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2024-01-02万淼
万 淼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①《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论述》(2022-06-13)[2023-03-13],据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613/c443712-32444705.html。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辉煌历史奋斗进程的缩影,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是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迎来诸多新挑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与思想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出现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偏差的情况不在少数,充分凸显出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与时俱进地革新党史教育内容和形式,活用党史资源,能够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提高大学生党员在党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党史资源在当代的育人价值。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创新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促进党史教育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新颖化多样化的网络产品,对猎奇心理强烈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于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的个性鲜明、追求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互联网不仅满足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对互联网平台及电子产品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平台和载体,能够结合大学生党员的个性特征、网络习惯及学习需求,提供精准且具有针对性的党史教育资源和形式,使党史教育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把握网络党史教育的话语权,提高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助于提升党史教育实效性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海量且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提供极大的便捷,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性、碎片化等,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网络思潮的肆意传播,要求高校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党史教育,及时占据网络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针对性、有效性引导,避免其出现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的偏差,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另外,由于大学生党员尚未进入社会,缺少充足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自身难以对各类信息准确甄别,自控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特别是在实习实践、就业活动中,由于缺少高校党组织的严格监督,大学生党员容易淡化身份意识。所以,高校要依托网络平台打破党史教育的时空局限性,实现党史教育在大学生党员成长发展中的全覆盖,继而提升党史教育实效性。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冲击学生党员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交媒体平台成熟化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便捷,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广泛获取世界各地信息。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存在极大差异性,多元文化思潮的广泛传播,对我国大学生三观与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难以避免。事实上,对国外先进文化理念的吸收和借鉴,再结合我国国情加以运用,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此过程中,国外的不良势力也在网络平台中不断渗透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试图通过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党史的了解度不足,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甚至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互联网时代下,不良文化思潮传播范畴扩大、传播速度加快,对于思想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未经过系统化党史教育的大学生党员而言,带来了错误的思想与价值观引导,削弱大学生党员对党史及国家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的难度[1]。
(二)党史教育主体地位受到威胁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推动群众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环境及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内容,大学生党员容易因无法辨别真伪而出现心理迷茫和不知所措,被扭曲的思想和言论带偏,影响其三观塑造和培养。不仅是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影响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形态,且大学生党员接收信息的途径增加,削弱了党史教育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党员虽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但与普通大学生具有相同特点,即对新奇事物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互联网平台中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发布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与党史教育严重不符,党史教育讲述着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奋斗历程,是十分严肃、严谨、认真的话题,政府机关发布的党史相关内容,均要字字斟酌和谨慎,反复进行内容校对,方能对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相比娱乐性的话题而言,网络党史教育的传播优势不足,难以占据网络教育平台的话语权,影响着党史教育的影响力。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创新机制
(一)构建网络党史教育平台,增强党史教育吸引力
在大学生党员网络党史教育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购买成熟的在线教学平台或自主研发党史教育网站或平台,打造适合大学生党员线上党史学习的新途径。在此过程中应对大学生党员的党史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以“学史崇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为基本指导和总体要求,结合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理论基础、当事人之现状等,科学设置网络党史教育平台的各个模块,进一步强化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其一,红色经典模块。该模块中主要为经典的红色党史资源,教师可以整合各类影视作品、文学经典作品、党史教育微视频等,使大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进行系统化学习,以红色经典洗礼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深刻把握党史发展脉络,理解党史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热情和动机。其二,党史先锋模块。在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历史奋斗进程中,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以及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感染人、影响人的先进事迹对大学生党员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应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党员了解先进事迹,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领悟中国共产党人不竭奋斗的精神内涵[2],真正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其三,党章党纪模块[3]。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按照党章党纪管党治党。在大学生党史教育过程中,可以系统化梳理党章党纪的历史发展脉络,使大学生党员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的党章党纪,以及党章党纪在不断完善中呈现出的内在逻辑,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章党纪的尊崇感、认同感,继而在行动中遵守党章党纪,养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其四,专题教育模块。大学生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尚短,缺少充足的社会阅历,对党史深入了解度不足。通过实施专题教育,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党史教育内容,例如西安事变、“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等,以专题形式将党史讲透、讲实、讲深,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其五,党务工作历史经验模块。该模块内容主要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经验,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优良作风如何形成与发展,通过宣传党的历史工作经验,为新时代大学生了解党务工作经验和党的发展历程提供资源。在此背景下,有助于激励大学生党员坚守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着力推进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发展,提升党史教育效率和质量。
(二)做好网络党史教育管理,促进党史教育规范化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内容产生一定变化,大学生党员的思维和视野不断拓宽,为切实提升党史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必要创新网络党史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其一,针对线上党史教育平台,应革新管理措施,广泛采集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的动态化信息,在此基础上优化线下党史教育内容与课堂监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党史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的辐射力和实效性。应牢牢把握网络平台党史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动权,采用多元化的党史教育考核评价方式,依托党史教育塑造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文化自信。由于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的传统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党史学习真正效果,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广泛采集大学生党员的线上学习数据信息,了解学生在党史学习中的态度、进度以及自主学习成效,对大学生党员形成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便于及时调整党史教育内容和模式。其二,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党员建立个人档案,结合不同阶段的党史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记录,及时总结和发现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了规避不良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党员网络学习党史的不良影响,应积极塑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将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融入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中,为学生塑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打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局限性,为大学生党员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党史师资力量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且教育的边界感逐渐被突破,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党史教育,对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形势,能够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游刃有余地开展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为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自主学习,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自身创新党史教育方法和模式奠定扎实基础。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网络平台广泛采集资源,利用教学之余强化自主学习。并且与其他党史教育工作者深化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的新方法,相互借鉴网络党史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制作方法和经验,使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具备制作微课件、微教学视频的能力,及时把握党史教育的发展形势,将党和国家对党史教育的新要求新理念融入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塑造自身的“四个自信”,从思想层面上认知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功能[4]。另一方面,高校应面向党史教育工作者,为其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活动。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会,将培训侧重点放在党史理论知识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层面,提高党史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网络信息素养,端正其学习理念和思维。为进一步增强党史教育工作者培训的有效性高效应,加大培训工作频率、精选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案,全方位提高党史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为大学生党员形成引导和示范,推动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创新发展。
(四)拓展第二课堂教育模式,促使党史教育活起来
当代大学生均为95 后和00 后群体,是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成长的一代[5],互联网对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增强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的活跃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需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党史教育新平台与新载体。首先,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及慕课开放教育平台打造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整合党史教育资源和内容。课前引导大学生党员展开线上自主学习,对党史内容形成基础认知,夯实学生的理论素养。课堂党史教育过程中,组织分组探究、拓展训练活动,使大学生党员能够将党史理论真正内化吸收。其次,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 等,定期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党史教育资源,包括经典文献、红色故事视频等,发挥党史教育资源的精神鼓舞作用,激励大学生党员不断地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在此过程中,党史教育工作者可以整合制作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形式,使大学生党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最后,在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过程中应落实和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使大学生深刻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与感召力。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要逐步突破课堂教学局限性,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党员产生较高的党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普通大学生做好示范和表率,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新机遇,对提升党史教育个性化、实效性有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网络多元文化传播削弱了党史教育的主体地位,历史虚无主义的肆意传播影响党史教育有效性。对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通网络党史教育平台和载体,以新颖的党史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全方位提升党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三观与历史文化自信,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信念,以及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