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拓思路 多措并举促发展
——《宁夏党校学报》评刊会综述
2024-01-01宁夏党校学报编辑部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科研处宁夏银川750021
《宁夏党校学报》编辑部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科研处,宁夏 银川,750021)
2023 年6 月11 日上午,《宁夏党校学报》评刊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郝彤,学术副校(院)长陈曙光,副校(院)长王丛霞,校务委员、教务处处长刘文长,科研处相关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热心读者参加会议。会议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李君如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吴忠民,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秦宣,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炳权,《新华文摘》杂志社编审胡元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编辑李军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党委副书记、《学习时报》社副总编何忠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与成果评价研究室副研究员余倩,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校副校长、教授、《宁夏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栏目主持人张艳涛等多位哲学社会科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期刊业界同行、作者读者齐聚一堂,为《宁夏党校学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谋党校学术期刊新发展。
一、集思广益:《宁夏党校学报》评刊会总览
评刊会明确了党校学术期刊的使命任务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李君如主旨发言指出,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党校学术期刊所承载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对于研究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极其重要,考验着党校办刊人胸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办好党校学术期刊要明确刊物的读者群体和功能定位,为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提供学术探讨的媒介;要把“党校姓党”原则贯穿办刊工作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等方面站稳政治立场,把稳舆论导向;要立足党校实际,进一步转变学术文风,理论阐释应以深入研究为基础,避免文风千篇一律,内容照本宣科、不求甚解、浮于表面;要推动党校期刊数字化融合发展,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支撑,创新办刊思路、办刊方法,促进传统期刊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党的理论传播平台。
吴忠民指出,党校学术期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光荣传统,面对新的出版形势和传播环境,党校学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办好党校学术期刊,要协调好提升办刊质量与达到核心期刊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办出地方党校特色与向中央党校核心期刊学习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调动作者队伍积极性与培育高层次作者群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坚持内容为王、发表高质量学术研究论文,才是提升期刊质量的根本之策。秦宣指出,党校学术期刊要以发表优质论文、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编辑部要不断加强与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栏目相关专业的最新科研动态。编辑对约稿作者所承担的基金项目、取得的学术成果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约优质稿件,在编辑过程中避免约稿文章同质化,增强文章学术性并体现刊物特色。王炳权提出,学术期刊栏目设置应体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质与风格的统一。栏目设置应遵循准确性、稳定性、连续性、创新性等原则,结合实际情况,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关键要处理好宏观与微观、个性与共性、常设与动态、稳定与灵活、主栏目与次栏目之间的关系,着力打造科学、合理的固定栏目和新颖、独到的特色栏目,推动期刊的个性发展。胡元梓提出,选稿建议以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用学术话语体系评析现实问题,在指导作者修改论文时要从方法、文风上进行引导,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李军林提出,要敢于突破旧有的办刊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千刊一面的局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校(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构建新的办刊机制。何忠国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刊物定位,立足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行选题策划,重点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等栏目。建议试行栏目主持人制度,从相关学科领域聘请科研能力强、学术影响力大的专家、教授为栏目主持人,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通过特约稿件形式实行特稿优酬,大幅提升约稿数量和质量,约组高质量稿件。余倩提出,通过“以评促进”,要不断发现期刊好的做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期刊特色化建设要围绕内容特色、服务特色、传播特色、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张艳涛提出,扩大作者群体数量、提高作者群体质量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留住“老”作者的同时发展“新”作者,既要面向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潜在作者约稿,也要在日常来稿中发掘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研究方向、文字撰写能力的年轻博士作者群体,对其进行培养和指导,进而使之成为期刊主力作者。陈曙光提出,校(院)已把提升学报质量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办刊办报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办刊中的问题,未来校(院)将积极探索完善学报管理体制,希望编辑部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使《宁夏党校学报》尽快迈上更高台阶。
与会专家的主题发言肯定了《宁夏党校学报》的选题策划、栏目建设、编校质量、媒体传播等工作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走在西北学术期刊前列”的办刊建议。专家们认为,经过不懈努力,《宁夏党校学报》跻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方阵,成为宁夏党校的一张“学术名片”,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打造优质栏目、发挥地域特色、加强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多管齐下,开阔办刊视野和办刊思路,突出政治性、坚持实践性、增强创新性,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
二、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宁夏党校学报》高质量发展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郝彤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评刊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是学习优秀期刊经验做法的良好契机,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宁夏党校学报》改版五年来,实现了由校刊“小我”到学术共同体“大我”、由路径依赖到推动创新、由普通期刊到AMI核心期刊、由存在感不足到充满使命感的华丽转身。2023 年,《宁夏党校学报》首次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 综合评价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对于校(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坚守好党校学术期刊的使命任务,抓住机遇、层层发力、乘势而上。一是不断增强办好党校学术期刊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要努力拓宽办刊视野、提升办刊信心、明晰办刊思路。二是与会专家学者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真知灼见对期刊未来发展起到了提振信心、把脉定向作用,编辑部要认真梳理、研究、落实会议精神,把会议成效体现在推动未来发展的具体举措中。三是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将在规范办刊模式、完善数字化出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四是加大培养学术新锐作者力度,未来要通过加大与区内外“双一流”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广开稿源,积极承担起“学术纽带”责任,挖掘培育优秀青年学者和高校博士研究生作者群体,为学术新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三、高标准、严要求:提升《宁夏党校学报》办刊质量
《宁夏党校学报》作为学术交流平台,承担舆论引导、学术创新、理论宣传的创制职能,是体现党校系统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窗口和展示其科研实力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稿源水平、编辑素质、专业特色、出版质量都将影响党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提升办刊质量、推进学术期刊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一)精准设定党校学术期刊发展目标
党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础拟定发展目标,以弘扬主旋律、推进学术创新为引领,展示多学科、跨学科高水平学术成果,全方位推进学术期刊各要素全过程数字化运营方式,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大众传播力,增强期刊出版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更好满足作者、读者、学术研究群体的需要,更好服务于“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使命任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下,要通过前沿的学术内容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紧跟时代要求以多媒体的展现形式,紧跟数字新浪潮,统筹推进期刊数字化转型、扩大多层次的受众群体阅读量,提升学术竞争力和传播影响力。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立足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学术性、发展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双一流”大学期刊社的学习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高质量学术共同体,谋划自身高质量发展。
(二)以使命追求引领编辑能力提升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行政学院)期刊的使命任务,坚持学术信仰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新时代出版人的使命。以使命追求引领编辑实务提升,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时刻关注和跟踪学术前沿,编发高质量的文章,提升学术品位,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其一,弘扬主旋律,把好政治质量关。依托党校(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党建等优势学科建设,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话语体系内容构建,提高刊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时刻把弘扬主旋律作为期刊的重要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为繁荣学术研究、理论宣传、舆情分析、咨政调研作贡献。其二,把好学术质量关。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也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要围绕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进行选稿,慧眼识珠,披沙拣金。提高学术论文编校规范对于净化学术生态、增强学术自主意识、提高学术研究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
(三)策划好选题、约组高质量文章
优秀学术成果的持续产出是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策划好选题,约组高质量文章,需要立足党中央精神,结合国内外理论发展和实践需求,进行选题调研和策划,以求选稿、发稿具有前瞻性、重点性、特色性,力求形成“理论研究前沿性与现实问题对策性,宏观理论战略性与微观分析针对性”交相辉映的办刊风格。其一,期刊要以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端课题研究成果的刊发进一步提高影响力。编辑部在重点选题策划中既要注重向具有专业背景和较高学术话语权的权威专家学者进行约稿,也要积极发现、着力培育具有潜质的青年学术人才,策划组稿对象,物色合适作者。同时,编辑要深入研究选题,把握选题的前瞻性,建立作者数据库,不断打造精品化的作者群。其二,期刊应对作者进行要求和引导,保证学术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谨性,定期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和水平,确保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水平。其三,期刊要注重品牌栏目建设,实现主导型办刊。应更多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组稿的方式,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科发展基本问题精心策划选题,力争推出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为党委和政府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服务。“创”出期刊特色要在特色栏目策划上动脑筋,一方面要结合新时代新任务着力打造贴近地方发展实践,具有鲜明时效性、地域性的专栏,及时跟进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选题内容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要继续约请国内外有威望的专家学者担任栏目主持人和核心作者,强化栏目设置的专业性与影响力。
(四)数字赋能期刊新发展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术期刊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一体化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推进党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需要对期刊进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根据工作实际,在组稿内容、传播平台、编辑校对、出版发行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期刊新发展。一方面,期刊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进“融合出版”的数字化出版战略,提升期刊策划组稿质量、学术内容质量、编辑加工质量、印刷出版质量、传播质量、服务质量。构建立体多元、多模态的传播格局,重塑期刊学术交流的范式。例如,编辑可以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确定学术热点以及选题,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精准、及时捕捉学术热点,提前预判学术热点,及时锁定该领域高引作者,先人一步组稿约稿,也可以运用数据挖掘和精确匹配技术,挖掘转载率高、被引率高、学术生命力强的作者,组建高质量作者群,及时约稿组稿。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技术潮流,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抢占网络话语权阵地。学术期刊应积极适应当前网络传播的特点,转变传播理念,通过“优先出版”“知网推荐”“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形式,数字化推广期刊内容,扩大期刊在互联网中的传播影响力,鼓励学者、作者、读者和同行共同参与期刊出版全过程,将学术生产、学术传播与数字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期刊的学术传播力和数字影响力,在高质量学术共同体中不断发展。推进期刊数字化出版转型升级,需要以数字思维强化未来办刊方向,以较高的学术素质和严谨的学术追求,潜心钻研学科新发展,增强自身的学术素养,掌握学术前沿,努力提高期刊在数字平台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