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思维图式”?

2024-01-31丁昊

家教世界 2023年32期
关键词:娜娜方法论图式

文/丁昊

总是有家长朋友反映,花了很多工夫教会孩子一道题,稍微变通一下,他又陷入云里雾里了。最后,不光孩子学习效率低,家长也头疼得很,怎么孩子就是学不会呢?殊不知,这关乎孩子的“思维图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孩子的日记开头:“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路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昨天是十月一日国庆节,我们全家人早早就吃完饭,准备去乡下奶奶家……”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写东西,比如写日记,就是干巴巴地记录每天的事情。没错,这是因为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他的“思维图式”就是:时间+ 人物+ 干什么事情,所以他所有的语言都围绕这个图式展开,内容千篇一律,毫无创新。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妈妈给娜娜请了5 个老师,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教授不同课程,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只有一位老师来上课。星期二来教数学的是王老师,他不是陕西人。马老师教钢琴,他不是河北人。刘老师星期三来教美术,她既不是河北人,也不是山西人。高老师是河南人,他不是星期四来。李老师星期四也不来。星期一有位老师给娜娜教舞蹈课。辽宁人教美术,英语老师是河北人。高老师星期五不上课。

请问:这五位老师的省份是什么?分别哪一天来给娜娜上什么课?

当我问家长朋友,这题怎么做的时候,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拿出一张纸,画一张表格,表格上从周一到周五,把题目上看到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上,最后用排除法就可以轻松地得出每个老师来自的省份和上的课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你知道遇到这样的问题要画表格,而孩子拿到这道题目很可能呆呆地看着,半天整理不出来思路,不停地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思维图式”。

那些基础知识,是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那些解决问题的步骤,不仅需要记忆,还需要反复练习。最后那个解决不了的难题,有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告知,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有的则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总结,从而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这一套方法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某一类问题。

比如1987 年,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森就通过研究发现,一个研究民族问题的学者,在阅读有关民族的文献时,头脑中就会对这篇文献所介绍的民族分布地理位置、科技发展、教育习俗、经济状况、文化特点和其他等六个部分。这就是他阅读文献获取信息的方法论。

了解了以上原理以后,家长朋友如果发现孩子某一题会了,但是换个方向又不会,就说明孩子对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建立起思维图式,他只是记忆了某一道具体题目的解决办法而已。

【知识链接】

思维图式就是我们面对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我们在解决一类问题的时候,需要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步骤,最后需要知道,如果我解决不了,那么该怎么办。

猜你喜欢

娜娜方法论图式
娜娜的小羊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陈娜娜作品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考试之后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