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

2023-12-30杨留勇杜云霄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湄潭县都匀市毕节市

杨留勇,吴 勇,杜云霄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茶产业是贵州的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毕节市的八大产业之一,茶产业在毕节市主导产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在“2022 年度茶业百强县域”评选活动中,贵州省有湄潭县、都匀市等10 个茶叶主产县入围。湄潭县已连续3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排名位居榜首。当年都匀毛尖品牌价值48.93×108,位居全国绿茶品牌价值第八位。通过对贵州茶产业发展较好的都匀市和湄潭县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结合毕节茶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现阶段毕节茶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为涉茶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等提供参考。

1 湄潭县和都匀市茶产业发展多维度解析

1.1 从农户就业角度看湄潭县和都匀市茶产业发展

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4×104hm2,“吃茶饭”覆盖了8.8×104户35.1×104人,占总人口的67%。全县茶叶品种主要以黔湄及福鼎系列为主,分别约占总面积的55%和40%,其余有少量湄潭苔茶、金观音等品种[1]。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来自于茶产业,茶产业对吸纳返乡劳动力、保障群众收入、实现湄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而都匀市茶园种植面积达2.52×104hm2(黔南州达到8.27×104hm2),茶叶年产量9 442 t,产值23.34×108元;毛尖茶核心产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农业(茶叶)产业园区。全市茶业从业人员4×104余人,带动受益农户12.5×104人,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了显著作用[3,4]。

1.2 从品牌建设角度看湄潭县和都匀市茶产业发展

品牌建设能够通过提升消费终端的市场价值来提升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价值,重视品牌建设是一个产品走深走实的关键因素[5,6]。湄潭县的区域公共品牌为“湄潭翠芽”,湄潭翠芽制作原材料就是单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瓜子,具有很高的辨识度。都匀市乃至黔南州的区域公共品牌都用“都匀毛尖”,都匀毛尖其制作原材料也是单芽,外形紧细卷曲显白毫,同样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1.3 从人才角度看湄潭县和都匀市茶产业发展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湄潭职中每年为企业输送茶叶相关业毕业生在200 人左右;都匀市高职院校中黔南职院和金贸职院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同时有本科院校黔南师范学院,每年为社会输送高职学生200 余人,本科学生50 人左右。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为湄潭县和都匀市两地的茶产业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既有每年院校为企业输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地为企业补充技能人才。又有湄潭和都匀注重大师引领,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涌现出一批批湄潭和都匀新茶人,为湄潭和都匀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7]。

1.4 从产业链分工角度看湄潭县和都匀市茶产业发展

一个产业要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需要有不同的阶层的分工,对涉农产业尤为重要。涉农产业需要从种养端、加工端再到营销端等各环节,每个环节都很复杂,受到天气、温度、环境等影响较大,所以涉农产业形成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是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调研发现,湄潭县、都匀市的茶叶的种植基本是以农户为主,极少部分茶园在企业手中。即使是经济实力很强的龙头企业为了保障能收到原材料达到企业要求,也只是统一指定用费、提供施肥技术和修剪等茶园管理技术。贵州省倡导“干净黔茶•全球共享”“宁要草也不要草甘膦”等绿色发展理念,为贵州茶园的管理制定了统一的要求,为企业能收到干净的原材料打下了伏笔。湄潭县和都匀市茶叶发展中农户种植占据了茶园生产的大头,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减轻了负担,而企业的重心主要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8]。

2 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概况

毕节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适合茶树生长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据统计,全市茶园面积6.67×104hm2,投产2.75×104hm2,主栽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安吉白茶、黄金芽、龙井43 等。现有茶企107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36 个,全市总产量近1.4×104t、总产值37.7×108元。近年来,毕节市茶产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2.1 茶产业带布局基本形成

全市已形成1.33×104~2×104hm2县一个(金沙县),0.67×104~1.33×104hm2县两个(七星关区、纳雍县),建成以纳雍县为中心的“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以金沙县为中心的“中国贡茶之乡”、以七星关区为中心的“中国古茶树之乡”、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主的“乌撒烤茶”、以织金县为中心的“高氨基酸”等五个茶产业带。

2.2 产加销产业链逐步形成

全市共培育茶叶生产企业105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金沙县“贵州贡茶城”的打造,实现毕节市茶叶交易市场零的突破。积极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省内销售点201 个,浙江、广州等省外销售点50 个,进商超系统达30个,共销售茶叶0.86×104t,销售额达20.21×108元[9]。

2.3 茶叶品质优良

在全国全省的茶事竞赛中,毕节市茶叶多次荣获金奖、一等奖等48个,全省排名第一。其中纳雍山外山有机茶叶公司生产的玉姑翠芽、彝岭苗山红茶获第六届亚太茶茗特别金奖等。

2.4 产业技术能手不断涌现

毕节市积极承办或积极组织参加茶行业各类赛事,取得丰硕成果。毕节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21年贵州省春季斗茶赛中荣获卷曲型绿茶“茶王金奖”;在2021 年贵州省第五届古树茶斗茶赛上,“太极古树绿茶”“彝岭苗山红茶”包揽了两个“茶王金奖”;2022年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贵州省第五届古茶加工技能大赛,为宣传毕节古茶品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贵州省杨留勇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贵州省人社厅立项,这将为培养茶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2023 年贵州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杨留勇老师荣获手工红茶“金牌”和七星太极古茶公司副总谢涛荣获手工古树红茶“金牌”等。

2.5 宣传工作不断拓展

组织参加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青岛茶博会等专题推介。同时,《打好“太极古茶”牌做活产业扶贫大文章》《乌撒烤茶:“烤”出古文化,“烤”出新产业》《最是茶香能致远》等一批宣传稿件影响广泛。邀请中央电视台阳光卫视拍摄了《茶旅天下•贵州威宁篇》《探索古茶树之旅•贵州毕节篇》等宣传片。

3 毕节市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市场营销观念淡薄,产品品牌化意识不强

茶叶在生活中不属于必需品,消费者认同是实现产品交易的关键。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淡薄,多数经营主体仍然停留在以生产为中心或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阶段,在产、加、销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不明晰。

毕节市自然资源条件对茶叶生长极为有利,这是农产品培育差异化特质的先天性条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是能充分利用先天性特质培育差异性的茶叶产品不多。二是产品地理标识、产业发展的各环节标准制定等方面存在重申报、重制定、轻管理、轻使用情况。三是经营主体对产品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如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三个维度概念体现在产品设计、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不明显。四是大部分经营主体实力不强,无法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出类拔萃,成为品牌产品。四是目前毕节市市级层面还没有一个区域公共品牌,虽然七星关以“七星古茶”品牌为主、威宁以“乌撒烤茶”品牌为主、金沙以“金沙贡茶”品牌为主、织金以“高氨基酸”品牌为主,纳雍以“高山有机茶”品牌为主,但对全市茶叶影响力很难形成合力,这严重影响毕节市整体茶叶宣传力度。

3.2 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

茶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十分突出,茶产业高质量人才匮乏,制约了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环节标准的形成、产学研结合、科技含量增高等方面的发展。首先是农村基层由于受行政事业编制、政策、就业环境、就业收入等因素影响,茶叶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形成人才供需瓶颈。其次,政府和经营主体对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筑巢引凤、合理使用人才方面的机制体制还未真正形成。没有稳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支撑,难以保证科学技术的持续注入,时间长了,发展滞后,效益降低,就会严重伤害茶叶生产者的积极性。

调研资料显示,毕节市茶叶产业发展技术人员缺乏,平均每33.33 hm2茶叶生产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 人。茶叶生产田间管理粗放,田间管理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严重不足,部分茶园缺窝现象明显,杂草丛生,茶苗病虫害严重,水肥管理严重缺位。茶叶生产技术员、专业营销团队严重匮乏,生产和经营形式粗放,茶叶加工包装简陋,精品所占比例低,甚至部分经营主体生产的茶叶未进行精细加工和包装直接进入浙江、福建一带市场销售。

3.3 产业链利益链接机制不够紧密

衡量一个产业链利益链接机制好不好,主要是看“产、加、销”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提高三个环节劳动者积极性。本项目团队在茶叶基地开展调研,发现部分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较好的茶叶基地,茶农除了有土地租金、采茶收入和临时务工收入外,没有其他收入形式,无法满足青壮年劳动力收入愿望,这导致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差的茶叶基地,茶农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个别茶叶基地,经营主体把茶苗种植成活后移交给农户管理,农户不愿意接受。就经营主体而言,由于投资力度大,茶苗种植、土地流转、常规管理等费用资金十分紧张,产业发展过程成本高、效益低,产业发展各环节参与者没有得到较为满意的收入分配。

3.4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打造品牌产品已成为茶叶产业发展不可逾越的屏障,但从毕节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部分经营主体经营理念落后、资金和技术短缺等原因,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没有学习标杆企业的过程,产业市场开发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差异性特征不明显,没有专业的营销团队,很难形成可持续的营销体系,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4 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4.1 转变政府职能和生产主体经营观念,提高劳动者素质

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双主体互动作用。充分利用看得见的手的指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在实施金融(借贷)、货币(供给)、财政(项目实施、补贴)调节手段时,强化在政策制定、政策落地等方面下功夫,在资源配置上多作文章,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越位、不缺位。同时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间接性调节作用,让经营主体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回归,促进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观念转变,逐步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观念转变,通过努力打造示范基地的成功模式,让农户真正受益,实现产业增收,树立产业发展的信心,真正变身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持之以恒抓好劳动者素质提升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和从业者培训。根据茶叶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导向,重点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为茶叶产业发展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培养技能人才。持续加大从事茶叶生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让参与茶叶基地土地流转户劳动力年人均接受培训5次以上;继续抓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引导茶叶经营主体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要求其组织劳动者接受技术技能培训。二是由政府搭台,筑巢引凤,打通专业人才引进通道,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引进部分茶叶产业发展所需的紧缺型人才,逐步形成依靠人才支撑的产业发展模式。

4.2 健全茶叶产业链利益链接机制

从利益联结模式来看,主要以体现农户为利益主体,充分彰显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意愿,提高其积极性。建议乡村两级组织转变观念,在加强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同时,切实引导、指导经营企业与茶农进行产、加、销过程利益分配,正确处理好大与小、难与易、快与慢、现实与长远、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引导茶叶经营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知情、农民信得过、促进农民增收的贴心组织。

现阶段,毕节市茶叶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链利益链分工不明确,很多企业(包括国企)手里有上万亩甚至有十几万亩的茶园(1 亩=667 m2,下同),企业茶园管理的负担重,农户参与的意愿不强。本项目团队提出“农户才是茶山的主人、生产与营销才是企业的主导”产业链分工体系。一是发展中已经举步维艰的茶园企业,建议采取“反包倒租模式”,如金沙金丽茶叶有限公司目前采取把茶园分配给大户,由大户统一管理,统一采收茶青销售给公司,简称“金沙模式”。二是在新栽种茶园以农户自栽自管为主,走“湄潭县和都匀市模式”。

4.3 厚植产品差异化特质,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引导毕节市茶叶产品设计走梯度发展模式,分低中高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品牌产品中“品牌”一词,“品”即指品质,“牌”有宣传、传播之意。就目前毕节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毕节市茶叶产业品牌化发展才刚起步,需提高品质,开展宣传,做到抓紧布局、久久为功。

4.3.1 立足实际,明确品牌重点,厚植产品差异化特质

以七星关区“中国古茶树之乡”、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乌撒烤茶”等作为申请注册商标和培育驰名商标的重点,全力打造品牌。大力发展茶园生态观光、休闲和茶叶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目前百里杜鹃茶旅一体化“百里杜鹃,万亩茶海”观光基地、纳雍骔岭高山有机茶园(2019中国最美茶园)等,已成为毕节市实施茶叶品牌战略的重头戏[10]。

差异化是形成品牌产品的必然要求。毕节市具有立体气候明显、光热水同期、生态保护基础厚实、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离省城贵阳距离近等优势,是打造产品差异化的优势。建议在加强茶叶产品差异化基础特质设计基础上,一是逐步规划和规范建设茶叶产业绿色食品、生态食品、旅游食品生产源地、标准基地,引导和鼓励茶叶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旅游产品等。二是主动对接和申报国家省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技术标准认定、产品地理标识等工作,切实制定相关农产品的市级、县级技术标准,形成茶叶产品的自身特质。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如百里杜鹃茶旅一体化“百里杜鹃,万亩茶海”观光基地、纳雍骔岭高山有机茶园(2019中国最美茶园)等。

4.3.2 选择标杆企业

每个茶叶经营主体可在省内外选择1~2 家标杆企业,作为打造品牌产品过程中学习考察、经验借鉴、对标对表比较找差距的标杆,明确目标定位、明晰发展思路,制定茶叶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循序渐进,持续增效,争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4.3.3 建立健全茶叶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在全市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后,配套建立健全茶园管理标准、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和茶叶包装与营销标准,同时建立茶叶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成为让消费者信得过的放心产品、健康产品。

4.3.4 大力宣传推介,扩大品牌效应

一是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对接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媒公司、产品设计企业,从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等加强对不同梯度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以加强产品营销模式构建。二是利用报刊、杂志、电视、新闻媒体、新媒体等形式宣传毕节市风土人情、文化底蕴、风景名胜、茶叶产品特质等。如威宁乌撒烤茶公司挖掘了具有3 000 多年历史的罐罐茶,编创了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乌撒八步”茶艺。结合金沙县后山镇钱壮飞烈士红色教育实训基地,形成纳雍县枪杆岩遗迹红色茶旅精品路线(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整合现存的金沙清池与古蔺交界处的古渡口的三块贡茶碑(立于清同治年间),茶马古道上的江西会馆、陕西会馆等历史遗迹。织金洞、大方九洞天、赫章韭菜坪、威宁三江源、黔西化屋基等景区,在狠抓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茶文旅融合。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毕节,读懂毕节,关注毕节,点赞毕节,营造毕节市茶叶营销良好社会氛围和市场氛围。

猜你喜欢

湄潭县都匀市毕节市
都匀市科协联合开展刺梨管护及病虫害防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湄潭县开展2021年“开学季·关爱行”助学活动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湄潭县茶叶产量与气候关系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My Best Friend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黔南:都匀市力争五年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