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公共安全的创新应用与推进建议

2024-01-02郭中梅宋超董正浩石会昌

科技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数字化数字

郭中梅,宋超,董正浩,石会昌

(1.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2.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是数字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面向公共安全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公共安全的现代化治理结合起来,成为公共安全数字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中国联通也深度参与我国公共安全数字化建设进程和相关课题研究。本文从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出发,探讨在公共安全领域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新方法新实践,以提高公共安全治理的水平和质量。

一、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

数字中国建设是指我国利用信息和数字技术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的过程,是推动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中国建设逐渐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其中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提到“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数字社会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建设成果的丰富和提升对于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中国建设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公共安全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可以协助公共安全体系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第二,数字中国建设提高了公共安全的可见度和可追溯性,实现了公共安全的全时段、全网络、全空间的治理和监控。第三,数字中国建设将公共安全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深度结合,公共安全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将获得更为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能将公共安全的应对时间和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与此同时,数字化、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必然伴随来自数据安全、公民隐私、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第一,公共安全的治理难度大,数据缺乏协同共享。公共安全领域涉及的业务范围广,信息资源丰富,但治理方式过程化,信息孤岛不断,无法全面掌握安全情况从而及时响应和处置,对于公共安全的治理仍然呈现出难度加大、数据共享协同机制缺乏的特点。第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隐私保护成为公共安全数字化应用中的重要问题,随着数据采集量、数据处理量增大,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第三,信息安全意识缺乏,已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建设比例严重不足,存在泄露、滥用、侵犯、攻击等安全隐患。第四,对智能算法过度依赖带来的认知风险问题。比如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信息的真伪及价值观可能影响人们的认知,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作搅乱社会的武器。

二、以数字化创新应用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公共安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公共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要“打造一体化智慧化公共安全体系”。目前,数字化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和普遍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数据感知能力方面。通过将监测设备等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技术统一接入,可以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感知和采集,有效对公共安全态势、管控要素的行为和属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预测,及时预警和提高信息传达的速度。中国联通通过建立一张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感知网络,使能城市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依托物联网平台,实现城市感知信息采集、汇聚、服务一体化,赋能环境监测、城市部件管理、智慧消防等场景。比如,山东东营市新型智慧开发区通过建设包括烟感探测器、危险气体探测器、智慧用电监测等共计12000个前端智能感知设备,部署中国联通自研的综合性物联感知平台,可以提前对火灾风险、用电量的态势进行主动感知;吉林长春通过建立六位一体的智能感知,充分发挥“一网统管”平台作为城市治理事件中枢作用,利用平台各项后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感知获取、识别散落在各条诉求渠道的数据,实现了12345热线、视频智能感知、部件物联预警、舆情诉求、人工上报、业务系统等数据的一体化整合。

二是实现数据质量和应用价值提升方面。数据是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数据的智能采集、归纳、分析和挖掘,从而为安全情报分析、精准警情判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处置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辅助决策。通过建立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保证数据内容的质量,真正有效地挖掘系统内部的数据价值,进一步提取汇聚分类总结形成专题库和主题库,为业务应用与业务创新提供决策依据,最终支撑城市治理者的实战业务需要。一方面,通过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公共安全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比如,通过利用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对物体、动作、场景等的自动识别解析和检测追踪,及时识别风险,有效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运营商提供的位置定位信息和视频结构化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数据挖掘,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分析对象的行为模式规律,掌握风险态势。比如,山东青岛市南区城市基层治理平台通过打造云脑中枢实现数据的汇聚治理和共享服务,构建中国联通自研的数字孪生城市CIM平台,利用AI视频分析平台及信令大数据,建立区域人流统计和人流超限预警等智慧治理场景应用,为社区网格服务、街镇社区治理提供强大的时空数据和智能决策支撑;重庆渝北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与挖掘,以图形、图表、地图展现等基本表现方式,结合数学模型、智能工具、GIS引擎等分析手段,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及时产生分析结果,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是提高公共安全防控的能力水平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公共安全建设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可以为公共安全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大幅提高安全防范的效果与能力。通过建设智能安防系统、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信息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发现安全风险,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中国联通助力上海北蔡镇“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将城运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进行“多格合一”,借助基于人工智能的事件态势感知和智能研判能力,有效提升了城市应急处置能力;北京门头沟区通过建设城市运行智慧管理平台,深化城市数智中枢体系及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建设,基于统一的基础能力引擎,打通各类城市应用系统,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可以为公共安全防控、应急管理等领域打造多维度多层级数字驾驶舱,实现可视化展现,为城市管理者全面深度了解门头沟区城市运行态势、分析问题提供决策支撑。

三、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数字技术与公共安全治理深度融合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以数字赋能公共安全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和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加强以人为中心的公共安全数字化建设,加强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风险预测和应用,进而实现数字技术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深度融合,把技术、体制、机制充分融合后的成果转化为治理公共安全的效能。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和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数据共享是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大机遇,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而且还可以更好地防范公共安全隐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跨领域共享的制约条件逐步缓解,因此,应更加重视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让相关部门能够释放出更多的信息选择权。以智慧警务的数字化建设为例,通过警企合作、群防群治等治理思路实现各公共安全防控主体之间的数据共用、资源共享。通过形成各公共安全防控主体之间信息的无缝融合,为“科技护城墙”及全维感知体系的搭建做好铺垫,实现公安机关对群防群治队伍的塔式治理和可视化指挥,形成全时空海量鲜活治安要素采集、全方位为民服务的良性生态圈。

二是加强以人为中心的公共安全数字化建设。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数字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安全建设的重要基础。第一,加强公共安全治理的用户培训。体系化的培训可以帮助公共安全领域的用户了解最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式,提高数字技能并掌握应用方式。通过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更新,以确保公共安全治理的用户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并使其能够有效使用现代数字化平台和工具。第二,注重公众的需求,并进行深入了解和收集。新的技术和工具应该方便公众使用,并且应该制定各种宣传策略,以便向公众解释并推送它们的使用,从而真正实现公众对于数字化建设的参与,达到以人为中心的建设目标。第三,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公正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利用数据安全网关、数据溯源、数据脱敏、数据审计等工具加强技术问责机制以及对信息泄露风险的预防,注重数据和隐私的保护。

三是加强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风险预测和应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发现数据“新方向”,以数据驱动进行公共安全治理。区别于传统的“被动式”治理方式,而是通过前置预测和预计风险,实现信息的立体化共享和便捷精准的应急处理,形成稳定和高效的数据服务体系,进而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支撑。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通过将数字技术与公共安全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扩展和提升数字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成效,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安全。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答数字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