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2024-01-02邵志普
邵志普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发的重视,绿色植保理念深入人心。在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生产中处理病虫害问题时,农药以及肥料的使用会对种植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为解决此类问题,农业生产领域将绿色农业发展技术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相关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对绿色植保实现对策进行总结。农业生产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病虫害防治,在发生病虫害后,还会对农作物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农药的使用也会污染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对民众的身心安全造成威胁。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认真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减少农作物受到农药的影响,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
一、对绿色植保理念的概念分析
绿色植保理念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科学环保化的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让植物可以健康生长。相关农业学者认为,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就是绿色植保的基础。绿色植保工作的基础就是建立和谐的自然界关系,在农业领域中,绿色植保理念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生态建设以及生态安全。这属于一种新型的理念,在现阶段工作中,绿色植保具有两个优势,分别是技术性优势以及强制性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户严禁使用残留高并且毒性高的农药,进一步加强种植户的环保意识,保证农业生产质量,避免出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为保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绿色植保理念必不可少,对农作物的未来发展,实现高产、高水平的种植,是绿色植保的主要目的。在农业发展领域中,绿色植保的应用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有助于农业发展,保证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植保的重要意义
1、绿色植保理念在生态环境中的意义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处理病虫害问题时,主要的防治手段为使用大量的农药进行防治,如果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的情况,让种植区域的生态链受到破坏。在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防治技术用于农业防治工作中,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农药使用频率,降低生态受到农业污染的影响。
2、绿色植保对农作物的意义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民众对食品的安全越发重视,农作物生产也有更高的生产标准。在传统的农作物生产中,大多数种植户采取传统的种植理念,使用毒性高的农药解决病虫害问题,虽然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效果非常明显,但也会导致农作物的表面残留大量农药,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中,相关研究人员提出绿色植保理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绿色环境保护应对病虫害威胁,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品安全,而且也会提高国际市场中农产品的竞争力,让农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宏观视角下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因此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对疾病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强,从宏观角度落实相关政策,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减轻病虫害疾病影响。
1、实现农作物规模化发展
在农作物种植领域中,常见的种植模式为分户种植,但分户种植很难满足绿色植保的相关标准,也不利于农业领域的健康发展,为落实相关的政策,需要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构建土地承包制,采取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理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病害虫防治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绿色植保理念是极大的推力,可以保证综合治理效果。
2、构建农业基础设施并逐步完善
在农作物种植工作中,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模式,需要保证基础设施搭建,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需要根据种植区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助资金费用标准,向农户发放补助金。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非常重要,需要对种植区未来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合理使用专项款,重视农业基础建设。此外,也要完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农药资源统一采购制度。关于补助资金的使用,也需要建立合理的制度,保证专款专用,保证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3、加大绿色植保理念的宣教力度
对现阶段而言,绿色植保理念中,导致农作物疾病防治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与使绿色植保推广以及宣教力度不足有关。对于偏远种植区来说,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业政策以及发展趋势,而且区域相关部门也没有了解绿色植保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在农业种植工作中,加强绿色植保理念的宣传以及推广,定期开展理念科普活动,或者发放绿色植保理念手册进行推广,让种植人员可以掌握其理念。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宣教理念前,首先需要保证宣传的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绿色处理方式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减少农药过多使用。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在种植区进行知识科普讲座,让种植人员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病虫害防治手段。在绿色植保宣教手册中,可以加入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以及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让种植人员可以与时俱进,了解农业未来发展趋势,提高相关农业工作质量。
4、非化学化防治措施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虽然离不开农药的使用,但是过量使用农药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合理使用绿色化防治手段,采取非化学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防止土壤资源的病态化的使用。
四、农作物的病虫害的类型以及分类
1、农药使用现状分析
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①防治措施不当,很多种植户在面对病虫害问题时,没有了解清楚病虫害的类型,就盲目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胡乱使用农药。
②农药类型选择错误,在处理虫害时,胡乱使用杀虫剂,遇见病斑胡乱使用农药。
③错误最佳的治理时间,面对常规病虫害,在防治时,需要及时进行防治,很多农户由于不了解病虫害,导致错过最佳的治理时间。
④农药配置不当,使用农药时,配置比例不当,并且喷洒方式不正确,都会导致农药喷洒错误,导致病虫害防治成本加大,效果降低。
2、害虫的有害症状以及分类分析
咀嚼式害虫在蛀食农作物后,会导致农作物叶片出现孔洞,在果实表现出现凹陷纹。刺吸式口器害虫会将农作物中的汁液被吸出,导致叶片颜色变黄,最终造成农作物生长萎缩。对常见虫害类型进行分析,根据虫害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基本生活在土壤中,会对地下植物根系造成危害,常见的地下害虫有蝼蛄类以及地老虎等。
②蛀茎害虫,蛀茎害虫会钻进植物的茎秆,将植物茎秆作为食物,蛀茎害虫也被称为钻心虫,常见虫害类型有二化螟、三化螟等。
③食叶害虫,食叶害虫主要以农作物的片叶为食,常见害虫有鞘翅目以及鳞翅目等。
④潜叶害虫,潜叶害虫会潜入进叶肉中,并且将叶肉组织作为食物,对表皮造成危害,常见虫害有潜叶蝇等。
⑤吮吸类害虫,会使用口器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常见害虫有螨类、蚜虫类等。
3、农作物病害的识别与分类
对常见的农作物病害类型进行分析,具体为以下:
①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原因为非生物因子,例如营养、水分以及温度等因素,当植物处于不适应的生长环境下,就会出现影响正常生长的病症,条件环境的不适应,引发病害,此类病害无法传播,因此也被称为非传染性病害。这类病害的导致原因与管理措施不当有关,植物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例如植物缺单会导致植物叶片颜色变浅,底部叶子颜色变得更为黄枯。如果植物缺钾就会导致叶片颜色变成褐绿色,在叶子边缘可以发现褐色的小斑。
②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致病原因与微生物侵染有关,根据不同的侵染源,可以分为真菌、细菌、病毒以及线虫性、寄生性等病害感染。侵染性病害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病原物与寄主相互接触,开始对农作物侵染,这也是侵染初级阶段。在侵染成功后,进入第二阶段,由于病原物的数量繁殖扩大,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空气、水等中间宿主传播,不断地扩大侵染范围,导致病害威胁越来越强。在宿主死亡后,病原菌也会进入到休眠期,步入越冬阶段,此时病害处于休眠时期。在第二年春季,天气变暖后,病原菌会恢复活性,进入新一轮的传播,造成农作物侵染,病原菌传播进入到新的环节。
③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威胁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也是最常见的类型。在发生真菌性病害后,在植物的表面可以发现黑色、白色、霜霉状的粉层,如果在农作物上发现真菌性危害特征,可以初步进行判断。对常见的真菌性危害进行分析,真菌性危害的主要病症有萎缩、腐烂等,萎缩为维管素病害,常见的病害有枯萎病、青枯病等,此类病害会导致植物的茎部变成黑褐色,青枯病的农作物横切后可以发现白色的菌脓。腐烂指的是在农作物的表面发现叶片被大范围的分解破坏,在植物的根茎等部位均有可能发生腐烂,在幼嫩的位置更容易发生。常见的腐烂病症有大白菜软腐病以及黄瓜疫病等。坏死的具体表现为叶片枯萎,在叶片上可以发现叶斑,颜色、大小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病斑外形清晰,常见疾病有炭疽病等。对叶斑的坏死组织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坏死部位穿孔的情况。病斑会逐步变成角斑。
4、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病症分析
对植物真菌性病害病症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特征为以下:
①粒状物,在农作物的发病位置,可以发现大小、形态以及颜色不同的粒状物,或大或小,常见有分生孢子等,例如蚕豆褐斑病。
②霉状物,发霉也是真菌常见危害,可以分为青霉、灰霉以及黑霉等不同颜色的病菌。例如蔬菜黑斑病等均会出现霉状物。
③棉状物,患病农作物会出现棉絮状的病症表现,例如番茄疫病。
④粉状物,粉状物呈现白粉状,常见疾病有菜豆锈病等。
5、细菌性病害分析
对常见的细菌性病害进行分析,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以下:
①斑点型,导致斑点型的原因为假单孢杆菌侵染,斑点型病症会表现出多个斑点。常见引起斑点病症的疾病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
②叶枯型,叶枯型的致病原因为黄单芽孢杆菌侵染,在植物受到侵染后,就会造成叶片枯萎,例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等。
③青枯病,青枯病的致病因与假单孢杆菌有关,在患病后会造成阻塞输导通路,导致植物发生叶枯萎等情况。常见疾病有柑橘溃疡病等。
④腐烂型与欧文氏杆菌有关,在发病后会导致植物腐烂,常见导致腐烂的疾病有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等。
⑤畸形,导致畸形的原因与癌肿野杆菌有关,植物正常的根茎会发生畸形病变,外形呈肿瘤状。
6、病症的鉴别
在发病后,真菌性病害在具体的病症表现上也有较大的差异,细菌型病症表现为没有霉状物,真菌性侵染会导致霉状物。细菌病害的常见病症有以下:
①对斑点型以及叶枯型发病部位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坏死的水渍状的病斑,在气候潮湿的季节,可以在叶片上发现气孔、水孔,并且在孔洞伤害上可以发现细菌溢出物这就是细菌脓。
②青枯型以及叶枯型分析,将患病农产品的根茎切断,可以在截断面上发现维管束的变化,使用手挤压叶茎,会出现细菌脓,通过区分细菌脓可以区分真菌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③腐烂型细菌感染的主要特点为,患病农作物的底部较为软腐,并且不存在纤维残留物,真菌感染导致腐烂会形成纤维残体,因此可以将是否存在纤维残体作为辨别软腐病以及菌核病的鉴别凭据。
④镜检,通过镜检可以在细菌病害的初期,在农作物没有出现明显病症时,发现疾病危害,可以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将组织放在玻璃承载片上,然后可以在低倍镜下发现云雾状的菌群。
7、农作物病毒性病害分析
①农作物的病毒病,植物病毒病主要通过病毒侵染的方式对农作物侵染,受到病害威胁的植物,会出现相应的病害表现,常见的特殊症状有畸形以及溃疡等,植物病毒的常见症状为花、叶等部位的坏死以及枯萎。
②病毒性病害的传播途径分析,对传播、侵染的途径进行分析,真菌性感染以及细菌性病害的表现有着一定的区别。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有摩擦传染以及嫁接传染等,能够通过中间宿主以及花粉感染传播。病毒寄生物主要源为活的动物,在传染时如果病毒接触到活体,就会感染健康植物。
③田间病毒性病害,常见疾病有马铃薯花叶病以及烟草花叶病等。
五、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分析
1、植物检疫
为防止危害性强的病虫害肆意传播,需要尽可能地彻底消灭传染源,保证农业的生产安全,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在植物的调拨以及运输等环节,都需要制定完善的检验标准。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频繁,需要提高植物检疫工作重视。
2、农业防治
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业防治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建立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减轻病虫害威胁。在农业防治工作中,需要合理地进行肥水管理,科学采取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农业防治效果。
①合理地制定耕作布局,保证轮耕农作物的合理性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营养条件,而采取水旱轮作,能够明显降低虫害威胁,减少害虫的发生量以及虫源。
②合理施肥与灌溉,通过合理的灌溉能够让植物的营养需求条件得到改善,可以让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得到提高,让植株健康生长,在施肥工作中,需要避免氮肥的过量使用,防止食叶型虫害的发生。在秋季干旱季节中,需要适当的灌溉,减少蚜虫等虫害的发生。在田间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将田间杂草清除掉,让虫害失去正常的繁殖场所,减少虫害源。
③生物防治,对于常见害虫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手段进行预防,使用益虫进行虫害预防。
总之,在社会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发的受到重视,为加强农业绿色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实践工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质量。绿色植保理念的推广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需要长期扩展探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