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3-12-30周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政治课人文精神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医学职业自身发展特点与担负的治病救人神圣职责,决定了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应具备一颗“仁心”。如何将医学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以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认同感与亲和力,既是当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又是当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难点。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医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3-0033-04

在医学教育面对科学主义、技术至上以及医疗市场化的医学场域异化的新常态中,医学主体变更、医患纠纷频发揭示了当前医学教育的工具理性过强、医学人文教育空间被大大侵蚀的现状。[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核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原来的缓解病痛转向敬畏生命,医生的思想觉悟也在逐步提高,表现为更加关注和尊重人的价值。这就要求当代医者不仅需要具备仁术,更重要的是拥有仁心。面对时代要求,我国医学教育的方向相应发生变化。人文精神作为医学的核心价值,是医者植根于内心的职业素养,是医学追寻的终极意义。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和实践医学人文精神是他们成长为优秀医学人才的关键。作为最高层次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院校在人文教育中肩负重要使命。而思想政治课作为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对医学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实现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医学教育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具备更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因此,探讨如何将医学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能性

医学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引,也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换种说法,一个人如果想要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不仅包含人的专业技能的提升,还体现为人文素养的提升,即道德情操、精神境界、认识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医学院校对培养医学人文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肩负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任,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还是帮助他们实现“精神成人”的摇篮。因此,在医学生学习阶段如何加强对其人文精神的滋养、价值观念的塑造,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医学本质特征决定了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具备医学人文特质

从本质来说,医学科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在以“人”为研究客体的同时,又以直接服务“人”为主体。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在随之发展,对人的要求日益变高,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变化,就医学而言,人类疾病谱系和之前相比有较大出入,对医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眼下医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怎样让患者感受到温暖。这一点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做到,这不仅要求医学生关注人的身体,还要关注人的心理。当前,现代医学经过长期发展、不断演绎,已经将预防疾病、医治病痛、促进健康等融合为一个庞大的整体。医学的进步不应简单停留在治疗病痛层面,同时应致力于增进人类健康,建立人类共同的健康家园。人类医学模式由生理层面向心理、社会层面的转变也充分说明,在医疗活动中,医生要与时俱进,树立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行不通,在对患者进行治病时,要综合考虑患者所在的环境,以及他的心理状态等问题,并同时融入患者本身进行系统整合,持续关注患者权利、尊严、人格、需求等方面,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全面健康。因此,这既对医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医学教育发展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融入医学人文精神元素

在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培育对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这一部分缺失,不仅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还会给医学体系带来冲击,更不利于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美好需求。医乃仁术,无德不立。近年来,随着医学培养模式从传统的以治疗疾病为主,逐渐向涵盖生命健康全周期模式转变,人民群众期盼有更高水平、更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如何使医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结合,确保医者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高度融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广大医学生来说,其未来担负居民健康守护者的重任,如果在学习阶段缺乏政治方向、思想意识以及道德准则的指引,将难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一主阵地,充分融入医学人文精神元素,至关重要。在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元素能够带来很多的便利,能够解决人文教育课时紧张的问题,还能丰富医学生人文教育途径。

(三)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重,在育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青年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缺乏理想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半途而废。医学生只有树立“济世救人”的职业理想,将医学梦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才能发挥好自身价值。因此,如何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是当下教育者应当思考的课题,还是医学生必须面对和回答的话题。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为青年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撑。同时,“仁心仁术”的道德情操也有助于医学生在行医路上不忘初心,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活动中,医者如果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仅把患者当作需要维修的机器,在救治的过程中不重视人文关怀,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既不利于医者人文素养的培养,又可能导致医者行为失范。因此,以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积极开展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既能给医学生成才提供平台,又能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

二、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断在改进中加强,在探索中实践出一套具有医学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就总体性而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人文教育理念缺乏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过于强调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教育亦如此。在医学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导致在给学生进行讲授时不能有效地将医学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进行结合,使得人文内容孤立,未能与医学相互融合,欠缺一定的针对性,很难引发学生共鸣。教师是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医学人文素养不足,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而且当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关键环节,带教老师往往注重的是临床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质内容的融合,导致人文精神的培养流于形式。此外,当前一些医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重知识轻精神,对于人文教育的课程学习积极性较低,侧重追求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提升,对于医学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意义,医术之外的文化、伦理等过问较少,忽视了课程对于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因此,根据医学院校教育现状,当前要不断加大人文精神培育力度,促进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层面提升,让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医学生了解国情、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以及培养责任感、使命感的重要阵地。

(二)人文教学资源融合低效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多元整合以及高效运用是实现其育人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并决定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果的实现范围和成效。但是,当前许多医学院校无法将各式各样与医学人文精神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分融合,导致医学人文教育成效较低。首先,表现为校内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利用低效。例如,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大助力。然而很多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了其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增进作用,人文教育资源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宣传力度欠缺,导致医学生认同感较低。其次,表现为校外实践资源整合不强。实践资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只有投入社会实践才能将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加以深层理解和体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当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与实际的结合,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人文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而且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挖掘校外实践资源方面较为懈怠,只满足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无法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深度挖掘、多元整合校外实践资源刻不容缓。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医学院校对人文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与全程性。首先,突出表现为相关课程的设置大多集中于低年级,不能与医学素质协调发展相适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其次,教育内容理论性强、人文实践机会较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偏重概念、范畴等的解释,基本原理的灌输,力求知识的完备,缺少对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角度、方法的教育。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不够生动有趣,有些照搬课本理论知识,不能与社会热点、现实生活有机联系,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而且部分医学院校学生医学人文意识淡薄,缺乏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众所周知,人文知识的积累绝非单纯的知识堆积,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因此,要强化实践育人、医教协同,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得心应手。

三、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要懂得“医者仁心、医者仁术”的真正内涵。进入新时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融入人文精神,让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多元教育渠道不断传承医学人文精神。

(一)认知层面:将医学人文精神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医学生职业认知

自古以来,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强调技能教育,还崇尚人文精神培育。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认为,医生应当具备哲学家的一切优秀品质:利他、热心、谦虚,外表高贵,沉着冷静果断的判断,崇高的信仰等。而医者拥有这些优秀品质除了日常生活的积累,还应从教育中习得。此外,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对医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他们要有更高的医学人文素养和道德。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在对患者进行治病时也出现了一些医生失德行为,院校在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上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将医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积极采用多种途径告知学生“医乃仁术”,对医学生未来如何行医、怎样对待患者等相关责任、义务及行为规范进行科学指引,使学生明确知儒理、精医理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医学生目前的发展訴求,教师可以从就业竞争力入手,将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医学生真切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作用,意识到思想政治课是未来走上医疗职业岗位的刚需。其次,要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关怀氛围。教师还要意识到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倡导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最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承担着教育者、引导者的重要角色。要担当好这一重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足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医学知识。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病人的态度等都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多关注他们,经常进行沟通。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主体,要在深入了解他们性格特征、心理需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予以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使其更好地完善自我,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困惑,教师应及时予以解答,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教学时多围绕他们所关注的最新热点、社会事件等进行讲解,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二)情感层面:将学校特色人文传统融入教学内容,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疗服务行业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励广大行医者在从业过程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当前,医疗服务行业中出现的“医德失范、人文衰微”以及诸多医患冲突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因此建设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医疗服务队伍成为广泛共识。随着现代医学对医者要求的逐步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医者,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及时关注他们的需求、心理感受等。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重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而思想政治课要想进一步增强亲和力与感召力,情感体验必不可少。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群体在教育过程中面对的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情绪变化的学生,如果仅以冰冷的态度、机械化的方式面对教育对象,就难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相比传统教学,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将知识以更自然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情商,增进师生感情,让医学生在体验中自觉将理论内化于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同理心。此外,每个医学院校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精神宝库。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借助医学院校的人文传统,充分了解学校各具特色的人文教育资源,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前,要系统了解、准确把握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深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思想政治元素,同时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特色,将医学专业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知识、职业精神深度融合。例如许多医务工作者身上所展现的爱国奉献、职业精神都是重要的思想政治元素。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具体案例与医学生职业精神相结合,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更能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行为层面: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实践养成

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形成。而价值观的形成既非朝夕之间,更不能一蹴而就。最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内化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要学习好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在实践中学习,所以教师要注重實践教学。一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加强医学生关于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以及医疗伦理问题的教育。提醒学生在行医过程中不断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予以疏导,让学生认识到医学伦理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二是要加强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医学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举办医学人文精神讲座,邀请国内外医学大家或一线医务工作者作相关报告,让青年学生近距离感受医者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爱民情怀,充分认识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三是开设未来课堂,让医学生通过模拟岗位操作,实际感受在工作中如何关怀和善待患者,怎样履行“济命扶危”的社会责任。四是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医学院校,应充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医学生深入基层,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健康宣讲活动、医疗慈善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可结合部分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编排话剧、制作微视频、开展医德医风朗诵比赛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医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医学院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所谓医者仁心,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更需具备一定的同理心及共情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再精密的仪器、先进的器械,都必须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相结合。当前,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有效开展各类人文教育。基于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探索和实践,积极采取措施将人文精神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以实现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更好融合,这既有利于医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更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刘婵娟,李军红.新常态下的医学人文教育:困境与出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34-137.

[2]郑海涛.新时代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178-179.

[3]杨梅,黄欢.医学类高职学生思政课人文精神培育途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7):138-139.

[4]史敏,魏琪,李倩,等.孙思邈医德思想融入医学生人文精神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3):322-325,349.

[5]张俊,蒋丽.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2):255-259.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2021年度齐鲁医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编号:XJJY2120)。

作者简介:周菡(1995—),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政治课人文精神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