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瓶梅》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2024-01-02王玉倩刘洪强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西门庆潘金莲金瓶梅

王玉倩 刘洪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前言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解读巴赫金理论时指出:“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镶嵌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①可见文学作品中的各个因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作者借助观察外物,在自身加工理解之后再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张爱玲在《红楼梦魇》的序言中写道:“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源泉。”②这其中之一便是《金瓶梅》。因此,本文拟探讨《金瓶梅》与张爱玲文学创作之间的影响关系,观照张爱玲小说对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创造,深入理解张爱玲小说“融汇古典”的文学特质。

张爱玲的文学素材主要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这已是学界的共识。2007 年《文汇报》刊载《张爱玲读〈金瓶梅〉〈红楼梦〉》一文中谈到大多数文章主要强调《红楼梦》与张爱玲的关系,进而导致《金瓶梅》与张爱玲的论述总是以片断式的文字存在于著述之中。像刘志荣的《言情与世情:张爱玲与中国传统人情小说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中指出,张爱玲的小说与《金瓶梅》在叙事琐碎上是一致的,都是在描绘平凡的世界生活;台湾学者高之全的《飞蛾扑火的盲目与清醒——比较阅读〈金瓶梅〉与〈第一炉香〉》曾指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其亦直言现存的文献不能直接满足这项需要,由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亦是一个大工程,材料少且难度大使该专题的研究成果较少。

将张爱玲与《金瓶梅》作为研究对象的期刊亦不少,如曹亚瑟的《张爱玲、胡兰成论〈金瓶梅〉》、袁益梅的《曹七巧与潘金莲比较研究》、刘增城的《从潘金莲到曹七巧看中国女性的性悲剧》、张敞的《初嗅〈第一炉香〉——〈金瓶梅〉的一缕遗脉》等等。其中张敞的《初嗅〈第一炉香〉——〈金瓶梅〉的一缕遗脉》论述了两者共同直面女性的性需求,同时指出乔琪乔像陈经济、葛威龙像韩爱姐、姑妈是潘金莲、春梅、林太太的合体,文章论据充足且旁征博引,但他仅仅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谈《第一炉香》,对于语言的承袭并没有涉及。刘芳彤的《张爱玲小说与金瓶梅》虽然系统地从小说的渊源、思想、艺术等几个方面论述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但该论文细致比对的地方比较少。

直到2022 年曹亚瑟的《张爱玲未详 〈金瓶梅〉》一文以宋淇1988 年的书信内容推断张爱玲对《金瓶梅》并不熟悉,这一书信材料的发现似有力地推翻了前期学人的推测,但张爱玲在对宋淇的回信中云:“《金瓶梅词话》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生活细节,时代气氛浓厚,是好更多,似乎又多出几回妄人添写。”③这一论断其实可以证明,张爱玲是对《金瓶梅》的创作风格等内容是十分熟悉的,以没有创作出如《红楼梦魇》般的巨著而推测张爱玲未详《金瓶梅》是不足信的。细观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表达、人物塑造、格调手法等内容,其不乏对《金瓶梅》的再现。故本文拟对二者进行比较对照,从文本本身观照张爱玲小说成书材料的来源与加工,探寻《金瓶梅》与张爱玲小说之间的血缘关系。

一、语言表达之延续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门面,作品形象的塑造和意义的阐发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白先勇说:“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字,直接从《金瓶梅》《红楼梦》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④深受中西结合模式教育的张爱玲,其驾驭文字的能力堪称一绝,其小说语言呈现出方言俗语与文言四字并用的特点,可谓俚俗与典雅兼备。观照张爱玲小说与《金瓶梅》的语言表达,可见其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借用与渗透的关系。

(一)词汇表达的直引

统观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等,有极为鲜明的证据指向张爱玲是十分熟悉《金瓶梅》的,且极为偏爱《金瓶梅》的语言表达。张爱玲在《道路以目》中言:“世上很少‘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落;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的人物。”⑤《金瓶梅》中吴月娘看潘金莲时,小说这样描述:“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⑥除了散文中的从容化用,同年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至于《连环套》里面有许多西方袭用旧小说的词句——五十年前的广东人与外国人,语气像《金瓶梅》中的人物。”⑦此言即证明其已自主地将《金瓶梅》的语言表达纳入借鉴取材的范畴中。拥有深厚古典文化修养的张爱玲在语言表述上以文雅庄重为主,但亦不乏粗俗之语,《金瓶梅》语言同样兼备雅与俗的风格。在《金瓶梅》中“作死”一词反复出现,如第三十回中“这两日作死也怎的”⑧,第五十八回中“贼作死的短寿命”⑨,第五十九回中“贼作死的强盗”⑩。“作死”一词在历代比较常见的小说中仅出现于91 篇文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红楼梦》,其次是《金瓶梅》,因《金瓶梅》相较《红楼梦》更早,故推断张爱玲与该词最早结缘于《金瓶梅》,后延用至《心经》中“你们作死呢”⑪。

除了“雅俗相结”的承袭,一些关于人物形象的表达亦为张爱玲所用。如《浮花浪蕊》中,“但是男的实在三寸丁”⑫,“三寸丁”在《金瓶梅》中是用来形容武大郎的外表,“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衰,起了他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⑬,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几乎都是猥琐丑陋的,但其形容描绘都各有不同,丰富的表达陈述能力或与其善于对古典文学进行加工化处理有关。再有“银盆脸”的表达,《金瓶梅》中,“银盆脸”主要是用来形容吴月娘的,如第九回“生的面若银盆,眼如杏子”⑭,还有第二十一回“粉妆玉琢银盆脸”⑮,当然也曾用“银盆脸”形容过潘金莲与郑爱月,但凡《金瓶梅》中所形容的人物:中庸不担当的继室吴月娘、凶恶狠心的潘金莲以及“前门接客后门送客”的郑爱月,这些人物身上都存有一定的劣质,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厌恶之情。在《浮花浪蕊》中,形容范妮是“面如银盆,五官在一盆水里漾开了,分得太开了些。”⑯“分的太开”就直接表达了张爱玲对范妮这一人物的讽刺之情,可见,张爱玲直接沿袭了《金瓶梅》中的语言表达,连感情色彩也直接借鉴。在《多少恨》中形容秀娟也是银盆脸。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少有关于女性脚的描写,在《怨女》中“吴家婶婶去替她拎起袴脚来,露出一只三寸金莲。”⑰这与《金瓶梅》中的表达有一定相似之处,第七回中云:“慌的薛嫂向前用手掀起妇人裙子来,裙边露出一对刚三寸恰半叉,一对尖尖趫趫金莲脚来。”⑱其实,通观张爱玲小说中的三处借鉴,并非一味的全盘搬用,而是选用部分古典化用词,可见张爱玲在行文时对用词是十分考究的,而且有意借用被赋予情感义的名词表达,张爱玲把“三寸丁”“银盆脸”的描述插入于现代文本中,独特的用词给予文本别样的艺术魅力。

(二)语句内容的间引

张爱玲一直用“自由”的语言塑造着“不彻底”的人物,针对其新奇独特的创作特质,学界多认为张爱玲是对于西方陌生化理论的借鉴与使用,但早在中国16 世纪作品《金瓶梅》中早已存在类似于颠覆人类常识的搭配,其主要表现为词语搭配的独特性。《金瓶梅》有“把婆子喜欢的屁滚尿流”⑲的说法,“屁滚尿流”一般指被打时的狼狈样子,这里却形容婆子高兴,两者前后显然是矛盾的,但这种独特的用语不失为语言表达的特色,在张爱玲小说中存在颇多类似的使用情形。如《花凋》中形容佘美增的衣服是“烂醉的颜色”⑳,“烂醉”是指人酩酊大醉,而张爱玲却用来形容衣服的颜色,这种反常的表达给人想象、思忖的停顿,直接瓦解了文本的清晰性,造成了文字意义的滑动与变化,“烂醉”本身无色,这便给了读者自我定义的空间,让读者更加融入文本。此外,“烂醉”在世俗传统观念下并非一个褒义词,可见作者代替川嫦表达了对云潘新女朋友的厌恶之情。

再如《年轻的时候》中“口袋里的绿手绢与衬衫的绿押韵”㉑的“押韵”以及该文中形容脸红时,“像电灯罩上歇了个粉红翅的飞蛾”㉒,还有《多少恨》中“竟忙得花枝招展起来”㉓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表达新奇别样。本着“写真”的张爱玲近乎实现语言能指的自由,虽异于常规但却颇具风味,给予读者解读回味留置足够的空间与余地。而且这种习惯性的借鉴从早期《年轻的时候》,到后期《多少恨》等文章中均有体现,虽然不可否认西方文学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但是这种自始至终的创作风格与中国古典《金瓶梅》的关系是摆脱不开的。

二、形象塑造之再现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鲜活有力,像圈拢侄女的梁太太、玩世不恭的范柳原、挣扎不休的曹七巧等,这些人物透射出大量的“金瓶梅素”。此外,张爱玲并不局限于《金瓶梅》人物的特性,而是以客观立场审视古今人物形象,将《金瓶梅》人物特质与现代表达相融合,从而申发作品的主旨意蕴。

(一)人物模式的套用

针对人物特质的借鉴,尤以《金瓶梅》中潘金莲最为典型,其生平经历被肢解为张爱玲小说中的不同人物。一是《金锁记》中地位不高的曹七巧。夏志清曾言:“《金锁记》长达五十页,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叙事方法和文章风格很明显地受了中国旧小说的影响。”㉔七巧嫁给残废的姜二爷,生下了长白与长安,这像极了嫁给丑陋的武大郎的潘金莲,有了继女迎儿,而且她们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癖好——折磨子女。潘金莲对待继女迎儿,是用“尖指甲掏了两道血口子”㉕,曹七巧则是逼迫女儿裹脚,裹脚一年多之后,只因自己一时的兴致过去了,“也就渐渐放松了”㉖,在文中还保留了一个细节,“亲戚们劝着”㉗,这说明当时大都不裹脚了,七巧是“为折磨而折磨”,借细节描写可见二人有相似的经历和恶癖。值得注意的是二人都有一个迟迟未得到的人,潘金莲是武二郎,曹七巧是姜季泽,虽然季泽风流,但与七巧却严守大妨。从整体的情节构思上来看,《金瓶梅》与《金锁记》在叙事上有承袭之迹。二是《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其身边有两个仆人——睇睇和睨儿,如同潘金莲身边的春梅与秋菊,稍愚笨的睇睇和秋菊都是挨打的对象,充当着梁太太和潘金莲的出气筒。三是《连环套》中的霓喜。其有着机警的直觉和灵机应变的能力,她与汤姆生之间的欲拒还迎,在窦老板去世时的鬼哭狼嚎以及识别玉铭的娶妻事件,像极了潘金莲与西门庆在王婆家的相熟,在武松面前的求情以及识别西门庆次次奸淫女人的把戏。四是《小艾》中的五太太。五太太与排行老五的五娘潘金莲皆具备“养猫”与“打丫头”的特质,在殴打行为上也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在第七十二回中,写道:“这金莲不听便罢,听了心头火起,粉面通红,走向前一把手,把老婆头发扯住,只用手抠他腹。”㉘在《怨女》中,写五太太的行为,“只是提起脚来,狠命向她肚子上踢去,脚上穿的又是皮鞋。”㉙两人的行为目的皆在于谋害腹中的孩子。总而言之,一个潘金莲被张爱玲分散在许多作品中,散发着自身的生命张力。

在曹亚瑟先生的文章中曾提及胡兰成讲述张爱玲能随口即提孟玉楼的的行坐走路,张爱玲对《金瓶梅》的熟悉即可见一斑,并且其对孟玉楼的熟悉也化作素材被纳入到创作文本中。《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二人相识结合的模式与西门庆、孟玉楼的结合有极大的相似性,无父无母、家中经商且生性风流的西门庆与范柳原的身份背景相一致,年轻丧夫、颇有钱财且母家主嫁的孟玉楼与出身白公馆的白流苏的身份背景相一致,只是在《倾城之恋》中增加了白流苏家中兄弟消耗其金钱殆尽的情节,经过薛嫂儿,亦是张爱玲小说笔下的梁太太的说和,二人最终成为伴侣。《倾城之恋》中谈到范柳原将白流苏视作妻子,俏皮话在二人之间不复存在,而属于别的女人,这种结局与孟玉楼和西门庆婚后相敬如宾的状态亦是相似。除此之外,《小艾》一文中记:“但是她是一个名人的下堂妾,手头的积蓄很丰富。”㉚甚至在行文之后点明“实际上还是他靠着她”㉛。景潘喜欢老女人与否未可知,但是其与老女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在文本中被点明,张爱玲自有其现代实况的折射,但是其与李瓶儿、孟玉楼二人皆备厚重的嫁妆身份极为相似,而且西门庆娶孟玉楼主观意识上多为其钱财,因为娶孟玉楼间插于西门庆与潘金莲恩爱之时,且薛嫂说媒首提孟玉楼颇具钱财,另在第二回以及第七十回中强调西门庆是因近时发迹才有钱至“殷实”,并非有极大财富,从其几次买卖姬妾就可知其并非富贵,连娶孟玉楼与李瓶儿都是“倚靠”心理。这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极为相似的。

(二)人物行为的化用

张爱玲小说大多因自身生活经历而铸成,在其加工之后的故事情节,许多可称为《金瓶梅词话》的“现代影子”,其根本在于张爱玲抓住了古今人物思想与行为的共性,正如郭玉雯《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指出:“张爱玲小说的背景大都是四十年代的中国都会,但是她笔下的女人往往超越时空,和其他年代的女性互相呼应。”㉜

在行为举动上,《小艾》中亿妃“隔着几间屋子”㉝破口大骂,与潘金莲隔着屋子暗骂李瓶儿十分相似。在《金瓶梅》第五十三回中,“走过卷棚照壁边,只听得潘金莲在那里和孟三儿说我自家没得养,倒去奉承别人。扯淡得没要紧!我气了半日的,饭也吃不下。”㉞在《第一炉香》中便有近乎原场面的再现,“芝麻大的事,也值得这样舍命忘身的,抢着去拔个头筹!一般是奴才,我却看不惯那种下贱相。”㉟虽然语言的表述不大一致,但是潘金莲与睇睇二人口气与行为却是一致的。刘芳彤与张敞都认为《第一炉香》中的睇睇更像春梅,以《金瓶梅》第四十六回中春梅骂众人作为例证:“你们都抢棺材奔命哩,把鞋都跑脱了,穿不上,象甚腔儿!”㊱但夏志清曾言张爱玲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就是“她对白的圆熟和对中国人脾气的摸透”㊲,春梅此刻骂语是见众人尤其是兰香跑脱了鞋,十分不合礼节,张竹坡亦旁批为此细节是在衬春梅,点出其不悦之情,但这份不悦中缺乏酸气,潘金莲看到吴月娘奉承别人与睇睇看到其他丫鬟奉承别人,是酸气占多。

夏志清曾诗意化地总结张爱玲的写作题材是把虚荣心和欲望拿走以后人的样子,这种人性的解读在张爱玲戏谑的亲情、爱情态度上便清晰可见,这与《金瓶梅》有一定相似之处。在第七十八回潘姥姥索要车费时潘金莲的表现:

正说着,只见小玉走来说:“俺娘请五娘,潘姥姥来了,要轿子钱哩。”……金莲道:“我那得银子来?人家来不带轿子钱儿走!”一面走到后边,见了他娘,只顾不与他轿子钱,只说没有。……坐了一回,大眼看小眼。外边抬轿子的,催着要去。玉楼见不是事,向袖中拏出一钱银子来,打发抬轿的去了。㊳

潘姥姥索要车钱并没有得到潘金莲的应允,只因为潘金莲心中认为讨钱会被人小看,这是虚荣心支配下的行为,这与《半生缘》中顾家老太太毫无二致,顾家母亲内心已不由自主地因为曼璐的工作性质而嫌弃曼璐,这归根到底还是虚荣心作祟。此外,白流苏、许小寒等与母亲的隔阂问题都可见人与人血缘关系的淡漠。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与众多女人之间是没有爱情的,李瓶儿与西门庆之间的感情可能是作品中最大的争议点,仅从西门庆于李瓶儿丧礼期间即与奶妈勾结便可见西门庆并不深爱李瓶儿。张爱玲作品中的男人与女人之间亦无爱情,大多是因金钱等外在因素而在一起的爱情模式。正如唐文标指出:“在‘张爱玲世界’是没有小孩子的,没有新一代,也没有慈爱的老年,只有精刮上算、自私、工心计的成人,只有金,只有欲,只有‘一种人’的世界。”㊴这与《金瓶梅》中所寓意的“金瓶中的梅花,春光无几”相一致,可见在古今两部作品中皆表现着对亲情与爱情的漠视,渗透着对人性的剖析与警示。

三、格调手法之运用

张爱玲曾在自己的散文中就直言过去留下了许多“公式”,在《金瓶梅》中皆可见张爱玲作品中意象的繁杂以及喜爱参差对照的写法。其“金瓶”技法贯穿于文本的细节描写与作品的宏观布局,使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天然形成悲哀苍凉的美感。

(一)意象表达的沿用

“花插金瓶”是《金瓶梅》点题的一个重要细节,在《金瓶梅》中两次出现“花插金瓶”㊵,乃至有对联“瓶梅香笔研,窗雪冷琴书”㊶。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出现了较多类似的环境描写,如《多少恨》中“镜子前面倒有个月百冰纹瓶里插着一大枝腊梅,早已成为枯枝了。”㊷再如《创世纪》中“旁边的茶几上有一盆梅花正在开”㊸、“一朵一朵临空的金圈红梅”㊹,“金”“瓶”“梅”已然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成为一个重要的集合体。

另外文中“杜鹃花”意象的采用,将《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而言,《红楼梦》更多的是诗词中出现杜鹃花意象,而在《金瓶梅》中直接借潘金莲之口点明“他为我褪湘裙杜鹃花上血”㊺的内涵,与张爱玲小说中运用意象的意蕴相对照而言,借鉴《金瓶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第一炉香》中“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㊻表面是梁太太家门前的杜鹃花,实际上杜鹃亦象征着葛薇龙本不属于这个糜烂的世界,她是纯洁的,但野生的她却自愿进入金钱世俗的牢笼,这鲜活的生命便不再纯洁。再如《第二炉香》中的环境描写中写道:“满山的杜鹃花在缠绵雨里红着。”㊼美好与纯洁跃然纸上。还有在《茉莉香片》中讲道:“那枝枝桠桠的杜鹃花便伸到后面的一个玻璃窗外,红成一片。”㊽向往窗外的杜鹃花却被捧在手中,一个本应拥有美好人生的少年,却因命运的玩笑而变得内心阴郁,纯洁即摧毁于人手。张爱玲沿袭了古代小说中某些特殊环境所彰显的意蕴,其看似直接写环境,却亦在思想上别具匠心。

(二)对照手法的化用

从篇章与行文的结构看,张竹坡言:“《金瓶》以‘冷热’二字开讲,抑孰不知此二字为一部之金钥乎?”㊾《金瓶梅》开创的“冷热金针”手法在热起冷结中映衬人伦富贵之真假,进而揭示社会的世态炎凉。崇祯本《金瓶梅》开篇即是“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此为热,而至“西门庆贪欲丧命”此为冷,场景遥相映衬,即显假兄假弟假伦常之意,树倒猢狲散的意味跃然纸上。张爱玲是颇认可此创作手法的。在《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谈到会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㊿。其《第二炉香》开篇即是罗杰安白登与傃细之间的难舍难分,二人都处于期待婚姻的状态,甜蜜是热,而结尾却是以“只一刹那,就‘拍’的一炸,化为乌有”,本是彼此相爱的一对佳人却因为蜜秋儿太太对傃细教育的误导,而导致罗杰安白登的自杀,同时蜜秋儿太太亦毁灭了其两个女儿的幸福,张爱玲以结婚开场,以分散并自杀的结尾收场,采用冷热对照的手法,借人生悲剧真实地显示当时社会的扭曲,展现出当时国民的劣根性。此外《色戒》以富太太打麻将作为开端,讨论着钻戒的克拉数,最后以“喧笑声中,他悄然走了出去”漠然收场,同是麻将桌场景,但王佳芝已不在,在对比映衬下展现出人的情感与理智的纠缠。

从作品局部细节来看,台湾学者高之全《〈金瓶梅〉与张爱玲的〈第一炉香〉》中指出两部作品之间的交接一直缺乏人们的讨论,观照这两部作品突出的环境描写,直接可见其内在手法的一致性。《金瓶梅》最喜对西门庆的家中情况进行事无巨细的表达,在第三十四回中,借应伯爵的眼睛讲述了西门庆书房的装潢:

伯爵见上下放著六把云南玛瑙漆减金钉藤丝甸矮矮东坡椅儿,两边挂四轴天青衢花绫裱白绫边名人的山水,一边一张螳螂蜻蜒脚一封书大理石心璧画的帮桌儿,桌儿上安放古铜炉、流金仙鹤,正面悬著“翡翠轩”三字。”

西门庆家的装潢全是不菲之物,“东坡椅”与“山水画”是雅,“螳螂蜻蜓腿”的桌是俗,雅俗相杂糅的情状与书房之名全不匹配,可见西门庆的低俗,亦可见西门庆家的富贵。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亦有类似的表达,《第一炉香》中对于葛薇龙姑妈“家”的描写,张爱玲在自己作品中给出了最精炼的总结:“处处都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掺揉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这部小说中大篇幅都在叙述家中的装潢与环境,其中有一段完整的叙述家中内内外外的环境:

山腰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从走廊上的玻璃门里进去是客室,里面是立体化的西式布置,但是也有几件雅俗共赏的中国摆设。炉台上陈列着翡翠鼻烟壶与象牙观音像,沙发前围着斑竹小屏风……

同样考究且精心的装潢,翡翠鼻烟壶与象牙观音像是东方之色,但其亦充满了西方的白柱子与碧色琉璃瓦的西方之光,中西相杂糅的设计风格,虽见梁太太家境殷实之状,但亦可见其品味与审美的低下。两部作品都借环境的表达彰显了人物的畸形审美,在环境描写上插入对照手法的运用,在居住的人文环境中反衬出人物精神上的空虚。简而言之,大到篇章布局,小到细节描写,《金瓶梅》冷热对照手法与张爱玲小说如出一辙,可见张爱玲对《金瓶梅》艺术手法的化用和吸收。

总之,从语言、人物和手法三个维度来观照张爱玲小说与《金瓶梅》之间的血缘关系,可见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证明《金瓶梅》对张爱玲的影响绝非不着边际的推测,在对照的过程中亦可见张爱玲并非对《金瓶梅》文本照搬照用,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加工利用,利用古今共性为文学创作服务。由此可见,张爱玲的文学创作除了对西方理论的学习,古典文学《金瓶梅》亦是其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注释:

①〔法〕克里斯蒂娃著、史忠义译,《符号学:符义分析探索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87 页。

②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年版,第5 页。

③曹亚瑟,《张爱玲未详〈金瓶梅〉》,《书屋》,2022 年第8 期,第64-65 页。

④伴随编辑部,《绝代风华:民国名媛的华丽与苍凉》,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年版,第32 页。

⑤⑦㊿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年版,分别引自第33 页,第97 页,第94 页。

⑳㉑㉒㉓㉜㉝㉞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年版,分别引自第31 页,第3 页,第4 页,第252 页,第256 页,第213 页,第214 页。

㉔㉜㊲㊴于青,《张爱玲研究资料》,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年版,分别引自第137 页,第415 页第136 页,第167 页,

㊾〔明〕兰陵笑笑生著、张道深评,《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 年版,第12 页。

猜你喜欢

西门庆潘金莲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西门庆与冬至饺子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