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疯狂的石头:“一女多嫁”的骗局,从非洲蔓延到中国

2023-12-29熊韧凯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4期

电话里,只要对方一张嘴,樊斌就知道他是不是骗子。

“给你打电话,说手里有矿石的,凡提起‘领导’‘内部’‘关系’这些词,全是骗子。”被问及做锂矿生意的经验时,樊斌先是激动地谈到了防骗鉴定。在矿石行业摸爬滚打几年后,2022年,樊斌开始接触锂矿石,半年多,“几乎没有一笔做成”,还差点害合作伙伴被骗几千万元。

这两年,像樊斌这样新进入锂矿行业的人不计其数。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制造电池的核心材料锂矿石与碳酸锂的价格也一路疯涨。据上海冶金网数据,2020年底,电池级碳酸锂不过5万元/吨上下,而在历史最高点的2022年11月,其价格可达56.75万元/吨,翻了十倍不止。

暴利诱惑下,各方纷纷入局。在厦门、广州等地港口,运载锂矿石远洋而来的货轮越来越多;在“中国锂都”江西宜春,一位商人表示“身边有些资产的都开始做锂”;在新疆、河南,正规或非正规渠道流出的锂矿都遭到疯抢,装上火车驶向各地。一些情况甚至还震惊了中央部门,2月底,包括自然资源部、工信部和公安部在内的中央工作组,密集赴江西宜春调研、督导当地锂矿开采。

寻锂之路也扩展到了非洲。光是在马达加斯加,一个去年11月前甚至没发放过锂矿开采权的岛国,顶峰时都有上千位中国人在找锂。

锂矿山,一时间,成了野蛮生长之地。

“豪车、别墅买起来”

短发、浓眉、细眼,戴着一副眼镜,宁波人龙万城那张温和的脸上,透着些许儒雅,看起来,像是一位老师或普通的职场中年人。他周围,则是身材壮硕、面目各异的非洲人,几乎每个人手里都端着型号各异的枪支。龙万城被包围期间,并未有任何紧张,脸上反而带着笑容。

那些持枪的人们,是他为了保障矿场安全雇用的安保或警察。

宁波人龙万城在非洲经商十年,做过红木、矿产等生意。2019年,他就接触过锂矿,但当时“没有什么市场”。2021年10月,国内碳酸锂市场价为20万元/吨上下,相较一年前已经涨了数倍。两位来自中国宜春的商人找到龙万城,希望他能在尼日利亚代为购回锂矿石。

国内锂矿资源有限,且多为地方政府与国企把控,出海寻锂,成了不少入局者的优先选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全球已探明的锂矿储量51.9%位于智利,16.9%位于澳大利亚。然而,这两个国家锂矿开发较早、监管较严,且均属于美国自贸协定覆盖的范围,中国企业拿矿较难。

非洲,才是中国人集中淘锂的野蛮西部。2021年9月,宁德时代在刚果金出资2.4亿美元入局;2022年2月,中矿资源以1.8亿美元收购津巴布韦一个锂矿项目74%的股权。

除了这些一掷千金的大型企业,熟悉当地情况的中国商人也希望从中分得一勺羹。

龙万城发现,尼日利亚许多地区地表浅层就有锂矿石,也有当地人开洞私挖。一番调研后,他决定直接买下采矿权。

在尼日利亚,申办采矿权相对简单,只需向当地土王(村镇部族酋长)购买经营许可,再转交国家矿业部批准即可。有熟悉的人脉关系,两个月便能拿下。

“国内碳酸锂涨价很疯狂,我们订单很多。”龙万城说,如今,他已经获得五张相关许可,拥有500多平方千米的探矿权。

据龙万城介绍,疯涨的锂矿,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商人入局。他接触过的国内买家有锂业公司,有贸易商,有房地产商,还有原本在上海做木材生意的客户。

“交易信息群里有人(做)一单(矿石生意)回去,豪车、别墅就直接买起来了。”国内锂矿石中间商辛晓鹏回忆,在去年2月到11月,这个锂矿最为疯狂的周期,一夜暴富者屡见不鲜。他也是2022年初入的行,并不避讳追逐利润的出发点——“当时我们看的就是新能源风口下,锂矿价格的趋势。”

宜春人施卫平是2022年4月到达非洲的。当时宜春“身边有些资产的都开始做锂”,他说,民营企业很难拿到成规模的矿。经朋友介绍,他来到马达加斯加,“还把认识的做金矿的都收编了过来”。

在施卫平的印象中,去年9月是中国人来马达加斯加寻锂的顶峰,“起码有上千号人”。

广州的清关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2022年下半年以来,他们经手的锂矿石进口单子明显增加,多是来自非洲。“国内需要这种资源,所以进口锂矿石也并不需要什么特殊单证,公司有基本进出口资质就行。”

骗局、敲诈和绑架

樊斌原本做的是磷矿。国内的矿石生意因归属权复杂、地方政府监管差异等原因,“水特别深”,本就是浑水摸鱼的买卖。去年上半年,樊斌和朋友在贵州,与一家号称有某黄磷矿探矿权的企业合作,付了钱、投资了破碎设备。他也实地看了矿山,“但是我们没看到矿山的归属权和完整的矿产资源报告,这些确实也是涉密的,只能凭着直觉相信、打款。”

按理,破碎设备入场的第二天就能出矿石,“结果他们一会儿说下雨,一会儿说北京环保督察组来巡查,三个月都没出矿。”意识到情况不对,樊斌报了警,才发现被骗了。而且,被骗的还不止自己和朋友。虽已走入立案程序,但损失的钱财无法马上追回。这时他听朋友介绍了锂矿的火爆情况,了解之后,便决定转做锂矿中间商。

第一笔“生意”,来得太过容易。樊斌只是在社交媒体上问有没有人出锂矿,一位自称江苏某大型贸易企业代表的女士很快联系他,表示有一批来自坦桑尼亚的锂矿53000吨,就停在厦门港。樊斌又联系到一位福建的老板愿意买入,后者去港口看了货、采了样,便准备签下合同。

樊斌自认中介费并不高,他向买卖双方各收1元/吨。如果这笔签成,10万元就能轻松落袋。

就在买家准备给卖家打数千万元预付款时,樊斌才发现,收款方并非这家大型贸易企业,而是该代表另外担任监事的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通过天眼查,他又发现,此人同时担任了十余家公司监事,且这些公司都在2021年下半年集中注册。在矿石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刚刚还被骗过,他担心这批锂矿存在“一女多嫁”的可能,樊斌质问这位代表,没想到她拒绝回答,生意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单失败的生意,则是因为货不对板。一位新疆卖家用一批高品质的锂矿样本报告,换取了樊斌信任。樊斌找到的买家付了18万元定金后,收到的矿石,品质却差了很多。

类似的各种骗局,伴随着疯狂的锂矿,在各地上演着。樊斌还遇到过空手套白狼的——手中没矿,但忽悠买家签订合同后,再拿着合同去找矿。

私挖滥采与违法交易的盛行,是骗局丛生的原因之一。社交媒体上搜索出售国内锂矿的,往往会标明是“带票”还是“不带票”(“票”即缴税凭证)。辛晓鹏手上的一批货就是“不带票”的,问及来源他解释道,有些企业领导“会加价私下往外卖,不通过公司渠道……”而这样的灰色地带,也导致了樊斌所言的,骗子可以借“领导”“关系”之名故作神秘、招摇撞骗。

在矿产资源多被政府与国企掌控的国内,一些突增的锂矿交易常在灰色地带进行,多数新入局者也并非货主,而是牵线搭桥的中介。辛晓鹏就表示,自己一般与货主之间隔着一层中间人,再卖给下游选矿厂可能也需要一层中间人。这意味着,锂矿石到选矿厂,多要经过三到四手交易。

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骗局。据施卫平介绍,马达加斯加政府腐败,矿石开采证往往要通过关系购买。先到马达加斯加、熟悉当地情况的中国人,便以此榨取后来的中国人:他们当上开采权中介,结果是“有的人花几万元就拿下一个矿,也有人花了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差价当然被中介和腐败官员赚走。

更为直接的敲诈、绑架,也并不稀奇。施卫平的一个朋友,从当地人手上买下一批品相不错的锂矿石,付了100万元上下的人民币定金,到手时却发现对方送的是一批“垃圾货”。要求退货后,这位当地人反而先报了警,他的朋友“被拉到警察局关了一晚上,我们花了几万块钱才把他捞出来”,还被迫买下这批货物。

对于已经在尼日利亚拥有大面积矿山的龙万城,安全问题也是他要考虑的大事。“当地都知道来开矿的中国人有钱,很容易引起劫匪注意。”龙万城说,哪怕用几千块钱的手机,都可能被劫匪盯上。几年前做别的生意时,龙万城就经历过绑架。如今他每一个有200多名苦力工的矿山,就要配备40多个持枪安保。

“可能连短裤都要亏光”

再疯狂的市场,也终有泡沫破裂的时刻。在去年11月锂价达到顶点之后,碳酸锂价格突呈大幅下滑之势。3月7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37.6万元/吨,已跌回一年前水平。

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这轮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且都与之前的锂矿过热有关:“一是之前高价格刺激了大量资本进入以及产能提升,从而增加了市场供给;二是电池级碳酸锂此前持续涨价催生了钠离子等替代材料,从而抑制了需求增长,引发碳酸锂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国内头部锂业公司赣锋锂业也在业绩预告中指出,受中国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在2022年末终止、欧美经济形势等原因影响,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期下滑,对碳酸锂的需求量也将衰退。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38.9万辆,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48.2%。

对从业者而言,这波暴涨后的下跌如同巨轮调头,形势已变,但又不可能一下抽身。

“卖家还在正常出,但买家都不敢收了,至少不敢像以前那样几千几千吨地收。”辛晓鹏表示,“观望”成了此刻不少从业者的心态。他也留意到,参与买卖的社交网络群不复去年新人拥入的状况,甚至开始人数减少。

在非洲,利润空间同样陡然缩减。除了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中国人的热炒,也使当地购矿成本上升。

施卫平表示,过多的中国商人拥入,使马达加斯加政府与普通人都意识到锂矿石的价值。有关锂矿的专门条款被写入矿产法,海关对于出口的锂矿石也征收了每吨数千元人民币的重税。“当地人本来以为就是石头,10块钱一包卖给你,后来就涨到20元、30元。”他去年4月刚到马达加斯加时,一吨锂矿的综合成本约为一千元,如今则达上万元。

不只马达加斯加。去年12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对原锂的出口实施限制,手工采矿者挖掘和运输的锂矿石禁止出口。这几乎斩断了中小贸易商在当地从事锂矿生意的可能。当然,中资的华友钴业、中矿资源和诚信锂业作为大型锂精矿开发企业不受影响。

“现在再来的中国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矿山、团队,只是做贸易,可能连短裤都要亏光。”施卫平说。他和龙万城都提到,春节后又有一大批中国人抵达非洲,但留给他们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

大型企业入局、中小散户淘汰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国内。以宜春为例,中央工作组近期对当地锂矿采选情况进行多次调研、督导。2月24日,“宜春发布”发表《关于严厉打击涉锂电新能源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称将打击私挖滥采、非法买卖等行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去年起则已频繁在宜春投资,希望将锂矿采选、碳酸锂生产等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

龙万城表示,他还是会继续做锂矿。如今他的合作方中不乏中国的大型上市企业,后者往往在这轮暴涨周期的后半段才决定来非洲开矿,依然需要当地华侨的经验和人脉。这些企业出资金、技术,他则提供尼日利亚的探矿权和社会关系,按五五分成或六四分成。在龙万城看来,即使碳酸锂价格下跌,他依然有利润空间。

而樊斌,尽管遇到过重重骗局,还是决定继续在矿石行业里淘金。做矿之前,他开过实体店,做过建筑劳务,但都不太成功。“我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樊斌虽然意识到市场正在起变化,却依然不甘,“根据我目前的经济状况,做矿是能让我翻身的唯一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樊斌、施卫平、辛晓鹏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