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思泉涌下的神反转,“短篇小说之父”的爱情传奇

2023-12-29无极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6期

2023年4月24日,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名单公布,有两名华裔获得殊荣!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于1919年首次颁发,是为纪念著名小说家欧·亨利,每年颁奖一次。欧·亨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虽然只活了48岁,却创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欧·亨利式”的小说已成为文学的专有名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神反转结尾”吸引了无数读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小说几乎完美地串联起了他的整个人生。

他从格林斯伯勒的小男孩到西部牛仔,从职业记者到跨国逃犯,从监狱药剂师到畅销小说家,欧·亨利的人生跌宕起伏,不断反转。正是这些“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的经历,让他成了“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尤其是他几经波折的爱情传奇更是远超许多人的想象。那么,他的个人感情生活究竟遭遇了哪些变故,他又是怎样成为美国短篇小说巨匠的呢?

爱如潮水,一生只愿长相伴

1862年9月11日,威廉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他的父亲名叫阿尔格农·西德尼·波特,是一名医生,喜欢酗酒,生活无节制,直接导致了他们家境贫困。

威廉3岁时,他的母亲就因结核病去世,他和父亲只好搬到祖母家里居住。7岁时,他进入姑姑开办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姑姑喜欢读书,启发了威廉对文学的喜爱,一部《一千零一夜》让他如获至宝。

1876年,威廉从姑姑的私立学校毕业,进入高中读书,但是在第二年就被迫辍学,到叔叔的药房里学习当一名药剂师。这份工作一干就是5年,虽然威廉并不喜欢,也只能熬下去。他钟情的是文学,好在工作和爱好并不冲突,他一边抓药,一边学习写作。

1884年,22岁的威廉来到西部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找工作,他原以为学了那么多年的药剂管理,肯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当一名药剂师,没曾想没有人肯聘用他。无奈之下,他只好到酒吧当歌手,但报酬很低。随后,他又尝试去做绘图员、记者、服务员等很多工作,但都觉得不太适合。

直到有一天,他去应聘戏剧演员,没想到他潜在的反转幽默细胞一下子显露出来,很受人喜爱。每次表演过后,他自己也感到心情舒畅,拿的工资也较高。随后,他开始把笔触转向夸张幽默、构思巧妙、结局出人意料的小说。

一天清晨,他在片场遇到了一位叫阿索尔·埃斯蒂斯的美丽姑娘,凝眸的瞬间,他看到了她眼睛里有一汪湖水,威廉的心都化了。阿索尔情窦初开,被威廉的真情打动,但她说:“我现在还是学生,如果你真喜欢我,就等我中学毕业吧!”威廉欣喜若狂,拨弄着吉他的琴弦,为她唱起一首一首的情歌。

1887年7月1日夜晚,刚刚参加完中学毕业典礼的阿索尔迫不及待地拉着心爱的人,冲向奥斯丁的一位牧师家,请他证婚。

然而,在这么温馨的时刻,“神反转”却出现了,阿索尔的母亲沙曼伊知道了女儿的疯狂行为后非常愤怒,她本来希望阿索尔嫁个有钱人,没想到就这么轻易跟一个穷小子跑了!沙曼伊从牧师家强行将阿索尔拽回了家,把跟随其后的威廉拒在门外。

夜幕降临,天空飘起了霏雨,威廉不禁打了个寒战,但他不想离开,他怕阿索尔万一出来找不到自己。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晨曦穿透云层,沙曼伊打开大门,一下子愣住了,威廉摇摇欲倒地站在她面前,他居然在雨中等了一夜。他说:“您就让阿索尔和我在一起吧,我一定会好好待她,不让她吃一点苦。您放心,我虽然现在没有钱,但我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看着浑身湿透的威廉,沙曼伊的眼睛有点湿润,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孩子,你快进屋吧,身体要紧。”

就这样,威廉和阿索尔如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虽然贫穷,但是阿索尔深深仰慕威廉的文学才华。在她的鼓励下,威廉的文字在结婚当年就登上了当地的一家报纸。

然而结婚后第二年,威廉开始与厄运结缘,他们的儿子在襁褓中不幸夭折。第三年,女儿出生,家庭的重担令他不得不放弃写作,去寻找一份薪水更多的工作。

1891年,他在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谋到了一个出纳员的岗位,但志不在此的威廉对工作心不在焉,屡屡遭到顾客投诉。1894年,他选择离职,准备回家大干一场。

他花一大笔钱雄心勃勃地买下奥斯汀当地一家周刊杂志,将它更名为《滚石》,他想把它办成一份幽默杂志,他一人身兼数职,自己写文章,自己画插画,自己当编辑,自己还当出版商。

虽然杂志很受欢迎,但只坚持了一年就无法运转了,威廉只好将这份杂志卖回给原来的股东,自己应聘到《休斯敦邮报》工作。在这里,他既当记者又当专栏作家,虽然十分辛苦,每周的工资却仅有15美元。

生活一如既往地清苦着,可威廉从没放弃过,他对妻子很好,妻子也很理解他。可谁也没想到,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并没维持多久,更大的厄运很快就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牢狱之灾,苦尽甘来泪也甜

1895年的一天,威廉突然接到法庭的传票,被告知他因为两年前的银行账目问题,受到盗用公款起诉。随后,威廉被暂时关押起来,沙曼伊慌忙将他保释出来。

本来,这个诉讼只是一场意外,并不严重,可威廉本就郁郁不得志,一想到可能到来的牢狱之灾,便吓得失魂落魄,精神崩溃。情急之下,他选择了到外地避风头。可是,在法院看来,这无疑是畏罪潜逃,无罪也成了有罪。

威廉一直跑到了中美洲的小国洪都拉斯才停下来。在洪都拉斯,他开始写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他把对妻子的思念,都融进了小说里。而这时候的阿索尔过得并不好,除了担心丈夫,她还患上了结核病。

1897年2月,阿索尔被病痛折磨得快要支撑不下去了。得知这一消息,威廉不顾一切赶回奥斯汀,可到家中的那一刻,等待他的却是拎着手铐的警察。

为了让他与爱妻见面,沙曼伊再次花钱将他保释出来。可5个月后,阿索尔还是闭上了眼睛,死于结核病。

威廉捶打着自己的前胸,泪如雨下。这么多年,他没让妻子过上一天好日子,当年的承诺,只能下辈子再兑现了。

1898年2月,威廉被陪审团认定有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押往俄亥俄州看管严密的哥伦布联邦监狱服刑。

此时的威廉早已心灰意冷,如果说妻子的离开是一把利刃,那牢狱之灾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狱中,威廉忍受着精神上极大的折磨,他只想快点把刑期混完,然后到妻子的坟前谢罪。狱中的生活虽然艰苦,可比起威廉心里的苦,无异于九牛一毛。

日子一天天过去,威廉就像一个活死人一样,机械地迈着步子。有一天,因监狱医务室需要一个药剂员,于是威廉在囚衣外面罩上白大褂,干起了老本行,这项工作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但他依然提不起兴趣。

这时,医务室里一位叫娜塔莎的女医生对他说:“你要有信心,只要心里充满阳光,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他诧异地抬起头,已经太久没有人和自己说话了。娜塔莎的声音很轻柔,但她戴着口罩,看不清脸,只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威廉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毕竟,对方是好意。但在心底,他早就没有了斗志。

每天,他都会和娜塔莎见面,但她总是戴着口罩,从没让他看到她的真容。她的话不多,但是每天都会说几句话帮威廉打气,希望他能振作起来。

可威廉比谁都明白,对于一个心已经死了的人来说,如何振作?未曾想,他真的迎来了一个振作的机会。

那天,娜塔莎对他说:“我听说你以前喜欢写作,其实,你在监狱里也可以写。”威廉一愣,沉睡在心底的文学梦真的重新复苏起来,但转而一想,监狱里怎么能写作呢?他静静地盯着娜塔莎的眼睛,神情暗淡下去。

娜塔莎似乎猜出了他的顾忌:“你放心写,写好了,我帮你带出去投稿。”终于,威廉在娜塔莎那双美丽的眸子里读到了真诚,他相信了她,决定开始写作。

很快,1899年的圣诞节就要到了,威廉思念亡妻,尤其牵挂由父母抚养的女儿,身无分文的他拿什么给女儿做圣诞节的礼物呢?他从圣诞礼物联想到穷苦人家,因没钱买礼物所产生的痛苦,想到没有职业又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将会凄惨地度过圣诞之夜。于是,一个完整的小说情节形成了,他为这个作品取了一个标题叫《口哨迪克的圣诞礼物》。

准备投稿时,细心的娜塔莎告诉他,最好用一个笔名,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作者是一个犯人。他一听正中下怀,因为他向女儿隐瞒自己在服刑的真相,一直骗女儿说在外地做生意,有了笔名,就不会暴露自己了。

于是,欧·亨利这个笔名横空出世,从高墙内飞向了杂志社。

当年12月,欧·亨利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第一篇小说发表之后,威廉的创作欲望骤然高涨,监狱这种人生状态里的极端体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当压抑与限制都到了顶点的时候,表达的需要与细节挖掘的能力都会空前提高。

一时之间,《一笔通知放款》《圣罗萨里奥的两位朋友》《明天黄雀在后》等一篇又一篇短篇小说从监狱里悄悄地创作出来,又偷偷地送到外面的杂志上发表。这些作品以清新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出人意料的情节,博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位欧·亨利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威廉于1901年7月提前释放,3年多的牢狱之苦对他来说,真可谓意义重大,进去时万念俱灰,出来时已经是大作家了。他知道,这一切都应该感谢娜塔莎。

临走时,他专门去向娜塔莎道谢,这么长时间,他已经有点依恋她了,现在要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尽管娜塔莎仍然戴着口罩,但他分明看到了她嘴角的笑意:“谢谢!我就要走了,摘下口罩,让我看一下真实的你吧?”

“不用。”娜塔莎并没取下口罩,“你的成功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所以你就记着我这张戴口罩的面孔吧。”威廉有些失望,但没有强求,把口罩上方那双美丽的眼睛永远留在心间,也挺好。

生死相依,起起落落度余生

为了让自己和读者尽快忘掉监狱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威廉一出狱就来到文化中心纽约,正式使用欧·亨利作为名字。

然而,当他去参加一个文学沙龙时,主办人特海普看到他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便嘲笑道:“欧·亨利是近期崛起的大作家,谁都没见过尊容,就你这装扮,冒牌的吧?”

威廉一听,还真是哭笑不得:“你放心,我刚从监狱出来,那些小说都是我在服刑时写的,如假包换。”

特海普更加不屑地打量着威廉:“原来是个犯人,赶快滚,要是你还在这冒充,我就对你不客气。”

威廉皱了皱眉,自己在监狱时一直隐姓埋名,还真不好证明自己就是欧·亨利。正在这时,一名红衣女子站起来说:“我可以证明,他就是欧·亨利。”

特海普一愣,刚想发作,却看到是记者海纳萍,便转笑道:“行,既然有记者担保,我就不追究了。”海纳萍是有名的铁嘴,他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威廉感激地看向海纳萍:“你怎么知道我是欧·亨利?”海纳萍莞尔一笑:“我猜的,但有一种直觉,我相信你不是冒牌的。”

就这样,两人在这样奇特的“神反转”中相识了,此时的欧·亨利已经年届不惑,看多了生活的阴暗面后,他已经成为一个相信宿命的人。他觉得,海纳萍和娜塔莎都是在冥冥之中来帮助自己的人。

海纳萍比欧·亨利小3岁,她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如今孤身一人。在真正确定了欧·亨利的身份后,她对他更多了几分欣赏和仰慕。

他们经常一起出游,一起讨论文学,欧·亨利能够读懂海纳萍眼中的期待,但他不想接受。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已经辜负过一个好女人,不想再辜负另一个好女人。

于是,他开始躲着海纳萍,并染上了他父亲的恶习——酗酒,他每天都要喝将近2斤威士忌,来排遣心中的寂寞,结果导致肝脏肿大,血压升高。

海纳萍知道了非常心疼,便劝他把酒戒掉。看着她真挚的眼神,威廉再也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我戒,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戒酒后的欧·亨利又开始不停创作,并且写作速度非常快,修改也极少。他说:“一篇小说一旦开了头,我就非得一口气写到底不可,要不然就再也写不下去了”。

在纽约,他写了上百篇短篇小说,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短篇小说集《四百万》,其中共收进了25篇小说。人们最熟悉的《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爱的牺牲》《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等,堪称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

在常人意料之外的故事结局是欧·亨利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他常用出奇制胜的结尾使读者惊叹不止,这一手法在他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每一篇小说写好,海纳萍都是他的第一个读者。她用记者的专业眼光说:“你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你的夸张不只是表现在细节的描写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的基本方面,有时夸张到几乎使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但仔细想来,又觉得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

很多时候,欧·亨利都会深情地看着海纳萍说:“上天给了我写作的翅膀,可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你就是我翅膀上的羽毛,一直在陪伴着我飞翔。”

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海纳萍的陪伴居然是短暂的,现实远远比小说中要残酷,她居然得了食道癌。

这是一个不治之症,很快她就无法进食。欧·亨利只能怜惜地看着她,老泪纵横。原以为,自己会走在她的前面,没想到,她却先行远去。

欧·亨利再次步入了孤独的境地,没有了海纳萍的陪伴,他又开始酗酒。经常一周用6天喝酒,在第7天才匆忙写一篇短篇小说交给杂志社发表。

1908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城市之声》,并且创作了一部《明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在这部小说中,穷画家琼西得了重病,在病房里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北风吹落,他认为最后一片叶子的凋谢就代表了自己的死亡,他即将失去生存的意志。一位老画家得知后,在夜里冒着暴雨,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让琼西重拾生存的意志,对生命充满希望,但老画家自己却因此患上肺炎去世了。

这个故事写完后,感动了无数人。含着泪的笑是一种悲剧因素,将它置于喜剧情节之中是欧·亨利作品艺术风格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他因此被誉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而常年写作的劳累与无节制的生活,导致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他在写作中倒下了。

1910年6月5日,他死于酗酒造成的肝硬化,被安葬在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他没有为女儿留下什么财产,却为人类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300篇短篇小说。他去世后,声誉日隆,被誉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8岁的人生已止,能衡量生命的远远不是时间。就像欧·亨利在小说中对爱情的诠释:“当爱情到的时候,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这座城市好似一片巨大的流沙滩,沙砾不断流动,无根无基,今天还在上层的沙砾,明天就被掩埋在了底层。”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