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笨爸爸工房,让8万名“影子父亲”回家

2023-12-29王丽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4期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家庭的育儿工作基本由妈妈承担,爸爸则成了“影子”。曾是企业高管的张旭健一度也如此,他忙于工作赚钱,每月出差20天。直到被女儿的一番话刺痛后,他才辞职回到河南洛阳,与妻子共创“笨爸爸工房”公益项目,让一个个“影子父亲”抽出时间,陪孩子来做玩具枪、鲁班锁……

发展到2023年,“笨爸爸工房”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让8万个家庭父爱回归。在传统木艺中深耕的张旭健团队,也获得了十多项国家专利、成功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千万元天使投资。

不当影子父亲,高管辞职做“亲子木工”

张旭健是甘肃人,大学毕业后到广东工作,一路从普通职员做到了公司高管。其间,他与河南洛阳籍同事郭晓利相识相爱,婚后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因为工作原因,张旭健经常去外地出差,工作繁忙时,一个月甚至有20天都不在家。于是,育儿工作和家务事,全都落到了郭晓利一个人身上。有时,郭晓利忍不住抱怨他:“虽然你的职位和收入越来越高,但家已经成为你的‘旅馆’了,邻居甚至怀疑我离婚了!女儿说你上次带她们去游乐场,还是几个月之前……”

面对郭晓利的“唠叨”,张旭健经常听到一半就打断:“你多辛苦一下,好好陪她们玩嘛,我得努力给咱家赚钱啊。”妻子想和张旭健深入交谈一番,让他意识到父爱缺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但张旭健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工作,郭晓利只能转身叹息。

2014年春天,张旭健和同事到台湾地区出差。酒席上,他的同事向台湾同胞大手一挥说:“我老婆很能干的,做家务、带孩子、经商赚钱,样样都行!”酒桌上一名台湾女老总,忍不住皱眉嘟囔道:“像您太太那样的,在我们这边叫‘守寡式育儿’。虽说父爱如山,但您也不必像山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吧?”

女老总的犀利“毒舌”,让张旭健和同事都尴尬地低下了头。想到女儿的抱怨,张旭健不禁面露愧色。

几天后,恰逢大女儿生日,张旭健打电话回广东中山的公司,让属下帮忙给女儿挑一件礼物送给她。然后,他又给大女儿打电话,祝她生日快乐。不料,女儿突然在电话中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再来我们家?”“你们家?”张旭健不由愣住了。原来在孩子心里,自己根本就不是自家人!

当时,张旭健已经40岁了,他突然发觉自己活得挺失败:自己忙于工作、辛苦付出,全都是为了这个家,可没想到,女儿却把他当外人!张旭健曾经以为,送孩子读最好的学校,给她们买最漂亮的衣服和玩具,这就是父爱。可经过这件事情,他才发现,女儿需要的也许不是最好的学校、衣服和玩具,而是陪伴。大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而张旭健一共才接过她两三次,而他的每一次忽然出现,都让孩子开心得哇哇叫……

猛然惊醒的张旭健,心里涌满了愧疚。他对自己说:“女儿在一天天长大,她们不会等我。钱是永远赚不完的,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经过深刻的反思,他决定辞去高薪职位,换一种活法。

2014年秋,张旭健全家从广东搬回了河南洛阳,在妻子郭晓利娘家所在的城市定居下来。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的张旭健,每天牵着孩子的小手,接送她们上下学;陪妻子逛菜市场,和岳父母一起包饺子;周末一家人开车出去,游洛阳的龙门博物馆、老君山……放慢生活的脚步后,张旭健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而不再被两个女儿当成客人。

尝到甜头的张旭健,开始把“父爱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研究。他发现,像他以前那样的“影子爸爸”特别多,他们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给家里多挣钱,自己就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因此,他们没时间、也不知道怎么陪伴孩子。殊不知,父爱长期缺席,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自卑懦弱,不够勇敢和果断,甚至给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

2015年初,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妻子要去香港学习,张旭健就在家里当了一个月“奶爸”。一个月后,郭晓利回到洛阳,一进家门,两个女儿就扑进她怀里,兴奋地汇报说:“妈妈,快看爸爸给我们做的手工八音盒,还有小木偶!”“爸爸太厉害了,班里的同学都羡慕我!”张旭健在一旁得意地说:“小意思,我很多年没做过木工了,这就是带孩子随便玩玩。”

张旭健本是一名木艺发烧友,之前因为工作太忙,他只得把这个爱好放到一边。直到最近有了大把时间,他又开始陪女儿做八音盒、小板凳……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父女之间也变得亲近了。

笨爸爸工房,父爱伴成长

调整一段时间后,张旭健开始给自己做新的职业规划。他理想中的新工作,不但不能太忙,要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而且最好能和“父爱教育”有关——他想让更多的父亲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张旭健发现木艺就是父爱教育的良好载体。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木艺文化丰富而深厚,传统工匠把智慧融入其中,让木艺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张旭健通过和女儿同学的父亲聊天,发现他们普遍对木工挺感兴趣,毕竟“每个男人都藏着一个木匠梦”。

张旭健想以此为切入点,给广大“影子爸爸”创造亲子机会,在推进父爱教育的同时,也把传统木艺文化传递下去。

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郭晓利长期在社区做公益工作,她提出以社工项目的方式开展“亲子木工房”,并希望将来每个社区都能有这样一个父爱空间。

木工房叫什么名字好呢?胡适先生的一句话给了夫妻俩启示:“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于是,张旭健夫妇想出了“笨爸爸工房”的名字。

2016年6月,全国第一个“笨爸爸工房”在洛阳建成。它以亲子木工为媒介,为爸爸和孩子创造一个高质量陪伴的地方,服务群体为4~14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张旭健打出的宣传语是:“欢乐木工坊,父爱伴成长。”

但最初带孩子来报名的,几乎全都是妈妈。为了调动“影子爸爸”们的积极性,张旭健和妻子想出了一些小妙招:爸爸带孩子来报名的,给予木偶、鲁班锁之类的玩具奖励;陪孩子上够一定亲子课时的爸爸,免费获赠一个父子俩参与制作的八音盒……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励,孩子们纷纷缠着爸爸陪自己来上木艺课。

“笨爸爸工房”的每一堂亲子课,都分为3个环节:首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爸爸感知自己的父爱教育水平,促使爸爸们进行自我觉察;其次,爸爸和孩子一起做手工。随着互动交流的增多,让爸爸去思考自己可以用哪些方式,高质量陪伴孩子;最后,家庭分享环节,让孩子说出想和爸爸一起去实现的愿望,同时也让妈妈鼓励爸爸学习家教知识。

在一堂亲子木工课上,有个小女孩做自我介绍时很害羞,一直躲在爸爸身后。老师教大家用线锯切割木块多余的材料,女孩儿力气小,每次只能切一点点,渐渐没了耐心:“这个太难了,爸爸,我们肯定完成不了,我不想切了。”爸爸很有耐心地回答:“没关系,你休息一会,爸爸来帮你。”女孩在旁边玩了很长时间,回来看到爸爸还在神情专注地切割,不由被他的坚持所感染,也跟着一起认真地忙活了起来。最终,父女俩成功做出了他们的作品。在分享环节,小姑娘紧紧抱着她和爸爸一起做的木艺品,眼圈红红地说:“这是爸爸第一次花很长时间陪我做玩具,我很开心……我特别爱我的爸爸。”听了女儿的话,那位父亲的声音也哽咽了:“对不起,以后我会多陪你。”

还有一位妈妈,在一天课程结束后,给张旭健发来感言说:“今天,儿子和他爸爸一起做木工、一起互动时,孩子快乐的样子让我很感动。现在,爸爸陪他的时间变多了,孩子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坚毅勇敢。衷心感谢您!”

2017年的一天,“笨爸爸工房”正在开展尤克里里制作课程。一位爷爷带着孙子过来,小男孩不爱说话,对尤克里里这种乐器也不太感兴趣,却对皮筋枪恋恋不舍。没多久,孩子的爸爸罗先生打来电话,开口就问店里的皮筋枪多少钱一把。张旭健含笑解释:“工房里的作品是不卖的,您有空了可以带孩子来做一把皮筋枪。”

一周后,罗先生带着儿子过来。在木艺老师的指导下,父子俩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终于做出了一把玩具枪。儿子对那把皮筋枪爱不释手,一脸崇拜地望着爸爸说:“原来你这么厉害呀,你是我的超人爸爸!”

父爱回归,8万个家庭受益

2018年,“笨爸爸工房”通过开展公益课,把亲子木工带向了更多社区和学校,让成千上万名爸爸加入其中。与此同时,不少木艺从业者和爱好者也加入张旭健团队,他们一起研发工房教具,并在课程中向爸爸和孩子们展示凿、刨、锉、磨、锯等木艺工序,以及带机关的榫卯盒子等。有时,张旭健夫妇还会亲自参与课程,给学员们讲述木匠鼻祖鲁班的故事……

一踏进“笨爸爸工房”,你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情融融的父爱时光。这里能让每一个忙碌的“影子爸爸”,不自觉地放慢赚钱的脚步,体会到为人父的责任和欢乐。

“来,儿子,左腿蹬,右腿弓,姿势摆好了,手上才能使出劲儿来。”“小虎,你要顺着这个木头的纹路,收起蛮力,用巧劲儿来刨。”“洛洛,像这种比较锋利的棱角,要先用粗砂纸打磨。”……在每一场亲子木艺活动中,爸爸们都变成了“师傅”,带领各自的“小徒弟”干得热火朝天。在爸爸们的帮助下,孩子们也很快进入小木匠的角色,和爸爸一起为了完成手中的作品而努力!

陪孩子完成一件手工制品后,爸爸们也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一点张先生深有体会。他是一名工程师,每天下班回家都很晚很累,和妻儿几乎没有太多交流,夫妻俩经常因为孩子的事拌嘴。

知道“笨爸爸工房”后,妻子费了好大劲,才劝说张先生带儿子来体验一次。生怕脾气不好的丈夫在亲子课上吼孩子,妻子全程陪同父子俩。结果出乎她的意料,张先生和儿子非但没有吵起来,还在木艺活动中配合得越来越默契,课程结束后,一家人之间愉快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之后,张先生又主动带孩子参加了“笨爸爸工房”的另一场活动,父子俩合力做了一把小椅子,还用油漆把彼此的手印印在了儿童椅上。慢慢地,张先生爱上了快乐的带娃时光,他推掉周末的酒局,带儿子去爬山、去图书馆阅读、到“笨爸爸工房”上木艺课……原本沉默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开朗活泼了。

经过6年多的发展,“笨爸爸工房”成长为一家成熟的社会企业,先后在洛阳、北京、天津、香港、澳门、珠海、成都等城市开设38个项目点,为全国8万个家庭提供线上+线下的父爱木工课服务,并开发了超过100种木艺课程。

2021年父亲节当天,“笨爸爸工房”还推出了“父爱盒子”活动,全国各地的父子、父女们,都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视频的指引,定期体验“父爱木工课”。

“笨爸爸工房”的三大服务目标:“父母减压”“高质互动”和“非遗传承”。前两项自不必说,张旭健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已经成了先秦马车非遗传承人。而且在他的团队里,还有中国榫卯技艺等非遗传承人。在把一个个“影子爸爸”拉回家庭中的同时,他们也在向众多父子、父女,弘扬和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11月,张旭健在第五届“社会创业家”评选活动中获奖。“笨爸爸工房”还赢得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社会企业TOP20”“优质公益产品”等多项荣誉,并开发出了14项国家专利。

“笨爸爸工房”作为社会企业,经营上分为“公益采购”和“商业运营”两种形式。他们与成都市妇联、武汉市妇联等开展合作,让全国多个社区和街道办以机构成本价采购的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父爱教育”的支持;在商业运营方面,团队以课程卡销售的方式经营。目前“笨爸爸工房”开设在各地的门店,平均单店月营收在4万~6万元之间。

而比事业成就更大的是,张旭健辞职创业这些年,每天都可以陪伴在家人左右。妻女脸上的笑容多了,两个女儿也都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且生活得幸福感满满。郭晓利作为“笨爸爸工房”的联合创始人,也先后获得了“中国百名社工人物”“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

除了张旭健这位管理经验丰富的CEO,“笨爸爸工房”总部还拥有十多名专家,他们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工师、木艺技师等背景。2023年初,“笨爸爸工房”已完成天使轮融资1800万元,用于更多一二线城市的发展部署。

父爱是一盏温暖的灯,张旭健用“亲子活动+木艺传承”的方式,努力解决“父性教育”缺失这个社会性问题。在他的努力下,数万名“影子爸爸”回归家庭,在木艺世界中与孩子共同打磨着父爱时光。

编辑/朱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