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本孝枯笔焦墨山水的审美特征

2024-01-01苏海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山水画

摘要:中国传统枯笔焦墨山水画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是山水画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明末清初是枯笔焦墨山水大发展的时代,戴本孝枯笔焦墨山水枯淡、腴润、苍浑,意境空疏高旷,荒寒寂寥,超然脱俗,开创了枯笔焦墨山水的新天地,对今天的山水画创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戴本孝;山水画;枯笔焦墨;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3)04-0078-04

戴本孝(1621—1691年)生于明天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享年七十一岁。他字务旃、殷礼,号前休子、天根道人、鹰阿山樵。其本为安徽休宁人,后迁居安徽和县,故号前休子,以此来纪念祖先,深层原因亦兼有缅怀明朝覆灭之痛。明朝灭亡后,其以晚明遗民身份自居,拒不入仕清朝,虽然短衣少食仍然隐居于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中国美术史中对其较为通用的评价为明末清初遗民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新安画派清初代表画家的中坚力量,能书善画,工于诗词。

戴本孝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山水画家,其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鲜明且独具个人特色的。其擅长使用枯笔焦墨,用枯笔反复皴斫,落笔间虚实相生,苍润朴厚,浑化自然。与戴本孝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成就相比,目前学术界对于戴本孝的关注并不多。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戴本孝的书籍和论文集等文献出版,但大部分是对他生平、家庭背景、艺术历程进行研究的,对于其艺术价值的研究却较少。本文对其焦墨用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戴本孝焦墨用法的文化意义。

一、焦墨用法的笔墨特征

焦墨,也可以称之为竭墨、渴笔、枯笔,简而言之,便是最干的枯墨,即画家在作画时以干笔蘸取浓墨,且在行笔时不加水。焦墨本身有色黑和质感浓重的特点,所以在画面中起着给画面提精神的作用,也可以说起画龙点睛的关键妙用。焦墨画法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從空间上说,墨的色阶形成主要有两个变化:第一个是纵向空间的变化,主要指干笔在蘸取浓墨的过程中,随着水份的不断减少,从刚蘸取润泽的墨到干,再从干到枯甚至焦墨。随着墨中水份的不断减少,画笔所描绘出来的线条就会越来越模糊,越模糊的枯墨越往后退,在空间上便形成越干越远、愈枯愈深的变化。第二个是横向空间的变化。横向空间的形成是由落笔的时间和速度来决定的,每块墨色都有着自身的浓淡干湿,在纵向的每一个视觉空间当中,叠加上横向的空间便能加深这一空间感,再者,在不同色阶中相同分量的墨合而不同,相互呼应就会产生既变化又统一的视觉效果。

焦墨法作为山水画中一个重要的墨法表现,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而受重视的。唐以前,山水画并未像人物画那般成熟,当时的画家也很少运用这一墨法。唐至宋这段时间,焦墨法的使用增多,但也是在个别特别之处进行勾画、点苔或皴擦,以加强画面对比。相对于枯笔焦墨,这一时期的画家更倾向于以水墨变化表现山水。元代画家王蒙在其画作中大量使用渴笔,对于焦墨法也有所涉及。从明代程邃开始,焦墨之法便真正意义上成为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墨法之一,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山水画之中。程邃之后的明清山水作品中,焦墨法更进一步被运用,越来越多的山水画家在创作时运用焦墨,同时也会在总结墨法时着重强调焦墨的重要性。如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论山水》中提及“盖有先浅后浓,又加焦擦以取妥帖者;……作山石,如法皴完,再加焦墨醒笔,复用水墨渍染。”

运用焦墨法时需以枯笔作画。画家在创作时常以枯笔焦墨来处理山崖石壁等较为坚硬质地的景物,故而这类景物大都笔墨萧疏,看似空而无物,但仔细观之又能在此中感悟出意境。枯笔焦墨无论是在用笔还是在用墨上都是以“简”为主,用笔疏简,用墨枯淡,所以笔落在画面上的痕迹就显得疏散简逸。而这种“简”所表达出来的是中国传统笔墨中的笔墨情趣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传达给观者的图像意义和内涵是深刻而又丰富的。

二、戴本孝枯笔焦墨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传统绘画历史中,以枯笔焦墨闻名的画家并不少,尤其是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有一大批画家擅长这一墨法。而能将枯笔焦墨发挥到极致的画家除了程邃便是戴本孝。程邃作为对枯笔焦墨技法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人物,其技法毋庸置疑。而戴本孝也能有如此大的名气,可见其笔墨特征和表现特点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提到,“戴务旃本孝山水擅长枯笔,深得元人气味,大幅罕见,所作卷册、小品雅与程穆倩笔意相似,盖穆倩务为苍古,脱尽窠臼,鹰阿取法枯淡,饶有韵致,两家各有所长也。”

绘画与画学理论方面的成果是戴本孝的主要艺术成就。其早期受晚明“摹古”风气影响,认为师古是继承传统的重要途径,师古而好学,才能充实自身,增加对自然风光的独特见解,进而创作更好的画作。董其昌认为中国传统画家的气韵天成、独一无二、天性使然无法被他人学习模仿。但可以通过学习和游历增长见识,汲取自然之风来创作佳作。而后新安画派先驱李流芳针对“仿古”之风提出反思,他认为“余画无师承,又不喜临摹古人,如此册于荆关董巨二米两赵,无所不傲,然求其似,了不可得。夫学古人者,固然求其似之谓也。子久仲圭学董巨,元镇学荆关,彦敬学二米,然亦成为元镇子久仲圭彦敬而已,何必如今之临摹古人者哉!余不能画而知其大意如此。”

戴本孝的山水画,最开始借鉴临摹文征明、沈周的画作,因此在其最初的画面中,线条感十分明显,并未形成模糊的枯笔线条。22年的时间里,他走遍黄山、华山、泰山、牛首山、白石山、庐山、武夷山,一生行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也接触了许多新安画派的画家,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又不断学习和研究王蒙的画法,最终形成了自己干笔焦墨模糊朦胧的艺术视觉效果。

(一)枯

讲究力量与速度的把握是戴本孝的枯笔焦墨的重点,以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形成色阶,并通过笔墨自身形态变化对画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用笔遒劲老辣,用线松动,虽说面貌简淡疏朗但却营造出一种苍茫深邃的意境。即便整幅画面都是以枯笔塑造,也不觉得浮躁。对于山坡、悬崖峭壁等物景常常是不多加刻画,一笔代之,但疏简的笔法却使人感觉到山石的厚重感,有时是在空白处使用枯笔擦出的若有若无的一笔,却可以创造出几重空间。这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空间变化,颜色的深浅与用水的多少形成了对比,凸显在前面的是水分较多的墨,水分较少且较淡的墨则往后退,模糊甚至快没有的枯墨接连后退,直至虚无。空间随着墨色的变化越拉越深,层次也就越加丰富。

(二)寂

虽说戴本孝是运用焦墨法,但其作品还是给人以简淡的感觉,用笔虽是枯燥,但用墨却淡而不焦。画面上笔带过的痕迹疏朗简逸、墨色淡雅,表现出枯淡且寂寥的意境,是一种云淡风轻的景象。其作品的用笔柔中带刚,枯笔中带有巧劲,皴染也较为简单,点线多融入到物象之中。无论是树木还是山石,都是先用枯笔勾勒,紧接着以渴墨皴擦,再以淡墨统一画面。

枯笔渴墨是戴本孝的主要标志,同时也契合了其作为遗民枯寂的内心境界。他面对广阔的山水,直抒胸臆,在长期的学习感悟中,终形成符合自身的风格。纵观戴本孝的笔墨特征,不难发现其笔墨技法在不断地简化,回归纯真,这是一个不断凝练的过程。其笔墨的变化自始至终都是在为笔墨意趣服务,不管是早年间写生的细腻还是晚年的疏朗寂寥,都是其对于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对人生的不断感悟。

(三)腴润

枯笔笔法很早便出现,但戴本孝能将枯笔焦墨作为其代表风格,主要是因为其枯笔与其他画家有所不同。倪瓒是戴本孝学习借鉴的对象,倪瓒的用笔干淡、简洁且疏逸,以简单的笔法便能描绘出空寂荒凉的感觉。戴本孝在晚期的艺术生涯中将枯笔的运用技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用笔丰腴且润泽,墨虽枯但神骨俱在,将枯疏与腴润两种看似不相关联的笔墨触感通过高超的技巧表现得游刃有余。

(四)隐逸

隐逸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许多文人雅士以表现隐逸为目标,戴本孝也表现出了他独具一格的隐逸画风。其作品中有一精品之作《陶渊明诗意山水屏》,这一作品结合了陶渊明的诗句,共十二幅画。其以枯筆干墨的表现手法勾皴看似模糊却分明的深邃意境,在画面的轮廓中出现明显的线条。仔细观赏画面会发现,戴本孝用渴笔勾擦山石,蘸焦墨点皴,淡墨擦皴渲染,以凸显其坚实之质;用干笔通过皴擦技法描绘树木,以显其苍劲古朴之感;用淡笔勾画草屋,与树石相映,给人以松虚之感;涓涓细流穿插于山壑之中,使画境拓展于无穷无尽的画外,一股尘外幽逸之气油然而生,令观者顿生向往之心。整幅画作近景浓重,远景淡逸,再加上云烟缥缈,虚实相间,互为衬托,将陶渊明隐逸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戴本孝焦墨用法的文化意义

戴本孝的焦墨用法学习元人,从戴本孝现存的作品来看多是其40岁后所用,而其枯笔之作更是集中于后期。其最初的绘画风格是接近于沈周、文征明等人的,而后又师法王蒙、倪云林。可以说其结合了各家之所长,并有所创新,自成风格。王蒙擅长以干笔皴擦,以繁密的牛毛皴见长,并用渴墨点苔,其所创造出的意境是苍茫的。戴本孝将王蒙繁密的牛毛皴加以改变,以干墨擦写,画面更为简洁。苔点以焦墨渴笔来表现,但相较之王蒙的繁密来说是更为疏朗。戴本孝更喜爱用枯笔的浓淡来塑造画面的结构层次,与王蒙的繁密相比则更显简逸,画面凄寒荒凉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倪云林更多用干笔,枯而见润。而戴本孝则更爱使用涩笔,其造境和构图与倪云林、沈周等人是相似的,但他将笔法进行了改变。且戴本孝极其惜墨,对于无需点缀的地方并不会进行添加,但与倪云林的疏简不同的是,戴本孝的简是全面的,这也是其焦墨用法的一大重要特点。观察戴本孝的作品,不难发现其焦墨用法有以下特点:极其惜墨,且枯渴黯淡之笔始终贯穿画面,赋予画面以简洁的感觉;用墨时以渴为润,含蓄苦涩,浑然一体。

戴本孝的绘画艺术境界很高,对后世的中国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清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游遍大好河山,广结善缘,也认识了许多地方文人和书画名流,包括被世人所熟知的渐江、石涛、龚贤等,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是其美学思想打破并丰富了清代陈旧的、墨守成规的艺术格局。清代绘画发展的一大特点是把绘画发展中各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笔墨技法和审美理想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写,让中国绘画这一门古老的艺术重新构建起了完善的体系。但这也禁锢了画家的思想,只把重点放在以笔墨技法表现气韵生动效果上,而淡化了画家作画时所追求的意境。因此戴本孝提出外师造化,从自然之中观察和创作专属自己独特的有艺术意味的表现形式,倡导画家不要拘泥于“理想的模式”。除这一观点外,戴本孝还提出“会诸家以成一家”、崇“道”抑“法”、“最分明处最模糊”“法无定”“六法之外”等绘画美学思想。其在清初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使得陈旧的艺术格局得以被打破,让中国画坛重新焕发了活力,并且开启了后代绘画百花齐放的局面。

焦墨法极其讲究用笔方法,是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画者须要不断锤炼,进而增添画面中笔的内涵,让画面中用笔更加耐看。戴本孝的焦墨用法是在深入研究传统绘画之后,经过长时间师造化和对自然的发现、对技法的不断尝试才将自己的山水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的。

戴本孝所生活的年代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绘画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与同时期的其他画家相比,戴本孝似乎缺少一些关注。但不得不说,在明末清初这批遗民画家中,戴本孝是有着其独特性和研究意义的,他的山水画在如今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

四、结语

分析梳理戴本孝焦墨用法在其山水画中的枯、寂、腴润等美学体现,不难发现其绘画之创新之处。透过其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戴本孝以枯笔焦墨营造出疏简、淡远的画面效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到焦墨用法在其作品中的多层次意义,这种艺术表现效果传递给观众的同时也是与其心境是重合的,表达了其豁达且开阔的心境。从整个中国美术史来看,戴本孝或许并非最重要的画家,但其所留下的技法和画学思想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尤其是戴本孝焦墨用法及其文化意义的表达,体现了焦墨绘制疏简淡远意境的高明技法,也体现了戴本孝高超的绘画水平。

注释:

①《陶渊明诗意山水屏》全屏共十二幅,絹本,设色,纵168.5厘米,横54厘米,南通博物苑藏。

参考文献:

[1]潘运告.中国历代画论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沉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许宏泉.戴本孝评传[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2.

[4]许宏泉.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陈曦.“真山真水,引以卧游”:明遗民画家戴本孝艺术思想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6]张一弛.枯笔的审美心影:以戴本孝绘画为中心的意境探赜[C].美术学研究(第5辑),2016:42-54.

[7]王晓媛.从《陶渊明诗意屏》探究戴本孝隐逸画风[J].艺术百家,2015(S1):176-178,214.

[8]王丽人.戴本孝山水画艺术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ai Ben's Ink Landscape

SU Haidong

(School of Art and Sports, Fuya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Anhui, Fuyang 236000, China)

Absrt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y ink landscape painting possesses a distinctive aesthetic appeal, making it a significant genre within landscape paint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itnessed the pinnacle of this artistic style, during which Dai Benxiao emerged as an eminent painter renowned for his mastery in utilizing burnt ink. His landscapes creat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dry brush technique and burnt ink exhibit simplicity intertwined with richness, ruggedness blended with elegance, loftiness juxtaposed with desolation, transcendent yet detached from worldly affairs. He not only expanded the boundaries of this art form but also continues to inspir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tists to this day.

Key words: Dai benxiao; landscape painting; dry ink;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23-05-06

作者简介:苏海东(1975―),男,安徽界首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级美术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书法、绘画。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