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02高南陈晓春牛欢青
高南 陈晓春 牛欢青
摘 要: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将思政课程融入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生命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保障。首先,探讨普通生物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然后,分析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要求;最后,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例,展示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普通生物学课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让课程思政更具生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爱国主义;职业道德;改革创新;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177-04
Abstract: General Biolog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al compulsory course for majors such as bioengineering.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ioengineering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life science workers with ideal beliefs, scientific spirit, and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Firstly, we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 Biology. Then, we analyze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Finally, taking the basic laws of genetics as an example, we demonstrate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i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of "General Biology", guiding students in a silent and nourishing way, m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more vibran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patriotism; professional ethics; reform and innovation; zeitgeis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必须将人类的基本原则和活动、基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和执行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机融合起来,使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的各种课程和课程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相互补充,形成协同效应[2]。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目标有机纳入到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方面内涵:一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三是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3]。基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内涵,在普通生物学等一系列课程中挖掘出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职业道德、改革创新和时代精神等[4-7],深入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点,贯穿教学全过程,突出专业课程价值引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性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
一 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 普通生物学课程简介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使用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主要参考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的《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包含八篇,分别是绪论、细胞、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和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涉及细胞生物学、动植物学、遗传进化、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等[8]。
普通生物学也是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基础课程。其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面性,深刻理解生命内涵,具有普适性。课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以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多层次系统为主线,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将生命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普遍规律贯穿始终。
(二)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
普通生物学兼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普通生物学涉及生命科学众多知识点横向交叉,同时与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纵向相承;既有脍炙人口的生物研究典型事例,也有日新月异的细胞生物学、代谢组学、基因表达调控等相关前沿研究进展。这些特点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也决定了该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載体。
二 基于知识点的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案例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9]。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应该具备“盐”的特性。
首先,把握放盐的对象,做到因人而异。当代大学生有主见,自信心强,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绝大部分学生对高校教育有很高的期待,有的在面对挑战喜欢听大道理以消除负面情绪,有的在遇到具体事件时喜欢听小道理以解决问题,有的喜欢听贴近实际的“实道理”以实现“以不变应百变”;多数学生厌烦又长又大又虚的空道理,厌烦“你说你讲我听”式的说教教育[10]。课程思政必须讲究技巧性,如同恰如其分地“放盐”,让学生主动吃下思政“大餐”,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把握放盐的科学性,做到精准滴灌。课程思政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切勿刻意反复强调思政而使专业课程失去本来面貌。与其“滔滔不绝地大水漫灌”,不如“细雨无声地精准滴灌”,明确课程思政的准确性、目标性和实效性,才能保证事半功倍,让学生的崇高理想在心灵中自然萌发、逐渐生根发芽。
最后,把握盐本身的溶解性,做到循循善诱。教学过程中,切勿将不匹配的思政元素或素材生搬硬套到某个专业知识点。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思政案例和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三者正确匹配、有机融合;用生动、真实和鲜活的案例开展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基于以上特性,对《普通生物学》教材每篇的思政融入点、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进行了梳理和匹配(表1)。
三 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例
遗传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一) 将文化自信融入遗传概念的解释
遗传是生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传递研究,古人很早就有认识。战国时代《吕氏春秋·离俗览》说:“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说明古人普遍认可生物性状可以稳定性遗传的特性。《涅槃经》中提到:“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吕语集萃·存养》中明确:“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俗语也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后代的颜色、形状、大小和特征等总是相似的,当看到特定生物时,就可以预测它的后代特征。这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遗传的现象。通过讲解遗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认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二) 将突破陈规融入遗传第一第二定律教学
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首次将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研究。1865年,在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上,孟德尔首次报告了穿插着繁杂数字和繁琐论证的研究结果,但是与会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并不认可孟德尔的讲解。1866年,孟德尔的《植物杂交的试验》发表,依然没有收到什么反响。随后,孟德尔将该论文邮寄给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没有得到回应;寄给瑞士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尔·威廉·冯·内格里(Carl Wilhelm von N?覿geli,1817—1891),也没被认真对待。1884年1月,孟德尔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研究成果不被当时的科学界承认。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雨果·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1848—1935)、德国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卡尔·埃里克·科伦斯(Carl Erich Correns,1864—1933)和奥地利-匈牙利植物学家和农学家埃里克·冯·切尔马克(Erich von Tschermak,1871—1962)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孟德尔的《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并且都认同孟德尔首先发现的遗传规律(遗传第一定律)。接下来的100多年,孟德尔发现并总结的遗传规律促进了多个现代科学学科形成,并对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等的发展变革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通过遗传学第一第二定律发现和重新发现的历史,引领学生牢记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成功的经验,突出思想观念上突破陈规的改革创新精神。
(三) 将求真务实融入孟买血型教学
血型是由基因调控的。ABO血型中,一对染色体上的A、B、O三个等位基因决定血型。ABO血型中,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将红细胞血型(表现型)分为四种,即A型、B型、AB型和O型。亲代通过基因的传递将自己的血型特征遗传给子代。ABO血型中,亲代血型为B型和O型,子代可能有的血型为B型或O型,而不可能有的血型为A型和AB型。然而,于1952年在印度孟买市发现孟买血型的遗传现象,即亲代血型为B型和O型,子代可能有的血型为A型、O型、B型和AB型。孟买血型在中国极其稀有。正因为这类“孟买血型”非常稀有,其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也显得尤显重大。通过孟买血型教学,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四) 将袁隆平精神融入数量性状教学
数量性状是指生物体性状中的一类呈连续变异的性状,如人类皮肤的颜色、身高、体重,奶牛的产奶量,羊的产毛量、毛长度,作物的产量等性状。多基因决定数量性状的变异个体间差异需要用度量描述;在一个群体中,呈连续变异,且呈正态分布;数量性状常受到多基因的系统调控,且对环境影响敏感。电影《袁隆平》的一个片段充分展示数量性状的特点。影片中,在学校的试验田里,袁隆平和学生董婕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高产稻穗,结有230粒种子。袁隆平如获至宝,异常兴奋,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天天悉心地照顾着它。次年,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育苗、培育,期待着丰收的果实。然而,天不遂人愿,这230粒种子结出的稻穗,高高矮矮,参差不齐,产量也是各有不同。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大饥荒,深深地触动了袁隆平的心,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人类的生存法则。袁隆平暗暗发誓: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稻,让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同时,经过仔细观察和反复推敲,终于论证了先前“鹤立鸡群”的水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自此,袁隆平杂交水稻高产梦启程了。簡短明了的影视片段,深刻地让学生感悟唯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追梦精神。
(五) 将思想观念上突破陈规的改革创新精神融入遗传学第三定律教学
1903年,根据各自的研究,美国遗传学家沃尔特·斯坦伯勒·萨顿(Walter Stanborough Sutton,1877—1916)和德国细胞生物学家西奥多·海因里希·勃法瑞(Theodor Heinrich Boveri,1862—1915)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即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从1903年至1910年,染色体假说没有得到承認和支持,甚至许多遗传学家反对它。美国生物学家、“遗传学之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年)认为这是“思辨”臆测,宣称绝不接受这种“没有实验基础”的理论,要求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为了反驳这一假说,1908年,摩尔根引进黑腹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相继发现交叉遗传、性别连锁以及遗传学第三定律: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摩尔根也因此获得1933年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认为:“没有摩尔根的研究,就没有人类遗传学,也就没有人类优生学。”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多个相关学科相伴飞速发展,表明当时的这种评价远远不够。通过遗传学第三定律发现历程,引领学生牢记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突出思想观念上突破陈规的改革创新精神。
四 结束语
课程思政赋予了专业课程以德育载体的功能,让教育有了灵魂,也是回归“铸魂育人”价值本源的正确之举。在普通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用贴近生活的案例作为课程思政素材,坚持在专业的知识传授中深度融合爱国主义、职业道德、改革创新和时代精神等思政元素;在专业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获;实现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该种课程思政融入方法与模式可在同类型课程、同学科专业乃至同类型学校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6173.
[2] 吕金燕,陈睿,黄颖,等.浅谈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J].传播力研究,2019(6):170.
[3] 邓欢,韩成,郭媛媛,等.课程思政融入《环境生物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2,9(4):115-119.
[4] 张志勇,陈发军.《普通生物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1,8(88):155-158.
[5] 赵灿灿,庄婉琳.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1,8(47):165-167,171.
[6] 龚汉雨,李刚,谭艳平.“普通遗传学”思想政治教育之管见[J].教育教学论坛,2022(32):177-180.
[7] 焦德杰,谢兆辉,许褆森,等.《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德州学院学报,2022,38(2):90-93,107.
[8] 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J].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9]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高校思政课的融盐之道[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7/27/c_1126290357.htm.
[10] 高宏德,邢莉娜,刘奇.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的思政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