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去的音符标韵

2023-12-31吴国荣

都市 2023年3期
关键词:打麦场麦秸草垛

文 吴国荣

梦里梦外,常常置身于农耕文明的种、管、收、藏之间,麦秸垛就是令人醉心的物事之一。有关儿时的记忆中,各个村口的打麦场上,通常总会矗立着形状各异的麦秸垛,它们承载了我太多的乡愁与情愫。

小麦一年一度的夏收碾打,犹如一场盛大的交响音乐会。乡人们从收割、载运,到碾打、储藏,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交相辉映,一直到最后对麦秸草秆的堆聚塑造,夏收季节的劳作终于达到高潮。

起麦秸垛是个技术活儿,通常由一个或者两个老农,站在堆积麦秸垛的地面上先画地圈马,拨出麦秸垛的底座形状。然后,几个年轻小伙子开始用铁杈或木杈挑着小捆的麦秸填充这个图形。在不停的堆积过程中,麦秸垛一点点长高。而站在麦秸垛上的老农,则忙碌着或出檐或收束,随时调整着麦秸垛的形状,不断地拨出新的高度。麦秸垛愈高,愈讲究技巧,要横平竖直,要环环相扣,要将茬口压住,防止偏沉溜坡而前功尽弃。

到了麦秸垛的收束阶段,它通常会达到五米左右的高度,顶部或呈圆锥形,或呈窑洞状,都要被整理成坡瓦状出檐形,这样才能使麦秸们遮风避雨,地久天长。这需要大国工匠般的水平,麦秸垛上那位经验丰富、胸有成竹的老农,继续小心翼翼地平衡拨挑,地面上,另一位老农则围着麦秸垛转圈巡视,认真目测并加以指正,直至塑形工作完美收官,上边的老农才慢慢地踩着梯子下来。下来后,他们还会绕着这件新作品端详一番,看有没有什么瑕疵,如果有,就再用杈或手平衡凹凸,雕凿修整,以至麦秸垛最终成为一个完美的工艺品。

麦秸垛的形状,根据地形地貌而决定,宜圆则圆,宜方则方,宜长则长。它们是中原小麦产区千百年来的时令物象,是原野上风情生动的妙笔点染,是田野中娓娓动听的优雅乐章,是人间烟火的具体象征,行旅赶路之人远远望见它,便知道已接近一个村庄。

在我心目中,高大伟岸的麦秸垛,对于古老的乡村而言,就是农耕文明恒久的标志,就像城市中的厂房、烟囱与塔架等工业类建筑,是工业文明的象征。

麦秸垛还是年景丰歉的直接体现,丰收年景里则大则多,天旱少雨时则小则少。往往一个打麦场,周边会有好几个麦秸垛,有当年的,也有往年的,这体现的是一种以丰补歉,它的体积、数量折射出的是当地小麦的收成。某种程度上,麦秸垛成了农民维持生产生活的压舱石。

麦秸草垛有着广泛的用途,和农民朝夕相伴的牲畜就须臾不可离开。为了给牲口准备饲草,生产队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在打麦场上的草垛前组织一次铡草劳动。铡草是一项力气活儿,需要一个人入草,一个人按铡把。入草也是一项技术活儿,一般由老农把握。按铡把是个力气活儿,讲究高抬猛按,需要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操弄。

尽管后来有了铡草机,虽节工省时,但还需要按时组织,以备农忙时不误牲口所需。年年岁岁,麦秸草垛就是牲口们的粮仓,祖祖辈辈,麦秸草垛维持着农耕文明的延续。

麦秸草秆还是乡间最基本的建材。无论是盖厦修房,筑屋泥墙,都少不了麦秸草的加盟,有了它们才能增强泥巴的黏性和张力,才能保障建筑物的长久和牢固。因此,麦秸草垛又是农村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必要建材。

麦秸秆的用处还有很多,普通毛边纸的原料就是麦秸秆,制造纸箱等包装品的原料也离不开麦秸秆。在煤炭资源缺乏的地方,麦秸秆也是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主要燃料,它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北方冬天的田间野外,麦秸草秆的火堆里,总会有烧烤食物的惊喜,或红薯,或土豆。这是物资缺乏时期人们的共同记忆……凡此种种用途,便要求作为重要生活物资的麦秸垛的搭建要扎实、坚固,以达到防潮防腐、随取随用的目的。

对麦秸秆的充分利用,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有关麦秸垛的审美则显现着淳朴乡村的风土情趣。“秋阳泻金彩,远树铺黛青。闲憩倚草垛,笑喧响溪汀。”唐诗里的五言绝句,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农耕生活的恬淡安适,那一幅山水画,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富足与宁静。历代有关乡村生活的诗词美文中,以麦秸入题的不在少数,它们或为茅屋,或为草庐,或是蓬门,或是草垫,抑或化身为草帽、草鞋……字字句句传递出乡村世界里世世代代的古朴和浪漫。

以草垛为重要元素的画作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在欧洲乡村题材的油画作品中,经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19 世纪法国印象派创始人、绘画大师莫奈,从1890 年开始,持续了两年的田园写生,期间创作出几十幅以草垛为主题的油画。在莫奈眼里,阳光让大地上的草垛流光溢彩,色调在瞬息间就会产生微妙变化,令人着迷。在他的画作中,每一墩草垛在每一寸光阴里都充斥着不同的情感,或庄重威严,或欢乐愉悦,或恬淡沉默,或寂寞独孑……大师那些有关草垛的创作,皆成为艺术瑰宝而传世。

麦秸垛似乎总是蕴含着乡间田野上的清香幽韵,因此反映农村生活的舞台剧作品和影视剧目,总是把有关麦秸垛的物象作为背景要素,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演绎,只需一点简单的金黄色的点缀,就能轻易地把观众带入田园生活的独特气场之中。

除了艺术审美价值之外,乡村的麦秸垛还是乡村孩子们的游戏乐园。假期里、放学后,打麦场上的麦秸垛就是孩子们捉迷藏、过家家的舞台。偶尔也会成为年轻人闲隙之余谈天说地、谈情说爱的地方。到了冬天,老年人总会背靠向阳的麦秸垛,晒着暖阳,聊些说不完的家常话。在夏秋两季的收获季节,村民们需要轮流承担下夜护场的任务,他们往往也是把铺盖卷放在麦秸垛旁,带着不一样的心事进入梦乡。

麦秸垛,乡村远去的音符标韵!

猜你喜欢

打麦场麦秸草垛
远去的乡村草垛
草垛当凳(大家拍世界)
故乡的打麦场
温暖的草垛
踩麦秸
麦秸垛里藏温情
麦秸
温暖的麦秸垛
打麦场
消逝的打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