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中产乙醇酵母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2024-01-01佀胜利吴超群彭明引
◎ 佀胜利,吴超群,申 娜,彭明引
(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关键字:产乙醇酵母;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枇杷果实
枇杷是亚热带特色水果,果肉酸甜多汁,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1]。由于出果期短,枇杷鲜果难以长期保存[2]。枇杷酒是以枇杷为原料,采用酵母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低度饮料酒[3-4]。其中,酵母的种类对枇杷酒的口感、香气和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因此,本研究从枇杷果实中分离筛选乙醇产量高的酵母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旨在为选育用于枇杷酒酿造的专用酵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枇杷产地为贵州省凯里市。
YPD 培养基:酵母膏10 g·L-1、蛋白胨20 g·L-1、葡萄糖20 g·L-1,115 ℃灭菌30 min;制备固体培养基再加入20 g·L-1琼脂。红四氮唑(TTC)上层培养基:葡萄糖5 g·L-1,琼脂15 g·L-1,121 ℃灭菌20 min。TTC 配成浓度为0.05 g·mL-1的母液,过滤除菌后避光低温保存。使用时,待溶解的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温度降至40~50 ℃时,向培养基中加入1%TTC 母液,混合均匀后制成TTC 上层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LDZF-75L,上海申安);洁净工作台(SW-CJ-1FD,苏州安泰);霉菌培养箱(MJ-150-I,上海一恒);液相色谱(LC20,岛津)。
1.3 方法
1.3.1 产乙醇酵母的分离与纯化
将新鲜采集的枇杷果实带回实验室后,用纯净水冲洗果实表面,破碎后称取5 g,加入装有45 mL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28 ℃下150 r·min-1振荡培养24 h,得到天然酵母菌悬液。将菌悬液依次稀释至10-7,取稀释度为10-5、10-6、10-7的稀释液200 μL 均匀涂布于YPD 平板上,28 ℃静置培养24 h。挑选与酵母菌菌落形态相似的单菌落,以平板划线的方式接种在新的YPD 平板上,纯化后编号菌株,并保存备用。
1.3.2 产乙醇酵母的筛选
(1)初筛。在YPD 平板上培养菌株1~2 d,待长出明显的菌落,将融化并配制好的TTC 上层培养基缓慢倾倒其上,避光培养3 h,选取菌落颜色为深红色的菌株进行后续试验。
(2)复筛。将初筛得到的菌株制作菌悬液,按5%接种量接种到装有杜氏小管的YPD 液体培养基中,28 ℃静置发酵48 h,每隔4 h 加以观察,并记录杜氏小管的充气情况。发酵结束后,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用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残留葡萄糖浓度和发酵产生的乙醇浓度。
1.3.3 产乙醇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将复筛得到的酵母菌株送往上海生物工程公司进行26S rDNA D1/D2 区域序列纯化扩增和测序,将得到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 数据库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比对,找出与其相似性较高的菌株及代表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图谱,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1.3.4 产乙醇酵母的生物学特性试验
(1)种子培养液的制备。将复筛得到的菌株接种在YPD 液体培养基中,28 ℃下150 r·min-1振荡培养24 h,将菌液的酵母细胞数调整到105·mL-1,制得种子培养液。
(2)温度对酵母菌株发酵产乙醇的影响。按照5%的接种量,将种子培养基分别接种至含有杜氏小管的YPD 液体培养基中,在23、28、33、38 ℃温度下静置培养48 h,每隔4 h 观察杜氏小管的充气情况。每个温度下接种3 个平行。
(3)初始pH 对酵母菌株发酵产乙醇的影响。按照5%的接种量,将种子培养基分别接种至初始pH 为4.0、6.0、8.0、10.0 的含有杜氏小管的YPD 液体培养基中,在各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下静置培养48 h,每隔4 h 观察杜氏小管的充气情况。每个pH 下接种3 个平行。
1.3.5 发酵液中葡萄糖和乙醇浓度测定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的物质浓度,色谱柱为Shedox Sugar SH1011,流动相为5 mmol·L-1的硫酸溶液,洗脱方式为等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60 ℃,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
2 结果与讨论
2.1 产乙醇酵母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经过富集培养和稀释涂布,从枇杷果实中分离纯化得到类似酵母菌的菌株30 株,编号为LY1-LY30。对30 株酵母菌进行TTC 显色反应,LY3、LY5、LY13、LY15、LY18 共5 株酵母菌株呈红色,其余无明显变化。将这5 株菌株进行静置发酵,定期观察杜氏小管产气情况,结果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LY3、LY5、LY15 起酵较快;16 h 内,杜氏小管充满气体,LY13 和LY18 产气较慢。
表1 天然酵母菌株发酵杜氏小管满气所需时间表
静置发酵48 h 后,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和葡萄糖浓度,结果如图1 所示,LY3、LY5、LY15 的乙醇浓度较高且均超过5 g·L-1。同时,以上菌株发酵液中残留葡萄糖较少,均低于0.01 g·L-1。因此,结合发酵产气情况,将LY3、LY5 和LY15 共3 个菌株作后续研究。
图1 酵母菌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A)和乙醇浓度图(B)
2.2 产乙醇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对产乙醇酵母的26S rDNA D1/D2 区序列在Gene Bank 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对,LY3 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的相似度较高,在99.66%~100%之间;LY5 和LY15 与罕见有孢汉逊酵母(H.occidentalis)的相似度较高,在99.31%~100%之间。对3 株酵母菌株与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中代表种的模式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如图2 所示。LY3 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uvarum)关系较近,可以认为是同一个种;LY5、LY15 与罕见有孢汉逊酵母(H.occidentalis)关系较近,可以认为是同一个种。
图2 产乙醇酵母菌株的26S rDNA 系统发育树图
2.3 产乙醇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2.3.1 不同温度下酵母发酵产乙醇情况
观察酵母发酵过程中杜氏小管的充气情况,以研究温度对酵母发酵产乙醇的影响,结果如图3 所示。其中,3 株菌株杜氏小管充满最快的发酵温度都是28 ℃;LY3在33 ℃和38 ℃下杜氏小管没有充气,LY5 和LY15 在38 ℃时杜氏小管没有充气,说明相应温度下没有CO2和乙醇的生成,LY5 和LY15 产乙醇性能对温度的耐受性更强;LY5 在33 ℃时,杜氏小管充满气体的时间比23 ℃时早8 h,说明LY5 在33 ℃的条件下,发酵乙醇的速度更快,即对温度胁迫的耐受性最强。
图3 温度对酵母菌株LY3(A)、LY5(B)、LY15(C)发酵产气的影响图
2.3.2 不同初始pH 条件下酵母发酵产乙醇情况
观察不同pH 下各产乙醇酵母发酵过程中杜氏小管的充气情况,研究初始pH对酵母发酵产乙醇的影响,结果如图4 所示。LY3 在初始pH 6.0 时产气速度最快,LY5 和LY15 在初始pH 4.0 时最快,说明pH 条件对酵母菌发酵产乙醇的影响具有菌株个体差异性。随着碱性条件的增强,4 个菌株发酵产乙醇速度都呈现一定的延滞;初始pH 为10.0 时,LY3 的产气延滞期最短,说明LY3 对pH 的耐受性较好。
图4 初始pH 对酵母菌株LY3(A)、LY5(B)、LY15(C)发酵产气的影响图
3 结语
本研究从枇杷果实中分离得到30 株菌落形态类似酵母菌的菌株,通过TTC 显色反应初筛和液体发酵产物测定结合产气能力评价复筛,得到3 株发酵产乙醇能力较强的酵母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Y3 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LY5、LY15 为罕见有孢汉逊酵母;温度对各菌株发酵产乙醇性能的影响表明,LY5对温度的耐受性较好;初始pH 对各菌株发酵产乙醇性能的影响表明,LY3 对初始pH 的耐受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