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服装结构在时装中的创新设计探究
——以黔东南苗族为例

2023-12-31赵娜陈洁

西部皮革 2023年19期
关键词:黔东南服饰文化上衣

赵娜,陈洁

(贵州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随着国潮的流行以及各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及传承的兴起,苗族服饰文化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备受关注。对苗族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相关研究尤为艰巨。苗族服饰是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典范。以黔东南苗族服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在适应性和时尚性的基础上,琢磨如何将其创新应用到现代时装设计中,为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现代时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1 黔东南苗族服装形制分析

1.1 黔东南苗族服装形制划分及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地域环境迥异、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同,并有着民族自身的独特性。苗族服饰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服装史的“活化石”,是因为苗族历史上大规模漫长的迁徙和各个民族文化互动频繁,以及苗族的包容性,吸纳了历史各个时期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的图案和形制精华,因此,在苗族服饰中,几乎能看到历史活在今天的样子。虽然苗族服饰经历了创造、改造、交流、融合等阶段,但苗族服饰有其相通性,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苗族各支系大多居住在群山峻岭中。苗族同胞为应对不同的自然环境,方便日常生活,在服饰衍生了不同的形制。以地理位置为线划分,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饰款式大致以苗岭为界而区分为清水江流域服饰文化和都柳江流域服饰文化服饰。服装形制为黔东型,按照服饰风格可细致地分为雷公山式、台江式、丹寨式、丹都式[1]。台江式主要为大交领、右衽、筒袖半体衣(个别地区为左衽),将衣领与襟伸展即成直线,且前襟略长于后襟。下穿百褶长裙或中裙,系围腰,裹绑腿。比较特别的是革东地区的窄袖大领半体左衽的上衣。丹寨式主要以锦鸡裙装为代表:为多层百褶黑色超短裙,腰间系菱形图案的尾裙,尾裙长度到小腿部,小腿处用布带绑腿做装饰。丹都式白领苗女子的上衣为右衽大襟亮布短衣,肩部和背部用白色蜡染装饰,袖口镶白色条纹花边,肘部镶方格蜡染花边,用花织腰带束腰。下装内穿裤子,外拴前后两片蓝底白花蜡染围裙或红色系彩色围裙。雷山式由不同服饰类型、形制和纹样,分为西江型、也蒙型、公统型、大塘型。上衣多为交领,裙装主要有长裙、中裙、短裙、超短裙四种。其中盛装最具代表性的为西江型:上装分内层和外层款式为交襟大领衣,领向后倾,露出脖子。裙装用紫黑色棉布制成,长度直至踝后跟。裙外罩有15 至25 根绣花飘带式的围裙,飘带分三节式或五节式。也蒙型盛装上装内穿绣花胸兜外为紧袖对襟圆领衣,面料为青色斗纹亮布袖口周围用白布镶饰。短裙仅有15~20厘米长,两层叠加裙的前沿系上一块长方形绣片。后腰垂吊颜色艳丽的几何纹织锦彩带。

1.2 黔东南苗族特色服装结构简述

周汛、高春明在《中国历代服饰》中将传统的服饰形制定义为服饰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为上衣下裳制,二为衣裳连体式。黔东南苗族服装结构属于上衣下裳制。其中“上衣”结构物可大致分为交襟、对襟、斜襟三大类。“下裳”为一片式百褶裙、围裙。按照上衣下裳的形制,可将其成套分类为交襟装、对襟装、斜襟装[1]。其中,交领左衽裙装式和交领左衽裙装围腰式在黔东南服饰形制中所占比例较大。对襟短裙围腰式、对襟裙装围腰式、对襟裙装式服饰形制和对襟连体式服饰形制也在黔东南苗族地区占一定数量。斜襟右衽裙装围腰式、斜襟右衽连体式在黔东南苗族中占的比例很小。总的来说,黔东南苗族服装结构特征如下:上装缝纫线只在袖底缝和侧摆处,衣片平直,通身无省道,领型以交领或无领为主,这样的平面裁剪的方法,称作“古法剪裁”。肩部与袖子、前片与后片无拼缝,成一片。整件衣服可以平铺,结构简单、舒放,就像传统汉服上衣一样,虽然衣身没有省道,但通过左右衣片上的两根腰带两两相系,就能形成了立体结构,展现人体曲线[2]。袖子以连身袖为主,袖长一般不过肘,袖口大小适宜,因此方便日常劳作与正常活动。下裙采用传统的一片式百褶裙,分为短裙、中裙、长裙。因裙长的不同裙腰腰头宽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百褶裙多为数纱抽褶方制成一百个褶子,因此裙子上半部分紧密,下半部分自然打开形成褶皱。腰头多为单独缝制,再拼缝到裙上,以展现女性的形体美。为达到良好的造型,腰头甚至会加厚加宽,使腰腹部紧密贴合[3]。腰部多用围腰装饰,围腰分为一片式围腰以及环绕式多片拼接的围腰。苗族服装结构的这些典型特征正是中国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代表。这样的结构形制就像古代的深衣、袍服都强调对人体的遮盖,不注重的服装的立体造型,而注重服装象征意义和寓意的表达[4]。

2 苗族服装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1 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时装中的应用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以及社会现代化的冲击下,包括苗族服饰文化在内许多民族文化正经受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传统文化开始成为了一个别人的影子,越来越远离本土的文化,模仿着西方先进现代输出的文化标本,为未来作序。但这给了现代设计师新的设计思路选择。服装设计的创作既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还需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的时装设计的创新发展要从传统内容到新型形式上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5]。现在,许多的优秀设计师开始立足于中国本土、中国少数民族为灵感来源,设计出了很多的优秀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中国风正越来越受欢迎。如著名设计师,郭培的设计、运用了传统的宫绣,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还如密扇品牌,运用了藏族传统元素,体现了民族风情。再如盖娅传说也运用了许多中国风的元素,融进了现代服饰设计中等等。这样的设计都立足本土、放眼民族,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无独有偶,对苗族服饰的研究运用在国际上也掀起过一场浪潮。Dior 曾经的首席设计师John Galliano 被苗族錾刻卓尔不凡的构思、出神入化的工艺锻造技术与泛浩摩苍的寓意文化深深吸引,设计出了惊人的服饰,使苗族錾刻技艺走向世界高定舞台。他的“纸醉金迷”系列以苗绣作画的丝绒礼服,成为“纸醉金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抹颜色,苗族的纹饰与苗绣的技法借助西式剪裁的外衣,在群雄逐鹿的高定舞台上长袖善舞、演绎春秋。因此,在苗族服饰中挖掘的手工布料、色彩搭配、图腾纹样、刺绣工艺以及历史渊源都正在被各国设计师解构、重组、创新运用到现代服饰上。但是大部分的吸收创作还局限于布料的颜色、花纹形状以及刺绣技艺及配色。而苗族服饰的结构的创新运用还处于边缘。

2.2 苗族服装结构在时装中的运用思考

经过对苗族服装结构的细致分析,从而认识到苗族服装结构是苗族服饰文化的骨骼。服饰色彩、纹样、刺绣、工艺、内涵都是在此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成。作为新生代时装设计师,必须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结合当代审美,运用苗族服饰文化内涵以及结构打散重组进行大胆的创新。立足于苗族服装的基本结构,不断发散思维,激发创意灵感,或将某一结构进行夸张、变型、突出其特点,使现代时装设计结构上由于传统苗族服装结构的刺激而焕发新的生机,在琳琅满目的服装款式设计中,脱颖而出[6]。让苗族服饰在服务于苗族同胞的同时,也给予现代时装设计一个新的激发点,在遵循服饰设计三要素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不光在造型得以创新,还从功能上出发,满足现代人对服装的需求。

首先,现代设计离不开数字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服饰三维建模,运用计算机软件,将设计师的想法转化为三维模型,从而更好地展示设计方案,模型进行渲染,从而得到更加真实的效果图。苗族服装的结构可以利用服装制图软件等对结构进行数据分析,提取结构的合理性数据,对服装各部部件的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得到具体尺寸,形成结构纸样,以备设计运用。分部进行整理:将交领、无领以及小立领的纸样进行数据管理、比对、区别,如雷山清江长裙苗的交襟上衣的领子,似立非立,并不贴合颈部,而是类似日本和服的领子那样露出颈部曲线,造型特别;对此类领子进行收集,并将测量的尺寸录入数据库。再来,上衣的对襟、交襟、斜襟的尺寸、结构是否都一致也将进行纸样的对比;袖长:中袖、长袖、袖套的纸样也进行尺寸数据的梳理;以及百褶裙短、中、长的纸样数据保存。通过数据保存,帮助设计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获得很多的灵感,辅助设计。

其次,着眼现代人张扬个性、抒情写意、追求主体意识的性格特征,采用无省道的结构原理进行设计,在打破西方服装结构带来的冲击的同时符合现代审美及功能需要。虽然结构没有省道,但可通过在上衣上增加系带、腰带设计,以及围腰的装点,形成了无形中的省道,在解放女性身材束缚的同时,形成了立体化的着装效果。如短裙苗的上衣结构简单,两片布交叉往身上就搭出一件衣服,剩余的布料往后,又可以变成绳子,打结后,就会有修身的效果。另一种系法,就是将侧缝法系带移至而后背,然后打结,后背自然形成了一个空间,也就是衣服了立体廓形。将这样的简单又变幻无穷的服装结构运用到现代时装设计上,无疑是给近代以来以西方结构为主的服装结构一个冲击。当然,将朴素的结构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适合现代人的穿衣习惯。繁琐的系带可以用更方便的拉链隐藏替换,系带则可变换成具有装饰效果的饰品。再者,无省道的立体廓形应用到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到面料。太过于柔软的面料不足以支撑无省道的平面结构。最后,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把结构分区,使服装在视觉上形成立体感,廓形更具有特色。

最后,苗族服装结构简单,与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减法”这一理念殊途同归。简单的结构,舒适的穿着体验正是现代人在高度紧张中获得平静的方式[6]。就如将交领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从而用系带代替了扣子,生活更加简朴,如现代的一些禅服和茶服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不仅在结构上趋于宽松,还在面料上也向植物纤维靠拢。再如上衣腰间两侧缝下端的开衩部位的巧妙运用以及上衣的独特款式,可以运用在很多高腰线的上衣上,凸显其特别的韵味。腰带、一片式围裙可以应用到现代裙装的局部装饰设计上,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百褶裙工艺、长短、造型变换都可以在现代时装设计上提供无穷的设计思维源泉。很多的百褶裙灵感来源都能从苗族百褶裙中看到其身影。百褶裙的制作工艺还可以运用现代机器压褶压褶的操作,打破传统手工压褶的局限。在不同的面料上尝试,比如,在柔软的纱上压褶会不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这些看似平平无奇,朴素简单的服装结构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不变应万变,用单一的廓形应变任何身形,使服装去繁就简,回归本真。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贺阳老师就曾经在意大利展出过苗族服饰结构中的“一方布”的概念,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由此看出,简单的结构,往往蕴藏着大大的智慧。

3 结语

苗族服饰文化积厚流光,通过对黔东南苗族服装形制及结构的梳理,进一步深入了解苗族服饰文化及历史[8]。在时尚浪潮更新如此之快的当今,在一直统治着现代服装审美的西方时尚圈已经缺乏创新的时候,苗族服饰如一股清流,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服饰为现代化全球化审美带来新意的可能性。要将苗族服饰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就需要有不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转化的思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在民族与时尚的碰撞交融中,把握苗族服饰结构的特殊之处,以人为本,提取精华部分变成更加有利于现代人穿着的服饰。对苗族服饰技艺及形制的继承,不仅是单纯的抢救、整理使其得以保存,更是要将它们融汇转化,开发使用、得以致用。衣冠于人,就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是遮身暖体,更是要有美化人体的功能。现代服装的功能不仅仅是遮羞蔽体,更重要的是体现穿着者的风貌。因此,现代服装设计需要不断的向各个民族借鉴吸收。苗族服饰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就其结构来说就可以有更加深入挖掘的可能性。但要传承苗族的服饰文化,绝对不是简单、机械的复古,也不是盲目的排外,要做的古为今用,辩证的进行取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的推陈出新[9]。因此,对苗族服装结构研究分析运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照搬照抄,而是将其内化为具有传承力量的新的创意点,这才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黔东南服饰文化上衣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遇见黔东南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诗书画苑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寻味贵州——黔东南
作品(十六)
小上衣+阔腿裤一穿就时髦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