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
2023-12-30陈苗苗叶晓莹
陈 炜,陈苗苗,叶晓莹
(1.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2.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3.吉首市民族中学,湖南吉首 416099)
一、前言
职业教育具有技术技能性与市场导向性的特点,通过校企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是有效连接教育所学与就业所需的实用型教育。旅游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与行业性的特点,能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精准对接社会发展大势,通过定向帮扶、职业培训、专业设置等形式,改善旅游人才结构,助力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 年3 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指出“文旅融合赋能”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汇聚人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旅游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发挥着为乡村培育实用人才、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村民素质和拓宽发展路径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关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较为有限,但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体现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以及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当前,多数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特色人才培养、专业技术积累、区域经济建设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1],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推动乡村“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有学者总结了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中存在人才供给不足[3]、技能提升不受重视[4]、培训机制落实不到位、办学活力不足、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5],可从教育扶智、技术赋能、载体创新、场域变革和秩序重构等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6-7]。二是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学界主要从产业振兴[8]、人才振兴[9]、文化振兴[10-11]、生态振兴[12-13]、组织振兴[14-15]五个方面探讨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由此可见,现有成果多从宏观角度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开展研究,而立足于微观多主体视角的探讨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较少。
广西地质构造复杂,拥有山水景观、丹霞地貌、滨海风光等多层次、多种类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各大乡村区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条件。旅游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培养了综合素质高的旅游人才,形成了服务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而且为推动广西旅游资源的创新性转化、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大的智库支持。近年来,广西职业院校联合当地企业与研究机构,在乡村设立文化和旅游类实习实践实训基地,通过线下培训、定向辅导等形式传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助推当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以及产业振兴。但也存在管理僵化、内容单薄、模式单一等问题,成为制约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瓶颈。鉴于此,文章旨在探索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二、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现状概述
旅游产业及高质量人才的引进能够促进广大乡村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体现在:第一,旅游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人才支撑。近年来,广西加大对旅游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旅游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为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有职业教育特色的“1+3”产教融合模式,学校连同农村的政府和企业,使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对接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当地文化旅游、农产特产、餐饮住宿等多个产业建设,以及开展各种营销、电商、直播带货等活动提供了对口的专业人才支撑。又如,广西贺州利用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俗发展了一批生态园、茶园和农庄,旅游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当地的生态旅游建设和开发,通过建设农家饭店和旅馆,参与当地的茶叶种植和蜜蜂养殖,从事旅游景区的服务工作。第二,旅游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广西旅游职业院校跟随企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保持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广西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采取“教、学、研、产、销、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名校+名校”“名校+名企”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将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这一特色专业与黄姚古镇的乡村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产业进行对接,使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能够与行业进一步衔接优化,打造了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省级茶叶特色品牌专业链。不仅如此,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还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共建了“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技术服务中心”,开发了6项产品外观设计,为本地多家企业创收达1708万元。第三,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广西旅游职业教育致力打造特色节庆活动,大力传播地方乡村民俗文化。自2015年起,广西藤县在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增设主修狮舞技艺的运动训练专业,聘请藤县舞狮传承人与知名教练教授课程,传授舞狮技艺,丰富狮舞表现形式,举行“龙狮贺新春”“舞狮巡游”等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区内外游客参与其中,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乡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解读,对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也存在诸多困境: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乡村产业发展整合度较低、旅游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乡村振兴现实需求存在偏差、旅游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乡村职业培训有待提升、旅游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等,制约着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成效的提升。可见,政府顶层设计、乡村人才发展环境氛围、相关主体协作等都对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基于多主体的视角,深入剖析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能够系统揭示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关系,有效提升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
三、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理论识别
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涉及职业教育和市场经济的衔接与融合,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等环节有助于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这一过程需要各利益主体紧密联系,追求各自利益诉求的同时,兼顾其他主体的合理诉求,实现协同合作、共同发展。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当前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实际,可知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并非取决于某个单一主体,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贯彻融合发展思想,资源共享、相互渗透,形成多方联动的合力,是提升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效果和水平的关键举措。马建富等认为,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乡村精英培养的重视,以形成多层次的乡村人才[16]。林克松等提出,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联合科研机构、学科成员共同探索,构建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合作共享机制[17]。孙红霞指出,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双师型”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人力资本优势[18]。赵学斌、黄胜利等认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供给[19]。
据此,文章在参考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认为其所涉及的主体为职业院校、政府部门、职业院校教师、旅游企业、职业院校学生5类,各主体以各自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基于相互间的利益共求与利益异别集结成利益关系网络(如表1 所示),由此对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
表1 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不同利益相关者因其在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同,其利益诉求也各有差异。其中,职业院校主要关注办学效益和学生发展;政府部门主要关注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教师主要关注自我提升与服务乡村;旅游企业主要关注经济效益诉求和社会效益;职业院校学生主要关注通过获取优质资源来促进个人能力发展。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发展需求提出了利益诉求,能否得到满足及其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因此,根据各核心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探索影响广西旅游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促进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全方位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
根据文章所探讨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中初步筛选出影响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32 项因素;同时,为确保因素的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文章还依据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诉求的现实情况,对选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影响因素修正量
(二)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经过上述理论识别,可知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为各利益主体关系复杂的变量所构成;为能够在变量所处的关系网络中寻找对可直接观测变量起主导作用的共性因子,文章拟运用因子分析,将多元复杂的变量归结为综合公共因子,旨在使因子更具明确的现实价值,且可依据其得分开展重要性指标评价与排序。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是一种找出多元观测变量的本质结构并进行降维处理的技术,包括观测变量的辨认和收集、协方差矩阵的获取和验证、公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等内容。
为确保分析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文章分别以广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教师、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对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21项影响因素,按照“很不重要”赋值1 分、“不重要”赋值2 分、“一般”赋值3 分、“重要”赋值4分、“很重要”赋值5 分进行等级划分。调查共发放25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8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7.2%。
信度和效度检验分别是统计学中对量表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有效方法,是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条件。文章使用SPSS 22.0采用Cronbach Alpha 信度系数法对样本进行检验,考察样本的信度系数范围为0~1,据此来判断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本样本的Cronbach Alpha 系数为0.96,符合有效标准且信度较强,说明样本信度检验结果合格。
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大小。当KMO 值介于0.8~1 之间,表明变量的偏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形检验用于判断各变量是否有较强的相关性,P值小于0.05 时,表明变量间有较强相关,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样本的KMO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KMO 值为0.951,Bartlett 球形检验近似卡方统计值为2485.232,对应P值小于0.01,说明本样本效度检验结果合格,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3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
文章以特征值大于1为提取因子的筛选条件来确定公因子个数,而在因子分析结果中,2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则达到了71.445%,可知,其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已包含于此2 个公因子中,即表明,这2 个公因子能够对21 项影响因素的信息作出基本解释,随后对这2 个因子进行提取和旋转,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对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加以比对,发现旋转后的因子表达含义更为明晰,也便于分类总结。以内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7 为筛选原则提取每个公因子下内因子载荷系数符合条件的影响因素,其中,受公因子F1支配的影响因素有:X3乡村旅游人才发展空间、X4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X7职教培养体系完善程度、X8乡村旅游职业教育力度、X9乡村旅游发展前景、X10乡村文化传承教学设施、X11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平台;而受公因子F2支配的影响因素有:X5乡村旅游项目数量、X15政府专项政策支持、X16旅游企业参与程度、X19职教与社会的合作机制、X20乡村旅游资源丰沛程度、X21职教服务乡村旅游发展能力。2 个公共因子的排序和命名依照各影响因素对应因子载荷按照比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根据上表可知,在提取出来的两个因子中,F1因子包含的变量主要为“乡村旅游人才发展空间”“乡村旅游职业教育力度”“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有关乡村旅游的职教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内容。因此,将其命名为“旅游职业教育环境因子”,其贡献率最大,为45.419%,说明旅游职业教育环境因素对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即相关旅游职业院校通过优化专业师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施等条件,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助推广西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F2因子中的“乡村旅游项目数量”“乡村旅游资源丰沛程度”“职教服务乡村旅游发展能力”“旅游企业参与程度”等体现了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所依托的主要社会力量。因此,将其命名为“乡村旅游社会环境因子”,其贡献率为26.026%,说明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来自职业院校、政府、旅游企业等各方的支持与参与,即从相关制度的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产教融合平台的搭建、企业的盈利状况等方面影响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可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旅游职业教育环境、乡村旅游社会环境两大类因素。
四、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影响因素的阐释
(一)旅游职业教育环境
在职教环境中,乡村旅游人才发展空间、乡村旅游职业教育力度、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乡村文化传承教学设施、职教培养体系完善程度、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平台等因素都影响着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进程及效果。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乡村旅游人才发展空间,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职业院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院校应依托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平台,鼓励教师深入开展乡村旅游调研,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加大职业教育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度,以此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构建完整的乡村旅游发展人才梯队,进一步拓宽乡村旅游人才发展空间。
广西大新县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模式,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3所高等院校联合,在学校设置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教学点,提供成人学历教育学习场所。技能培训方面,该校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大新县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等,能承接12个工种培训,实现了学生个人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步提升。由广西大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成功经验可见,人才发展空间受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合作平台影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产教融合实践,通过实施有商科职教特色的“1+3”产教融合模式,精准赋能地方企业;以“田上云圩”这一具体的项目为南丹县量身定制了新型的职业培训方案和课程,采取面授教学、送培上门、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野课堂、空中课堂的结合,打造了灵活机动的随时学、随处学的学习环境。自2015 年以来,该校陆续选派驻村干部31名,定点组织孵化各种项目近20个,覆盖了文化旅游、农产特产、餐饮住宿等多个产业。2023 年5 月,桂林旅游学院与广西凤山县合作共建了“乡村振兴学院”,该校借助国家级、自治区级培训基地平台,为凤山县的干部职工、非遗传承人、景区酒店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新媒体人员等开展旅游教育培训,为凤山县职教中心提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与指导。可见,职业院校为乡村旅游人才教授专业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提供良好的乡村旅游实训平台,可有效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展其后续发展空间。由此表明,职教环境对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发挥着核心作用,助推搭建专业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乡村旅游社会环境
在社会环境中,乡村旅游项目的数量、乡村旅游资源的丰沛程度、职教服务乡村旅游发展能力、旅游企业参与程度、政府专项政策支持、职教与社会的合作机制等因素影响着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其中,乡村旅游项目的数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旅游资源的丰沛程度又影响着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职教服务乡村旅游发展能力以及职教与社会的合作机制,为乡村旅游发展精准匹配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职业学校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企业的参与程度影响着乡村旅游开发的进度与规模,政府的专项政策支持则又能调动社会多元力量的加入。
2022 年8 月25 日,由河池市人民政府、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联盟等单位主办,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西部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论坛,在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举行,会议探索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分享交流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打造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等各方力量的深入参与,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资金、信息支持,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及建议
文章在阐述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辨识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理论因素;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知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受到旅游职业教育环境、乡村旅游社会环境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于不同的领域层面,共同产生着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前文的因素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教育改革要根据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付诸实践,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摒弃陈旧的“单向填鸭型”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此,职业院校要积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紧跟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完善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代对旅游人才的需要。积极融入课程思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投入广大农村地区,为当地旅游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面对新生代“00 后”学生,要依据其思维特点和兴趣点,总结并呈现前沿的教学资源,将文字、视频、声音、图片等有机组合,形成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质教学课件,注重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在不断接受反馈中逐步改进教学模式。此外,还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寻求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机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拓宽学生参与实践的渠道,积极投身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理论。
第二,构建多方合作渠道,打造完善的服务保障平台。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界的全面配合与支持。从职业院校的角度出发,应与乡村振兴重点产业精准对接,主动融入更多新科技、新技术内容,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涵盖教学团队、精品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要素的旅游教育合作平台,将旅游职业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到乡村一线,为培养乡村旅游人才提供智力支撑;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应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宏观调控,规划旅游职业教育区域布局,整合资源、优化存量,打造以区域为中心的旅游职教联盟,并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形式,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绿色通道”和乡村旅游返乡入乡创业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以满足乡村旅游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此外,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乡村旅游相关数字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旅游新媒体实训平台,将乡村古韵、民俗风情、农忙景象等打造为数字场景,丰富旅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赋能广西乡村振兴。
第三,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夯实乡村振兴实现的基础。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广西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差距较大,人才回流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因此,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吸引职业院校人才回流,必须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加强乡村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实施铁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工程,推动实现乡村旅游景区(点)畅通衔接。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乡村公共服务中心、乡村厕所、旅游标识、停车场、汽车营地、公共座椅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广西乡村旅游地生活、文娱活动场所,提高人才在乡村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舒适度。同时,加强与知名网络旅游平台的合作力度,拓展广西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广,提升广西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此激发高职院校年轻人才返乡创业热情,不断增强广西乡村振兴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