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死亡谷巨石移动之谜

2023-12-29富贵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7期

美国的死亡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沙漠谷地,属于莫哈韦沙漠的一部分。它是整个北美大陆地势最低、最炎热和最干燥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有人发现这里存在着奇怪的自然现象:巨大的石头会自行缓慢移动,从而在干涸的湖床上留下长长的轨迹。

这一现象困扰了人们几十年,期间各种“学说”层出不穷。2022年,在死亡谷工作多年的美国地质专家本杰明·洛伦茨终于查清了这一现象的真相:巨石移动和冰有关。可让人困感的是,死亡谷常年高温,是如何有冰的呢?

痛失同袍,

驻扎死亡谷

今年48岁的本杰明·洛伦茨是美国地质专家,在洛杉矶地质勘探局工作。小他五岁的弟弟道格斯·洛伦茨也在该勘探局,只是和本杰明负责的工作不同,经常要外出勘探,所以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野外勘探风餐露宿,危险重重,本杰明总是给弟弟打电话,提醒他保护好自己。

2006年圣诞节前夕,道格斯接到通知,要赴加利福尼亚州的死亡谷工作,因为那里被勘探出富含硼砂。

死亡谷采矿场距离最近的哈莫尼火车站有260公里,为了把大量的硼砂运出山谷,矿场主突发奇想,创立了一支“20骡队”——由两匹马和18匹骡子构成,两匹为一组,用绳索相连,从而串起一条长达30米的奇妙运输线。

“20骡队”每次要拖着2节货厢和1节水厢,总重30多吨,从海平面以下近60米的谷底出发,翻山越岭到达海拔600米的火车站,来回一趟就要20天。为了让骡队行进得更加便利,工人用采矿剩余的盐岩碎石铺就了一条出谷的道路。在阳光下,这条白色大道宛如一条闪闪发光的银丝带,从深邃的谷底抛出。

到达死亡谷后,道格斯没有向哥哥本杰明提及当地严峻的自然条件,而是惊喜地告诉他“20骡队”的壮举。圣诞节当天,本杰明给道格斯打电话,却无法打通。本杰明安慰自己,弟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手机没有信号再正常不过。可是当天晚上和第二天依然无法联系到弟弟,本杰明开始担心起来。

三天后,本杰明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他接到勘探局局长的电话,说道格斯很可能在外出时发生了意外,他们正在联系当地警方展开救援,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告诉他。

对于死亡谷,本杰明早有耳闻。19世纪40年代末,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于是全美国怀揣发财梦的投机者都打点行装,驾着大篷车,载着妻儿老小,从四面八方会集到盐湖城。

1849年,一队迟到的淘金者抵达盐湖城时已是晚秋,如果此时前往金矿,很可能会被风雪困死在路上。尽管如此,这队淘金者还是决定冒险出发,浩浩荡荡地奔赴沙漠。

眼看冬天越来越近,依然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男女老少开始焦急不安。有一天,一个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年轻小伙闯进他们的营区,献上一幅地图告诉他们有一条神秘的捷径,可以直通金矿。

让淘金者们想不到的是,所谓的捷径竟是一条地狱般的山谷——谷底两侧的岩壁非常高,谷里几乎没有植被,只有漫天黄沙,尤其是沿途能找到的水洼,居然都是盐水。如果不是遇到一场及时的冬雪,这队人马早就渴死了。当他们后来好不容易找到淡水水源时,伤亡已经过半。

人们尝试着向各个方向突围,但始终找不到出路,只能一次次地退回到水源附近。生存下来的人越来越少,拉车的牛马大都被宰杀果腹。于是,他们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两个年轻人身上,让他们闯出去寻求救援。

然而,留在山谷中的人们一等就是一个月,他们从期盼到怀疑,最终走向了绝望。当两个年轻人终于带着补给品返回时,山谷里只剩下一家人在艰苦地留守,而其他人都生死不明或者离散了。这家人终于逃出生天,他们回头打量着这个埋葬了朋友和梦想的山谷,凄然告别:“再见了,死亡谷!”从此,这条山谷得名“死亡谷”。

本杰明一夜未眠,想起小时候和弟弟在一起打闹的幸福时光。道格斯大学毕业后,本有更好的去处,却执着地进入勘探局追随他的梦想,还申请了最苦的野外勘探岗位。这些回忆让本杰明泪流满面。

第二天,本杰明就乘坐直升机飞往死亡谷。一下飞机,本杰明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群山连绵不断,山谷波澜壮阔,裸露的岩壁因其中的化合物不同而呈现出缤纷细腻的色彩。不远处的“红教堂”山崖,通体都是含铁的红色岩石,密集的纵沟勾勒出哥特式教堂一样精致繁复的“尖塔”。日落时分,光影在山谷里起伏流转,任意改变着谷中每一块肌理的颜色。

道格斯生死不明,本杰明没有心思欣赏眼前的景色。负责接待他的科迪介绍说,道格斯是四天前外出后失去消息的,这几天他们已经在周围20公里的地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当晚十点,搜索队陆续回来,看到大家严肃的表情,本杰明也失望了。他来到空旷的屋外,感受到冷风从耳际滑过。科迪告诉他,这里常年高温,但是冬季的温差很大,到了后半夜,气温会降到零下5摄氏度,白天又会升到32到50摄氏度。本杰明的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冷的夜晚,弟弟撑得下去吗?

意外连连,

真相待探寻

2007年1月1日下午,科迪匆匆来寻本杰明,说:“终于找到道格斯了。但遗憾的是,找到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巨大的悲痛下,本杰明来到道格斯遇难的地点,这里距离勘探局的驻地25公里。经过仔细检查,道格斯身体没有任何外力伤痕,死亡原因是高温缺水。

在整理道格斯的遗物时,本杰明发现了弟弟留下的笔记本,除了工作日志,还有多篇日记,详细记录了他到这里工作的体会和心情。字里行间本杰明能感受到弟弟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为了完成道格斯生前的愿望,本杰明向勘探局提出申请,接替道格斯的工作。很快,他的申请得到了批准。

在驻地住下后,本杰明发现这里不仅炎热,还十分干燥,常常令他喘不过气来。翻阅资料,他发现形成死亡谷这样的地貌要追溯到300万年前,当时地球重力将地壳压碎成巨大的岩块,岩块受各种因素影响,相互撞击,导致部分突起成山,部分倾斜成谷。100万年前,冰河时代,排山倒海的冰河扩大河道,冲击低洼地带,淹没整个盆底,形成了偌大的盐湖。而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盐湖因为终日不断的风吹日晒,终于渐渐干涸,成了一个由层层覆盖泥浆与岩盐层堆积的平坦谷地。这个过程中,死亡谷还受到很多特殊的地质活动影响,大规模滑坡、岩浆侵蚀、河流冲刷等,使得它形成了如今独有的沙漠景观。

而死亡谷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是内华达山、帕那敏山以及阿加斯山,这三座大山形成了雨水屏障,导致来自太平洋的海风没有办法进入山谷。偌大的山谷没有潮湿空气的进入,降雨的几率几乎为零。于是,严重缺水让植物、动物都很难在死亡谷生存,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生物链。

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本杰明的工作慢慢步入正轨。2009年,他和同事来到距离驻地30公里的地方开展勘探。中午时分,大家吃完饭在原地休息,突然刮起了狂风,山谷里顿时回荡起“哀嚎”声。

“我们一定是惊动了这里的神灵,他们动怒了。”惊恐中,大家四散躲避。半个小时后,大风总算退去。本杰明清点人数,发现除两人受伤外,其他人都没有大碍。

回到驻地,本杰明告诉科迪中午发生的怪事。科迪听后不禁后怕起来,讲了几年前发生的一次事故。当时,美国一支探险队来到死亡谷,两个人在外围负责安营扎寨接收数据,其余的人都进到谷内深处探索。在这期间,信号总是中断,外围的人经常联系不到里面的人。几天后,有位队员慌慌张张从谷内跑出来,说他听到了死神的“哀嚎”声,而进去的队员除了自己全都死了。不久,这位幸存的队员也莫名其妙患病死去。对此,科学家经过研究给出的解释是,人类磁场与死亡谷内的自然磁场发生碰撞排斥,导致人体结构发生变化,最后死亡。而探险队员听到的“哀嚎”声,应该是他们在恐惧中所出现的幻听,不过是沙子被吹动形成的呼啸声。

这次的经历让本杰明对死亡谷更加感兴趣了,迫切地想知道这里更多的奇妙之处。

2014年7月,勘探车队经过一个盐碱湖的开阔河床时,有人惊叫起来:“看,那些石头能够自己移动。”本杰明叫停了车子,走到车外,眼前的景象让他呆住了:在干涸开裂的河床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但无一例外,这些石头的后面都拖着长长的痕迹。这些痕迹看上去,像是雪球滚过雪地的印子,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朝着不同的方向。本杰明仔细地查看了周围,没有发现人类的足迹。

“这些石头一定是神灵的杰作,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阻挡我们打扰他们的清静。”有人开始紧张起来。科迪却见怪不怪,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发现了这里的景象,只是还给出科学的解释,“或许,说是神迹也不为过吧”。

一些探勘人员拒绝继续前进,本杰明只好安顿好他们,和科迪驾车继续前进。一路上,石头横七竖八地躺在河床上,前后超过十公里。本杰明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寄给他的大学导师乔治·史坦立。

收到信后,乔治也来到了死亡谷。

破解奥秘,

神奇大自然

乔治在河床上选了30块形状、大小不一样的石头,逐一贴上标签,并在原来的位置旁边打下金属桩作为记号。结果发现,除了有两块稍有偏移,其余的都在原来的位置。

乔治又通过GPS做了一幅更能反映真实地貌的综合地图。地图显示,河床东部的石头移动呈标准的直线,而西部的石头痕迹要相对复杂一些。根据这些石头移动的特征,乔治推断,是河床特殊的地形加上峡谷不时刮起的大风推动了石头,现在石头不移动是因为还没有到多风的冬季。

到了那年冬季,本杰明根据乔治的结论在驻地做了两次实验,可无论峡谷怎样刮风,石头都没有移动。此后两三年,本杰明都会坚持做实验,尝试了各种办法,可依然一无所获。“显然,乔治教授,您的结论有问题!”在给乔治的信件中,本杰明提出了质疑。

其实从死亡谷回来后,乔治就发现自己的推断并不成立,因为当地的风向是比较固定的,那么这些石头移动的方向也应该是一致的,绝对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运动轨迹。

乔治百思不得其解,但由于他还有其他科研任务,这个问题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直到2022年12月初,他才再次来到死亡谷。

当时,狂风在山谷肆意地刮,于是本杰明和乔治安装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气象仪,用来测量风速,并给15块石头安装了定制的GPS定位装置,以便监控它们的“一举一动”。

19日,本杰明和乔治驱车来到了河床,他们再一次震惊了:短短半个月时间,石头就移动了十厘米。

看着石头后面崭新的拖动痕迹,本杰明突然兴奋地说:“我想,我找到了石头移动的真相!石头移动需要多种因素相结合,首先,干荒盆地里必须有水,但是不能太深,要让石头露出水面。随着冬季夜间气温下降,水塘会冻结形成一层‘窗玻璃’冰,这层冰必须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还得足够结实,能让石头自由移动。在狂风的作用下,石块在‘跑道盆地’里移动,并推动位于它前方的石头一起前进,在水底柔软的泥泞地面上留下一道道移动痕迹。那么,到了阳光充足的白天,冰层开始融化,水被迅速蒸发,河床变干,就能看到那些移动的痕迹了。”

随后几天,本杰明和乔治一起在河床进一步观察,证实了本杰明的猜想。而且,乔治还发现,推动石头的风力每秒3到5米就足够了,因为这些石头移动的速度并不大,如果从远处观察,或者是没有固定参照物,移动速度几乎觉察不到。

随后,本杰明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虽然之前也有人对死亡谷的奇特现象提出过“飓风说”“沙尘暴说”“藻膜说”等各种猜测,但都拿不出关键性证据。而这一次本杰明出具的大量资料证实了“冰块移动说”,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奇妙的大自然,有山有水,有形有色,四季变化各有风采。死亡谷身处大自然中,经历了千万年岁月风霜的打磨,如今已是怀揣“宝藏”,熠熠生辉。希望不断有像本杰明一样智慧勇敢的人去破解那里的未解之谜。

"""""""""编辑/叶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