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结果导向的“双元互动”实践育人平台建设

2023-12-29肖海峰刘峰张元好

专用汽车 2023年10期

摘要:探索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的背景及汽车产业人才实践教学机制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了将OBE理念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校企双向导师制度为保障,以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托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培养课程体系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了汽车产业人才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汽车产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收稿日期:2023-04-2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10.036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新理念、新业态推动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新形势下,国家已制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战略规划,制造业将从“规模发展”转移到“中国智造”的品质发展上来。一方面产业升级对人才工程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模式变革和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工程教育的短板。如何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教改问题[1-8]。

自2016年以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如何主动对接制造业及汽车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学科专业升级改造、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了研究与实践。研究期间,得到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学校先后承担了“东风HUAT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发展探索与实践”“汽车产业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新工科背景下材控专业升级改造的探索与实践”“汽车产业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地方院校二级学院‘五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实践”等十余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及省级教学研究课题,为面向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的教学改革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课题研究内容

2.1 制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方案

2.1.1 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面向汽车制造领域的调研,了解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熟悉当前汽车制造业对相关专业人才所提出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与汽车产业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材料成形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组织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材料成形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和生产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1.2 规范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将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基本培养和现代设计制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试验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a.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材料成形工程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b.能运用现代工具在以汽车为代表制造业进行材料成形领域相关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研究和生产管理,具有创新精神。

c.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d.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跟踪材料成形技术前沿,能在跨文化、跨学科团队中工作和学习,实现职业发展。

2.1.3 突出培养特色

a.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按照“三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三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实现“重基础、强应用、宽专适度”的人才培养规格,保证了毕业生基础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又有专长,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

b.充分利用背靠东风汽车公司的有利条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并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时间安排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毕业生具有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c.突出汽车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增设汽车制造中成形加工工艺与技术内容,工艺实例尽可能采用汽车生产的例子,以使学生熟悉汽车制造中的材料成型技术。

2.2 依托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材料成形工艺设计与优化—材料加工工艺方案制定—材料成形后性能测试与分析—成形工艺的实际工程应用为主线,结合专业实际和科学研究活动,开设各类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新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从“基础实践课程群到专业实践课程群,再到实际工程应用实践课程群”递进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体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建设典型课程教学案例库,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抓住当前学生碎片化的学习习惯,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b.将各级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计划融入实践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在四年期间至少有一次参加创新性实践计划的体验过程,通过学分奖励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c.毕业设计环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鼓励创新。

d.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健全育人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企业需求。

2.3 建设一支教研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和核心[9]。为了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制定政策,在师资配备、国内外进修、攻读学位、职称聘任、教学酬金等方面向教学队伍倾斜;坚持“外引、内培、聘请”的“三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坚持老带新、攻读学位、协助科学研究等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及实验教学人员业务水平。选送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到东风工艺所和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下厂实训半年或一年,以强化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送派教师到高校进修表面涂装方面的新课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系部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主的教学监控小组,重点对材料成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这个新上专业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不定期听课和教学法活动强化监控,再结合学生的教学评价,全面评价和完善教学质量。

2.4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双元互动”实践育人平台

a.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崇高品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新工科的发展对立德树人和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0-11],学校围绕汽车产业链,在原传统的汽车“设计、制造、服务”产业链基础上,拓展建设“汽车材料、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传动与控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六大专业群,着力构建面向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工科“双元”互动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坚持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强化学生面向新兴产业、新经济的工程适应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b.坚持“学生中心”,信息化管理促进实践类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

通过与企业研发的“校友邦”信息化平台合作,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试点运行、多点推荐、全面推广的三阶段推进方式,逐步实现了校外实践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管理的全面融合。通过一年多的建设与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指导和管理,“以学生有效学习为中心”实习教学评价。与企业方不断沟通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师生的远程互动,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与教师沟通交流不便的问题。②平台统一管理,解决了实习资源分散、分布广,学生管理不便的问题。③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动态的反馈与交流,解决了课程过程考核资料听不便和难以保存的问题。

c.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形成育人平台与校友邦实践教学工作平台双元互动的产教融合战略联盟机制。

通过签署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寻求合作伙伴,聘任企业导师协同育人,利用校友邦实习实训工作平台作为纽带,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发挥校友邦平台的信息资源优势,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形成产教融合的战略联盟机制,不断改善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12-13]。

3 研究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以汽车市场和企业对现代工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围绕“突出工程,强化应用,着力创新,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立足湖北,面向汽车行业,以实际汽车产业和工程为背景,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依托,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该成果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推广应用:

a.按实验目的、基本原理、仪器及材料、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和思考题的顺利系统地编写《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指导书》和收集相关实验视频,修订了《材料成型课程群综合实验》和编写了《材料成型课程群综合实验》,完善了实验教学数据库,提高了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能起到课前引导和课后巩固作用,实验相关视频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在教学新体系的框架下,提升了专业实验室的水平,建立了有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构筑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b.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侧重实验的引导和知识点的巩固,强调实验内容与生产应用相结合。研究已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5、2016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中实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实验教学培养模式,师生均反映该项目实施后让他们感受到了实验改革给他们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乐趣。

一是实验视频生动、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记忆;二是实验指导书和课程群教学大纲有利于他们自学,对不清楚的可以反复查阅,学习轻松自如,学生事前就知道实验目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重难点及思考题,这样学生实验操作会更加容易上手,对实验原理理解透彻、举一反三。三是教师在指导时感觉比原来轻松,对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有一种成就感。近年来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在95%以上,特别是该专业学生普遍对课程群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评价较高。

c.建立了省级实习实训示范中心,聘请了企业导师开设企业课程教学,开展企业工程师人才培养活动,建立了企业课程教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窦大海.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发展预测与分析[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3):81-84.

[2]廖泉军.我国汽车业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3-65.

[3]文孝霞,杜子学.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108-109.

[4]毕凤阳,王百成,党跃轩,等.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32):166-167.

[5]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3(29):54-59.

[6]刘苹,贾海利,吴鸣,等.基于CDIO模式的产学合作设计-制作实践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255.

[7]顾佩华,李昇平,沈民奋,等.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4):47-49.

[8]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31.

[9]庄志军,苏显春.强化实践育人探索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C]//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10]范钧,王雷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动态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203-204.

[11]晏利君.浅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131.

[12]刘德波,张保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31-132.

[13]顾佩华.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作者简介:

肖海峰,男,1978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塑性成型工艺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