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
2023-12-29周旭初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变革。如何设计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单元视角出发是一种较好的实践路径。本文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要素,按学生主体选主题、学科立场定目标、素养导向设评价、问题探究排活动的思路,设计案例,以期对信息科技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线学习;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2-050-0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此提出第二学段(3-4年级)的跨学科主题为数据编码探秘,包括在线学习小能手、自我管理小管家、用数据讲故事、用编码描述秩序等内容[1]。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开展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安排。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了学校课程回归学生数字化生活和学习的意义,其本身就反映出主题式、大概念、体验性和综合化的特征[2]。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从哪些要素出发、沿怎样的思路设计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才能打破不同学科间的壁垒与融合学科知识,从而在主题学习中实现知识潜移、素养形成。笔者设计了三年级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争创在线学习小能手——校园植物研究之植物数字化名片制作”,以期抛砖引玉。
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要点
1.以学生为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认知水平相对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要寻找学生感兴趣、有价值的主题,这样在学生熟悉的领域,有学生兴趣的支撑,他们才能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发展素养。
2.以素养为导向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不是坐在教室里解题,而是需要把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应用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拥有相关知识技能并能迁移应用,才能应对更为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体现学科协同育人价值,促进素养形成,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关注真实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的关键,在于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性问题,驱动学习主题的开展。以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联接新旧知识的“节点”,设计解决方案时要抽象出所需解决的关键知识点。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实践应用创新。
4.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教学对学科知识系统的精炼与整合、学科概念层次框架的搭建以及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和学科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3]。大概念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非常核心的要点,是主题的“灵魂”。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要依托跨学科大概念组织知识回归学科,方能通过跨学科促进各学科概念之间的融通。
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思路
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的设计,可能因为主题或类型等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可以是选定单元主题、明晰单元目标、提出评价建议、安排单元活动[4]。其具体内容如下。
1.选定学习主题,以生为本选定真实活动情境
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以学生为本选定其有“共鸣”的真实情境,这样有助于其增强学习内驱力。那么具体的主题活动以什么为载体呢?可以收集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校园植物知多少”“如何解决转角防撞问题”“你理想中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午餐的学问”,等等。可以按大多数学生的选择确定学习活动情境,也可以让兴趣点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2.明晰单元目标,在学科关联中坚持学科立场
单元是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单元目标是对课标的细化,又是对课时目标的具体指导。跨学科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以及跨学科大概念,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后“所知”“所能”和“所成”的内容融合为一体进行表述[5]。例如,“在线学习小能手”的单元目标可以确定为:通过在线数据采集、资源搜索等,了解在线学习工具(所知);根据学习需求对问题进行分解,并用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能用H5等工具制作数字作品,会对作品进行评价(所能);领悟在线学习工具在协同学习过程中的优势,感受应用信息科技在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创新、分享传播的优势(所成)。同时,单元目标也要对主题任务中用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融合性描述。
3.提出评价建议,技术赋能素养导向多元评价
评价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定整体性的评价维度,可作为促进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项策略。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过程中,便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学—评”一致性。技术赋能支持的多元评价体系是单元学习目标支架,支撑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测、调整、优化学习行为。也可以设计交互性评价量规,依据“作品评价量规”及“学习过程量规”,准确检测学生的知识技能、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4.安排单元活动,参与体验探究解决真实问题
单元活动是实现单元目标的过程与路径。按照学科大概念组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的顺利开展要依托序列化的问题链、任务群、活动串使单元目标落地。例如,针对上述跨学科主题活动,沿着“要收集哪些信息?怎样在线和同伴交流协作?怎么描述学习规划?怎样展示数字作品成果?”等问题链,设置体验在线学习工具、学习植物相关知识、探究在线协作学习方法等相关活动。
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案例
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把“学”与“用”结合起来,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下面以“争创在线学习小能手——校园植物研究之植物数字化名片制作”为例,分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案例。
1.案例背景
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吸引着众多学生的目光。问卷调查:校园里最吸引你的是哪种植物?你想研究哪类植物?准备如何开展研究?分析调查收集到的数据,确定孩子们感兴趣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争创在线学习小能手——校园植物研究之植物数字化名片制作。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科技、科学、美术等课程知识开展单元主题学习活动,利用在线方式获取学习资源并完成作品,争创在线学习小能手。
2.案例纲要
(1)单元说明
单元主题名称:争创在线学习小能手——校园植物研究之植物数字化名片制作
年级:三年级(下);课时:5课时;所跨学科:信息、科学、美术
(2)单元目标
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工具确定学习主题、交流讨论,共同制订规划,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感受在线学习的便利与创新;体验身边的AR产品,认识了解校园内植物;学会根据具体需求在线上和线下获取资源;规范下载和使用网络资源,会用文件夹对资源进行管理;能够制作植物数字名片,会自主选择和分享作品,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
学会观察校园植物,感受校园植物的自然美与内在美,利用在线编辑工具,学生小组协作创作有创意的植物观察笔记;能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一步探究问题,找寻问题的答案;可以根据学习需求对问题进行分解,并用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通过解决各个小问题,实现整体问题解决;意识到校园植物的意义和价值,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
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探究各种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在线协作学习、交流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学习迁移能力。
(3)评价建议
可用问卷星或是“信息科技学习平台”设置一些课堂小测评,检测知识技能点是否落实。另外,可设置主题活动任务评价量规以及数字作品评价量规等,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作品合理科学地进行评价。
(4)单元活动
按照主题学习任务要求,单元学习活动过程包括选题、规划、实施、总结等环节(表1)。为达成单元目标,安排了5个课时的学习内容。
设置一系列的驱动问题:如何利用在线工具收集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合适的学习主题?如何把一个大的学习主题规划分解成小的学习主题,并描述主题学习的过程?怎样利用科学分类方法,进行分工协作研究?怎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在线工具进行资源收集?怎样整合加工资源,创作数字作品?如何分享、评价数字作品?你对校园植物的种类选择、布局等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信息、科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方法,探究校园植物,形成一系列的学习成果,包括的物化成果“植物数字名片”。这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小 结
设计一项使学生真正沉浸其中并进行探索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从多角度和多知识点出发,方能酝酿出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到实施方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方案改良”中不断增强跨学科意识,把握学科大概念,直至“跨学科学习”的方案、工具、材料等执行模块得以真正实现落地“跨越”[6]。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熊璋.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1):5-6.
李艳,孙丹,杜娟,魏雄鹰.大概念视角下初中“人工智能基础”单元设计及应用策略探索[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4): 35-46.
吴刚平.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22(9): 53-55.
李锋,兰希馨,李正福,李素琛. 单元视角下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2023(3): 90-95.
费海明. 课程综合化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设计[J]. 江苏教育,2023(11):15-19.
编 辑:冯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