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消化道寄生虫的危害与诊断防治措施
2024-01-02丁永红韩春林
丁永红 韩春林
羊养殖周期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其中寄生虫疾病是一类危害较为严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病周期较长,种类较多,发病初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常常被养殖户所忽视,等到出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之后,往往会进一步增加防治压力,导致防治效果逐渐变差,甚至会造成大批量的羊群发病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消化道寄生虫病主要对羊群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羊群不能够很好的消化利用饲料,体质逐渐变差,增重放缓,日渐消瘦。为了保证羊的健康生长发育,降低寄生虫给消化道造成的严重危害,就需要加强养殖管理,落实定期驱虫制度,切断病原传播渠道,保证养殖安全。本文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在明确羊消化道寄生虫病危害的情况下,结合两起实际病例,分析了两种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一、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危害
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种类多种多样,如吸虫、线虫、球虫等,属于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的范畴,寄生虫在侵染初期阶段,由于数量相对较少,再加上羊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通常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但随着寄生虫数量的逐渐增加,羊群采食的营养物质被寄生虫大量消耗,导致羊生长发育不良,机体营养供给不到位,生产性能逐渐下降,体重减轻,同时寄生虫还会降低羊群的抗病能力,自身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毒素,引发羊群免疫力下降,不能够更好的抵御其他病原,经常会出现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的现象,使得发病逐渐加重,严重阻碍了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确保羊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障养殖安全就需要认识到消化道寄生虫病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根据疾病的种类不同,实施不同的预防措施和驱虫措施,更好的降低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率,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阻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重放缓
羊消化道寄生虫疾病属于慢性消化性疾病,发病周期较长,发病进程较为缓慢,初期阶段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整体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不会像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那样传播速度那么快,但是该种疾病所造成的隐性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不亚于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寄生虫位于消化道当中,自身繁殖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寄生的宿主当中获取营养物质。由于寄生虫和羊群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供给不足,羊群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不了充足的营养,表现为身体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再加上消化道寄生虫的存在,会导致羊群的消化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导致羊群的免疫能力逐渐下降,很容易患病,死亡率也会显著升高。
2、引起组织不良反应
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旦受到消化道寄生虫疾病的危害,就会造成寄生虫在寄生部位分泌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能够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会对周边的脏器组织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细胞或者组织出现炎症病变,甚至会造成脏器组织出现坏死,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局面。
二、一起羊绦虫病的诊治
1、病情探讨
2022 年的4 月下旬,一山羊养殖专业户养殖的85 只羊群当中出现了一类慢性传染性疾病,先是在羔羊群体当中陆续出现了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状态逐渐变差,萎靡不振,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腹泻的发病病例。发病之后养殖户尝试使用了止泻的药物、抗生素和维生素B12 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并选择使用阿维菌素进行驱虫处理效果不明显,病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并且患病羊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一个月左右有15 只羊出现了症状加重情况,死亡了4 只羔羊,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于是将病情上报了当地兽医站,兽医到达养殖场,通过调查发现养殖场发病的时间已经超过一个月,大多数羊群表现为身体消瘦,羔羊的症状比成年羊明显。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可以发现该养殖场的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同时还存在不同年龄的羊群混合养殖的现象,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对羊群进行驱虫处理。卫生环境不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十分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随即对病死羊进行了进一步的解剖处理,观察消化系统出现严重的病变,并且在小肠当中发现大量的绦虫成虫,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判定绦虫感染引发的绦虫病。制定了针对性的驱虫方案,有效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2、临床症状
绦虫在感染初期阶段由于数量相对较少,以及对消化道造成的损伤不是很明显,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大量的寄生虫感染,就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特征性变化。一般情况下,养殖场患病羊的严重程度与寄生虫的数量、感染的时间、羊的体质和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初期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大多数羊群都会表现出消化道紊乱,生长发育不良,身体消瘦衰弱,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贫血现象,有时羊毛大量脱落,呼吸频率逐渐加快,腹部疼痛,通过肉眼观察能够发现大多数患病羊排出的粪便当中会存在很多乳白色的绦虫孕结片。有的患病羊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背毛杂乱无光泽,身体逐渐消瘦,腹部胀大,放牧时跟不上节奏,常常卧地不愿意站立,排出的粪便稀软,后期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肛门周围被粪便严重污染。病情加重之后,大多数羊群会表现出严重的贫血现象,并伴随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抽搐、痉挛、转圈等,身体逐渐衰弱后倒地不起,头部向后仰,经常地做出咀嚼动作,口吐白沫,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迟钝,临死之前腹部臌气,最终死亡。
3、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羔羊进行解剖,发现身体消瘦,大量羊毛脱落,皮下脂肪消失,黏膜呈现苍白色,机体存在贫血现象。将胸腔打开之后,发现内部会存在大量淡黄色的渗出液,小肠当中会存在大量的绦虫,虫体呈现带状,由许多的结片组成,严重者虫体堵塞肠管。寄生虫寄生部位的肠道组织会出现炎性卡他性病变,肠黏膜显著增生、出血,并布满了大量的虫眼,有的虫眼已经出现了溃疡病变。肠壁扩张较为明显,肠壁严重变薄并出现了穿孔现象。
4、实验室诊断
一般结合外在症状就能够对病情作出初步的诊断,确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采集患病羊排出来的新鲜粪便,选择使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寄生虫虫卵检查。将5-10g 的粪便加入10-20 倍的饱和食盐水混合均匀之后用60 目的铜筛过滤,滤液静置一小时确保虫卵能够充分的上浮,然后使用直径5-10cm 的接种环蘸取液面,抖落在载玻片上,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发现大量灰白色特征性的虫卵与寄生虫图谱进行对比可以判定寄生虫为绦虫。
5、治疗方案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应该准确诊断,在明确病原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驱虫类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羊绦虫病治疗难度不大,可供选择的驱虫类药物多种多样。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应该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并对污染的圈舍进行彻底有效地清理消毒并消毒。养殖场内外部环境以及养殖用具可以选择使用20%的生石灰乳和2%的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消毒。养殖场的粪便清理出来之后,应该进行堆积发酵杀死寄生虫虫卵,切断病原传播渠道。在驱虫处理过程中推荐选择使用氯硝柳胺、吡喹酮或者阿苯达唑等驱虫类药物进行治疗。氯硝柳胺可以根据羊群的感染程度综合用药,感染初期的羊群按照50mg/kg 体重进行口服,严重感染的羊群,可以按照75mg/kg 体重进行口服。吡喹酮使用剂量一般为15mg/kg 体重,在预防性驱虫给药时,可以选择使用5mg/kg 体重进行口服给药。阿苯达唑使用剂量在10-15mg/kg 体重,将其配制成悬浮液直接进行灌服处理,不仅能够有效的驱杀成虫,还能够有效的清除肠道当中的虫卵。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加强营养补充,饲料当中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应该增加维生素K 或者维生素C 的添加量,这样能够加速肠道黏膜的修复,更好的缓解消化道症状,保证羊群快速恢复健康,增强胃肠道的消化能力。
6、预防措施
对于羊绦虫病等消化道寄生虫疾病,一定要注重做好针对性的驱虫处理工作,对于羊绦虫病发生过的地区,或者受到该种寄生虫疾病威胁的养殖场,应该在春季放牧后的4-5 周,对整个羊群进行一次集中性的预防驱虫之后,每间隔30-35 天进行一次驱虫处理,直到转入到舍饲养殖模式。而其他地区应该在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驱虫处理,在疾病进入发病高峰期之后,应该每间隔1-2 个月再进行一次强化驱虫处理。防止羊绦虫病感染,要注重消灭好中间传播媒介,加强对放牧场地的有效清理和严格卫生消毒,避免到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带放牧。对于放牧场地可以进行深耕处理或者开垦处理,通过种植牧草或者更新放牧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中间传播媒介的数量。日常养殖管理期间也需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模式,有条件的,采取圈养的饲养方式,注重加强环境的有效清理,及时清除圈舍当中的粪便和各种污染物,尤其是在驱虫期间及时清除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发酵3 个月以上,确保杀灭粪便当中的寄生虫虫卵。当养殖场当中一旦出现一只患病羊或者疑似患病羊,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对整个羊群进行紧急驱虫处理,这样能够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缩小感染范围。
三、羊球虫病的诊治
1、病例探讨
2021 年的8 月下旬,一个中型规模的养殖场当中出现了一种传染性疾病,当时正值雨季,连续阴雨天气,圈舍潮湿不堪,养殖场的育肥羔羊群体当中出现了一种腹泻现象,发病进程相对较快,患病羊初期诊断排出的腹泻物呈现黄白色,随后排出的腹泻物呈现深红色,甚至夹杂有大量的肠黏膜组织以及血块。发病之后养殖户认为是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交替使用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成效,患病羊的症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兽医接到报告之后,到达养殖场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分析,该养殖场白天采用放牧,夜间补充饲料,地势较为低洼,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在地面有大量的污水和粪便堆积的现象,羔羊出生之后频繁的接触尿液和粪便,容易通过接触污染物受到病原的入侵。今年春季养殖户并没有对羊群进行妥善有效的驱虫处理,随即对病死羔羊进行进一步的解剖处理,发现消化道病变最为明显,然后采集到肠道内容物带回实验室之后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能够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存在。病料组织也能够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染色的肠杆菌但是不具备致病性,结合诊断结果可以判定球虫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针对性的驱虫方案,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降低了死亡率,但有个别羔羊恢复健康之后生长发育停止,将其淘汰处理。
2、临床症状
羊群的病情进程相对较快,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发病初期阶段患病羔羊主要表现为腰背弓起、被毛杂乱、生长发育不良,身体逐渐消瘦、精神萎靡不振,眼眶向内凹陷,大多数发病羊群的身体较为消瘦,反刍停止不能够正常采食,并且刚开始排出的腹泻物呈现粥样,随后会出现水样腹泻物,颜色呈现深红色,鲜红色或者深褐色,羊群存在明显的脱水现象,可视黏膜苍白,后躯肢体被粪便严重污染,粪便不成形,排出的粪便恶臭难闻,仔细观察腹泻物当中还会存在很多肠黏膜、组织。病情加重时患病羊,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发病周期通常在3-7 天。成年羊多为隐性感染,临床上一般无异常表现。
3、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羔羊进行进一步的解剖处理,发现消化道病变最为明显,小肠壁显著增厚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局部存在炎症病变,小肠壁存在白色小点凸起,有时会出现向外突出的息肉。肠腔和肠绒毛膜上皮细胞炎症坏死,绒毛损伤,肠黏膜脱落明显,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充血,肝脏肿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现象,肝脏表面和实质会存在针尖大小或者米粒大小的黄白色斑点,胆汁浓厚,呈现深红色或者红褐色,内部存在大量的块状物。
4、治疗措施
当前球虫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一定要交替使用不同的药物,避免超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通过交替用药,能够提升治疗成效,同时也能够减少耐药性产生的可能,断奶的羔羊群体可以用地克珠利预防或感染初期的治疗,按水量0.5-1mg/L(以地克珠利计),现配现用,连饮5 天。球虫暴发期,用30%的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配成10%的水溶液(即3%的磺胺氯吡嗪钠液),按1.2mL/kg 每天内服,连用4 天,配合维生素K3 对症治疗。
5、预防措施
防控球虫病关键应该加强养殖环境的有效调控,在羊养殖管理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尤其是进入炎热的盛夏季节,一定要调控好圈舍的温度和湿度,在地面撒上生石灰起到吸水消毒的作用。结合球虫卵囊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发育条件,应该保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特征,注重做好粪便的有效清理,定期做好饲料槽,饮水槽的认真清洗消毒工作,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防止球虫卵囊的扩散蔓延。成年羊有时隐性感染,是带虫者,所以最好成年羊和羔羊分开养。
综上所述,羊养殖期间消化道寄生虫疾病的种类多,寄生虫疾病发生流行过程中会严重阻碍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到机体的健康。为防范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通过加强养殖管理,强化驱虫措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降低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另外还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本地区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种类,发病高峰期到来前指导养殖户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性驱虫处理,保证整体的预防成效,以此来推动养羊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