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融合”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3-12-30李涛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窗口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也迈入了新征程,“思创融合”的科学合理的顶层教学设计将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学发展要求。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基点,从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招聘管理、培训开发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出发,分析目前课程教育的现状,凝练了“个人修养、职业素养、理想信念”三个层面的课程思想政治目标,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内容分层次、有计划、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全过程。
[关 键 词] 思创融合;人力资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3-0049-04
经济的快速增长,技术变革、制度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于新时代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进行高校考察时提道:“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形的。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目前,应用型高校为了满足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摒弃以往的传统填鸭式教育,从重知识掌握、轻实践创新转变为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的教育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必须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视角出发,研究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体系的建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建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一方面通过课堂主渠道将“立德树人”渗透到专业学习中,帮助学生内化、理解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成为创新创业的发动机,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
一、专业教学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概念相对简单,易理解,易懂易辨,但是据《2021人力资源从业者现状调查》,仅有26%的专业应届毕业生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从业首选,且仅有两成左右的HR,在2021年没有想过离职。有80%的HR,或多或少都想过离职,有些还付诸行动,目前人力资源从业者目前的流动性比较大,裸辞的现象也很普遍。究其原因,除开国际性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毕业生自身也是问题主要来源,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教育更多注重基础知识的传输和知识体系的建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在课堂中进行,存在理论课程多、思维练习和实践课程少的现象,且课程内容重复缺少创新。部分从业教师缺少企业从业经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辅助教学实践工具较少,课程的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低下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政教育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但是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出现大量的问题。首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一定难度,课程思政素材资源缺乏,学科与思政要素不能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并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引导教师发挥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实现各门课程协同育人。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常态化、长效化。其次,课程思政是以教师主体作为纽带,对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思政元素融入牵强,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这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德”与“知”的辩证关系,有效防止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最后,高校教育没有支撑活动和支撑体系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教师培育、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案例建设以及校、院、系各级课程思政组织机构的管理制度,扶持资金,软硬件环境设施,思政教育资源,成果推广服务等。
二、体系建设
本研究针对目前管理类学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不足的情况,系统地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主要解决目标包括: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覆蓋,强化三个基本要素建设即教师、课程及课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性。强化创新精神和意志品质培养、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自信素质塑造等。
(一)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
笔者结合课程主要教材和参考教材,将课堂讲授内容分为: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和选拔、员工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激励、职业生涯管理九个章节。教学目标分为三点: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国内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趋势;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并探讨选择、开发、使用和保持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今后在实践中遇到的人力资源战略、绩效评价、薪酬管理、员工发展及人力资源诊断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思政元素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凝练了“个人修养、职业素养、理想信念”三个层面的课程思想政治目标,具体内容见文末表1。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发展的概念,倘若没有多层面、多角度研究的支撑,是难以得到诠释和理解的。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目前高校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应用型高校亦需结合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逐个攻破教学难题。目前工作目标包括:成立人力资源课题小组,建立“思创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结合新时代的教学新理念,转变教学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新方式,提升素质。继承并吸收已有的研究中较为优秀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摸索出一套“切合学校实际、适应学生特点、提高教学效率”的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发挥教师指挥棒作用的基础上,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各章节知识点,灵活设置实践及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及创新创业元素。
教学手段的使用遵循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为辅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多个教学平台的搭建也使得现代化教学技术更好应用于教学全流程。希沃智慧黑板以及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利用智慧化教学设施和慕课资源,推动混合式教学,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考核机制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不仅是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工作,也是学生知识掌握的试金石。考核是一个量化的评价过程,一锤定音的数据不具备教学参考性,所以笔者将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表现都纳入综合考核机制中,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互动、团队协作及作业呈现,分别占比10%。期末考试又分为实践考试和卷面考试两部分。实践考试占比30%,应用“数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与课程实验平台”,组建不同的公司,基于同一案例背景采用分组对抗与模拟实战的方式,主要运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通过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综合实践平台从人力资源的选、育、用、留角度出发,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多个方面进行诊断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卷面考试占比40%,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主观题与客观题结合,难易适中。
三、教学反思与改革建议
在整体的教学改革中,目前教学团队已完成部分课程建设: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思政元素素材库,并且建立了课程案例库,根据教学改革成果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反馈。但是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目前还有许多課程建设需要继续进行:建设人力资源实验室,通过教学实验室软件、硬件的共同建设加深理论实践的相互融合,更好掌握知识与技能。未来还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线课程建设,搭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线课程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具有录制视频、直播、交互式问题解决、测验和作业布置以及与他人分享成功学习体会等功能,能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整个教学改革中,笔者认为“思创融合”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改革
教学是高校工作的重心,也是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保证。由此,教学观念的改革就成为高校目前的发展前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采用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思想得不到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应以“人”为主,各高校应转变教学观念,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良好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统一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共识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以及职业荣誉感。高校不仅要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而且要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的职业荣誉以及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三)加深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各大高校通过与企业的良好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和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从观念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出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模式仍需持续完善,也需要教育者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继续摸索,赋能时代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对分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2):105-110.
[2]马捷,赵天缘,田园,等.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吉林大学图情档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11-20.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0,41(2):50-57.
[4]康海燕,王胜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19(3):92-96.
[5]钟利红.从“课程思政”视角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高教学刊,2019(12):171-173.
①基金项目:2022年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课程思政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22JG306)。
作者简介:李涛(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