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协同发展研究
2024-01-02蒋桂芳
蒋桂芳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就业是民生工程,关乎着高校毕业生的稳定,也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1]。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步入社会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在此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合理科学的就业指导可以使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和参与工作时更加适应。并且,在就业指导中涉及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观念和人生价值观等,在就业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就业压力。同时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进行有效培养,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内在联系
(一)思政教育指引就业指导的方向
高校思政教育与高校就业指导协同发展,使就业指导教师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念、就业观念,而学生在了解就业信息时可以有明确的方向。同时,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人生价值观教育,可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此为基础形成良好的择业标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更好的指引。并且,思政教育还可以指引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大学生,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就业环境,在就业中能够讲诚信、有道德,成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人[2]。
(二)思政教育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思政教育是利用科学的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的内心更加坚定,通过科学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清晰的目标。而在就业指导时发现很多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内心不够坚定、左右摇摆、就业意识模糊。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遵照自己的内心,更加坚定地选择择业方向。同时思政教育有着非常强的社会化教育功能,在教学中会传递一些社会上对人才的观念和思想,也会传递一些人才就业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对提高自我素质有全面的认识,了解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意识,进而思政教育为就业指导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坚固的思想基础。
(三)思政教育实现服务与育人的功能
现在的就业环境要求大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德育是目前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观念。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大学生的思想规律,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并且,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提升自身的动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此为基础,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育人相融合的育人方向
(一)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夯实综合能力,争做新时代新人,将红色基因、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发挥出就业指导的育人作用,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而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应在各方面、各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红色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大学生以优秀的业绩、爱岗敬业精神、创新创业精神来回报社会。并且,要让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发挥出就业育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去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上,拓展自身事业、明确自身目标,使学生能够投身到国家建设、乡村振兴建设、国家改革建设,在紧缺领域中以实际行动去付出、去奉献,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爱国情怀,展现多彩的人生。
(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有良好的使命担当、信仰信念,在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应不断渗透相应的思想,使学生能够自我完善,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拥有“百行德为首”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社会公德、个人素养等,可以使学生带着较强的职业技能去面向社会。并且,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思想、合作精神、契约精神等可以使学生在职场上发光发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三)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就业有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评判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同时能够用客观的眼光看待用人需求和自身的能力素养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应对各种就业压力,遵循就业市场客观规律,客观评判自我,强化社会认知和行业认知。并且,要有良好的思想状态去做好就业准备、抓住就业机会。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很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发挥就业育人价值,树立良好的就业创业意识,能够稳扎稳打地夯实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立足当下、分析未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社会工作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高校思政与就业指导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思想引领,构建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思政与就业协同发展,需要高校将思想引领贯穿到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中,就业思想主题鲜明、就业价值指向明确,进而构建就业指导体系。同时,组织开展就业思想指导活动,关于职场、关于招聘、关于就业等活动,其中重视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职业素养、就业观念,引导学生自觉服务国家,进入基层就业。而就业指导实际是一项教育活动,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讲座、交流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二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分析就业市场情况,用理性的态度应对困难。随着社会发展,就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的思想也多样化,其中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就业观念消极的问题,利己主义、物质主义、利益驱使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就业,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这就要将就业指导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全方位的引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导向,通过正确的道德规范,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环境[3]。
(二)课堂教学,构建就业课程体系
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将就业指导贯穿到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全程中,落实就业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4],时刻准备着,以此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后续就业择业奠定良好基础。并且,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让学生能够了解就业环境、就业政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求职技巧,激发学生的求职自信心。而就业指导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就业课程由专业教师同思政教育教师共同组成师资团队,以面向职业发展方向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可提高就业课程的实用性和精准性。同时,就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应更具有专业性特点,有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思政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而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特定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知相关的就业知识,应用相应的就业知识。
例如,模拟岗位面试,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设置岗位,学生扮演招聘者、面试者,针对不同的面试问题,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相应的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面试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观察情境中学生的表现,然后再做针对性的指导。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对职业的认知。除此以外,就业课程体系还可以安排学生去人才市场做调研,了解市场就业环境,分析求职者与招聘者存在的内在联系。并且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管理人员在就业课程教学中来做交流,使学生了解就业方向,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为就业建立更全方位的认识。
(三)理念创新,构建日常指导体系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将要面临的就业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高校要不断更新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就业指导应是动态的、综合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构建日常指导体系可以更好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地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开展线上宣讲活动,有针对性地面对不同的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到就业知识,并且在相应的活动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知识。而对于线上就业服务平台而言,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本专业的市场招聘情况,精准地了解市场环境,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了解市场发展,形成良好的日常指导体系。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微课短视频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方法传输给学生,将就业政策、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课程资源挖掘出来促进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高效地学习相关知识[5]。
各高校可以结合本高校的实际情况搭建一个就业指导互动平台,不受空间限制,接受日常指导,其中有专业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师资团队在平台上接受学生的咨询,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针对性地开设日常就业指导活动,如简历制作大赛,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就业创业大赛等,全方位地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同时,高校思政与就业指导协同发展在日常指导体系中,一方面要渗透思政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就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能够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想政治观念引导,使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志愿者服务、暑假实习、勤工助学等,使就业指导发挥出教育作用,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在日常指导体系中也应该渗透正向的思政案例,发挥出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去学习其他人的长处,有正确的就业方向。在此过程中可将网上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在日常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政元素,深挖就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在日常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元素,可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理念,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类型识别,构建就业帮扶体系
大学生就业不仅会受到个人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经济、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良好的时候,经济快速增长可以有效促进就业,而市场环境复杂的时候,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会更加突出。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要建立就业帮扶体系,强化对困难学生的帮扶。首先是对就业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科学的识别模型,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有效地识别出来后,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帮扶。其次是针对性的帮扶,在帮扶阶段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际需求,进行就业政策输送、就业指导输送、就业信息输送。就业困难学生是由于就业观念原因要去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6]。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可以选择资金帮扶方式,有针对性地发放相应的就业补助,使学生能够从学校到就业平稳过渡。除此以外,各高校还应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寻找到更多的专业对口企业,学校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企业也能够接纳学生,实现双向合作,使相应地区的产业能够促进就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改善学生的就业环境,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服务。
在校企合作期间,高校还可以引导企业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满足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经济问题,也可以锻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5],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就业,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帮扶工作。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机制,同时应邀请企业也参与到就业指导中,渗透一些职场上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产教融合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一些就业技能。另外各高校还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情况和毕业生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校园双选会,寻找到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到校园招聘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面试机会,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寻找到理想中的职业。
四、结语
高校思政与就业指导协同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深度融合,从学生的思想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树立服务社会、为祖国做贡献的良好精神,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