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的故障检测和维修技术分析
2023-12-29鲍晓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显著性的进步,但是在汽车行驶时经常会存在一些发动机的故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地分析发动机故障所发生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使汽车使用寿命能够有效延长,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汽车发动机故障原因和防范策略进行有效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故障;原因和防范
中图分类号:U472 收稿日期:2023-03-16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10.033
1 汽车发动机故障发生的原因
1.1 超负荷运行
当前我国大多数车辆都存在着超载的问题,特别是运输车辆超载现象十分严重。一些驾驶员为了获取较大经济效益,运输人员往往通过超载货物的运输来获取额外性的收入,在此基础上不仅会使汽车长期处于超高压力状态,一些内部零部件的磨损相比于普通汽车来说会更快,严重影响了汽车使用寿命。另外,如果并没有在合理时间内进行汽车的保养和维护,那么会给后续汽车行驶带来致命的安全隐患,比如出现汽车爆炸事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有效认识和了解。
1.2 缺少责任感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在出现发动机故障之前都会有一些征兆,比如当出现发动机失灵之前,汽车会由于松动导致活动间隙变大或者是转向时出现迟钝。但是有些问题却不易发现,因此需要相关的驾驶人员加强思想上的认识和了解,如果出现该问题,就要下车及时检查,或者是到修理厂进行维修。但是如果驾驶人员对这些问题不重视,就会导致发动机故障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日常驾驶。
1.3 车辆维修得不到位
车辆维修不到位也是出现车辆发动机故障的重要原因,由于一些维修人员技术有限,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的原因,再加上一些维修人员缺乏责任心,这都会给车辆使用带来隐患。在拆装和检查汽车时,如果没有将一些零部件安装在特定的范围中,或者是出现少装问题,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严重影响汽车的安全行驶[1]。
2 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和维修技术
2.1 经常性保养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一些零部件也会出现老化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保养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定期更换相关的零部件,比如制动气室的磨片或软管。另外对于零部件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比如查看一些零部件是否清洁,是否要进行更换等,防止在后续使用时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问题。在汽车运行时各个零部件会发生一定的冲击以及振动,因此需要驾驶员定期到修理厂进行日常保养,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减少汽车发动机故障的次数。
2.2 监督网络管理配置
维修人员在进行汽车检测维修时,需要迎合时代发展的方向,构建与之对应的监督网络体系,避免对实际检测维修产生影响,并且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加快维修信息传输的速度,通过网络维修监管体系的科学利用减少突发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维修网络组织体系的构建,每月进行维修成果的整理,并且做好经验的总结,找到其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措施,并且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时间,做好各个流程的有序安排,全面提高监督管理效果。在实际维修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利用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模式,并且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根据实际所反映的问题提出更加科学地优化措施,从而使各生产活动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在实际维修管理过程中,可以在部门内部进行维修方案可行性的研究,并配合信息技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2.3 维修自动化控制系统
在维修自动控制过程中要使整个硬件配置非常灵活,同时还可以实现参数的在线修改,符合质量指标和产量指标的相关要求,使系统运行能够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后续工作中要进行的是技术指标的控制,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汽车压力和温度,同时进行浓度的有效监测和生产要求的相互匹配,及时地发现系统运行的问题,提高整体的控制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合成品性能特点的深入性分析,尤其是要做好汽车消耗指标的有效计量,落实节能环保的工作原则,避免出现较严重的能源损耗问题。在汽车检测维修中运用新型的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系统本身的性能,达到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除了可以做好数据指标的科学核对之外,还有助于优化当前的工作工序,按照整体的汽车特点确定最佳的燃烧效率和热度值等。不仅可以降低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难度,还有助于改善整体的维修环境,为系统的运用提供重要的帮助。
2.4 善于比较分析
一部分发动机故障较为复杂,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比较分析有效地排查其中的故障,使整个维护效果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因此相关维修人员需要善于掌握不同的维修方法,使整体维修效果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整体的发动机维修原理,通过有效的比较发现问题的原因。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快速地发现故障的原因以及大概情况等,为故障维护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对比分析过程中,相关维修电工需要做好数据信息的整合,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各项维修活动能够具备较强规范性以及专业性,快速地排除系统中存在的各项故障,减少各种因素对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影响。
2.5 做好科学的调试
调试在整个发动机维修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维修电工需要掌握正确调试方法,按照实际情况优化当前的故障维护模式,为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实际维修过程中,需要掌握零部件的调试技巧,并且还需要考虑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关系,按照实际情况完善当前的调试模式,使各个设备运行能够具备较强的协调度。同时在完成调试之后需要做好有效的检查,配合后期观察快速发现在发动机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修正当前的调试方案。通过持续的改进以及优化,使各项维修工作能够得以有效的落实,解决在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同时也可以融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快速发现异常情况,有重点地完善当前的检查模式,降低整体的维修难度。
2.6 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开展
一部分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故障较为突发,如果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会导致设备故障越来越多,甚至还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强化预防性维修工作。在预测系统维修管理模式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维修人员需要融入现代化的技术方案来进行设备运行情况的多方位检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性的判断,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一旦在检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马上进行故障的定位,在分析原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当前的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对后续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在预防性维修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建立大数据库技术,按照不同阶段的设备数据内容来进行有效的分类,逐步形成在线发动机的监测平台,在出现故障信息之后,要利用大数据库快速地传递利用的信息,并且发出警报,方便维修人员提出科学的管理策略。在发动机维护管理的过程中,预防性维护所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有助于解决在以往维护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按照实际情况加强对这一维护管理模式科学使用的重视程度,以此来促进维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7 健全养护机制
为了适当地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在实际维护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养护管理机制的重视程度,以日常使用特点和需求为主要基础改进现有的维修管理模式,及时地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一些细小故障,和设备使用要求的相互协调问题,使各个维护工作能够变得更加科学。在此期间维护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实际情况的全面巡视,及时地发现所产生的问题,并且定期进行设备的润滑管理,这样一来可以使设备能够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在部门内部建成对应的管理方案,加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最大程度地完善发动机维护和保养模式。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以时间为主线制定科学性较强的养护管理方案,并且还需要落实层次性的工作思路。按照不同区域设备的使用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护管理方案,对设备运行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2.8 制定完善的汽车发动机维修方案
在新形势下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突出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要解决以往识别管理中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和现代化医疗事业发展方向进行吻合,持续更新现有的工作模式,使设备使用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在此过程中需要相关维修人员制定完善的维修管理方案,约束好对应的工作行为,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探索正确的设备管理规律,为后续维修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2]。
在维修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将安全性融入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工作中,并且还需要准确地记录维修的时间以及维修的结果等,方便工作人员查看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有效的维修管理策略,并且也可以使维修人员能够了解汽车发动机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人员对设备使用所产生的影响。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对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各个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参与到设备维护工作中,构建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并且在各项设备使用时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强化维修人员对设备的掌控力度,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维修工作提供重要的参数,在发现故障时能够提出正确的信息,进一步促进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各项维修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开展科学的质量检验,其中包含设备的参数以及维修情况等,各个维修数据要进行有效的记录,并且和设备出厂信息进行相互对比,快速地发现在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且可以了解当前的维修成果。按照最终的比对结果判断设备维修是否是非常成功的,以此来提高维修的质量。
从整体上看汽车发动机维修中包含内容较为复杂,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汽车发动机维修过程的全面监督,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和解决策略,避免对设备后续的使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设备的型号以及应用时间等,做好信息的整合,减少在后续维修中问题的发生概率,并且还需要将不同因素进行相互的协调,把握设备维修的内在规律,进一步降低故障问题的发生概率。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要清晰地划分好对应的工作流程,并且还需要进行维修模式的有效审核,尤其是在精密度较高设备维修工作中,需要反复地核对相关的参数,制定详细的维修内容,真正减少各种问题对维修所产生的影响,促进维修达到预期使用效果。
此外,在维修过程中要严格地控制好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以及维修的工具,在维修之前要开展技术交底,讲解设备维修的要点以及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强维修人员的责任心,更加严谨和认真地完成对应的设备维修。在维修工具选择方面可以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为维修工作提供重要支持,一方面能够快速地发现在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做好维修信息的记录,保证各项维修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因此相关维修人员需要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减少对设备维修所产生的各项影响[3]。
3 结语
在汽车行驶和使用时经常会存在诸多的发动机故障,为了保证行驶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对发动机故障的有效了解和认识,驾驶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掌握车辆各个部位的性能,并且定期到维修部门进行保养,及时地发现车辆的发动机性故障,维修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检测技巧以及故障维护方案,有效地解决发动机中的故障,从而推动我国交通管理行业的稳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秀玲.汽车电控发动机检测技术及维修要点[J].南方农机,2020,51(16):140-141.
[2]李鑫.浅谈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故障检测及其维修[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3):677.
[3]芦建平.汽车发动机故障及维修技术分析[J].大科技,2019(8):180.
作者简介:
鲍晓,女,1983年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电控技术与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