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锚点探析
2023-12-29陈淑一朱华桂
【摘 要】 高等学校具有人口密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突发事件发生风险高的特点,这对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文章通过网络爬虫技术爬取N大学新闻网上的疫情相关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出文本数据的9个锚点——师生投身抗疫、服务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国内外学术交流、反馈社会、高校智库、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组织建设,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背景下每个锚点的现状和演化趋势,并据此勾勒出面向突发事件的高校管理体系,这对于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突发事件;LDA主题挖掘;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3)05-0067-0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3.05.009
【作者简介】 陈淑一(199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硕士生;朱华桂 (1965—),男,安徽滁州人,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法律角度定义了“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随着全球风险社会中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新兴风险”“巨灾”和“跨界危机”等概念开始在多个研究领域兴起,共同补充了“突发事件”的内涵[1]。我国目前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012所,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4430万人[2]。高校人口密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突发事件发生风险高等特点要求管理者把握高校管理的锚点,建立面向突发事件的高校管理机制,这也是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高校继续发挥培育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等职能的关键。
自2020年初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种非传统突发事件,在暴发初期形成医疗资源、隔离场所和生活物资需求的峰值,造成了民众的恐慌情绪,更是在长达三年的时间跨度中要求决策者根据病毒传染性和致病性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疫情防控策略,这对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N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著名高校,目前拥有四个校区,其中G校区位于城市中心,X校区和P校区地处城市边缘,学生和教职工活动场所集中且流动频繁。从2020年春季学期的全国高校严格封闭管理,到2020年秋季学期的全面复学,再到后期局部疫情暴发中不断优化高校疫情防控方案,N大学在上级部门和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构建疫情防控机制,恢复正常的管理秩序,形成了大量文本数据如新闻稿、微信公众号推送、微博消息等。如何从海量文本中挖掘出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的锚点,以供管理者参考并基于此做出合理的决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疫情防控形势下的N大学新闻网LDA主题挖掘
主题模型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它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语料库中的大量非结构文本进行识别,并发现其潜在的主题,可以帮助研究者挖掘出海量文本数据的主题,理解文本的隐藏语义,从而进行分析或做出基于文本数据的决策。Blei在2003年提出的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主题模型之一。通过LDA主题模型发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管理的锚点,对建立面向突发事件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文本选择和技术路线。
N大学新闻网由N大学新闻中心主办,是集综合新闻、专题新闻、校园动态、媒体传真、科技动态、社科动态、影像N大学、理论园地、N大学报等多个模块为一体的高校新闻网站,是N大学新媒体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N大学采取的疫情防控举措的具体内容和成效均以新闻稿的形式发布于新闻网,因此选取N大学新闻网作为文本数据的来源。
截至2022年8月初,N大学新闻网共计发布了33081篇新闻,使用网络爬虫从中爬取与疫情相关的文本共计1727篇。
首先对爬取的疫情相关文本进行分词、去空和去重等数据预处理,这有助于模型识别词语并将其分配给正确的主题;其次,将数据预处理输出的词语用于构建疫情文本语料库,接下来将语料库输入LDA主题模型;再次,构建LDA主题模型,通过计算困惑度和一致性分数来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并据此选择最佳主题数;最后,根据模型输出的各主题的关键词确定其逻辑主题,并基于LDA模型输出的各主题概率分布对文本进行可视化分析。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2. LDA主题模型运行结果。
通过计算和比较LDA主题模型的困惑度及一致性,确定疫情相关文本的最佳主题数为9,即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具有9个锚点,每个锚点对应的关键词如下表1所示。锚点1总结了N大学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投身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举措,锚点2讨论了N大学从招生和就业等多个角度服务学生的现状,锚点3介绍了N大学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的心理健康保障,锚点4列举了N大学以各种形式开展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锚点5是关于N大学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服务和反馈社会的相关活动,锚点6描述了N大学发挥高校智库的作用,为各类重大现实问题建言献策,锚点7陈述了N大学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锚点8阐述了N大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具体措施,锚点9揭示了N大学各级公共卫生领导小组的组织结构。
二、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管理锚点的现状和演化趋势分析
为了直观地展示各个锚点的演化趋势,对各个时间段内每个锚点下的文本进行计数并绘制演化趋势图(图2),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对应时间段的文本数量。总体上,从2020年初的全国高校封闭管理到后期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在长达近三年的时间跨度里,N大学从全局和系统的视角出发,建立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小组,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并围绕上述锚点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
1. 文本数量演化趋势。从数量上来看,主题1“师生投身抗疫”和主题4“国内外学术交流”涉及的文本占总数的30%以上,是N大学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工作重点,分别体现了N大学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校园和周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以多种方式恢复正常学术交流活动的决心。为保障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不间断,除学术论坛外,N大学承袭传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人文社科高端系列讲座,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学术创新。
而主题3“心理健康保障”和主题5“反馈社会”在文档中共计占比仅12%左右,虽然略有不足,但心理健康保障和对社会的反馈活动是高校长期采取的一贯性措施,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也不例外。疫情防控将面对面的交流转移到互联网上,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途径发生重大改变。为此,N大学以心理咨询热线和定期心理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疏导恐慌和焦虑的情绪,在线上学习社群和视频辅导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帮扶,并鼓励学生通过支援核酸采样任务和捐献抗疫物资承担公民义务、反馈社会。
受教学时间安排影响,除了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外,在每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寒暑假,各主题热度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在近三年的探索中,N大学针对上述9个锚点构建了成熟的应对策略,各个锚点的热度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新冠病毒致病性和传播率的改变,全国疫情呈现出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N大学管理锚点热度在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二季度疫情暴发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由此可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锚点是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态势而动态变化的。
2. 单个主题演化分析。对各个锚点的演化进行单独分析可以发现,主题1“师生投身抗疫”、主题2“服务学生”、主题4“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主题7“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演化趋势大致相同,其热度于2020年第二季度急剧攀升达到峰值,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波动下降,又于2022年第二季度陡然上升,达到次峰值。主题6“高校智库”、主题8“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和主题9“组织建设”的演化趋势则略有不同,三者的热度峰值出现在2020年第一季度,随后平稳下降,仅在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二季度局部暴发时小幅上升,三者的演化呈现出从峰值稳定下降的趋势。
智库是与高校密切相关的战略和政策研究咨询专门机构[3]。就主题6“高校智库”而言,N大学于2020年第一季度围绕国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部署紧急启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专项研究,为乡村振兴、大学生就业、区域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等重大现实问题建言献策。
就主题8“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而言,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被物理隔离打破,N大学学生只能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在线学习,向在线教学的极速转变使教师和学生在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挑战下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4]。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不断尝试和探索中,N大学积累了线上教学的经验并总结出版《在线教学培训手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5]。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N大学要求教师现场教学的同时使用视频会议软件,使有感染风险的学生能够在线上参与课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就主题9“组织建设”而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N大学承担着控制校内病毒传播和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的艰巨责任,从综合协调、宣传教育、医疗预防、物资保障、安全保卫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出发,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并与各院系和行政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随着新冠病毒诊疗方案和防控策略的不断更新,N大学管理者分析和研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逐步加强主题2“服务学生”和主题7“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举措,创新突发事件处置中立德树人的方式和手段。在主题2“服务学生”方面,重点关注学生关心的奖助学金、招生和就业,以融媒体资源为发力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在主题7“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以立足社会治理中心新问题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启动“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建设和舆情学科建设工作,开启“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专项研究,在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三、面向突发事件的高校管理体系
在对突发事件科学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面向突发事件的高校管理体系以各级领导和处置小组为主体,以学生和教职员工为对象,以在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宗旨,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统筹协调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形成高校管理有机整体,使高校和周边辐射地区从无序恢复到有序状态。
1. 构建有力的组织结构。在属地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高校建立一个由校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院系突发事件处置小组构成的扁平化结构,并打破壁垒,从中抽调人员设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事务,形成灵活性高、应变能力强的组织结构以保障高校正常运作。工作小组之间的频繁沟通和通力合作有助于及时向学生和教职工传达突发事件处置政策和措施的变化,提高对处置措施的依从性,从而降低校园舆情爆发的风险。
2. 以多元化管理为核心。面向突发事件处置的高校管理核心在于开展多元化管理:在管理主体上,强调学生、教师和职工的共同参与;在管理目标上,以恢复高校有序状态为总目标,做好教学、科研、就业和师生身心健康的平衡;在实现途径上,重视融媒体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
3. 建立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开展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能力评估是高校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突发事件对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6]。综合考虑应急管理预案和法律法规,在已有的针对其他系统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基础上,考虑备案、组织架构、人员和设备配置、应急演练等方面,筛选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能力指标,构建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引起高校管理者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促进高校对应急管理设施和预案优化和整改,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对师生健康的影响,减少财产损失。
4. 以学术研究和高校智库为支撑。
高校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架起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之间的桥梁,从而更好地发挥两者的支撑作用。研究内容上,立足高校学科优势,着眼于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关注当前亟须解决的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方法上,综合应用并创新多学科研究方法,总结归纳突发事件处置中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的普遍原理,构建完善的研究方法体系;整合突发事件中产生的数据,建立决策支持数据库。沟通交流上,加强与决策者和外部智库的协作,保障数据资源的共享,及时向全社会更新数据信息和研究成果。
5. 发挥社会资源的协同作用。近年来,为求创新和变革,高校围绕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核心职能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引入与社会同步的管理理念。这种与社会资源协同的管理理念突破了高校管理的壁垒,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主体的长处。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面临着突然陷入无序状态的挑战,往往会遇到缺乏物资和决策困难等问题,需要与社会主体密切合作,将优质的社会资源吸纳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有序的教学科研活动。其中一种方式是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在突发事件处置中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在灾难救援时,除消防部门的人员支持外,企业和社会组织可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
6. 强化案例库建设。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典型的事件和案例来支持决策已成为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7]。由于事前征兆不明显、发生过程复杂,静态的应急预案无法应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常规的决策方式不能科学全面地指导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的高校管理活动,高校管理者需要吸收借鉴以往的突发事件处置经验以对当前情况进行快速分析和研判,制定精准的管理策略和方案。高校管理者需要从来源、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入手,建设突发事件案例库,通过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归档和共享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首先要考虑的是案例来源,权威的信息来源能够保证案例信息的准确性。其次,案例需要记录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到事后的高校管理活动,并涵盖突发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分析和事后影响等内容。再次,为了将碎片化的高校突发事件处置信息和数据以规范化的形式描述,案例内容需要以结构化形式表达,使管理者能够在案例库中迅速检索相关案例。最后,将案例库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传输、存储、分析和共享,不仅作为突发事件处置背景下高校管理的决策辅助,还可供教学和学术研究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海波.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公共管理变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54(04):57-65+158.
[2]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2022-09-14).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b/202209/t20220914_660850.html.
[3]王冲. 大数据视域下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策略研究[J]. 情报科学, 2018, 36(04):100-104+129.
[4]胡小平,谢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的优势与挑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04):18-22+58.
[5]南京大学在线教学培训手册.(2020-02-14).https://jw.nju.edu.cn/20/76/c31990a467062/page.htm.
[6]刘德海,于倩,马晓南,等.基于最小偏差组合权重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4,22(11):79-86.
[7]佘廉,黄超.我国突发事件案例库建设评价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7(06):24-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突发重大传染疫情关键期防控能力与管控策略研究”(7207411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mergency response, the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high social concern, high risk of emergenci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aking Covid-19 pandemic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texts relat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N University News Website and uses the LDA topic model to mine 9 anchor points of textual data—teachers and students devoting into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erving students, guarantees for mental heal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feedback to society, university think tank,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iversities' continuous fulfillment of their functions in emergenci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volution trends of each anchor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outline the emergency-oriented university management framework accordingly.
Key words: emergency; LDA topic mining; university management
(责任编辑 杨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