检查未见胆囊结石,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窝少许积液,腔内未见异常占位。CT 诊断慢性胆囊炎。术前考虑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遂于2022 年9 月28 日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胆囊壁充血水肿,胆囊三角一肿大淋巴结,予行淋巴结活检并送快速冰冻病理,冰冻病理回报淋巴结为转移癌,遂中转开腹,术中考虑诊断为胆囊癌,遂予行胆囊癌根治术(胆囊切除、肝S5+S4b 段部分切除+肝门区淋巴结清扫)并予留置腹腔热灌注管。术后予腹腔热灌注化疗4 程。术后病理大体示:胆囊壁增厚,约0.8~1.5 cm,粘膜表面稍粗糙,局部区域质硬。石蜡病理示:①胆囊粘膜及肌壁见较多异型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浸润性生长,癌组织浸润浸润胆囊壁全层至浆膜层,并侵犯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CK5/6(+)、P63(+)、P40(+)、P16 强(+)、CK7(+)、CK20(-)、CK8/18 少数(+)、CK19(+)、Ki67 约40%(+),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转移;②肝门区12 组、13 组、8 组淋巴结转移癌,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转移。最终诊断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胆囊转移并肝门区淋巴结转移。术后康复顺利出院。

图1 A:CT 平扫见胆囊形态正常,囊腔内见稍高密度影。B:增强CT 动脉期见胆囊壁明显水肿增厚,胆囊粘膜明显强化;C:延迟期粘膜持续强化,胆囊腔内未见明确占位。考虑为慢性胆囊炎可能。D:大体观:胆囊囊内壁稍粗糙,胆囊壁增厚,局部区域质硬。E:低倍镜下观:胆囊粘膜及肌壁见较多异型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浸润性生长(HE,×100)F:高倍镜下观:肿瘤细胞核深染,呈椭圆形,细胞质稀少、不清;可见大量核细胞分裂像和坏死

2 讨 论

胆囊恶性肿瘤以胆囊原发性腺癌最常见[1],转移性胆囊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原发的肿瘤可来源于肝脏、胆管、结肠、黑色素瘤、肾脏等[2],宫颈癌转移至胆囊目前尚未见报道。结合文献报道,大部分转移性胆囊恶性肿瘤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需要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良性疾病相鉴别。

转移性胆囊恶性肿瘤转移途径多种多样,包括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侵犯和种植等。如来源于肝脏的肿瘤以直接侵犯为主要转移途径[3],腹腔内的器官,如结肠、胃等以种植转移为主要转移途径;腹膜外器官,如肾透明细胞癌,血行转移为主要的转移途径[4-6]。本例中子宫颈为腹膜外器官,直接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结转移为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血行转移是晚期宫颈癌典型的晚期症状。在本病例中,患者诊断子宫颈低分化鳞癌伴盆腔多发淋巴结转移(ⅢC2p 期),分期较晚,病理分化差,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本例病例活检中胆囊游离面和肝床面均发现肿瘤细胞浸润,癌组织浸润浸润胆囊壁全层至浆膜层,并侵犯肝组织。肿瘤细胞转移至胆囊的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子宫颈癌广泛盆腔淋巴结转移,因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等因素,导致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并进而在腹腔腹膜着床,进而种植转移至胆囊,是其可能的转移途径。同时,患者术后虽进行了规律的化学药物治疗和局部放疗,术后随访亦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情况,但肿瘤可细胞通过血行途径传播,在远处脏器定植,早期未能形成影像学可见的、典型的转移灶,容易造成术前漏诊及误诊。因此,结合本例中宫颈癌细胞侵犯胆囊全层并侵犯部分肝组织,血运转移也是其可能的转移途径。

既往研究表明,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各类腹腔种植转移瘤中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对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意义[7]。结合本例患者的病史,患者术中冰冻病理考虑淋巴结中见转移性癌,由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未能及时行免疫组化,故术中未能明确诊断出转移癌原发病为子宫颈癌转移,遂术中诊断患者为“胆囊癌”并肝门区淋巴结转移,予按胆囊癌治疗并予行胆囊癌根治术(胆囊切除、肝S5+S4b 段部分切除)并肝门区淋巴结清扫。考虑患者肿瘤种植转移风险高,术后留置腹腔热灌注管行腹腔化疗热灌注治疗。HIPEC 治疗一方面采取腹腔直接给药的方法,使药物直接与腹腔可疑的种植灶接触,并通过热力作用因素,加强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化疗药物部分通过腹膜吸收进入门静脉经肝代谢,对机体全身的影响较小[8]。本例患者完成4 次以奥沙利铂或5-氟尿嘧啶为主的HIPEC 治疗,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的化疗副作用。

手术切除是治疗胆囊恶性转移瘤的有效手段,术后的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方法[8]。因原发病肿瘤来源不同,此类患者的预后也不尽相同。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情况,可采取相对应的手术方式。早期局限的转移性胆囊恶性肿瘤,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于合并其他脏器转移的患者,则应采取联合切除方案,并依据最终病理结果,辅予全身的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9,10]。

胆囊恶性转移肿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对于既往合并恶性肿瘤病史、长期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胆囊炎患者,需要临床医生多加鉴别,避免漏诊、误诊。

猜你喜欢

转移性鳞状胆囊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多西他赛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临床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