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新引擎”
——以新化乡瓦白果高山桃产业发展为例
2023-12-30郭波
郭 波
(新平县新化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新平 653400)
2022年新化乡瓦白果高山冬桃产业效益明显提高,但依然存在产业规划与资源开发不匹配、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栽种管理技术投入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品牌等制约桃产业发展的问题,根据玉溪市“一极两区”项目谋划、新平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2017—2035年)、新化乡“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提出做强做优瓦白果片区桃产业的发展对策,在“规模、品质、品牌、营销”上精准发力,探索“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将企业、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有机“捆绑”,形成“深度融合、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格局,融合“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产业,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由于气候多样性,我国已形成南方早熟桃、北方晚熟桃区域化发展格局,市场鲜果供应期由夏季时令水果延伸到春、夏、秋、冬四季。低纬度热区云南西双版纳果实可在4月中下旬成熟,湖北枣阳、成都龙泉驿等桃主产区5月中旬可大量上市,山东、河北极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而云南丽江、昆明等地种植的雪桃、冬桃可在10月成熟。
云南依托独特的气候特点,利用“早”的优势大力发展早熟桃品种,以特早熟、早熟为主,中熟为次。种植地分布和品种有昆明东川冬桃、开远蜜桃、大理冬桃、丽江雪桃等。综合市场分析,对于新化乡高山桃来说,其独特的生产环境在晚熟桃市场中能够抢占先机,2—3月开花,10月上市,比北方冬桃大量上市季节提前15~20 d,上市时间和市场价格上占据优势,晚熟桃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现状
新化乡桃类种植面积197.87 hm2,其中瓦白果高山桃种植面积占比77.5%。高山桃种植基地位于新化乡新化社区,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村,文化底蕴丰厚,民族风情浓郁。冬桃种植基地环境优越,背靠大绿凹子山,位于依施河源头,果园紧邻瓦白果水库,桃树生长环境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2017年,新化乡积极探索水果产业化发展,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水源保护为重点,在新化社区规划种植桃子153.33 hm2,引进映霜红、黑桃2个品种,致力于通过发展林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实施产业振兴的同时,通过种植桃树来改善耕地质量,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流失,缓解库区周边环境污染,保证水源点水质安全。2018年以来,桃树种植模式以果农自种自管的方式为主,因重栽轻管现象严重,缺乏科学管理,销路不畅,加之基地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桃树长势较弱,果实品质差、产量低,特别是桃树落花落果严重,低产低效果树面积超过70%,产业带动能力严重不足,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桃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效益初显
为有效解决瓦白果片区冬桃品质差、产量低、销路不佳等问题,转变瓦白果片区果农产业发展意识,带动153.33 hm2高山桃提质增效,创建千亩桃树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示范区。在新化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2020年经多方考察,引进有技术、善管理的培育大户示范经营,并前往部分省(市)考察调研,不断探索和实践,累积管理经验,希望能为新化林果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流转13.33 hm2冬桃基地进行示范种植,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瓦白果153.33 hm2高山桃持续向好发展。2022年在新平恒道果蔬种植有限公司的指导和带动下,瓦白果冬桃低效果园得到改质提升,果农掌握抚育管理方法和经验,包括修剪、施肥、疏果和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1],桃树长势明显比以往好。2022年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产值792.5万元,带动种植户85户。
二、产业发展瓶颈
(一)空间布局不科学,优势未充分发挥
经果林下种植结构不科学、不合理,套种不适合种植高杆作物,因其影响光、肥吸收,桃子产量和品质降低,致使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加之桃产品没有稳定收购商,市场风险大,果农对产业发展积极性不强,“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运行受阻。
(二)科技措施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技术投入不足,关键技术措施掌握不够,栽种管理水平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对蚜虫、桃小食心虫、果实蝇等虫害和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褐腐病等病害防控不到位,当地无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不能及时有效解决果农技术难点,只能向上级农业部门寻求技术支持[2],产业化发展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加之种桃的农户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全面,他们多数依靠最简便的生产方式,批量低价出售,利润低、销量少,经济收入并不理想,对使用新媒体宣传手段适应性低,且不能及时跟进产业发展步伐,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
(三)销售渠道单一,产销对接不畅
瓦白果高山桃主要销售渠道以农贸市场为基础、综合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品主要是果农自行采收拉送至昆明、玉溪等地批发或外地商客实地收购,少部分本地消耗,这种固有的销售模式不仅耗时长,还难以形成大规模经济。为拓宽产品销路,新化乡党委、政府多渠道联系并引进本地一家电商企业,但因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果农对其销售模式缺乏了解,实际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农户与电商合作意愿不强,导致部分桃子因未能及时采收而裂果,生产与销售严重脱节。加之主体缺乏扶持资金,绿色品牌塑造滞后,缺少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四)基础设施匹配度不高,产业发展慢
因运输道路坑洼不平,路面结构不合理,每年一到雨季,给群众出行和运输带来不便,成熟的桃子不能保质保量和及时完成配送,销量与收益大受影响。近年来,虽然通过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等一系列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瓶颈,但仍有部分设施因建设年限久远,出现老化等问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较弱。加之缺少过渡性水池,库坝绝大部分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建设标准低,加上长期运行,大部分都出现了问题,沟渠不配套,灌溉效果不理想。分拣、贮藏、包装、运输等产后设施也不配套,商品性差,制约桃产业发展进程。耕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管网水池、灌溉渠道配套不足,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劳作时间延长,制约桃产业发展进程。
三、发展方向浅析
依托“公司+专业合作社”模式,重点打造以瓦白果高山桃为主的经果产业,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打造优质、绿色、高端品牌,加快推进高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高素质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成员、产业振兴带头人技能培训,主体示范经营,以工促农方式提升小农户经营能力和水平,通过“筑巢引凤”的招商引资方式,吸引一批企业或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持续推动桃产业发展。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完善电商端,建成集冷链、分拣、精选、包装、配送一体的加工物流交易中心,着力发展精品农业和高端农业,逐步实现大市场和特色产业有效衔接。培育生态康养文化旅游产业,建成瓦白果避暑康养度假区,在每年3月份瓦白果桃花盛放之季,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赏花,10月桃果上市季节,可体验采摘乐趣,建成含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示范与展示、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产业集成体,打造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三产深度融合,构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党建链”助力“产业链”发展,打破“条块壁垒”,形成“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系统提升”的发展新格局,实现“规模化发展、特色化推进、科技化提升、品牌化经营”,持续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四、发展对策
(一)整合要素,科学规划发展新格局
一是优化提升瓦白果153.33 hm2绿色生态冬桃种植基地,配套节水灌溉水网、路网和电网,建成千亩冬桃绿色标准化示范区。二是建成瓦白果彝家民宿度假区,打造瓦白果森林生态康养公园,利用瓦白果片区1 900~2 150 m海拔气候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以瓦白果水库周边田园村落为中心,发展特色餐饮、民宿、生态观光、乡村休闲、避暑度假、山地运动、户外探险等生态康养旅游产品。以“高得恰当、绿得深刻、凉得舒服”,将瓦白果片区建设为新平避暑康养的“后花园”。
(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科技服务体系
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引进一批有资源、有实力、有科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探索“产业+主体+平台”发展模式,建成千亩现代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配套水肥一体设施、灌溉管网沟渠、现代化设施化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结合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项目,推行农业灌溉智能取水用水,水资源有效利用,带动全乡经果产业扩面增效。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利用,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将现代科技逐渐渗透到桃产业的生产、流通、销售及融资等环节。建成绿色食品加工物流园,重点发展水果种植、市场交易、鲜果分拣、物流配送,实现市场与产业有效衔接,建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互联网+”数字农业
将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智能化、多元化发展。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及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生产资源数据库,拓宽高山桃产销渠道,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减少生产加工环节中的资源浪费。同时,根据桃产品从种植生产至加工分销形成完善的实时信息链,及时调整果园生产要素,借助果园产销大数据发展“桃产业+”模式,发展数字经济,从生产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与市场结合,对新化乡旅游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科学地管理,优化双产业内在结构,形成旅游与农业共生的共同体[3]。对果园实行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管理,减少人工劳作、降低生产成本,带动传统农业实现转型升级,推进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当前新化乡桃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在市场上产品竞争力却不强,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知名农产品品牌。基于此,要加快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把打造特色产业知名品牌作为产业振兴的关键来抓,着力培植影响力较大的区域特色产品品牌。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三新”技术推广,转化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特色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优质优价。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或举办采摘节、展销会推介优质农产品扩大绿色品牌知名度。
(五)依托电商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电商平台以销售鲜果为主,鲜桃电商平台虽发展迅速,但规模较小。电商平台是解决桃销路的一大突破点,不仅能减少销售环节,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而且能使消费者品尝到新鲜味美的桃子。通过村企结对联建、部门联村、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引导发展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开展农产品营销推介,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线上销售比重。通过初加工延长桃子贮藏时间,发展罐装桃,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高产品效益,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助力产业振兴。
(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为保障桃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围绕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谋划。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整合项目储备,统筹县、乡两级财力和相关涉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多方争取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领域服务,加强完善农村道路建设,满足农业生产运输需求,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五、结 语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发展乡村经济必须依靠产业振兴。新平县新化乡针对当地区域资源优势,探索以自然村为单元,集聚资源要素,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发展动力,走产业强乡的发展道路,成为农村产业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