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轴分析工具与活动系统构建

2023-12-29魏炜张坤徐明

清华管理评论 2023年10期

在 当前技术突破加速与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趋势下,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挑战与可能性并存。企业所从事活动的边界需要随时调整。许多有经验的管理者会对标行业头部企业,但经常学成了四不像,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管理者在分析对标企业的时候不够全面,只看到了成功企业赚钱的一两个点,并没有看到成功企业从事业务活动的整体布局。

同时,激烈的竞争往往存在于那些从事固定业务活动组合且一成不变的企业之间,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则可以通过重新拆解一个产业的活动,并从固有的业务活动组合(活动系统)中找到商机,构建崭新的商业模式。

企业管理者需要一个思维框架来帮助他们看清产业链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管理者需要从活动系统构建的视角来做决策,如开展什么活动,出售什么产品与服务,以及作出面向哪些客户的定位等等问题。通过对产业链活动的全方位拆解,企业管理者便可具备高维度视角,从而更新塑造新时代所需要的商业再造理念。

三轴分析工具与活动系统构建

在进行活动系统的搭建和分析时,从事固定业务活动组合且一成不变的企业往往面临激烈的商业竞争,三轴分析工具可以帮助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更好地看清产业链有哪些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并更有效地增加、减少、拆分或重组各项业务活动。

任何一个产业都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展开其所有的活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三轴分析工具,也就是产业链的所有活动都可以通过三轴来划分安排,即横向的X轴、纵向的Y轴与竖向的Z轴。

其中,横向X轴的活动可以并列独立发生,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业务流程的横向专业化展开;纵向Y轴的活动可以按照技术工艺流程的时间先后展开,是业务活动的投入产出流程;而竖向Z轴的活动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在业务流程的不同活动层同时展开。

当我们思考构建一个产业中企业的活动系统时,我们可以把产业内所有活动从三个不同维度(即横向、纵向与竖向)展开并进行动态组合。

X轴——业务的横向展开(并列独立发生)

简单来看,业务活动的横向展开通常是新产品品类或新服务类别的增加,拓展新市场。当业务活动规模扩大,市场中客户需求也会增加,该市场中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横向专业化业务场景的分工,对不同客户提供相应的优势产品与服务。

如图1所示,以汽车玻璃制造行业为例,根据汽车类客户的实际需求,玻璃制造业逐渐形成多产品类别来服务不同的汽车玻璃细分市场,包括前挡风玻璃、门玻璃、后挡风玻璃、天窗玻璃以及模块化玻璃,而不同细分市场对具体玻璃产品的工艺特性与要求大不相同。于是,从事汽车玻璃制造的企业根据自身工艺技术特质与供应链关系,选择进入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这样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战略路径,部分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只生产车门玻璃,其他玻璃制造企业则只生产天窗与前后挡风玻璃。同时,也有企业会选择多元化战略,对多产品线全覆盖。

根据不同战略选择,这些企业也需要设计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多元化产品线的企业可以统筹客户需求,更好为客户提供产品方案并代理客户订单,而单一化产品线的企业可以高效生产,为更多家代理厂商代工生产。同样在玻璃制造业与同样的产品战略基础上,代理与代工则衍生出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而不同商业模式下这些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与盈利模式也都不尽相同。因此,同行业企业也会产生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与企业生态。

以汽车玻璃制造业为例,如果把一台车的整体玻璃制造看作一个大市场,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中则可能产生出许多不同汽车玻璃制造企业与代理商,而他们之间形成的交易结构就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商业模式关系网。在设计并生产不同款式汽车的整体玻璃时,每一款车的玻璃制造都会关系到一组不同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与代理商,并形成一个崭新的交易结构生态网络。每一个这样的交易结构生态网络都极其复杂,涵盖多个企业间各自商业模式的排列与组合。因此,在汽车玻璃制造产业中,各大车企厂商会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而这些企业各自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

Y轴——投入产出流程的纵向展开(时间先后发生)

业务活动在投入产出流程的纵向展开,是指业务活动按照技术工艺流程的顺序构成产业链的上下游。如图2所示,以农业贸易为例,从育种到农田种植,再到贸易、零售,农作物要经过多项活动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产业链上的农贸企业可以选择参与不同环节的活动,构建不同的活动系统。

从战略思维来分析,Y轴可以帮助企业思考其在整体农贸产业链的定位。如果企业选择参与产业链上的单一环节,那么企业需要交易的利益相关方关系明确,然而单一环节的交易存在较大系统风险,外部搜寻与交易成本可能较高。而如果企业选择垂直整合一体化战略,那么企业可以参与到产业链的更多环节以规避系统风险,但是企业内部的利益整合则变得相对更加复杂,内部沟通与管理成本较高。例如,一家企业可以只参与育种,并明确育种后出售给下游农户进行农田种植,而育种中出现的天气风险与行业价格风险都需要育种企业来承担。如果一家企业参与育种和农田种植,那么育种业务与农田种植业务的系统性风险可以得到分摊,但这家企业需要更好地协调育种业务与农田种植业务的内部资源分配。

从商业模式思维进一步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选择可以覆盖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而企业在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通过内部控制或者外部协议买卖来完成交易。通过协调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交易关系,企业可以调整相应的订单与定价情况。

例如,一家贸易企业可以委托育种企业进行育种,并委托农户进行农田种植,收获的农作物出售给该贸易商。这样,贸易企业可以参与到育种与农田种植的定价与交易环节,但不直接参与育种与种植,从而不承担育种与种植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基于相同产业链的相同业务活动,企业可以设计不同的商业模式,该视角可以更好地解释利益相关方之间复杂的交易结构。综合一个商业生态中的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合作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形成的复杂交易结构网络是非常值得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度分析与学习的。在活动系统的基础上,我们把从事这些活动的企业的角色之间的交易关系网络称为共生体,共生体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生态系统的搭建至关重要。

Z轴——活动的竖向分层(共同作用、同时发生)

相较于横向业务场景与纵向技术工艺流程,产业链活动也存在竖向的活动层选择。如图3所示,Cloud Service云计算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按需获取计算资源的业务市场。计算资源作为服务包出售给客户,而服务的应用场景覆盖了各行各业。云服务行业通常将云计算的价值实现分成三个层面,即应用层(SaaS)、支持层(PaaS)与设施层(IaaS)。这三类业务活动在云计算的业务流程中提供了不同层面的价值增值方式,而这些活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企业主体完成,产生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应用层(SaaS或Software as a Service)的业务活动体现在直接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软件应用程序,如各种办公软件。这类企业不进行云计算本身技术的开发,而是通过云计算来实现特定业务场景的应用功能。这类企业的用户是应用程序的使用者,并不需要具备任何编程或云计算的能力。

在支持层(PaaS或Platform as a Service)的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编程语言、库、服务等开发工具。这类企业通常是云计算平台运营商,而他们的盈利模式是为用户提供开发软件平台和共享模块,让用户使用开发软件来创建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如各种开源编程系统与API。

在设施层(IaaS或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的业务活动实现技术工艺流程的底层技术框架搭建,如软硬件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底层算法的开发。这类企业通常包括虚拟机厂商以及从事云算法开发存储类的底层架构企业,如阿里云或Azure等公司。它们的盈利模式通常是生产并销售虚拟机、虚拟网络以及存储设备。这类企业的用户在已有设备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与部署。

对于云计算业务而言,业务活动的竖向(Z轴)分层进一步表达了在相同的底层技术工艺流程基础上,企业可以形成不同的共生体与商业模式创新空间。值得强调的是,在竖向展开的这个案例中,我们并没有讨论到具体某个企业的技术工艺流程或活动系统。云计算业务可以应用的行业场景多种多样,而云计算业务的价值实现可以是通过服务层来展开活动。也就是说,技术工艺流程或业务活动不变,企业对竖轴服务层活动的不同选择可以改变从事X轴和Y轴相同业务活动的企业和生态系统的效率。

案例1:三轴分析工具在芯片制造业的应用

一个产业中的所有活动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轴来描述和组织:横向活动的展开顺序是平行发生,纵向活动的展开顺序是先后发生,而竖向活动的展开是多层次同时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三轴分析工具对一个共生体空间进行剖析,探究不同生态系统的产生规律。以芯片行业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三轴分析工具来深入剖析芯片的共生体空间并对比不同企业衍生出的各异生态系统。

首先,如图4所示,通过纵向(Y轴)展开,芯片制造业的工艺流程是从芯片设计到工具开发,到系统方案设计,工厂制造,再到芯片销售,以及终端产品的集成。需要注意的是,纵轴的展开并不是针对某一具体企业,而是对于整个芯片制造业这一商业生态进行抽象展开。

其次,芯片制造业的横向(X轴)展开,如图5所示,芯片制造业主要覆盖了以下几个领域:智能手机、PC笔记本、车载设备、行业终端、服务器以及其他终端。这样,通过对纵轴(Y轴)和横轴(X轴)的展开,便勾勒出芯片制造业对应的技术工艺流程或业务活动流程。这个二维平面图上描述了与芯片行业相关的主要业务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工艺流程顺序。通过对X-Y轴的观察和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进行排列组合来探索并调整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基本商业模式。

我们对X-Y轴二维平面图中显示的业务活动进行排列与组合,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芯片行业中一些经典的商业模式。如图6所示,英特尔的IDM模式就是通过垂直整合纵轴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并覆盖几个主要产品市场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手机产品市场,英特尔选择厂商直供的方式进行芯片产品销售,而在笔记本和车载设备市场则不进行直销。这说明即使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细分产品市场所采取的交易方式也大不相同。

又如图7所示,台积电、中芯国际与联华电子的代工模式是通过抓住纵轴上的一个关键生产环节,并覆盖几个主要产品市场的经典案例。即使企业只抓住产业链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只要选择了适当的商业模式,一样可以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

由于芯片行业的技术开发极其复杂,而随着科技进步,业务流程活动的分工也进行了细化。如图8所示,横轴(X轴)的颗粒度细化体现在:在芯片设计环节中CPU的设计被细化分为X86架构与ARM架构;在终端产品环节中,智能手机市场被细化分为安卓手机市场与iPhone手机市场,车载设备市场被细化分为多媒体与AI自动驾驶车载设备,而其他终端中传感器、比特币矿机、电子标牌也逐步崛起形成独立的细分市场。

如图9所示,纵轴(Y轴)的颗粒度细化则更为显著:芯片设计环节被细化分为指令集研发、微架构研发、芯片方案设计,工厂制造环节被细化分为晶圆制造、芯片封装、芯片测试,等等。

如图10所示,英伟达所从事的业务活动主要在系统方案设计。在芯片产业中,英伟达在底层技术的开发实力与其他行业竞争者相比并无显著不同。英伟达的崛起来自于其在竖向(Z轴)商业模式的分层展开,即技术的支持层与应用层面。尽管英伟达的底层技术与业务活动在设施层与其他厂商相比并无显著差别,但是英伟达的业务聚焦在搭建技术平台(支持层)与提供客户解决方案(应用层)。英伟达不仅在设施层提供系统方案设计,同时在支持层提出了CUDA架构,并在应用层为游戏生态与AI行业的用户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英伟达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它在支持层与应用层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原本竞争激烈的芯片行业生态中脱颖而出(见图11)。

以芯片制造产业为例,在共生体空间中,三轴分析工具清晰描绘出业务活动的横向与纵向展开关系到生态系统的构建,而企业的竖向服务层的展开则可以在相同的业务流程框架下,通过优化生产设备与效率,进行生态系统的重构。Z轴的竖向分层通常伴随着共生体空间内在底层技术、平台化能力以及数字化的生产运营或营销能力的提升。以英伟达为例,这家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来自传统意义上的工艺流程优势,而是通过在底层技术与产品用户使用场景的完美契合,在软硬件设备系统的一体化上,提出了新的共生体搭建方案,并设计出了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案例2:三轴分析工具在领域AI大模型的应用

领域AI大模型在未来拥有更加丰富的商业化场景,这些场景将形成一个如图12所示的大模型共生体。该共生体拥有以下角色和相应的业务活动环节,包括搭建训练框架、输出模型文件、模型微调、私有模型及其部署、开放API、构建知识图谱知识、构建终端应用和提供训练数据等。进入该共生体的企业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业务活动并在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与共生体中的其他主体交易,由此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起点可以源于对共生体中不同角色的选择,这能够帮助企业定位其边界以及交易的主体。

如图13所示,这是一个大模型共生体的三轴工具。其中,Y轴代表了上下游直接业务活动,包括搭建训练框架、预训练、输出模型文件和终端应用等。X轴是直接业务活动的横向展开,在不同的直接业务活动层面进一步区分出不同的活动。例如,训练框架、预训练数据可以选择开源、闭源(私有)还是混合;在模型文件环节可以选择GPT-3、GPT-4、Stable Diffusion等不同的训练好的模型参数数据;在终端应用环节可以切入对话、搜索、画图、写作等多样化场景。除此以外,Z轴代表了业务活动的竖向分层。例如,针对提供模型文件这一业务活动,将已有训练好的模型参数数据当作基础模型,企业可以通过模型微调使用特定领域或任务相关的全量或增量语料,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训练。在模型微调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提供客户的私有模型部署,客户将系统的组件和服务部署在自己的私有数据中心或基础设施中,不仅满足了对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要求,还可以进行定制开发以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

三个坐标轴充分表达了大模型产业所有的业务活动。拥有不同初始禀赋、技术优势的企业可以从事共生体中不同的角色,从而采取不同的大模型的商业模式。例如:

模式1,通用大模型训练与提供模型文件的商业模式。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选择为基础的通用大模型训练,通过出租或销售通用大模型盈利。

模式2,企业自用领域大模型训练的商业模式。企业在自用场景下,对通用大模型的模型文件进行领域适应性的二次微调,输出一种满足专业企业需求的领域大模型。

模式3,为不同行业提供领域大模型文件的商业模式。企业可以结合领域专业数据公司提供的专业化数据构建领域知识图谱,训练更适用于垂直领域需要的领域大模型。

模式4,结合知识图谱的领域大模型训练的商业模式。这类企业的核心在于承担了知识图谱构建的活动,为某一领域构建更加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模式5,平台型商业模式。这类企业将模型训练的基础设施开放给用户,让用户开发属于自己的领域大模型。

模式6,一体化且可私有化部署的商业模式。企业提供领域大模型或通用大模型,可提供模型文件给用户私有化部署。此模式与现行的OpenAI的API模式相比,能够激励行业客户创造专属的领域大模型。

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

三轴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直观地看到产业的业务活动并更好地设计构建一个企业的活动系统。随着我们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即使面对相同的技术工艺流程或产业业务流程,企业间可以形成的交易结构与交易关系也会千差万别。同一产业内的技术工艺或业务流程不变,从事业务活动的角色关系结构也可以多种多样,这与分子的同分异构体很类似。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企业对其从事的业务活动组成的构建方法。企业选择从事多个角色并开展其相对应的多个业务活动,每个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构建出一个他们特有的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

随着元宇宙与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数字孪生需求,每个产业的三轴展开颗粒度将会不断细化,尤其是竖向的展开空间也远不止于设施层、支持层、应用层这三个常见的层面。数字孪生的趋势将为现有的共生体空间带来更多数字孪生产生的生态系统,而在数字孪生的生态中从事数字孪生业务活动的主体可以与实体环节完全不同,当下的竞争空间会衍变出更复杂的商业格局。只有当我们以共生体视角来分析未来产业时,我们才会挖掘出生态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