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研究

2024-01-02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生代因素思想

王 婧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多个感人事迹震撼着国人,其背后呈现出的便是亲社会行为。近几十年来,这些亲社会行为为社会广泛关注,是积极的、正向的、利他的行为,实质上良好的合作意识也是亲社会行为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而统称为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并且,新生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较强的创新探索意识,是其身上的优势。但新生代大学生也即将面向社会,结合实际观察发现,新生代大学生身上所存在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在逐渐弱化,个人意识过强、忽视集体需求、对他人的关注逐渐弱化、不正当的竞争关系等各种各样的不利于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问题与日俱增。因此,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可使学生能够在积极正向的引导下健康全面发展。

一、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

随着国家重视和谐社会构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亲社会行为,同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在深入研究亲社会行为,每个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都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一切有益于社会、群体和他人的积极行为,包括同情、助人、捐献、合作、安慰、谦让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于个体而言,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提升个体自尊,实现自我满足;从人际关系角度来看,亲社会行为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适应性;于社会层面而言,亲社会行为被视为社会公益和责任的象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总体来说,我们可以把亲社会行为泛指为一切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3]。如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等一系列的行为。

(二)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合作是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形式之一,可称为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在合作过程中的精神体现,个体拥有平等相处、团结协作的观念,具备与他人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能力以及为整个人类社会前进而奋斗的信念,并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出的实际行为及趋向[2]。

二、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与外在因素的内在联系

(一)学生个体因素

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与大学生个体因素有着较强的联系,首先是学生的个体特征因素,学生的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特长、行为习惯等个体行为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共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与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有关的兴趣爱好,那么学生形成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就更加容易。其次是学生的行为因素,学生的行为因素即是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本身,而学生实施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会受到方式方法、合作对象、意识方向等各方面的影响[4]。并且,学生在展示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时,包含着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展示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行为促进着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形成。而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所面对的合作对象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对方的特点会影响学生呈现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由于新生代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会考虑合作对象,每一个合作对象都具有良好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那么在合作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效必定是能够及时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

(二)社会环境因素

第一,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虽然学生身处于学校内但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到很多社会上的各种信息。而这些社会信息对于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体现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体现社会上对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重视、支持、鼓励以及重用等,如相关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综合素质等,这些影响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重视自身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而消极方面体现在社会的忽视,社会上很多人利己主义,唯利是图,并不重视集体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薄弱等思想影响着大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会导致学生对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怀疑,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形成。

第二,制度环境。在社会中对时代楷模、感动十大人物等类似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进行表彰、宣传,给予明确的奖励制度,在社会中树立典型人物,宣传弘扬雷锋精神,使学生能够从相关的奖励制度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另外,针对不利于他人、影响社会和谐、违法乱纪等行为给予处罚,给予学生警示。社会、学校、企业等通过各种制度所建立起的制度环境都会影响到学生形成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第三,培养环境。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等学生能够受到影响的培养环境都会影响到学生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培养,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符合学生需求等,会使学生对其树立正确的认识。社区教育同前面提到的社会环境是相同的,学校教育中在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时能够对学生的良好思想品格给予较高的重视,各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够给予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并且,在学校教育中给予学生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指导,心理拓展训练、公益活动开展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学生在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有着基础性功能,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所包含的制度环境和培养环境能够为培养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提供基础保障。并且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与学生的个体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工作开展的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人”作为关键和基础,也就是新生代大学生。因此,社会环境因素在培养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时,从本质出发,会紧紧围绕学生的个体行为和学生的观念认知因素。

(三)观念认知因素

大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体现的起始点是学生的思想的观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接收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体现在对世界、人生、生活、学习等会有自己的认识、理解和选择,每个大学生独立的思想观念会对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有着不同的认知。在影响学生形成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观念认知因素有内在的和外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在的自我意识。结合大学生的年龄分析发现,大学生正处于发现自我、了解自我的需求阶段,强烈的自我思想会使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利益、自我需求,忽略他人的利益、他人的需求,从而造成缺乏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现象出现。在此阶段形成的自我意识会呈现出两种观点,或是接纳自我,充满正能量、愿意与他人合作共赢;或是否定自我,充满消极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对合作,缺乏正向的人际关系,在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中呈现出消极的态度[4]。二是外在的文化影响,首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影响着国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观念的重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总结、积累、传承的文明结晶,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会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教育,如众人拾柴火焰高等文化观念就蕴含着合作、团结等精神,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影响学生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其次是各阶段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会接受到各阶段的教育理念影响,传统的应试、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思想,学生在相关的教育思想中成长起来,经历分数的考核,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生在思想中形成了不良竞争思想,这些思想不利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是国外文化思想。随着国际化形势的发展,各种思想在中国的大学里交汇、激荡,一些不良国外文化思想导致部分大学生形成个人主义、崇洋媚外、拜金主义等[2];一些思想还影响到学生无法用客观公正的思维去辨别真善美。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德准则、团结合作精神等造成了影响。

大学生的观念认知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因素又受到学生的观念认知影响,因此在影响学生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三者之间相互存在着联系,同时各因素之间单向或双向地影响着大学生形成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三、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路径

(一)培养基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时,应以思想作为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成材观,以此为基础推动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更好进行。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和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展深化思想政治主题教育。

一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党团组织活动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强化活动实践应用。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雷锋精神、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为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寝室管理、实验项目、实践实习等课堂内外集中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全方位的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个别案例谈话工作。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与心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良好的心理素质,便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合作、学习和生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能够与此产生共鸣。心理学专业知识可以指导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重心:挖掘各方培养学生的资源

结合前面对新生代大学生形成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环境因素中蕴含着很多培养学生的教育资源。那么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学生时应善于发现各方培养学生的资源,并将其有效地收集、整理、总结、优化后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一是落实全员育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渠道对新生代大学生培养合作型亲社会行为都应引起重视,支持和配合高校的育人工作开展。作为高校应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引起家长重视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二是落实全方位育人,高校在培养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接受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在相关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诚信教育工作、社会实践、贫困生资助、勤工助学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落实全程育人,在培养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时应在学生一进入高校期间就开始,将其贯穿到学生学习、实践等全过程中。分析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详细的教育方案,并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并且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以后,做出针对性的总结和优化,逐步提高每一个阶段的育人工作开展,进而保障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工作有序地落到实处。

(三)培养保障:构建积极正向的外在环境

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学生本身的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外,还与外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在开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时,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构建积极正向的外在环境,使学生能够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合作精神。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公众号、微博、微信、官网、短视频等渠道广泛宣传英雄楷模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从学校的网络宣传渠道,接受到相关的教育。除此以外,还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展板、横幅、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宣传和弘扬优秀的思想品质、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二是构建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新生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包含考评奖惩制度、学生准则、实习准则等使相关的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四)培养拓展:深入调研分析学生情况

结合对学生个体行为因素、观念认知因素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与之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为了提升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有效性,深入调研分析学生的情况非常有必要。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非常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更新,各高校在培养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时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在不断更替,因此也应强化调研分析学生的情况,以此得到更实用的理论支撑,从而指导培养工作更好地开展。例如,不同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相关影响因素与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如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方向,进而推动各高校顺利开展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工作,同时也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不断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代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体现在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人生价值观会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新生代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促进大学生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新生代因素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新生代”学数学
思想与“剑”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解石三大因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