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美味
2023-12-30王文才
1996年12月,18岁的我应征入伍,来到遥远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团服役。
新训结束,我被分到三连,任文书兼军械员。当时,正赶上改建塑料大棚,将竹制全部升级为钢管焊接。为防止钢管生锈,我们还将钢管表面用一层塑料纸缠裹起来。
5月,是高原耕种青稞和蔬菜的季节,副连长带领后勤人员到牧区买羊粪。羊粪拉回来后,均匀地洒在大棚里,放水浸泡后翻地备种。
那时,我们的餐桌上基本上还是以罐头、干菜、海带和木耳为主。一般要到七八月,才能吃到连队温室大棚种植的菠菜、莴笋、黄瓜等。这些寻常的蔬菜,在海拔4600多米高原上可是珍馐。看着那些自己亲手栽培的、绿油油的鲜嫩蔬菜,官兵喜上眉梢,欢声笑语一片。
在野外驻训或巡逻途中,我们也会捡一些可食用的野蘑菇,经过炊事班长精心烹制,上一道红烧肉(罐头)炖蘑菇。这道菜汤鲜味美,我们经常吃得不留一丁点儿残渣,用连长的四川话说就是:“味道不摆了,巴适惨了。”
老兵退役前夕,军区会从拉萨给团里送来后勤补给;大雪封山前,还会送来一批冻肉。连队会在收到冻肉的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制作腊肉——将肉腌制一周后,用烧地柏崖枝的烟薰,然后放在储藏室里晾干。用这些自制的腊肉炖粉条、炖海带或做大杂烩,冬季每星期做一顿,一个班打满满一盆,麻辣鲜香,那个味道才叫爽,吃完仿佛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每每想起这道美食,我都有点垂涎欲滴。
服役期间,我先后在3个单位待过,担任文书、新闻报道员、侦察班长等,因为有家传中医知识,我还给连队军医打过下手……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到炊事班帮厨,每当看到各种食材变成盘中美味,看着官兵大快朵颐的样子,我心里美极了。
我曾经驻守过一个哨所,那里离县城有几十公里,而且去县城只能乘坐马车。每次团里的给养车到哨所,大家就像过年一样高兴。在大雪封山的季节,哨所的几人轮流做饭,可食材就那几样,怎么做也做不出新花样。1999年元旦,团里用推土机推出一条道路,把给养送上哨所后,我们每人兴奋地拿起一根黄瓜吃,边啃边流泪。
2001年12月,我退伍返鄉。解甲之后,经常梦回雪域高原,特别怀念那些与罐头、腊肉、干菜“相依为命”的日子。
听说,当初我服役的边防团、待过的哨所,现在的居住环境和后勤保障早已今非昔比,饭菜一年四季多种多样,野外拉练、驻训、边防巡逻时,还能吃上自热食品……
我想,不管舌尖上的味道怎么变,属于高原军人的那种精神,永远不会变。
(作者为楚雄州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朱德华
2000年9月,王文才在西藏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