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内涵建设,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2023-12-29张康贤冷蓬勃

教育家 2023年45期

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需和必由之路。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必须以师生发展为先,优化教育生态、构建和谐校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创建于2013年,十年间,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学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成功创建了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现代化办学样本。秉承“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内涵建设为驱动,围绕“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多元发展特色化、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办学思路,积极打造“和美通济”文化品牌,践行“厚德健行,博学致远”校训,着力培养“通六艺,济天下”的优秀人才,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办学条件现代化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自建校起便按照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聘请了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对学校文化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围绕“和美通济”文化理念,打造开放式文化育人景观,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文化“软功能”。例如:学校集花园、学园、乐园于一体,让优美而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情操;道路两旁置有宣传学校优秀师生代表的文化灯箱,让榜样引领师生成长;学校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随处可见图书、随时可以阅读的氛围;校园里立有孔子、鲁迅、柏拉图、牛顿等名人雕像,激励学生为远大理想努力奋斗,成就美好人生。此外,学校还建有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植物园、1000余平方米的动物园、4000余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亲近自然,同时,依托校园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还研发了多元立体的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建有运动场、学术报告厅、美术馆、音乐馆、体育馆、科技馆、游泳馆等功能性场馆,免费面向学生和各类社团开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学校还建有多功能教室、录播教室、网络直播室、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校园电视台,由学生轮流主持校园新闻节目,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开设“校园模拟法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学校坚持“和美、舒适、优质”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学生公寓实行“星级宾馆”式服务,让学生住得舒心;学校食堂按照山东省清洁厨房和青岛市标准化食堂建设要求,为学生提供安全、营养的自助餐饮,让学生吃得开心;学校不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配备了校园电子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和入校安检系统,制定了防火、防恐、防踩踏、防疫等一系列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实施现场演练,让学生学得安心;学校设有医务室和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观影厅、咖啡吧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青岛市绿色校园、青岛市环境友好学校、青岛市平安和谐校园、青岛市智慧化校园和青岛市现代化学校,以优质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规范化

学校不断推进“管理强校”战略的实施,向管理要效益。近年来,学校积极展开对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和探索,着力抓创新、增内涵、促提升,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一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采取“三抓、三促、三带”工作法,积极打造“红心育人”党建品牌。“三抓”即抓领导班子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抓教职员工队伍建设;“三促”即促管理水平提升、促教师素质发展、促教育质量提高;“三带”即以党风带校风、以党风带教风、以党风带学风。学校以“红心育人”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度把握教育教学工作内涵,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二是研究制定各类工作规范,使学校的每个岗位和每项工作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规范、备课组长工作规范、级部主任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后勤部门工作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实现了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三是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校的重大事务,由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及时调度、安排、研究和处理各项工作,在充分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统一行动,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决策水平。同时,通过校报、工作简报、教职工微信群等载体,及时发布学校的各项工作动态、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鼓励教职员工对学校管理工作建言献策。

四是成立专门的督查室和督导组,加强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督查、督导,对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将督查、督导结果与干部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制定责任人奖惩细则,充分调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责任落实,把好“责任关”。

五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风能力提升年”“师德师风”等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是倡树先进典型,激励师生争先创优。学校建立了“最美教师”“教学能手”“十佳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教师评选和奖励制度,有效激励了教师成长;设置“卓越生”奖学金制度,鼓励优秀学生,同时对各类先进学生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表彰,为通济学子树立榜样,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学校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形成了“团结、诚信、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构建了学校现代化治理新生态,助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多元发展特色化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拓宽学生成才渠道,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断努力,形成了特色化办学、多样化发展、多元化成才的办学格局。

学校不断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为学生举行开笔礼、成人礼、毕业典礼等活动,让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刻获得仪式感。丰富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激励其笃志躬行、勤学不怠,书写精彩的人生答卷。

学校充分发挥“十五年一贯制”办学优势,不断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发展”,突出各学段的衔接教学,分别进行了“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学段转换,同时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贯通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助推学校特色创建。学校陆续开设了涵盖音乐、美术、体育等类别的近百个学生社团,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自主开发了“艺韵通济”“墨韵通济”“诗韵通济”等10余门校本课程,成立了艺术团和体育俱乐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实现“一生一特长、一人一技能”的培养目标。此外,学校还在高中部设立了艺术班、体育班、俄语班、日语班、普职融通班等特色班,为学生多元化成才提供了更多选择。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力争实现“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如“情暖三月”学雷锋活动月、“英雄四月”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月、“劳动五月”劳动实践活动月、“励志六月”励志教育活动月、“师恩九月”感恩教育活动月、“红色十月”爱国教育活动月等。根据不同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到革命烈士纪念园祭扫烈士墓、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教育教学优质化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积极实施“专家治校、名师引领”战略,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水平。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创建了“通济教育发展研究院”,特聘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的名校长、特级教师等组成专家团队,指导学校的教育改革、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目前,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4人,区、市级以上名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60余人,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教科研中心和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定期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和锻炼成长的平台,力争人人都能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教师。通过开展丰富的教科研活动,深度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例如,学校在小学部开展了“生活化作文”研究,在初中部和高中部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教学模式研究,通过系统的教研改进教学效果,推动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有千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梦想走进了世界知名学府,学校也获得了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60余项称号。学校积极发挥优质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多次举办青岛市教育工作现场会和中小学课堂改革与课堂教学改进现场观摩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万余名教育同行到校学习交流,擦亮了“学有优教”的通济品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济实验人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面向未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力争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