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对策
2024-01-02陈思
陈思
摘要:消防改革转制后,随着“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的拓展,队伍接处警数量明显增多,救援处置工作的复杂性、危险性、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对近几年作战伤亡事故案例的总结分析,原因主要集中在烟火围困窒息、爆燃爆炸冲击、建筑坍塌埋压、坑道井下救助、水域救援淹亡等方面,也暴露出队伍安全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足、侦察研判弱化、应变能力不够等问题。本文从突出“平时管”和“战时控”两个方面,提出加强作战安全工作的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消防;作战训练;安全
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过程中,随时面临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据不完全统计,与改革前(2013至2017年)对比,转隶五年来队伍作战训练伤亡事故起数上升11%;牺牲人数下降8%。身边战友的伤亡,鲜活生命的逝去,家庭饱受的痛苦,作为消防战线上的一员,我们感同身受,心情无比沉痛。这些事故也不断警示着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作战安全工作对策,不断提升队伍识险避险处险能力[1]。
一、当前作战安全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意识不强
1.防护意识不够。在所谓的“小现场”,指挥员不佩戴空气呼吸器、战斗员不按规定着装、现场警戒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处置初期有防护、处置后期无防护、擅自降低防护等级等情况也频频出现,这已经成为指战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2.知识储备不足。在日常学习中,指战员对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安全风险理解不深、掌握不够,致使对灾害现场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能力不足,造成触电、坠落、砸伤、淹亡等事故发生。
3.规范意识缺位。部分救援现场存在力量编组不科学、人员分工不明确、处置流程不合理等现象,导致战斗秩序混乱,毫无规程可言[2]。
(二)专业能力不足
一方面,政府专职消防力量虽然对国家队发挥着补充作用,但尚不能达到替代效果,从伤亡事故案例看,政府专职消防员的伤亡数量占比达一半。另一方面,新补充的国家队消防员,从思想状态、心理素质、身体技能、实战经验等方面尚处于“初生牛犊”阶段,队伍里的“老人”占比不高,队伍专业化水平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
(三)现场侦察弱化
1.侦察要素的全面性不够。有的指战员现场侦察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对风险情况掌握不足,存在严重的“重战斗部署、轻侦察研判”问题。
2.侦察过程的连续性不够。部分指战员往往将侦察执行的“一蹴而就、有头无尾”,意识不到随着时间推移、灾害延续,现场随时可能发生突变并引发新的危险。
3.侦察装备的应用性不够。现在虽然广泛配备了无人机、热成像仪、气体检测仪等侦察装备,侦检机器人等高精尖装备逐步投用,但在实战中,这些装备往往处于“替补席”,装备效能没有充分发挥[3]。
(四)应变能力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指战员存在“教条主义”,照本宣科去套用救援规程,没有根据现场调整力量部署和指挥方案,忽视了灾害现场变化带来的新风险[4]。
二、突出“平时管”,筑牢作战安全根基
(一)强化安全思想教育
1.以常态化的纪律约束确保“令行禁止”。应强化日常管理养成,规范队伍战备、训练秩序,明确战斗作风行为规范,在纪律约束、行为管束中培树令行禁止的作风。
2.以常态化的警示教育催生“敬畏之心”。坚持“以案为鉴”,用真实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将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予以常态化宣贯,注重安全意识渗透,提高指战员在灭火救援作战行动中的自主防范能力。
3.以常态化的实景专训形成“条件反射”[5]。把真烟真火和紧急避险训练作为长期性、基础性、经常性的训练内容,纳入比武考核项目,开展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真烟真火仿真训练,通过声、光、热、烟等训练形式,设置情况不明、时间紧迫和各类危险因素等,营造逼真实战场景,增强指战员对严峻战斗情况刺激的适应性[6]。
(二)强化战备制度落实
1.上好预案制作的“基础课”。一个好的预案能够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即使未到灭火救援现场,也能对现场基本信息了如指掌,并成为战斗预部署的重要信息渠道。
2.建好水源管理的“弹药库”。深化市政消火栓和取水码头等水源经常化熟悉、测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数据平台,最大限度熟悉好、使用好现有水源,实现水源数据指挥终端的平时熟悉和战时共享。
3.办好熟悉演练“训练营”。对辖区常见灾害类型的事故特点、处置要点、安全风险点有充分认识,定期组织开展“临机设情、随机拉动”等形式的无预案实战演练,有效提升指战员“找准现场焦点、捕捉救援重点、选择技术要点”的能力[7]。
(三)强化灭火救援准备
1.攻防转换,游刃有余。應重点开展指挥员、站长助理、攻坚组、安全员等岗位的人员选拔、集中培训和能力考评,打牢指战员灭火救援现场适岗履职能力基本功。
2.灾害处置,专业对口。在高层、水域、地震、山岳等方面,坚持科学施救、安全处置的救援思路,精准调度救援力量,专业队应着眼打大仗、打恶仗、打险仗,发挥专业编队优势;特勤站应着眼专业分工涉及的“急、难、险、重”任务,发挥人员、装备优势;普通站的抢险救援分队应立足“小而精”,力求初战制胜,发挥“点多面广”优势,真正实现灾害处置专业对口。
3.战中学战,去伪存真。牢固树立“以战养战”理念,严格落实每战必评制度。特别是在有指战员伤亡的战评复盘过程中,坚决摒弃“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错误思想,突出案例全过程的“真”,让指战员流血牺牲换来的教训变成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从而遏制同类伤亡事故再次发生[8]。
(四)强化战备秩序养成
1.指挥岗位,千锤百炼。建立科学的指挥能力考评体系,将实战经历、应变能力等作为重要考评指标,经考评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调整。分层级细化完善考评机制,尤其是针对想定作业、桌面推演、现场答辩、实地操作、临机应变等考评内容,统一标准,逐人逐项考核过关,合格者上、不合格者下。
2.战斗班组,能攻善守。把安全职责融入每名班组成员的意识中,面对任何一个参战基数大、时间跨度长、任务要求多的战斗行动,每名班组成员都应树立“整体思维”“动态思维”和“立体思维”,最大限度消除盲区死角,确保“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安全可控。
3.安全管控,发挥作用。注重安全员队伍建设,建立“权责相当”的问责机制,将安全管控人员列为问责对象,因履职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同现场指挥员一起严肃追究责任。注重发挥安全管控队伍在日常状态下的作用,摒弃“平时不用战时才用”的错误观念,赋予其在交接班、战备检查、演练、战评、车场日、风险提示、预案制作等日常灭火救援作战秩序中的话语权,切实发挥安全管控队伍作用。
三、突出“战时控”,守住作战安全底线
“战时控”即加强对作战现场的掌控,灭火救援现场发展态势瞬息万变,而发生安全事故的节点往往都在“变”的瞬间,只有对现场态势的持续关注、救援力量的有效排布、人员状态的深度掌控,才能真正达到控“变”的目的。
(一)突出科学高效指挥
一方面,指挥员要善于动脑。面对复杂多变的灾害现场,指挥员要提升临机处置能力,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准确判断,部署作战方案,全面控制火情发展方向。要做到“眼中有风险、脑中有安全、口中有提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扎稳打,保证现场指挥工作的全面性、精准性、高效性。另一方面,指挥体系要高效运转。建立和完善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规范组织程序和方法,明确各级、各岗位职责,整个指挥体系的运转才能畅通无阻,要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牵头抓总作用,对指挥长命令的下达、执行、完成情况,分层级跟踪问效,构建处警准确高效、横向对接有序、纵向指挥顺畅、前后协同有力的调度指挥机制,实时推送要点、全程跟踪行动、提醒安全风险。
(二)强化初期灾害应对
1.面对情况复杂的“大现场”,要突出“控”。首战力量到场后,要坚决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把优势兵力部署在受火势威胁最重且最具有保护价值的部位,同时做好接应准备,为后续大规模力量到场展开留足余地。
2.面对简单明了的“小现场”,要突出“慎”。要突出专业素养,不急不躁、谨小慎微,要把排除险情放在首位,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按程序做好侦察、警戒、防护、内攻、清理、交接等环节,不能“求快图省事”,造成“小河沟里翻大船”。
3.面对特殊灾害事故现场,要突出“稳”。抵达现场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开展事故信息查询、灾害风险模拟分析、处置力量估算,坚持按等级防护、按规定实施、按流程展开、按要则处置、按要点指挥。在各个环节,要充分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化装备开展侦察、进攻等活动,最大限度减少人与火的直接接触,为作战安全提供保障。
(三)时刻关注态势发展
1.识别风险要全面准确。在日常备战时,要针对传统类型灾害事故,分类别建立风险提示单。针对特殊类型和新领域灭火救援事故、特殊建筑结构、极端天气影响等情况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战斗展开前,要开展全面侦察和风险预判,对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高温、浓烟、坠落、砸伤、电击、中毒、窒息、溺水等风险,要“应防尽防”。
2.现场态势要时时掌控。在处置过程中,要突出侦察的连续性,根据现场态势发展、规模扩大、参战力量增加等情况,增设安全员、观察哨,加强对动态风险的实时监控,合理排兵布阵,针对沸溢、喷溅、爆炸、倒塌、坠落等突发性强的风险,要有“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和警惕性。
3.应对措施要当机立断。要对紧急避险信号和紧急避险纪律进行重申、强调、统一,各参战岗位要确定各自的紧急避险措施、紧急避险路线等,必要时要进行局部演练,对通信装备、逃生装具等开展有效性测试,确保紧急避险措施能够顺畅展开。
(四)实时掌控到场力量
1.对现场力量要科学排布。面对较大规模的灭火救援现场,要根据目的地周边线路和环境容纳能力,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解决准确调集力量、选择行进路线、把握到场时间,途中推送信息,定点进行集结。
2.对参战力量要时时掌控。受建设方向、实战经验、受训程度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班组、队站的综合实战能力存在差异,现场指挥员要用其所长,科学安排部署,确保受领任务对象完全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每名指战员的血压、血氧、血糖、心率的重要生命指标和具体位置,并进行必要的力量轮换,在提升作战效能时更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对个人防护要时刻关注。每名参战人员都要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责任意识,自己对自己负责,科学运用个人防护装备和常见侦检器材,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做到人装合一。在提高自身的应急避险意识的同时,强化风险信息共享和互助互救意识,形成安全管控合力。
结语
综上所述,要从安全教育、制度落实、备战准备、秩序养成等方面着手抓好“平时管”,从对现场态势的持续关注、救援力量的有效排布、人员状态的深度掌控做好“战时控”,不断提升队伍安全意识和预防各种突发情况,將作战训练安全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刘玮玮.浅谈如何加强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工作[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6):1795.
[2]李莹滢.新形势下消防装备建设的保障措施探讨[J].今日消防,2022,7(09):22-24.
[3]曹向辉.对当前消防基层中队日常训练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C].2016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791-792.
[4]刘子琳.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如何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J].中国市场,2023(19):128-131.
[5]黄建斌.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今日消防,2023,8(05):136-138.
[6]顾静怡.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伤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C].2022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2:365-368.
[7]陈斌.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2,8(05):39-41.
[8]高龙.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研究[J].今日消防,2023,8(08):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