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2023-12-30陈辉
陈 辉
(隆安县南圩镇农业水利站,广西壮族自治区 隆安 532701)
农业机械是农事活动中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的发展决定着农事活动的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农业机械的推广,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减轻农民的劳动压力,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让农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带动农村经济兴旺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与和谐进步[1]。
“十三五”以来,南宁市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大力推广先进高效农业机械,农机保有量大幅增加。2021 年以来,为了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南宁市农机推广站以项目带资金带技术的方式,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召开培训会、开展产学研结合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南宁市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解决了由单纯推广联合机收作业向多种作业种类并重转变,提高丘陵山区、小地块机收水平,大力破解整体农业机收率低的问题。
1 南宁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产业现状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要扶持培育一批大型农机交流企业品牌农机电和区域性农机大市场,重点打造中国—东盟农机交易大市场,打响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中国农业机械化博览会品牌,鼓励优秀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2],为南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业机械销售额达2 600×108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销售额约为220×108元,南宁市30×108元。与全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相比,南宁地区农业机械化进程较慢,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南宁地区地形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首先,农机可靠性差、故障率高、质量不稳定。根据“农机指南”市场调研,大功率拖拉机年度故障率高达约270%,中功率拖拉机年度故障率高达约140%,水稻收割机故障率超过300%。农忙时,部分农户面对故障不断的拖拉机、收割机苦不堪言,走访市场时看到南宁的一些经销商处满院是被更换下来损坏的大功率变速箱、后桥、提升器。动力性机具较多,与之配套的机具较少;以小机械为主,大中型机械为辅;耕地机械多,收割和收割后加工机械少;种植业机械较多,水产养殖机械较少。目前,南宁市现有220 余个农机具专卖店,年营业额在3 000×104元以上的只有100 余个,分散分布,分散经营,很难适应“农业大发展”“农机大流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适合山地农业的新型农机具供应严重短缺,而部分先进的农机具很难适应南宁地区特殊地形的农业发展。
1.2 农机经营环境差
目前,南宁地区农业种植业种植、收获的机械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行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与广大农户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南宁农业机械产业尚无较好的综合研发平台,各企业、科研院所都是各自为战,研制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且所研制的装备自主知识产权归属不明,对南宁农业机械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弱。据市场调研,南宁还没有一处稳定、规范的农机设备经营场地,制约了农机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比如南宁鸿大农业机械供应有限公司在南宁已经营多年,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大型农业机械销售商,但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搬家的问题,十多年来,该公司经历5次搬移,是一些大型农业机械销售商联合起来,租赁了一个区域,因为地处偏远没有公交,业内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没有形成农业机械市场的聚集效应,所以没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农机经销商们迫切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经营场所[3]。南宁农机协会也认为,农机农资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规模化的、标准化的市场,农机农资材料,如薄膜、水管、滴灌带、机械配件、电子仪表等,经常出现在建材市场上。没有一个可以让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采购商和经营者进行沟通、交流和发展的固定场所,这对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是不利的[3]。
1.3 南宁地区农机作业发展困难
1.3.1 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宽
目前南宁市兴宁区成立有4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仅有1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在运营,其他3 个因经营不善或别的原因已解散。当前运营中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其内部运作与个体农机户区别不大,没有专门的组织经营服务,社员们的农机服务都相对独立,其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很单一,以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服务为主,以机耕和机收作业为主要内容,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很窄,标准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也不够强,服务覆盖范围窄[4]。
1.3.2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机耕道路、机棚机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农机化发展的推进。南宁地区部分村坡因无机耕道路或机耕路小致使农业机械无法通往田间地头,导致农业机械无法作业,比如:昆仑镇太昌村石桶坡、联光村那梨坡及天堂坡等。缺乏机库机棚、配套场地和相关设施,致使机具设备无法统一存放,常年风吹日晒雨淋,造成老化、损耗严重,影响有效使用,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1.3.3 农艺与农机的矛盾影响机械化收获
农艺与农机不能有效融合,会严重制约农机化的发展。比如:条件相对较好的五塘镇坛棍村坛皮坡、那棍坡,友爱村罗伞坡,四平村莲塘坡等,农田基本建设条件较差,土地零散、不连片、地块小,单块田地种植面积偏小,且同一区域种植的品种繁多,种植期、收获期前后不一,很难满足机械化大面积连片收获的要求。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机械化收获的推广应用[5]。
1.3.4 农机服务社会化水平较低
南宁地区的部分农户受到传统思想和资金条件的制约,以小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多使用锄头、镰刀、犁耙等传统农具,不会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进行农机生产作业。在偏远山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更是很难介入,没法进行机械作业。
2 南宁地区基层农机管理工作发展对策
2.1 加大对南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
对全市的农业土地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全过程的综合农事服务、规模化精细化的专项服务进行分门别类的宣传和示范推广,引导和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使其更好地适应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指导地方引导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其设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培育适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技术人才和农业机械装备服务市场主体[6]。
2.2 切实提高农业机械操作水平
制订加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指南,组织农业机械操作质量提高年活动,组织编制农业无人机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开展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培训的优秀课件推介活动,推动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人才的发展。组织专家培训,有计划地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方案,加强农业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借助农机“土专家”选拔,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的技术进步。健全农机维修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标准。研制定农机维修专技人员的支持政策,举办农机维修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积极推动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
2.3 着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
召开关于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体系结构和数据连接的设计方案座谈会,对农业机械操作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促进全市农业机械的数据集成及应用系统的互联。市政府参与并指导各区及有关单位,做好农机化信息化融合管理服务,完善操作监测信息平台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农业机械化北斗应用子系统的联调,实现农业机械化北斗应用的数据整合与应用。深度挖掘农机作业数据,扩大“互联网+农机作业”的应用场景,促进以北斗应用为基础的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无人驾驶等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7]。
2.4 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业务指导
南宁各地持续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监督工作进行研究,组织全市交流。加大农业机械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举办农业机械安全监控设备施工培训班、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召开标准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业务的信息化和设备建设,以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加强农业机械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通过公布典型案例起到警示作用[8]。
2.5 创新拓展农机安全监管方式
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安全宣传片及典型案例的评选,创新宣传手段,增强宣传实效。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推广全国“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制订“网格化”管理的任务列表和工作指南,与积分制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农业机械部门开展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演练,提高农业机械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实施农业机械安全“亮尾工程”,免费发放农业机械安全知识手册和保护设备,提高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6 优化农机鉴定项目管理实施
举办关于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规范实施的培训班,对农机试验鉴定证书注册程序进行广泛宣传和深入探讨,不断提高鉴定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同时,积极做好农机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运营、实验室资质认定及实验室资质认定到期后的复评审工作,保证实验室资质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内部审核、管理审核、培训等方式,提高各项管理流程的操作水平。
2.7 强化农机认证技术评价支撑作用
推动建立健全可信赖的资助认证政策体系,优化自愿性产品认证总则,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导航系统、农业机械田间操作监测装置,对“绿色、高效”的植保机械和其他自愿认证的产品予以支持。强化对认证和转包检测机构的标准指引,提高认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对指定的认证实验室进行监督。预防和控制认证的风险,组织开展对补助的认可审核工作讨论会,加大对补助采购专家队伍的建设,完善补助采购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开展补助采购政策宣传培训。
3 结语
南宁地区的有关管理部门要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在土地审批、科技发展上提供扶持,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行业的改革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议事日程。应充分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作用,对农机化和农机装备工业的改革发展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围绕着政策设计、重大专项和重点工作的部署,强化规划指导和绩效评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力度,营造出农业机械化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