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研究
2023-12-30张玉存
张玉存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學中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还可全程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数据;小学数学;信息化;融合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代表着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智慧教育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结合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这一层次强调的是技术运用,从技术的角度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学科中,如教师尝试从声光电等角度引起学生的注意,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体现。二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虽然融合与整合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有着本质的差别,融合是在整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追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更多地强调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是润物无声式的。当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学生没有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时,这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境界。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所追求的当然是两者的融合。下面就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优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策略等角度来进行阐述。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促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地开展。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技术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比如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视频、图片、动画等,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这有利于显著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去制作数学课件,然后通过高质量的课件将小学数学学科的价值有效体现出来。比如在课件中加一些趣味音效,在展示课件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听到音效,这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此过程中需要课程资源、图书馆资源等,这些形式的资源更新速度通常都比较慢,无法体现时效性,常常会让教学活动得不到顺利开展。在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后,教师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三点分析可以发现,追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可以超越技术层面的整合,让数学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让学生可以带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去进行数学学习,也可以让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得以实现。当然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所要掌握的首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策略,下一步作详细阐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展现知识要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点比较繁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相对复杂的知识作为突破口,然后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来降低这些知识的难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知数学知识及其学习的趣味性。事实证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让有难度的知识的发生过程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时候,笔者注意到这一单元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包括它们的点、棱、面等,而这些都是学生后续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面积、体积的计算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逐一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凸显教学重难点,还能够有效节省教学时间,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充分展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任何一堂课来说,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较为活跃的状态。比如,在教学“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创设学习情境,以得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基于视频和问题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分析圆的性质,可以深化学生关于“圆”的学习体验。
(三)搭建实践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实践学习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比如,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点的时候,笔者注意到这个概念比较复杂,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讲解理论,学生不仅很容易走神,还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一定的实践性内容,如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相关的资料,再将所收集到的材料与教师分享。教师则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整理,然后以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外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控制好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意味着教师要完成教学内容,还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控制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学习内容。
除此之外,作业也非常重要。如何通过作业布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可以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源,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分层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数学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教育平台将自己的作业上传,教师则可以利用班级小管家去批改作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作业的批改效率,还能够自动统计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弱项。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的盲点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尽快解决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和做作业的时候遇到障碍,也可以及时在线向教师请教,教师则可以在线上一一为学生答疑。显然,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教学中,学生的困惑能够随时得到解决,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并化解教学的难点,还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只要认真研究,就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价值,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露.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新变革[J].文渊(高中版),2020 (7):380.
[2]帅梦芸.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宜春市奉新县A小学为例[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