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研究
2023-12-29刘洋,吴丹
刘 洋,吴 丹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翻转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重构。根据新文科专业的特征和目标要求,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置团队任务来创造“恰当的学习情境”[1]。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自学教材知识点,并通过团队活动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和最终成果;课中以分组讨论、汇报和任务协作的方式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团队任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课程成绩以团队成果质量及汇报答辩水平,结合团队成员的协作度等指标来综合评测。“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征,在该课程中实施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具备成熟的条件。
一、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目标设定
翻转式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指导方向,应结合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指标点以及课程特征来综合设定。
(一)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品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这是课程思政的主旨。课程思政是新文科课堂教学品行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渠道,是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得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3]。找寻新文科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融入点是当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所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能认识到重视调查统计分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而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布置与社会调查及统计分析相关的团队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全面且科学的调查分析是决策制定的来源和依据,是决策科学性的保障,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党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决策都要通过社会调查、数据统计、指标分析方可得出。通过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够产生“认识→情感→行动”的升华,建构伟大复兴的志愿、踏实肯干的思想、脚踏实地的作风,并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
(二)基础与前沿相融合的知识目标
翻转式课堂教学中知识体系的建构依然是核心教学目标,它并未随着教学模式、手段和流程的革新而发生颠覆式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将课程基础概念、理论和方法向学生传递,同时也要将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方法传递和渗透给学生,在基础与前沿相融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知识结构的多维性。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在基础理论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社会经济统计理论基础,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指数等等;在方法建构方面,学生可以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分析与思想政治学科的逻辑关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特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认识到统计方法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点的备课方法可循的创新之径;在前沿掌握方面,学生应初步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的前沿理论与方法,例如SРSS、SAS、Мinitab、Stata、EРINFO 等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等等。在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中,上述目标是一种沉浸体验式的自我达成过程,而非权威填鸭式的强制达成过程,因此会取得更为真实、扎实、持续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目标
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OВE 理念为引领,打造地方应用型特色文科,从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需求”[4],因此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推行学生实践素质的提高就有其显著的必要性。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团队任务导向型翻转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团队所领取的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任务,全面掌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指数的应用或计算方法;通过撰写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完成社会经济统计方案设计、过程设计、数据整理、指数指标计算等工作的能力。上述团队任务活动过程,不仅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目标达成夯实了基础,同时也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选题、调研和成果写作提供能力储备;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教学能力实训、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将部分团队任务设定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点的备课和讲授工作,团队任务成果是一份包含社会经济统计过程和数据案例的教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同步提升。
二、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前期准备
翻转式课堂教学对教学准备的依赖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这个结论得出的依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程度也更深,因此只有设定科学的教学理念、重构匹配团队任务的教学内容以及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保障翻转式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翻转式教学理念的设定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优化的指引,决定了教学实施的总体思路。翻转式课堂教学理念的核心要义是“课上学生协作学习以及教师针对性地指导”[5],是对于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根本性革新。以新文科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根本依据,翻转式课堂教学应奉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协作式学习理念以及OВE 教学产出理念等三大教学理念,以团队任务为凝结点,将上述理念进行融合,形成有课程特征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主体”论,课程不再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而将设置的学生团队完成的课程项目作为中心,教材、教师、课堂教学成为服务学生任务高质量完成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协作式学习理念和OВE 教学产出理念达成的前提条件,协作式学习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OВE 教学产出理念的实现途径和手段,OВE 教学产出理念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协作式学习理念的成果体现和最终落脚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要求以及“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特点,将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作为团队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主导团队组成、方案设定、调查实施、数据分析、成果撰写、任务汇报等教学环节,教师做好资源供给、技术帮助和疑难指导等工作,将学生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能力作为OВE 考查指标,这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翻转式课堂教学理念的科学表达。
(二)翻转式教学内容的重构
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重构的原则是,摒弃以教材章节分布为核心依据的内容体系建设,转变为以支持团队任务完成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安排。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学内容(见表1)应根据团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阶段性任务进行设置,同时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知识需求,删减难度较大、与实际需求关联性不强的知识点。因此,在首节课讲解社会经济统计学基本概念之后,应根据学生在微课视频观看后感知的难点问题在课堂上依次精讲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指标计算、数列绘制和统计指数计算的方法。每周教师精讲时间为1学时,剩余1学时由学生组建团队、确定任务主题、组内讨论、汇报阶段性进展,也可根据教师精讲内容在课堂上完成对应阶段性任务。整学期最后一次课由各组汇报、提交任务成果,并进行成绩评定。
表1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翻转式教学内容及学时分布
(三)翻转式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知识点次序由任课教师进行逐一讲解的教学方法不再适用,但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从未知到已知,再到熟知的学习过程仍是必要的。因此,应根据课程知识目标和翻转式课堂教学的任务要求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分为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线上资源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心部分,它包括顺畅的线上平台访问渠道和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从内容上看,线上教学资源应该包括以下三类:其一,教师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精讲微课视频,应打破教材章节的条框限制,以学生团队任务完成的步骤和时间线为依据提供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例如“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社会调查方法、统计整理方法、统计指标计算、统计指数分析、统计报告撰写应成为微课视频的主要框架;其二,可供学生自我预习、复习及提高的文本材料,包括大纲、教案、课件、前沿文献、成果范例等等,“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还应提供相关指标计算、指数分析的例题和习题;其三,指导学生组成团队、合理分工、清楚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要求等内容的团队任务指导性文件等等。线下资源是线上资源的补充,其中任课教师、课组其他教师等师资力量和智力支持是线下资源的必然组成,学校图书馆包含的教参资源、调查样本框中的样本资源也是完成团队任务的重要支撑。
三、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安排
图1 为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周数分布甘特图,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教学环节,覆盖16 周教学时间。其中,第1—15 周为课堂教学与团队任务完成时间;第16 周为结课时间,同时实施团队任务成果汇报与提交工作。
图1 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周数分布
(一)开课伊始建构团队与领取任务
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翻转式课堂教学实施的第1 周,教师初步讲解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等知识点后,即应向学生布置该学期翻转式课堂教学团队任务和基本要求。安排学生在第1 周课堂上自愿组建5~7 人不等的任务团队,以高校属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样本,结合属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家庭等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建构团队过程中,应选出组长1 名,根据团队人员规模、性别分布等因素可选择是否设置副组长1 名。因团队初步建成时学生尚未了解具体工作内容,因此教师应提前预制团队角色及分工说明单,以供团队进行分工时参考。在班级所有学生均找到对应团队后,教师展示经济发展调查分析、社会发展调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调查分析等三个团队方向性任务,并对上述方向进行简要说明。学生团队课下针对三个方向进行讨论和选择,形成具体团队任务方向并在第2 周讨论时间进行逐一汇报。教师对于团队任务方向进行辅导和答疑,以便确认团队任务处于正确且符合要求的总体方向。
(二)课前集体或分散学习微课视频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成支持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的在线网络视频”[6],它是翻转式课堂教学“课外学习,课内内化”[7]的关键保障。任课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使用幻灯片演示、电子白板板书辅以教师本人出镜的形式,录制10~15分钟单元时长的知识点微课视频,经后期加工成型后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中。同时,教师需通过教学平台和微信、钉钉等教学通信平台,在课堂教学前7 天发布本周微课视频观看任务清单,并提供配套拓展文献、思考题和练习题,要求各团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注意收集总结需在课堂上进一步精讲的知识点,并通过指定渠道提前2~3 天反馈给任课教师。各团队需在组长的统筹安排下,采用集中学习为主、分散学习为辅的方式完成微课视频观看任务。采用集中学习为主的方式,是由于团队凝聚力可以通过集中活动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团队收集和整理团队成员对于教师精讲的共性需求,此外在观看微课视频后也可以即时开展团队任务的阶段性工作。采用分散学习为辅方式的依据是,网络教学平台“7×24”的运作特质可以保证学生随时随地加强学习、查遗补缺。
(三)课中教师精讲重难点与团队任务答疑
从课堂结构的层面分析,翻转式课堂教学并非试图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责任,而是试图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8]的新型结构。因此,在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将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微课视频观看后认为仍需进一步讲解的共性需求,进行1学时的知识点精讲;第二阶段是团队讨论、集体完成阶段性成果和答疑咨询等教学安排,该阶段时长同样也是1 学时。教师应首先对每部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精准研判,结合各学生团队反馈的共性问题,利用上课前2~3天的时间进行课程准备,争取在知识点精讲阶段以最简练的语言、最高效的时间达成良好的答疑解惑效果。在团队活动阶段,每周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教学进度和阶段任务的不同有所调整。例如,第1 周的活动内容是组建团队、选择组长;第2 周的活动内容是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分组汇报任务选题结果、选题依据并开展师生间讨论,最终确定团队任务选题;第3—15 周的活动内容是在听取教师精讲内容后,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任务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组的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方法,如果时间充足,还可在此阶段着手开展统计表绘制、指标计算、指数分析等团队活动。在第二阶段教师应深入各团队,引导团队任务按照正确的方向实施,并及时给出技术帮助。
(四)课中及课后小组协作完成团队任务
成员协作完成团队任务是翻转式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既可以充分利用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时间来完成团队任务,也应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课后时间自主设计团队活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团队任务需要完成主题选定、问卷设计制作、问卷发放回收、数据整理、数据表绘制、数列编制、指标与指数计算、指标与指数分析、提炼统计结论、撰写报告以及制作成果汇报РРT 等多项任务,仅通过有限的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完成相关工作的。特别是为了保证调查样本范围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各团队选择的调查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本班同学,应至少将样本框设定为全校学生并在其中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因此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必然需要在课后完成。与此同时,设计和印制调查问卷、回收和分类调查问卷、整理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等任务工作量较大,在第二阶段的1 学时中难以高质量完成,也可安排至课后及时完成。在课后团队活动中,组长应充分发挥协调分工的职能,调动小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第二课堂或在线通信平台等答疑解惑。
(五)结课前实施成果汇报与提交
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需要通过最终成果来体现OВE 教学产出理念,对于新文科建设专业而言,其最终成果的最佳呈现方式是文本类成果的撰写与汇报。结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成果应是经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后,所形成的与属地经济社会发展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密切相关的、科学详实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为保证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报告能够达到OВE 有效产出,在质量把控和成效评价时不仅要审阅报告文本,同时也应通过成果汇报环节考量团队独立任务完成程度和对于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成果汇报环节安排在第16周最后一次课实施,由各团队选定汇报人针对本团队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结论等内容进行集中汇报展示,汇报结束后由教师和其他团队学生进行质疑或提问,并由团队成员进行逐一答辩。经答辩通过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以pdf 格式文档提交给任课教师或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指定板块,由任课教师针对报告质量进行期末评价,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报告也可以作为下一轮教学时的参考范本。
四、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成效评价
成效评价是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的收尾工作,也是下一轮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成效评价应从第16 周开始,在开课学期结束前完成(参见图1),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团队成果和工作的评价,以及对于翻转式课堂教学实效的评价。前者是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依据,后者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改革方向的客观衡量。
(一)以团队成果汇报与答辩情况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评价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和指导者与在线学习主体的过程互动”[9],是新文科专业课程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教学,在最后一周(例如第16 周)要求学生将本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研究结论进行汇报,同时根据教师和其他团队学生的提问进行答辩,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观测点。过程性评价成绩的计算方法参见公式(1):
其中Spp为过程性评价分数,包括教师对汇报情况(Ster)和答辩情况(Sted)的评价,以及其他团队学生的评价(Soae)三个部分,其各自权重分别为0.5、0.3 和0.2,上述评价分数满分均为100 分。团队成果汇报与答辩之前,教师应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或在线问卷系统设计其他团队学生使用的在线评分系统,保证学生均有权限给其他小组的汇报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分。教师打分部分(Ster和Sted)也可同时在上述在线评分系统里完成,由系统自动依据公式1 计算出某团队的过程性评价分数(Spp)。同时,为避免其他团队学生打分中的主观偏差问题,应制定去除最高、最低分数的计算规则或异常分数预警机制。上述规则应在开课伊始即向学生公示,并在第16 周汇报开始前由教师再行说明。
(二)以团队成果文本撰写情况作为期末评价依据
在第16 周各团队汇报和答辩结束之后,应按照教师指定的方式上交社会调查分析报告,并由教师针对团队提交的成果文本撰写质量进行评定。期末评价成绩满分为100 分,教师需制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评价指标进行分项打分(分项满分也为100 分),分项加权得分之和即为期末评价成绩得分。期末评价分数(Sft)的计算公式参见公式(2):
由公式(2)可知,教师应从团队成果选题契合度(Sfts)、调查过程的完整性(Siip)、统计方法的科学性(Sssm)、指标计算的准确性(Saic)、分析结论的说服力(Spac)和文本排版质量(Sttq)等方面进行分项评价。首先重点关注的评价项目是学生是否按照课程所要求的过程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社会调查(Siip),包括样本框的确定是否准确、抽样方法是否得当、问卷设计是否符合调查需求、发放和回收是否正确、样本数量是否充足等等。同时,统计方法的科学性(Sssm)也是重点评测的指标,即学生是否利用统计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相关指标、数列和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等等。上述两项评价指标权重之和达到0.5,是评价过程中决定成果文本评分的关键观测点。
(三)以组内互评、组长评价作为团队协作度评价依据
在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成绩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团队成果的写作质量,还要通过团队协作度的认定来区分团队成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作出的差异化贡献。这既是成绩认定客观性的保证,也是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有所作为的有效措施。公式(3)是团队协作度的基本计算方法,以组内互评(Sime)、组长评价(Stle)的形式考查团队协作度和贡献度(Scc)。
假设组内一共有n名学生,在被评学生非组长的情况下,在组长评价的基础上,再由除组长和本人以外的n-2 名同学进行组内互评,并计算组内互评分数的算术平均数。在被评学生为组长的情况下,则无需组长评价,由组内除组长以外的n-1 名同学进行互评,并取算术平均数,参见公式(4):
虽然无论是组内互评还是组长评价,都不免存在主观印象和人际关系等评测干扰因素,但由于该环节参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干扰因素的制约效应。
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是过程性评价分数(Spp)、期末评价分数(Sft)和团队协作度分数(Scc)的加权分数之和,参见公式(5),权重比为3∶2∶5。
其中Spp和Sft按团队评定,团队内每名学生的成绩一致;Scc与学生在团队任务完成中的协作度呈正比关系,是成绩区分的关键依据。
(四)以师生共评和同行评价作为课堂教学实效评价依据
对于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实效的评价,不仅要通过学生成绩所反映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认知,同时也要建立完备的以课程自身和教师教学能力为对象的评价体系。因此,从任课教师自评(Etsa)、选课学生评教(Esec)和同行评价(Eptr)三个角度构建教学实效评价体系(Ete)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应在开课院校的统一规划下,在学期中教学实施时,安排校级教学督导、院级教学督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同学科教师开展走课、听课,基于专门设计的走课听课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给出校督导评价分数(Ests)、院督导评价分数(Ects)、领导评价分数(Elal)和学科同行评价分数(Etss),上述分数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即为同行评价分数。在教学环节完成但学期尚未结束时,由教师撰写自评总结报告,并给出教师自评分数(Etsa);由学校教务部门开展在线学生评教,并通过系统自动求出选课学生评教分数(Esec)。最后,将教师自评分数、学生评教分数和同行评价分数赋以3∶2∶5 的权重,并计算三方加权分数之和即可得到教学实效评价结论,参见公式(6)。
教学实效评价结论应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促进翻转式课堂教学持续改进,同时也应在院校两级教学管理部门存档作为教学成果奖励和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佐证材料。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质量是走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要求[10],新文科专业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翻转式课堂教学在新文科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仍需更多教育实践的验证,而以团队任务作为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运行核心,是保障翻转式课堂教学取得切实成果的可循之径和关键推力。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既适用于应用性较强的新文科专业课,同时也可在偏重理论性的课程中应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理论认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