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写读后感

2023-12-29戴波

现代阅读 2023年11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指导

单元要求

1.适当引述,感受力求深入,可以结合生活经验。

2.以“感”为主。

写作指导

要想让读后感的内容充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联系原文,深刻议论

读后感,重点在“感”。“感”的基础是原著,要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用明确精练的语言将原著的“感点”(即读后感的中心论点)表达出来,最基本的要求是引述的原著与阐述的观点相协调。观点是读后感的灵魂,是一篇读后感做到有血有肉的前提。

分析材料,印证“感点”

不仅要对原著的相关材料进行引述,还得对所引述的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将材料与自己的观点相联系,分析得越深刻,与“感点”的联系就越紧密,内容也就更具体充实。

比如写《读〈桃花源记〉有感》,如果以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为切入点,就要联系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好情景,深入分析桃花源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状态。

联系实际,拓展“感点”

写读后感,在分析材料(原著)印证“感点”之后,为了使读后感富有现实性、针对性、丰富性,需要发挥想象力,联系现实生活,或针砭丑恶,或赞颂先进,以引发读者的共鸣。怎样联系现实呢?要打开思路,将眼光从作品中跳出来,通过联想,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感点”,深化和升华“感点”。那么,可以联系哪些方面呢?

第一,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比如,写《合欢树》读后感,想表达母爱之情,可以联想到作者史铁生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还可以联想到史铁生坎坷的人生经历,让读后感的主题进一步升华。

第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读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爱子情深,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关爱自己的。

第三,联系社会现状。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来谈读了某个作品的感悟。如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想要体现“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点,可以联想到“最美奋斗者”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等,能让读后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还有一种是写观后感,虽然都是“感”,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差别之一,观后感的前提是“观”,观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富有画面感;差别之二,联系的“点”、感悟的“点”,都得与“观”的内容有关联。文章结构则与读后感相差无几。

学生作品一

我想对斯科特说

——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

耿超仪

伟大之所以伟大,其根本不在于目标实现,而在于伟大本身。

—— 题记

我并未只身前往南极,也未曾见过您,但是通过传记作家茨威格先生对于您生前探险南极的描述,内心的敬佩与惋惜不禁油然而生。

我不愿意揭开别人的伤疤,但想到——当您面对着飘扬的挪威国旗时,心底的沉痛定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就仿佛是自己含辛茹苦养育了多年的孩子,在一念之间被残忍地扼杀在了眼前。而满头白发的“老父亲”碎了一地的心,怎么也拼凑不起来了,同那曾经被高谈阔论却在刹那间灰飞烟灭的梦想一起,埋葬于南极大陆的冰雪之下——忍不住要吐露几句内心无处言说的独白。凛冽的寒风席卷着白雪皑皑的南极大陆,这风比春日和风歹毒很多,刮起的不是生机,而是绝望与无助。挪威国旗虽不如一个成年男子的体型那般庞大,相反,它在茫茫的冰雪世界中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可是,这面旗帜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布料与旗杆,还是尊严和自豪。它夺走了您的一切,让您感到愧对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冷酷的事实同那残酷的风一起,吹灭了茫茫雪原上最后一丝希望的火种。

如果这只是千万次试验中的一次失败,它将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可这是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它决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谁将永垂不朽,谁又将湮灭于历史长河中。而最可怕的不仅仅是心态上的崩塌,更有生理上的极端挑战——回程的路上,危险增加了数十倍。一行五人,眼前黯淡无光,心中心灰意冷,他们拖着疲倦的身躯,就算再疲惫、再不堪,也必须不顾一切地前进,为了活着,哪怕愧对家人朋友,也要给全世界一个交代;哪怕身上还揣着一封挪威人留下的“为胜利作证”的信件,也要慎重交付于挪威哈康国王的手中;哪怕回去或许会面对质疑的眼光和令人手足无措的流言蜚语,也要硬着头皮去面对残酷的事实。艰难地前行,并不是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而是为了体现伟大本身。

风雪迷茫了双眼,寒冷冻住了肢体,方向感的缺失令人忧心忡忡,资源的紧缺使人濒临崩溃的边缘。埃文斯疯了,奥茨离开了,您与另外两个同伴渐渐地看不见希望的曙光。

雪原是无垠的,一片无声的惨白中,只望得见四个字——“绝望”与“死亡”。您仍然坚持写日记,记录下生命最后的倔强与抗争。直到您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活下去了,您便用那冻僵的手指艰难地给自己所爱的人写了一封封书信,也算是以爱情、忠诚和友谊的名义,给曾经出现在您美丽世界中的人们捎去一份挂念,给亲爱的祖国、民族、人民,以及全人类一个沉重的交代,也给世界留下一个纪念——一座英雄的“丰碑”和一个不屈的背影。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人们找到您与您的伙伴时,您已经摆脱了刺骨的寒意前往天国了。那里繁花似锦,一切都令人动容,而您更让我们动容,您对于“悲剧”的完美诠释,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世上,虽然没有人愿意成为悲剧,但无数人所谓的“喜剧”,只不过是未曾窥探生命的本质而兀自定下的结论。而发生在您身上的所谓“悲剧”,无论从个人意义,还是人性精神层面,完全称得上是熠熠生辉的完美“剧本”。

世人对您的评价,并没有想象中的斥责与无视:您与同伴们离世后不久,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您的国王跪下来向你们悼念;后来,人们也将你们前往的地方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大名鼎鼎的茨威格先生还将您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入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可见,世界被您的“生命之歌”深深打动,我们都在用无比敬仰的方式拥抱您高尚纯净的灵魂。

正如柏拉图所言,您的灵魂从肉体的枷锁中解脱,已经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了“理想的世界”中;而这“爱”便是千千万万人对您高洁灵魂的崇尚,以及对您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由衷钦佩,这也是您自身所达到“超我”的完美境界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

《伟大的悲剧》既是一个英雄的落幕,也是一份信仰的崛起。字里行间,充斥着爱与信念,斯科特以高尚为笔墨为此生画上圆满的句号,悲剧就此落幕,伟大将与世长存。(来源:《少男少女》2023年3月,有改动)

点评

这篇读后感行文笔锋犀利,内容旁征博引。作者十分娴熟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情感真挚,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抓住了伟大的英雄斯科特悲剧命运的核心——英雄高洁的灵魂。文章紧扣主题,遣词造句颇为优秀,读中有思、读中有感,体悟深刻,结尾主题升华,是一篇功底深厚的优秀文章。

书籍链接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夺取南极的斗争》并收录于《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讲述了由阿蒙森带领的挪威科考队和由斯科特带领的英国科考队征服南极点的历程。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挪威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斯科特一行五人比阿蒙森晚了近五个星期到达科考目的地,归途中历经两个月与苦寒的搏斗,最终不幸全部遇难。

读写笔记

学生作品二

希望,是奋斗的动力

—— 观电影《骆驼祥子》有感

夏安妮

一个人,要始终怀有希望,对前途要始终充满信心,才会勇往直前,努力奋斗。

—— 题记

读完了老舍的《骆驼祥子》,我觉得不过瘾,又在电脑上搜索了1982年上映的电影《骆驼祥子》观看。在为主演张丰毅精湛表演喝彩的同时,更对祥子的悲惨命运表示同情,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唯一的希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有了希望作为动力,他就为实现这个希望而奋斗。可现实是那么残酷: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虎妞因难产去世;小福子自杀……一连串的打击,吹灭了他心中希望的火花,只留下绝望。

满怀希望的青年祥子,竟有着如此悲惨的命运。大兵为什么猖獗?侦探为什么欺诈?小福子为什么自杀?都是因为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我想,祥子如果生活在现代,他的希望一定会变成现实。他如此励志,定会成为一代青年的榜样。当然,祥子的悲惨结局也有他自身的原因。在小福子自杀之后,如果他依然怀着希望,努力奋斗,而不是自甘堕落,他的结局也许会不同。

从祥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一个人,要始终怀有希望,对前途要始终充满信心,才会勇往直前,努力奋斗。一旦失去希望,人就会像一个漏了气的皮球,再也撑不起来了。

祥子的前半生是充满希望的,他也一直在奋斗,并且几次接近实现愿望;祥子的后半生是充满绝望的,他没有再奋斗,而是自甘堕落。现在的青年学生所处的环境与祥子不同,社会大环境都是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前提是我们自己得努力奋斗。但是,不可否认,还有一部分人沉迷手机游戏,甚至酗酒、吸毒,自甘堕落,让自己的人生走下坡路。只有心怀希望,努力奋斗,才有出路。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骆驼祥子》都在告诉我们,希望和奋斗才是我们收获成功人生的法宝。(来源:《作文:初中年级》2023年第3期,有改动)

点评

这篇观后感,先是“看”,用简略的笔墨再现祥子悲惨的命运;其次是“析”,分析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腐朽的社会;再次是“感”,认识到“希望,是奋斗的动力”;最后是“结”——“希望和奋斗才是我们收获成功人生的法宝”。整篇文章主题突出,不失为一篇佳作。

读写笔记

学生作品三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

汪欣诚

挫折磨炼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 题记

你,曾是斗遍苍穹的桀骜大圣,只可惜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法力尽失。被救出时,你仅留下一只猴子的躯体和一颗雄心。你前往道场,与妖王战得昏天黑地,虽仅持一根木棍,却打出了金箍棒的气势。然而,由于法力不足,你节节败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终于,在江流儿濒死之际,你挣脱封印,恢复了法力,唤醒金箍棒,使出浑身法术,痛击众妖。

你说:“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测草莽中是否暗藏毒蛇,也没有人能完美驾驭命运的双刃之剑。懦弱者在挫折面前毫无斗志,失去勇气,眼前一片黑暗,最终被挫折所压倒;坚强者在挫折面前勇敢奋起,将挫折化作动力,最终赢得成功。正如富勒所言:“挫折磨炼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大圣涅槃,玉汝于成。我们是自己的救世主,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方能登上生命的高峰!(来源:《初中生世界》2023年1-2期,有改动)

点评

文章开头突出主人公大圣顽强不屈的个性,引人入胜,富有真情实感。文章短小精悍,充满激情,作者将“坚毅战胜挫折,最终赢得成功”的观点论述得十分到位,让读者受到启发与鼓舞,不失为一篇佳作。

读写笔记

影片链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根据中国传统神魔小说《西游记》拓展演绎的3D动画电影,讲述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幼年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两人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该片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