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父亲:云中谁寄信无声

2023-12-29

现代阅读 2023年11期

群文导读

父爱如山,给予我们高大巍峨的依靠;父爱如海,给予我们博大宽厚的爱;父爱如风,无形中相伴我们一生;父爱如明灯,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父爱如园丁,呵护我们长成参天大树……父亲言语不多,严肃而冷峻的外表之下,藏着的是对儿女坚定无声的爱与守护。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父亲用一生写爱,字句都是关于儿女。本期精选三篇父爱之书,带大家从饱蘸情思的父亲回忆录中,抵达那些不同具象、感人肺腑的父爱之境。

美文01

父爱之境一

心灯长明:点亮人生之路

世间有千盏万盏灯,但都不抵父亲送给子女的长明灯。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①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②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唰唰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③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④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

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⑤(来源:《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改动)

·精读点拨·

①“先声夺人”,言明父亲已不在人世,语言质朴,饱含深情,写出“我”对父亲天人永隔的思念。

②这盏由父亲费心费力制作的灯,让“我”在邻居们的夸奖声中感到风光无限,也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幸福与欢乐,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③父亲的灯,给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父亲在世的年,家里充满光明与温暖,年也更有趣味。

④父亲去世前与去世后,别人家的院子与“我”家的院子形成对比,让“我”愈加怀念童年除夕提灯的欢乐时光,勾起我对父亲的思念。

⑤本句是全文情感的主旨,让父爱之灯刻骨铭心,饱含“我”对父亲的感恩与思念之情。

思考空间

1.品味文章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分析标题《那盏叫父亲的灯》的三层含义。

(1) 表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深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1.“蓬勃”原指繁荣、旺盛。这里既写烛光的明亮,又表现父亲对生活充满希冀。“芬芳”原指香,香气。这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表现看到女儿提着灯心满意足的样子,父亲内心充盈着温馨幸福。

2.(1)表层:过年的灯;(2)深层:“灯”是全文的线索,是父爱之灯;(3)情感:父亲是照亮“我”人生的灯,饱含“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美文02

父爱之境二

严父的两个层次:如山威严、似海柔情

我们年少懵懂时,父亲的严厉成全了我们,可是当他老了,心中却永远是对我们的亏欠。

写给父亲的信(节选)

莫 言

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

大:

自从家里安装了电话,再也没有给您写过信。

我知道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家中已经吃上了用新麦子面粉蒸出的馒头了吧?我们在这里吃的面粉,都是陈年麦子磨的,其中还添加了增白剂什么的,白得发青,不好吃,没有麦子味。想起老家的馒头和大葱我就想家。北京的大葱也不好吃。北京的什么都不好吃。北京的大蒜也不够辣。①

昨天高密的王大炮来了,扛来了半麻袋大蒜,紫皮,独头,辣得很过瘾。他说前几天去看过您,说您身体很好,我们很高兴。中午包饺子给他吃,白菜猪肉馅一种,胡萝卜羊肉馅一种,都很饱满,煮出来白胖,小猪似的。捣了满满一臼子蒜泥,我捣的,加了酱、醋、香油,味道真是好极了。②

…………

前几天父亲节,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父亲的严厉》,写得不好,但是还是抄给您看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父亲四十多岁,正是脾气最大、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在我们兄弟们的记忆中,他似乎永远板着脸。不管我们是处在怎样狂妄喜悦的状态,只要被父亲的目光一扫,顿时就浑身发抖,手足无措,大气也不敢再出一声了。

父亲的严厉,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都是有名的。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撒野忘形,每当此时,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你爹来了!我就会打一个寒战,脖子紧缩,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半天才能回过神来。③

村里的人都不解地问:你们弟兄们怕你们的爹怎么怕成这个样子?是啊,我们为什么怕父亲怕成了这个样子?父亲打我们吗?不,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他骂我们吗?也不,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们。他既不打你们,也不骂你们,那你们为什么那样怕他呢?是啊,我们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怕父亲。我们弟兄们长大成人后,还经常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但谁也说不清楚。

其实,不但我们弟兄们怕父亲,连我们的那些姑姑婶婶们也怕。我姑姑说,她们在一起说笑时,只要听到我父亲咳嗽一声,便都噤声敛容。用我大姑的话说就是:你爹身上有瘆人毛。④

我父亲今年已经80岁,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其实,自从有了孙子辈后,他的威风就没有了。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虎老了,不威人了。⑤我大哥在外地工作,他的孩子我父母没有帮助带,但我二哥的女儿、儿子,我的女儿,都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我的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见了爷爷,还要钻到怀里撒娇。她能想象出当年的爷爷咳嗽一声,就能让爸爸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吗?

后来,母亲私下里对我们兄弟说:你爹早就后悔了,说那些年他在外边混事,忍气吞声,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孩子在外边闯了祸,所以对你们没个好脸。母亲当然没说父亲要我们原谅的话,但我们听出了这个意思。但高密东北乡的许多人说,我们老管家(注:莫言姓管)之所以出了一群大学生、研究生,全仗着我父亲的严厉。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来源:春风文艺出版社《写给父亲的信》,有改动)

·精读点拨·

① 语言淳朴,充满乡土气息,字字句句都藏着作者对家乡的挂念。

② 饺子“煮出来白胖,小猪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幽默风趣,非常有张力。搭配家乡的“蒜泥”,饺子的味道令作者倍感亲切、美味,与前文“北京的什么都不好吃”形成对比,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味道与生活的眷恋。

③“打寒战”“脖子紧缩”“盯”等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闻父色变”、胆怯害怕的样子,与之前的撒野忘形形成对比,突出父亲的威严。

④说父亲身上长了“瘆人毛”,让人见到就害怕,是形容父亲不怒自威。

⑤刻画了一个极其慈祥、仁爱的老者形象,与上文中所写的儿子眼中严厉的父亲截然不同,形成对比,揭示了父亲内心的亲切慈善。

思考空间

细读文章,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分析一下文章末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提示: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美文03

父爱之境三

圆梦儿女:孤独隐忍、操劳一生

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义上我全明白,面对着父亲我却无法超脱。

祭父(节选)

贾平凹

他全是为了儿女要办完最后一件事,当他办完事了竟不肯多活一月就悠然长逝。

父亲的病是两年前做的手术,我一直对他瞒着病情,每次从云南买药寄他,总是撕去药包上癌的字样。术后恢复得极好,他每顿已能吃两碗饭,凌晨要喝一壶茶水,坐不住,喜欢快步走路。常常到一些亲戚朋友家去,撩了衣服说:瞧刀口多平整,不要操心,我现在什么病也没有了。①看着父亲的豁达样,我暗自为没告诉他病情而宽慰,但偶尔发现他独坐的时候,神色甚是悲苦。有一次我弄来一本算卦的书,兄妹们都嚷着要查各自的前途机遇,父亲走过来却说:“给我查一下,看我还能活多久?”我的心咯噔一下沉起来,父亲多半是知道了他得的什么病,他只是也不说出来罢了。卦辞的结果,意思是该操劳的都操劳了,待到一切都好。父亲叹息了一声:“我没好福。”我们都黯然无语,他就又笑了:“这类书怎能当真?人生谁不是这样呢!”②可后来发生的事情,不幸都依这卦辞来了。

先是数年前母亲住院,父亲一个多月在医院伺候。做手术的那天,我和父亲守在手术室外,我紧张得肚子疼,父亲也紧张得肚子疼。母亲病好了,大妹出嫁,小妹高考却不中,原本依父亲的教龄可以将母亲和小妹的户口转为城镇户民,但因前几年一心想为小弟有个工作干,自己硬退休回来,现在小妹就只好窝在乡下了。为了小妹的前途,我写信申请,父亲四处寻人说情,他是干了几十年教师工作,不愿涎着脸给人家说那类话,但事情逼着他得跑动,每次都十分为难。③他给我说过。他曾鼓很大勇气去找人,但当得知所找的人不在时,竟如释重载,暗自庆幸,虽然明日还得再找,而今天却免去一次受罪了。

整整两年有余,小妹的工作有了着落,父亲喜欢得来人就请喝酒,他感激所有帮过忙的人,不论年龄大小皆视为贾家的恩人。但就在这时候,他患了癌病,担惊受怕的半年过去了,手术后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这一年春节父亲一定要我和妻子女儿回老家过年,多买了烟酒,好好欢度一番,没想年前两天,我的大妹夫突然出事故亡去。病后的父亲老泪纵横,以前手颤的旧病又复发,三番五次划火柴点不着烟。

大妹带着不满一岁的外甥重又回住到我家,沉重的包袱又一次压在父亲的肩上。为了大妹的生活和出路,父亲又开始了比小妹当年就业更艰难的奔波,一次次的碰壁,一夜夜的辗转不眠。④我不忍心看着他劳累,甚至对他发火,他就再一次赶来给我说情况时,故意做出很轻松的样子,又总要说明他还有别的事才进城的。大妹终于可以吃商品粮了,甚至还去外乡做临时工作,父亲实想领大妹一块去乡政府报到,但癌病复发了,终未去成。父亲之所以在动了手术后延续了两年多的生命,他全是为了儿女要办完最后一件事,当他办完事了竟不肯多活一月就悠然长逝。(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贾平凹散文精选》,有改动)

·精读点拨·

①②反映父亲坚忍、豁达、乐观的性格,表现出他对生的留恋。

③突出父亲正直、好面子、自尊心强的性格。

④父亲照顾守寡回家的大女儿的生活,体现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厚爱。

思考空间

梁实秋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此“适当”意在情感节制。有人说,《祭父》是情感节制类散文的典范。请阅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祭父》一文是作者对父亲的缅怀,在情感表达上,落笔镇定、朴实,写作过程中保持着引而不发的情感节制,没有太多抒情性语言,而是将情感隐藏在事件的叙述中。

仿写试炼

仿写试炼:关于父爱的形状,你能描绘出多少种?参考以下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1: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例句2: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浓烈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

例句3:父亲像载我们出海的船,以把我们推向远方的方式拥我们入怀。

你的练笔:_______YAh5wOC+df1+lqJWzgAJ38ePRrPw6SIAVEPZ5yywHD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文训练

以上三篇文章里的父亲形象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请你用一个字或词语总结形容。

《那盏叫父亲的灯》______________父

《写给父亲的信》____________ 父

《祭父》____________父

片段练习:还记得你和父亲的温暖瞬间吗?或许是记忆中那道熟悉的背影,或许是大雨滂沱中始终偏向你的那把伞……描绘一个有关父爱的场景,展现你与父亲的故事,看看父爱究竟藏在哪些细节里?(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及运用抒情表达方式。)

结 语

读父亲,必定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那个肥胖、穿着棉袍、费力爬过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背影已写进了孩子们的心中。也有一种父亲,亦师亦友,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类父亲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体现真切的拳拳父爱。

我们都曾遇到一束光,那是父亲想要给我们幸福的伟大梦想。愿往后的时光里,当我们回忆起父亲时,都是关于爱、关于美好、关于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