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源保护地环境容量测算的灵川县公平乡乡村发展规划探析
2024-01-01袁维唯梅依宁谢小丹
陈 曦,林 海,秦 铖,袁维唯,梅依宁,谢小丹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各行业发展的目标,这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在此背景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宣传自然教育的活动而备受青睐,整体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监测等手段可以为生态旅游片区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管理服务,有助于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
但在实践中,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足、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相关技术产品难以覆盖并利用,在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与发展部门缺乏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的发展决策往往会使乡村面临发展与保护相矛盾的困境[2]。例如,部分乡村过度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必要需求,导致片区出现经济生产迟滞与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有部分乡村过度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保护,造成一系列的污染与环境破坏问题,反而引发重大的环境经济损失。尤其是对处于水源保护地周边的村庄来说,同时面临着环境生态敏感,经济、技术、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让协调地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个更加复杂和紧迫的问题。
目前,对于水源保护地生态容量测算的研究与管理案例中,大多是对整体区域进行概括测算,并未充分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环境容量的影响,以及水源地周边的降雨汇流这一因素。本研究以广西灵川县公平乡水源保护地周边的乡村为研究对象,对片区的环境容量进行测算,以确定其能够承受的发展模式和强度[3]。以期为这些村庄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控制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研究对象现状
公平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西北部,距县城40 km,总面积152.53 km2,下辖10个行政村,其中公平社区是乡政府所在地,其西侧为青狮潭水库,是漓江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当地的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基本粮食、果蔬种植业和渔业是公平乡重要的收入来源。但生产、环境管控职能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虽然青狮潭水库的网箱养鱼产业在2005—2013 年迅猛发展,但是生产生活污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青狮潭库区水质恶化到劣Ⅴ类。为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从2014 年开始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包括禁止网箱养鱼、修复非法采砂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迁移住家船等。截至2022 年,公平乡已拆除库区周边500 m 范围内的300 余处畜牧、养殖场,后续产业扶持需要须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库区水质已经提升到Ⅱ类,一级保护区范围可达到Ⅰ类,满足国家规定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源标准[4]。
根据青狮潭当前的保护与管控条例,第一二产业在公平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公平乡并非没有其他的发展机会。其周边有阳朔县、漓江景区、龙脊梯田、兰田瑶族乡等发展良好的旅游景点,使其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发展潜力。然而,公平乡的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和管理机制,导致公平乡旅游产业的投资与收入状况整体持续低迷。据2022 年灵川县政府统计公报,县域的文旅总消费较上年减少10.96%[5]。
公平乡位于水源保护地附近,受到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同时面临着水源地污染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因素都给该地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困难。但该地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基础,具备较强的旅游发展潜力。综上,该地符合多数水源保护地社区的特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若作为一个乡村规划发展案例,可为其他类似村落提供经验参考。
2 环境容量测算与问题分析
2.1 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公平乡与青狮潭水源保护地的环境容量,分析其与当前产业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旅游接待人次等,从而判断当前的发展、保护政策是否适合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否符合该地区的发展需求。
环境容量,国内学者们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将其界定为环境承载力[6]。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在不损害原有环境的情况下,某一旅游地能够接待的最大游客数量。基于前人的研究,其测算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容量、空间环境容量、设施环境容量和心理环境容量4 个部分[6]。其中,生态环境容量、设施环境容量分别与污染物处理设施及旅游设施密切相关,但目前由于公平乡缺乏资金支持,相关工程尚未规划或完成建设,是环境容量“木桶理论”中明显的“短板”项,测算比较意义不大,故暂不讨论。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空间环境容量和心理环境容量。
空间环境容量以公平乡辖域、常住人口作为测算基础,将两者相减得到的余值作为标准。心理环境容量则将当地居民对旅游活动影响的反馈数据作为测算依据,与适宜范围的面积相除,所得数值作为标准。
计算的资料数据有《广西青狮潭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2020)》《桂林市青狮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规定(2022)》;公平乡地区ASTER GDEM(2009)数字高程(数据标识:ASTGTM2_N25E110;中心经度:110.5°E;中心纬度:25.5°N;条带号:110;行编号:25),精度30 m,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2022 年公平乡年平均植被指数(NDVI)数据,精度30 m,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科数据中心[7]。
2.2 评价指标与容量转换
本研究采用“双评价”对公平乡与青狮潭水库周边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分析。根据已有研究,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年度植被指数作为评价因子,并根据青狮潭水库的特点,以及相关保护条例中未对降雨汇水制定管控措施,增加了“距离自然汇水线的距离”(下称“汇水线距离”)作为补充评价因子,构建指标评价体系(CR=0.008 79,小于0.1,故具有一致性)[8-9]。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各因子进行重采样赋值,叠加分析,得到公平乡与青狮潭水库周边的空间适宜性等级与栅格图像(见表1 与图1)。
图1 公平乡与青狮潭水库周边空间适宜性等级栅格图像
表1 公平乡与青狮潭水库周边空间适宜性等级评价因子及权重表
经测算得出,公平乡与青狮潭水库周边区域评分3 分以下的不适宜用地总面积为113.75 km2,占总面积的74.58%,其中包含不允许进行建设开发的区域,如青狮潭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公平乡水域及距离库区及汇水线100 m 范围内的土地;适宜用地总面积为38.78 km2,占总面积的25.42%,但其中能直接使用的高适宜性用地面积仅有0.76 km2,另有38.02 km2的一般适宜性用地。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2006)的面积标准公式,以风景旅游城镇200 m2·人-1的平均游览面积为估算指标,在此条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且保护当地环境。将公平乡适宜用地面积转换为空间环境容量,约为19.39 万人。结合人口统计数据,公平乡的常住人口为1.30 万人,而其空间环境容量为19.39 万人,两者相减可得空间环境余量为18.09 万人。在不考虑旅游配套设施的接待能力与污染物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按风景旅游城镇中居民人均用地面积与游客观览面积比值,结合现有游线、景点的布局情况,以0.67 作为容量转换系数,即片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约为12.12 万人。
通过走访与基础调查问卷得知,大部分公平乡居民对游客密集是否影响日常生活这一问题表示不太关心,但约89%的城镇游客表示选择乡村旅游的原因是人群密度低,可见当地居民的心理环境容量远高于游客的心理环境容量,故以游客的心理环境容量为测算标准。公平乡范围内的交通可达性欠佳,且目前仅有青狮潭旅游度假区、公平乡花海等少量景点,据不完全统计,适宜的观览面积约2 km2,开放时间为每天11 h(9:00—20:00),游客人均游览时间约为4 h,人均观览最佳面积约300 m2,通过以上数据计算得出心理环境容量约为每天1.83 万人。
2.3 数据解读与问题分析
公平乡周边景区与各居民点距离较远,除餐饮外的旅游活动不易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因此大部分公平乡居民对旅游产业持有积极态度。以乡政府发布的相关文章为计算依据,2022 年2—3 月,公平乡共接待3.2 万人次游客,其中峰值为0.8 万人次,日均为542 人次[10]。与测算出的心理环境容量每天1.83 万人相比,公平乡目前的游客接待量还远未达到容量上限。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知,当前公平乡旅游景点的环境容量仍较为富余。结合实地走访,部分居民反馈,库区周边社区与景区受相关保护条例限制,多处农家乐、饭庄难以维持经营而停业。这说明目前对于旅游景点周边的部分管理措施可能存在过度严格的情况。尽管该库区作为桂林市域范围内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其生态环境理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监管,但过度的保护管理措施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生存发展空间与经济收益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因此应当结合环境容量与实际情况适当放宽产业发展限制。
3 公平乡发展规划方向与措施
3.1 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确认
在基本确认环境容量状况的前提下,对公平乡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确认其发展方向。问卷调查包含两种问卷,问卷①针对公平乡居民,主要了解他们对库区管理的参与度、满意度、期望值等,该方面获得有效数据80 组;问卷②针对周边城镇居民,主要确定其将公平乡作为周末游、近郊游目的地的评价、偏好、意愿等,该方面获得有效数据178 份。
数据如下。问卷①中57.5%的居民对水库周边的整体管控表示一般;31.2%的居民对库区周边的产业管控表示不满,认为这些政策过于严格,影响到他们的经济收入;另外,72.5%的居民有意向从事旅游产业的相关经营活动,其中民宿、餐饮的热度较高,但他们也认为公平乡现有的资金投入状况、交通条件、人才数量、配套设施均难以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另有82.5%的居民认为公平乡缺少本土特色是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因。问卷②中94.9%的周边居民了解青狮潭,从环境质量、交通便捷程度、当地乡村发展水平、区域旅游热度等8 个方面综合给出了7.69 分(10 分制)的评价;周边居民选择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为距离近、有人文特色、生态环境好、有特色美食或小吃。
可见,公平乡居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期望较高,且倾向从事民宿、餐饮服务。而周边居民对青狮潭的了解程度、综合评价较高,同时对周边旅游目的地有具有人文特色、生态环境好、有特色美食等要求。因此,公平乡想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需要乡政府合理调整产业管控策略,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同时加强资金投入、交通建设、人才培养、设施完善等方面的工作,还要注重挖掘和打造本土特色旅游产品,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旅游需求。
3.2 发展建议与措施
综上,公平乡的自然环境容量与心理环境容量分析表明该地区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较大潜力,且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产业的意愿较强,周边环境市场的基础条件良好。但目前的环境保护与管控政策可能过于严格,限制了相关产业在生态环境条件允许范围内的发展运营,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与环境容量的测算值适度调整当地的部分管控策略与保护措施。
此外,当前片区的环境容量虽能满足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但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结合旅游承载力理论中的“木桶短板”效应理论,公平乡的空间环境容量与心理环境容量较为充足,但生态环境容量、设施环境容量是限制该地环境容量整体上限的“短板”,两部分内容分别与污染物处理能力及旅游设施数量直接相关,建议对两方面内容进行提升。
为提高公平乡的旅游承载力,进一步争取产业发展的空间,建议在管理政策方面作出以下改善。
1)提高污染处理能力,补充建设环湖截污管、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设施,在旅游高峰期可以将部分污染物转运到周边城镇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生态环境容量。
2)增加旅游配套设施,根据问卷反馈意见,引入外资,由乡镇府牵头推动民宿、餐厅、农家乐、文创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公平乡的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引入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对当地民众进行旅游服务培训,增加其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提升公平乡的设施环境容量。
3)挖掘公平乡的特色资源,利用本地竹木产业、生态渔业等特色与优势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和精品旅游项目,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另外,还应与周边乡镇合作,规划旅游环线,形成互补互助关系,从而提高公平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在用地开发利用方面,由于当地一般适宜性用地的占比较高,且大部分位于保护区范围内,该类用地应当严格遵循保护区管理条例,一般控制区内不做与保护、科研、教育无关的开发建设,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但可基于规划建设的巡护道路与设施,开展一定程度的生态旅游活动。
总之,公平乡应当灵活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将上文所做的环境容量测算作为参考,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样既能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4 结语
本研究以公平乡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双评价”和容量转换等方法,对公平乡及其周边乡村的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同时考虑了“汇水线距离”这一影响因子。基于测算结果,发现公平乡的环境容量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当前的环境保护管控力度可能偏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先补全污染物处理与配套设施的“短板”,从而实现居民收益、环境质量提升的双赢局面。
本研究仅聚焦公平乡这一较为典型的个体案例,主要针对汇水线距离,对水源保护地周边乡村的环境容量测算方法仍不够充分全面,未来还需要从其他角度及对象探讨该方法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