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
2023-12-29王秀妮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莫比乌斯带属于“拓扑学”的内容,学生并不熟悉,但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本节课要注重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对比探索、验证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发现并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拓宽学习视野,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它有几个面、几条边呢?
生:是一张长方形纸条,它有两个面、四条边。
师:它就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但是只要把它稍微做一下变化,就能得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莫比乌斯带。关于莫比乌斯带,你有什么问题要研究吗?
生:什么是莫比乌斯带?
生:怎样制作莫比乌斯带?
生: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特征呢?
生: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用呢?
……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边玩边研究。
【设计意图】太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有机会对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时,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学习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这个环节,师生通过共同筛选、梳理提出的问题,形成本节课研究的核心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及研究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关注度。
二、巧设情境,探索求解
1.普通纸环,暗藏玄机——它们如何相遇?
师:再来看这张长方形纸条(出示长方形纸条),能不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呢?
(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普通纸环)
师:在这样一个普通的纸环上面,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播放视频:在普通纸环上,一只毛毛虫在纸环的外面,一朵小花在纸环的里面,毛毛虫正在努力地寻找小花,图略)
生:纸环的外面有一只毛毛虫,里面有一朵小花,毛毛虫在寻找小花。
师:想一想,如果毛毛虫不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找到小花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们在两个不同的面上,所以永远也不会相遇。
师:怎样才能让它们相遇呢?
生:如果它们在同一个面上就好了。
生:可以把它们变在同一个面上。
师:你的想法可真够大胆的,对呀,变在同一个面上它们不就相遇了吗?你们能将纸环的两个面变成一个面吗?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故事的矛盾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自然而然地有了解决问题的需求,并大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续的研究埋下伏笔。
2.莫比乌斯带浮出水面——成就世间美好。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尝试如何将两个面的纸环变成一个面,并想办法验证它只有一个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方法和结论。
(学生独立尝试操作,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师:很多同学都做成了这样的纸环(出示纸环,如图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将长方形纸条的一端旋转180度,再用双面胶把两端粘起来。
(学生到前面边操作边汇报制作方法)
师:你们都认为这样的纸环就只有一个面吗?谁来说说自己是如何验证的?
生:我先在纸环上取一点,把它当作小花,接着用笔画线,一直画下去,发现又能回到这一点,说明这个纸环只有一个面。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在这个普通纸环上取一点,用笔一直画下去也能回到这一点,但只有一个面上画线了,另一个面没画上,所以不能说仅仅回到这一点就认为这个纸环只有一个面,还要看这个纸环露在外面的面是否都画上线了。
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证明只有一个面)
师:我看有同学紧锁着眉头,是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有个疑问,原来明明是两个面,怎么就变成一个面了呢?
生:将纸条的一端翻转180度,翻转的过程中,把纸条里面和外面连接在一起了,所以变成了一个面。
(提出问题的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并用纸条尝试了,发现就是如此,恍然大悟)
师:同学们,这个纸环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莫比乌斯带。你能说说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特征吗?
生: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两条边。
(教师板书:一个面、两条边)
师:莫比乌斯带让原本不可能相遇的小花和毛毛虫相遇了,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成就了世间的美好,这就是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莫比乌斯带吗?
【设计意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在操作、验证、推理、思辨等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制作莫比乌斯带,更重要的是在验证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在解释莫比乌斯带为什么只有一个面的层层递进问题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体会知识的本质所在,深刻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
3.莫比乌斯带的由来——大自然的启示。
师: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一直在寻找一种只有一个面的怪圈。一天,他走到一片玉米地前,一片片肥大的玉米叶子在他的眼里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纸条。他顺着叶子自然扭曲的方向把它对接成一个圆圈,突然,他发现那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圆圈。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就这样诞生了,并且以发现者莫比乌斯的名字命名,称之为莫比乌斯带。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大自然给人类很多灵感,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来源于大自然。
生:我觉得灵感是来自于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莫比乌斯一定是想了很久,看到玉米叶子,产生了灵感,发明了莫比乌斯带。
……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也会有伟大的发现,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设计意图】介绍莫比乌斯带的由来,让学生感悟伟大的发现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来自坚持不懈的思考,数学源于生活、源于思考,由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猜想—验证,进一步探究莫比乌斯带。
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要把手里这个小小的莫比乌斯带从这位同学的头上套进去(将一个莫比乌斯带套在一个孩子的头上),哎呀,怎么套不进去?怎样才能套进去呢?
生:纸环太小了,可以变大一些。
生:我知道,可以从纸环的[12]处,也就是中间处剪开,将纸环变大。
师:从中间剪开会得到什么呢?大胆猜想一下!
生:我猜会得到两个纸环。
生:我觉得会是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带。
生:我猜会是一个大环套着一个小环。
……
师: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可以剪一剪、试一试。
(学生动手从莫比乌斯带的[12]处剪开,如图2)
师:得到了什么?和之前的猜想一样吗?你有什么想法?
生:和我的想法一样,得到了一个更大的纸环,比之前的莫比乌斯带更大了,纸环宽度变窄了。
师:现在能从这位同学的头上套进去吗?我们试试看。
(师生共同验证)
师:对于新得到的这个纸环,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我有疑问,新得到的这个纸环是不是莫比乌斯带呢?
师:是啊,它是不是莫比乌斯带呢?
生:我们可以动手检验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生:经过验证,它不是莫比乌斯带。因为它不具备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师:在数学领域,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敬的,那猜想得对不对呢,还需要实践去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驱动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卷入和持续参与,在猜想中质疑,在质疑中思辨,在思辨后实践验证,在历经思维挑战、跨越思维障碍、思考能力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获得胜任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联系生活,应用举例
师:莫比乌斯带这么神奇,在生活中你见过它吗?
生:我在公园里见过一种像莫比乌斯带的爬梯。
生:我在北京科技馆见过莫比乌斯带。
生:有的过山车轨道就是莫比乌斯带。
……
师:的确,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微课,展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莫比乌斯带在建筑中的应用(辽宁大连学苑广场建筑等)。
(2)莫比乌斯带在艺术中的应用(《画手》、克莱因瓶等)。
(3)莫比乌斯带在科技中的应用(传输带、过山车跑道等)。
(4)莫比乌斯带在生活领域的应用(衣架、高跟鞋等)。
【设计意图】在学生分享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微课呈现了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使其体悟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我们回头看一下,我们之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教师指黑板上课伊始学生提出的问题)?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现随着问题的推进,不少问题都得以解决,此处略)
师:关于莫比乌斯带,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
生:我想研究从莫比乌斯带的[13]、[14]、[15]……处剪开会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生:我想知道莫比乌斯带还有哪些作用。
……
师:有一本专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书——《魔带的世界》,还有一门研究莫比乌斯带的学问——“拓扑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学习和研究。
【设计意图】本节课将“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尾鼓励学生提出进一步想探究的问题,将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下,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持续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因为“课已尽,思未断”才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开始。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新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