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1-01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白旭良

内江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生态

◇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刘 晶 马 晓 白旭良 张 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在新形势下大众的环保意识也伴随着各项产业的发展而不断上升,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成效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发展主旋律。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新时代下高新技术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可循环的新型发展模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基于此,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成为大众谈论的热门话题,生态修复成为当下稳步推进的工作之一。本文聚焦于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提升问题,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存问题进行剖析,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求,提出笔者的看法与建议。

近年来,由于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大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关切。在“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成为当下主流的生活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思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情况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问题成为民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趋势及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为分析生态环境中现存污染物及污染程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能够为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方向提供积极导向,因此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工作是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而来的产物,顾名思义,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最新成果,针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及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监视、监控和测定的过程。以科学的手段及判定依据作为标准,针对生态环境质量问题进行合理评价。在传统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其监测的重点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分析,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延伸至针对生态环境及生物环境的检测,利于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具体而言,环境监测的主体责任在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专业性机构,通过遵照一定的程序标准及法律法规,针对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数据实现持续性的监测及实时性获取,再利用计算机科学及技术的应用成果,将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化技术完成传递、分析、处理及控制等环节的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概念的广泛性,现阶段环境监测的主要范围可以分为:水资源及废水生态环境监测、空气质量及废气生态环境监测、噪音及振动生态环境监测、土壤生态环境监测、微生物生态环境监测等。

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方面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本质上的飞跃。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粗犷式”发展模式,对我国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也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长久以来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损害到生态宜居环境,甚至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出于应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实际需要,在利用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的同时,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最新化成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防线,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修复性工程。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而言,基于其数据支撑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生态环境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等方面具有科学严谨的特点。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业人员提供准确信息的同时,向普通民众展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成效,便于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良性氛围[1]。

三、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的剖析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应用成果的不断深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不断前行,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一定突破,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但以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来看,新形势下影响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的问题依然存在,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项资金投入保障方面的问题。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但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着因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工作而导致的无法针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到全面保障的问题,造成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覆盖面不全、环境监测不到位的现象。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设施的专项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没有针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无法做到科学谋划、重点覆盖,进而造成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成效不够突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的问题。

(二)生态环境监测设备作用方面的问题。

生态环境监测设备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数据收集的保障。为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信息数据的收集作用,就必须立足于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功能优化、监测位置选择及安全保障举措升级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具体而言,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包括自动监测设备、移动监测设备及遥感监测设备等,结合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场地位于野外易于受到复杂气象或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设备的老化失灵等现象。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老化失灵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有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数据收集不准确、不精确的可能。基于此,应当建立完善的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设备管理制度,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设备高效的发挥信息数据的监测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年限及寿命,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2]。

(三)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成为甄别信息数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应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的准确性也在不断提升。但以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来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存在极大开发潜力及空间,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由简单的“处理”转变为合理的“预测”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一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一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层面,二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层面。在这两个层面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将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分析”功能全面开发,导致现阶段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未到达信息化建设的预设目标。

四、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优化对策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专项资金的投入保障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工作机制是保证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可以由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划分责任范围,明晰监管权责,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专项投入资金的落实。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充分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利,在节约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成本的同时强化其环境监测作用的发挥。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行政领导,由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派出机构,针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资金账目进行审计审查,以确保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专项资金有账可查、有迹可循、有源可依。杜绝挤占挪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切实保证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化[3]。

(二)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环境监测工作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保障,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率,还能针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进行工作流程创新及优化。总体而言,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基于设备的复杂性及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必须强化环境监测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激发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创新活力及潜力。具体来看,可以加强与各大高等院校在内的专业性较强的机构或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一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或是“异地交流”人才流动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整体从业人员专业性素养的不断优化提升。进而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切实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及决定性作用,便于建立行业内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此外,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应当采取“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的“对内”培训,辅以环境监测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的“对外”引进,将内因和外因互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性保障,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更加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

(三)加快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旨在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简单的数据收集为复杂的信息分析,通过在环境监测技术中引进信息化技术建立环境监测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一体化的平台系统。在对区域性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工作的同时,为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性及实践性较强的数据分析。与此同时,针对区域性生态环境内污染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特性,及时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点与方向。例如针对区域性水文环境的监测,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水文环境监测趋势变化模型图,用于区域性水文环境条件信息变化及污染物分布的特性分析[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的提升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特性、应用科技转化成果,在优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流程的同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生态
环境保护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