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之教师发展研究

2023-12-30魏怀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3期
关键词:技能职业专业

[摘           要]  职业本科教育是国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置的职业教育类型中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及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增强,专业群建设意义凸显。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强化专业群意识,使自己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视野意义重大。教师可在更新专业发展理念,强化交流培训,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等方面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3-0133-04

一、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背景

随着产业的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迭代共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普通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的主要来源,专业设置重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面向行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教育部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并将“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列入重点工作,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快车道。目前教育部已批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33所,通过开办职业本科改革试点,职业教育迈入了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教育行列,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强劲力量,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个教育层次由理想变为现实。据统计,2022年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和职业本科继续学习,高职毕业生每年有近1/5的学生升学深造;高中教育阶段,全国目前中职学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40.71%;高等教育阶段,高职(含职业本科)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教育部大力推进职普融通,职业教育的内循环和职教学生的固化身份正在被打破,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成才。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省级教科研项目组以职业本科计算机应用工程为专业群头部专业,以大数据工程技术和智能交通管理为左右翼专业构建了专业群,带动物联网、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高职专业集群开展专业群建设,培养满足和引领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引领本省职业教育“职普融通、高本贯通”的改革航向,走好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先手棋”。

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是进行专业建设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本科院校提升其内涵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而专业群建设对教师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提高综合教学能力以及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将提出更高要求。

二、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职业大学建校基础一般为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升格、独立学院转设、独立学院与高职高专合并转设而成。学生角度,校内本科与专科层次专业同生共长的现状一时难以消除。师资角度,转设前本科院校是以教师的科研水平、发表论文为主要考核点,具有适合培养学科型人才的能力,缺乏对于职业大学工程科技类人才培养所应具备的实践技能;而高职院校过去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同时,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技术经验,但由于授课任务普遍偏重,教师无暇提升研究能力,内驱力不强,职称和学历提高不够,导致对目前所从事的本科教育的理论水平后劲不足,科研水平一时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从专业设置角度,职业大学开办的专业既不同于普通本科,又不同于高职高专,有全新的专业,有对传统的、旧有专业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的专业,也有由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而产生的融合型专业。这些专业或学科有的代表最新产业,有的代表行业发展方向,具有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等几个特征[1],而职业本科正是把培养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技能型高层次人才作为重要使命,以应用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既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时刻关注自己承担的教学课程、专业及与之交叉的新兴前沿学科,又要注重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与产业界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了解和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同时还应具备技术创新、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之高、行动之紧迫前所未有。教师只有锤炼过硬的教学能力、学术修养、工程实践涵养,使自己的执业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发展途径研究与探索

(一)构建专业群框架,重塑教师发展新理念

专业群是由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的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对应某一行业或服务领域的岗位群。专业群建设是指通过重点建设群结构的头部专业从而带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发展,对群中相关专业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专业群内的各专业与头部专业之间优势互补、彼此促进,专业课程与教学资源协同共享,形成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增强服务社会的合力。根据以上专业群建设要领及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课题组引导教师必须唤醒自我发展意识,树立专业群和学科意识,重新审核自己的任职要求和核心能力素质,重新规划职业生涯,重塑发展新理念,选定一个主攻专业方向,结合其他課程需求进行重点突破的学习提升。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磨合,接受必要的知识技能培训,使自己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视野,打破学院、校企合作的障碍和壁垒,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的传统认知[2]。

(二)强化领军人才培养,引领团队建设

领军人才培养是专业群建设的关键要素,要有明确的专业带头人并积极培养学术骨干引领整个团队不断进取。专业群建设首先要遴选和培育领军人物,向学校层面要政策,从院系层面给倾斜,把领军人才作为重点工作加以实施。遴选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个人品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要紧跟学科前沿动态,熟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能够把握专业群建设的架构并具有较强执行力。通过自身培养或引进高水平的学术骨干人才,参与必要的行业培训,熟悉相关专业岗位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新课程或采用新教法,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同时有计划地选派具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前往专业对口院校或科研院所学习,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开阔视野,攻读更高层次(博士)学位,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强学术骨干梯队建设,推动教师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专业知识的更新。

团队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学成果凝练、教师能力大赛、科研项目申报及科研水平提升都要求团队作战。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指导、要求,系部组织实施,建立起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中坚力量引领的教师团队建设机制非常必要。团队建设的思路是按照专业群建设要求,统一目标达成共识,在兼顾专业、年龄、学历、职称及校企、专兼人员结构比例的前提下,多头并行创建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团队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团队,团队之间分工合作,人员共享互用,发挥每位成员的专业优势,最大化每个团队的能力。

任务制定落实是团队建设的核心。首先应将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有效开展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团队建设的根本任务加以落实。在此基础上,要把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作为每个团队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形成团队合力的有效保证,只有全员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才能够有效组织教师开展团队建设其他工作。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在教学工作和实践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探讨改革路径、举措。针对目前还不成熟的职业本科层次教育教材,教学尚在探索阶段,优化课程体系,开发能体现新兴产业技术、适合新兴工艺要求,具有交叉融合属性的专业教材是非常必要的任务。团队要兼顾学术性和职业性,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研究与实践,着实为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弥补职业本科学校科研能力尚且不足的短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形成专业群团队力量和办学特色。

(三)搭建交流平台,破解学科交叉融合新难题

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就是实践学科的专业融合发展。专业群建设是创新的源泉,对于改变资源共享不足,创新成果重复、科研水平低的现状有积极的作用。学科交叉带来的需求是不同专业方向教师知识的交叉和相互融合。比如智能交通管理需要融合物联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管理、大数据采集清洗、数据分析挖掘、数据的可视化甚至媒体展示设计等知识和技术。为适应专业群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及教师的现实情况,要强化个人自身综合知识的拓展与团队整体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可根据教师的现实情况,采取专业访学和参加国培学习、参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拓展。但各种培训学习都各有局限性,比如高质量、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要求教师要有相当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否则很难通过一两次会议实现自我提升;而访学通常要求高级职称或已有一定成绩的教师,覆盖面小;国培学习时间短、项目集中、碎片化程度大。为此,除开展上述师资提升工作以外,还必须重点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保持原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搭建不同学科之間的交流平台,使更多相近学科的教师开展经常性的交叉融合学习及学科间的沟通交流。借鉴“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经验与措施,专业间、学科间有效合作,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在协同创新前提下,找出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融合点和交叉点,促进资源共享、知识互补,围绕融合专业进行学术选题。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以立项的各种项目为载体,由适当人数的跨学科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组织研讨活动,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中实现学科交叉与能力复合,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推动校企合作,助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更高层级的一种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相比,校企融合、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是突出的特点之一;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等重要,“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另一个突出的特色,专业群建设需要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转设前的原职业院校与行业合作密切,校企共建的合作项目需继续维护,转设为职业大学之后需要继续强化优势,进一步加强产教研结合、校企合作,师生均要开展专业技术岗位实践。要真正落实教师资格中要求的一定时长的企业工作经历(不少于六个月),抓住并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参加行业产业培训,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合作企业选择业内头部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教师实践靶场,促进教师了解相关专业发展态势与需要,增强与产业需求建立更高的融合度。要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实践培训以强化教师工程背景,促使专任教师从生产一线获取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丰富、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在项目实践中验证理论、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结合工作实践与教学研究提升个人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保证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在促进专业建设的同时用所学、所研服务企业和社会,创造校企共赢局面。同时要广泛吸引本行业相关企业的精英加盟学校专业建设,一方面加强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带来最新、最实用的实践技能、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利用政府的支持及政策导向,通过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制定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学校、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展空间,保驾护航,铺平道路。

以专业群为牵引,时下要积极推动校企共同体建设,更新办学理念,扩大办学视野,开辟合作空间,促进教师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及学校改革创新发展。

(五)着力职业技能竞赛,助推教师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使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引领和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水平,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甚至知名企业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自2007年以来,转设之前的职业学院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转设后的职业本科大学更加注重此项工作。课题组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突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自己首先需要有全方位的提高,充实理论并积极实践,只有自己的能力足够强,才能全面指导学生,才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有些赛项本身以项目为依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来自市场、企业对于人才规格的需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需要的知识、技能体系不是单学科、一门课程就能完成的,技能大赛需要的设备、产品紧贴市场,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展示与角逐。职业技能大赛业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成为教师快速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能够促使教师全面掌握行业岗位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对专业群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师生参加大赛,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合”,通过技能竞赛常态化、比赛过程规律化、赛后总结案例化等几方面相互促进,在提高技能竞赛获奖水平的同时,教师的理论修养与实操技能都得到同步提高,提升了“双师”素质,也凸显了职业本科的内涵建设。

四、以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的源泉,但专业群建设促推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仅靠个人的热情和学院领导的动员,更需要学校、社会有健全的制度体系与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政府层面,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给予政策优惠、制度保障、校企协同支持,学校方面有与国家支持政策一致的具体执行方案,并且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明确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责、权、利,研究与创建符合教师发展特点的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变革、示范与引领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激励教师注重应用学术研究、教学成果建设与申报。如在职称评聘中,把实践能力作为评定的重要标准;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考核,并将专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并加大对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专心到企业进行沉浸式学习交流,增加教师对企业、产业的认知,让教师在服务企业中完成横向课题研究与融合发展。团队建设出台有利于营造崇尚科研氛围、有利于调动成员积极性,能够根据任务需要及时调整团队组成结构的灵活机动运行机制,促进成员多方位共同发展,不断完善教学荣誉体系,使教师能真正把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既实现个人价值又为社会创造价值。

五、专业群建设与教师发展成效初现

围绕专业群建设和师资能力提升,我院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见成效。三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专业核心领域构建专业群发展基础,按每年成功增设一个职业本科专业的节奏,使职业本科招生专业增加到三个,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稳定的“三足鼎立”专业格局,专业群的拓展使职业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发展为每年400人以上,为专业群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措并举,开展师资培训,使教师获得多学科方向“1+X”師资高级认证证书及执业资格证书,“双师”教师比例与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增加到原来的2倍,从企业引进正高级职称人数2人,培养博士2人,教师的结构明显优化。两年来,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项,立项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获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申报国家一流课程1门。仅2022年,全院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全部9个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获得19个奖项,取得奖项全覆盖,其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奖水平及数量居全校首位。学院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以“芯航”品牌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为载体申报的铸魂育人项目,被省教育厅、人社厅和财政厅联合评选为“铸魂育人特色文化育人品牌。伴随着专业群构建、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层次得到提高,办学规模迈上新台阶,专业群建设稳步推进,教学团队初步形成,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六、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专业群架构是职业本科院校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经济社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有效保障。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及专业发展,是学校专业群建设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打造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出色、适合专业群发展的教师队伍是现在及其一段时间内职业本科院校的核心任务。作为管理者,要改变观念,善于发现职业本科教育及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师资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协调与支持,促进教师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提高理论素养,强化专业实践,提升科研能力;要与企业建立良性互助、产教融合,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与有效激励措施,提升教师从业的成就感,最终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2]唐振华,白子良,李岩鹏.建设职业本科大学背景下教师发展策略探析[J].山西青年,2022(11):110-112.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本科的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GH-22062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魏怀明(1965—),男,山西岚县人,教授,研究方向:软件体系结构、大数据技术。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专业
高级技能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