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策略研究

2024-01-01山东科技大学陈水泉孙志梅孙江文于凤银李瑞芹闫永凤

内江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素养信息

◇山东科技大学 臧 萌 陈水泉 孙志梅 孙江文 于凤银 李瑞芹 闫永凤

高校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而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校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现状,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作用关系、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策略等方面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展开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国家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者马一德曾表示,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自主创新、科技自强自立,已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变量。截至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初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高校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方面仍存在保护意识淡薄、工作投入不够、知识产权服务精准性不足[1]等问题,而且普遍存在高校知识产权成果质量及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现象。

2 知识产权发展与自主创新

高校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可推动高校的自主创新。虽然各高校已在鼓励创新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但是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的作用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1 知识产权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政府资助的外部推动、税收优惠与自身投入的内在驱动力相互作用,可共同推动高校以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江苏大学的刘洁等学者通过收集2009-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相关信息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得出影响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主要为等政府资助、税收优惠、自身投入等因素[2]。影响高校及企业内在驱动的动力因素很多,其中大部分表现出正向效应,而且比政府的外部影响更为显著;而这种内外部的双重作用可以共同推动高校、企业以及各类科研机构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与进步。

2.2 知识产权是推动创新的动力源泉

若要持续保持高校的自主创新发展动力,政府资助的外部推动与加大高校自身研发经费投入固然重要,但是,知识产权相关制度仍待完善,它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政府自主等外部影响因素。因此,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等相关工作势在必行。浙江财经大学学者经研究发现,在2002年左右,知识产权保护进程的稳步推进促使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结构性变化,其杠杆效应达到0.147,超过了政府增加研发投入所产生的杠杆效应,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3],高校应在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方面下足功夫,以巩固与推动高校科技自主创新的改革发展成效,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稳步提升。

3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有效策略

学术知识的所有权保护逐渐成为 20 世纪下半叶学术研究人员追求学术知识商业化的关键公共政策和法律问题[4],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愈发重大。笔者认为,深度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和高校内部资源建设、优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相关制度是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四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3.1 深度拓展信息素养教育

知识产权是高等教育框架中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馆员和信息专业人员则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Arias-Coello等利用网络调查研究了西班牙图书馆和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版权素养,该研究侧重于他们在版权和知识产权立法和培训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意见和经验;结果表明,西班牙学生熟悉国家层面的版权和相关法律,以及知识共享许可,然而大多数人却对数字环境中的权利保护和国际版权问题的相关话题非常陌生[6]。Kim等人经研究发现,大学研究人员和研究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越高,违反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可能性就会降低[7]。因此,有必要在信息素养课程中增加和拓展有关版权问题的深度信息和相关知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大数据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需求。

3.2 增强政府政策外部扶持和高校内部资源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位愈发重要。政府政策的外部扶持与高校内部资源建设两种驱动力的相互作用可共同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政策支持方面,我国目前共有前后三批、合计80所高校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信息资源优势,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并进一步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源建设方面,高校则需进一步优化信息资源与工具配置,增加采购高质量专利类、版权类数据库等,加强自主研发,建设特色知识产权资源平台等[8]。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的推动作用下,通过外部和内部的双向支持,以及资源、平台、生态的多面赋能,可以满足多元化场景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打破资源约束困境,并强有力地支撑高校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9]。

3.3 优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互联网+”与知识经济的深度融合意味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模式面临着崭新的挑战[10],高校图书馆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则需从实际需求出发,探索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新路径。López等人提出了高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该模式提出以专利为中心来改进有助于高校科技发展的战略,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11]。高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是该团队2003-2007年基于其研究理论框架,分两个阶段开展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相关成果—第一阶段包括一项调查,其目的是汇总和比较哥伦比亚、智利和西班牙大学管理专利和许可的经验做法;第二个实证阶段包括对上述三个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大学的专利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建立及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引进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筹集资金和获取相关支持,可极大地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进而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12]。

3.4 完善知识产权相关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种奖励创新成果的经济占有机制,创造性表达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可以激发和促进创新与技术进步。知识产权制度的相关立法在各国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创新生命周期中的投资激励不同。自2012年以来,由全球创新政策中心(GIPC)创建的知识产权指数衡量了多个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绩效[13],研究结果进一步凸现了更好的创新激励方案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而以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是增加创新活动成功机会的必要条件。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在通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在做好深度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等工作的同时,还需集中引进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不断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和支持,同时发挥高校人才、信息资源优势,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新模式,以促进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素养信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订阅信息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展会信息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